长城举报比亚迪最新进展,工信部一处长被查!

作者: 汉中骄子分类: 新能源车 发布时间: 2023-06-15 15:53:06 浏览:50089 次

长城举报比亚迪最新进展,工信部一处长被查!

太阳下的阳光灿烂:
byd已经被实锤了,前几天刚偷偷更新了ota,不烧油也强制每隔七天启动发动机。

【回复】回复 @汉中骄子 : 你的汉是高压油箱不用OTA,主要是秦宋OTA,有个宋车主半夜2点要用车发现车没办法启动才发现的。
【回复】回复 @汉中骄子 :所有混动车,晚上偷悄悄升级的,我满电ev模式,启动之后直接跳到了hev模式。
【回复】扯,CC举报前就有这个功能了,还实锤呢
汉中骄子:
微博上先带起来的节奏,说姚勇被查就是因为包庇比亚迪。 证据呢?没有。 反正就是凭空揣测呗? 既然如此,那我也“揣测”一波? 这个人在中汽中心工作了22年,下属肯定不少,根深蒂固,这么说也没毛病吧? 说不定,接任的不少人,都是他提拔的。

【回复】回复 @关葱葱 :不符合国标,3000公里的磨合公里数,硬性指标没到,凭啥检测? 小技术员敢做决定吗? 敢让CC拿这个数据,直接当举报材料吗? 这个责任,技术员承担的起吗
【回复】回复 @家在沈河圆大爷刘海柱 :现在讨论的问题方向都错了,他落马的原因就一定是因为比亚迪么?官员落马好多原因的,贪污受贿行贿色情交易等等[笑哭]
【回复】回复 @关葱葱 :他得签字呀,处长在北京不大,但是这权利可不一般,给他个地级市厅局级干部他都不会换。
随逝星空:
这个人是21年5月入职这个岗位的,秦是21年3月上市的[doge]

【回复】[doge]还不能100%排除哦 5月之前他是副处,5月转正的
【回复】回复 @yyy幽哟 :国企工作,基本上正式任命前几个月,公司已经定好,默认你是正处,所以除非差个半年一年以上,他已经可以行使相应权利
【回复】那我能怀疑这处长是因为给油车虚标油耗而下课的吗[doge]
一剑若翰:
但比亚迪车主反应比亚迪偷偷OTA也是真的

【回复】比亚迪好几年一直偷偷ota,也不是这之后才发生的
【回复】回复 @日常从不鸽 : 但是不告知用户是不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啊
【回复】回复 @开卡车的乐迪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铁建,中国联通,中国船舶集团,中国核电工程公司都在制裁之列。不要小瞧这帮美国2B货
天堂遐想:
我就是很奇怪,一个小UP都没什么热度的怎么就有这么多的理中客出来定罪了。小作文写的飞起。我作为渣迪车主,我对此篇视频持保留意见。 是渣迪车主或持怀疑的帮我点赞上去[支持][支持][支持]

【回复】能把这个人被查和长城举报这两件事扯在一起的才是人才,吃瓜就好[吃瓜]
【回复】我就觉得很奇怪,作为正常车主,看戏就完了。真不知道跳出来替比亚迪说话的是什么成分。是嫌保养涨价涨得还不够多吗?还是嫌ev自动切hev啊?
【回复】你看自媒体这么认真的吗?自己做个知道就好。我会去判实锤吗?谁急了?谁坐不住来做理中客了?
此言深中肯綮:
看清楚第一段,中纪委驻工信部纪检组和普洱市纪委调查,说明工作是工信部,犯事在普洱市。比亚迪在深圳市,带节奏都什么鬼东西!

【回复】纪检工作应该异地办案的多[doge]
【回复】这种级别的会由当地纪检调查?都是中央或者中央委托其他纪检来调查,为了保证公正性,这都不知道?
にまびで:
你不用洗了,纵使长城举报行为很掉价。但是比亚迪的排放违规也已经实锤。 先说一下这个比亚迪排放超标的事情, 由于混动车型长期不使用发动机,会导致汽油挥发超标。目前的主流做法一是使用高压邮箱,二是碳罐饱和启动发动机。 启动发动机不是比亚迪一家的方案,包括埃安在内的一些车企也是也样,不过比亚迪不同的是没有在碳罐里安装油气浓度监测器。其它车企都是通过碳罐里的传感器检测到碳罐饱和,启动发动机。而比亚迪他没有设个装置,他是用的估算。虽然这个做法能实际上达标,但是同时实际上他是没发通过测试。 我说明一下蒸发排放的检测方式,排放的检测时需要人为击穿碳罐,行驶一段路程然后静置两日。国六的标准是总排放不超过0.7g,国五为2克。比亚迪自己也说了,静置挥发量为一日一克。当人为击穿碳罐后,碳罐失效,蒸发物会全部挥发。总排放2g,也就不符合国六排放标准。其他车要么采用高压邮箱把挥发物憋住,要么安装碳罐里的传感器,饱和后启动发动机,都能够最终达标。但是比亚迪的算法就在这里出现了问题,他不知道你人为击穿了碳罐。不会为此启动发动机,它只会按自己的逻辑去估算。 比亚迪说送检车辆不到3000公里,检测结果不认可。但是看懂检测的方式就知道,这个和里程毫无关系。 为此比亚迪在前几天也偷偷更新了ota,增加了发动机的启动频率。能让车辆在检测周期内就能启动一次发动机,以清空碳罐。

【回复】谁实锤?你实锤的,你算老几。
【回复】国家专业机构都没实锤,你这菜13还说实锤了[笑哭]
【回复】回复 @天顶星美女 :最近在偷偷OTA,网上各种视频都有,你在装瞎
祖传牛皮藓专治老中医:
比亚迪这事给我的感觉有点像当年的大众排放门事件,笛子弄不好要翻车

【回复】有个跟技术相关的UP关于这个事件发过视频解释说,就先行的检测方式,比亚迪通过启动发动机解决排放的方式,就是有一定的概率通不过测试。 他的理解,比亚迪坚持的3000是因为模型建立需要时间。3000之前,模型建立的不够充分,可能启动的不及时,就会测试失败;跑够3000,模型建立准确,及时启动,测试通过。即使跑完3000,这类静止测试,还是有一定概率通不过。 我这波完全不站比亚迪,因为发动机强制介入这种方式,根本没考虑消费者。 车辆使用手册上是写了,但是问题是,比亚迪预售制,订车的时候,消费者百分百会看这个手册吗?等提车了,再看见的时候,谁又会退? 就从事件后,一堆车主恍然大悟那个反应,就知道很多车主就没看说明书。
【回复】回复 @电脑0001 :同样是高考同样的规矩,为什么比亚迪五百分就清北?为什么河北的学子七百分都能落榜?纪委都看不下去,把工信部的姚处长带走了
【回复】大众这么多年也不是好好的嘛。那之后吹的人一样多啊
我有糖419:
吃瓜就行不要带节奏,散了吧,我都不知道有什么讨论的,有依据吗

【回复】说你有罪就有罪,要什么依据[doge]
【回复】我说你吃了两碗粉,才给了一碗的钱,你就只能剖腹自证清白然后一命呜呼,而我其实并不在乎你究竟吃了几碗粉[doge]
【回复】回复 @雾色随风淺 : 不光是迪粉,没有一个正常人会喜欢一家整天打拳挑拨性别对立,用原谅绿这种三观不正的词来给车漆命名的车企
松间明月ms:
为了防止抠抠搜搜的秦宋车主强制切回EV模式,造成排放超标,现升级为后台运行模式,不在界面提示,请广大车主知悉[吃瓜]

老左讲技术:
道理很简单,如果比亚迪车的问题,肯定会有处罚或召回,现在有相关官方的消息吗?

【回复】回复 @古封月迅 :既然这么大的事,为什么现在还没有相关官方消息呢?
【回复】回复 @LERKKEL :所有人都看着呢,换你你敢?况且这只是一个不痛不痒的处罚,不关乎产品质量,对消费者没有影响,你觉得有必要吗?
【回复】回复 @那一she的风流 :去年空难事大不大?现在有谁出来说话了? 越大的事情才越可能包庇,因为承受不起抖出来的后果。
搜罗start:
我们跟BYD有业务来往BYD内部管理很乱的!

【回复】这种对基层员工使劲剥削不当人看的企业,管理水平能有多高?
【回复】我们跟BYD也有业务来往BYD内部管理挺好的啊,而且对材料要求特别高![吃瓜]
bili_84700791759:
现在CC厉害了,开始喷理想和长安了,必须给CC上强度啊,让它知道什么是虎狼之师!

【回复】比亚迪应该就是国内品牌营销顶流
学无止境6啊:
我的宋夜里自动出去跑网约车怎么办[抠鼻]

【回复】怎么让我的也出去跑[吃瓜]
小副教授:
比亚迪强调送检车辆行驶里程不足,这个问题我有点不明白,之前比亚迪还有车评人都说过现在的汽车发动机工艺好了,不需要磨合期,他这个现在强调磨合期是啥意思?之前故意这么说,希望我们早点把车子开坏了换新的?

【回复】回复 @小副教授 :3000公里是国标要求,不是只用在byd身上,3000公里的的目的有两个,1车辆磨合,确保发动机脱附系统正常工作。2减少背景噪声干扰,如果不进行3000公里的磨合和释放,除油气以外的蒸发污染物可以占国标排放限值的40%-150%。如果不进行3000公里的处理,原有的数据会被淹没在海量的背景噪声里。并不是你想的那样3000公里做不做没什么影响,事实和你的认知恰恰相反,3000公里不做完会极大的影响测试结果,这也是长城为什么故意选取一辆四五百公里的车的原因。
【回复】回复 @小副教授 :这个世界并不是你想当然认为什么就是什么,任何东西不经过客观详细的了解和调查,是无法得出正确有效的结论的。这一点不仅包含国标,更包含互联网。捕风捉影固然能产生节奏,但事实就真的如此吗?就好像这国标,如果我不去查询原文,如果我不和你解释细节,你大概率还在错误的认知里,而错过真正的事实。
【回复】新车的一些塑料内饰,橡胶件会挥发气体,影响测量结果的,所以国家标准才规定送检车辆必须行使3000公里才能送检,长城这事儿太下头
widezhang:
貌似是帮高排量车企操作油耗指标被查的。

比亚迪 汽车 新能源汽车 举报 长城 工信部 电动汽车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