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谈虫咬《倭寇的踪迹》 ——如影如响

作者: 绵绵堂明朝大叔分类: 影视杂谈 发布时间: 2022-05-15 22:00:00 浏览:6771 次

绵谈虫咬《倭寇的踪迹》 ——如影如响

超高校级的狗头龙:
很多人说日本确实用棍练刀,这点没错,但是人家手上拿着棍用的还是刀法,而不是棍法。这让我想起之前我师父下楼练功时,没有剑,随手捡个树枝来耍单剑的套路一样。同理难道就因为我师父拿的是树枝而不是剑,那么他用的就成了“树枝法”而不是剑法了吗

【回复】回复 @Hdhakapoq :不知道您说的最早的刀剑早到哪里?秦汉的刀剑也都有双手的。再者棍法和刀法剑法的区别是啥,私以为大部分兵器的用法大体都和棍相似。不可否认很多兵器在使用轮廓上确实差不多。但是如何区分刀法棍法?关键在您想着您手里是啥,您手里拿着棍子,但是时刻注意“刀镡”的格挡,把手控制在“刀柄”上,注意“刃”的朝向。那您用的就是刀法,哪怕您手里是棍子,甚至哪怕是工兵铲。以上,仅供批判。
【回复】是呀,折枝为剑是心中有剑。知剑而用枝
【回复】不就是练习的器物吗?他们用竹刀更多吧,现在科技发达了,他们用光剑练刀都无所谓
REX明:
我认为大可不必过于吹毛求疵这个棍与刀的一个混用逻辑,因为电影里台词表现的太过于模糊了。根据历史事实,其实这里比起戚将军,放上俞大猷将军更合适。俞将军《剑经》有解:“用棍如读《四书》,钩、刀、枪、钯,如各习一经。《四书》既明,六经之理亦明矣。 若能棍,则各利器之法,从此得矣。” 以我理解,即是棍法的运用中心思想和逻辑是钩、刀、枪、钯运用的底层逻辑,基础建筑。为低成本且易于理解地训练新兵,入伍发棍应是必然。当新兵对棍法有基本理解后,再换以真刀真枪,则更加安全且士兵更容易上手。但是电影中说临战发棍,确属实牵强,除非新兵训练时有意使用非正圆径的棍。 但是说回电影,确实也并不牵强。本电影主要讽刺的就是民间武林与真正的战场御敌之术的脱离、矛盾与无奈,此中心思想在徐导后来的《柳白猿》、《师父》里都有体现。在信息缺乏的古代,流言蜚语兴许都容易被夸大。所谓“临战发刀”或许是谬传。而对于“如影如响”的理解,单纯从非练家子人盘台词逻辑看来,第一高手口中的解释也未必就对,如果他真的熟知“如影如响”,被破招倒下的可能就不是他了。 电影最终来说,还是艺术品,而《倭寇的踪迹》一直以来也算不上佳作,成本低廉,编导当时经验不足都促成了这尴尬的一作。但是我认为其主旨思想是好的,就是民间武林为了自保自身利益,疯狂复杂化脱离实用化武术招式,被真正上场御敌,简洁易练的刀法轻易点破。从弟子开始舞戏般的对决,和您提到对于武器不分场合的僵硬且滑稽的应用都是一直无声的铺垫。这或许就是对于现实某些圈子的有力讽刺和抨击。其实对于我来说,徐导的片子并不是最好的武术片,但是确实是我对于武术从香港武侠和传武层面的理解向正路层面的理解的破墙者。 一家之言,只为分享见解。

【回复】如果要为其解释,当然有很多道理,人家也是拿了奖的。我只是就电影和风格来说,最简单的还不好看
【回复】回复 @复刻砖家123 :你对应的理念也是很好的解释,但如果对阵双方都看了书上的道理,又会怎样呢?我觉得片子就是走了所谓秘籍的魔,所谓误导就是读其书而不求甚解。
【回复】回复 @复刻砖家123 :个么这就是所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诀窍。但是生死之间,你试试愿意吗?经书是给有基础的人悟的,凭空一出,白死一堆
stickyfingert:
堂主,你那第一种枪头,我们单位有种手术器械和那个形状很像,主要用来给大动物皮下组织脓肿清创用,是中兽医的手术器械,因为脓肿大部分结构都是蜂窝状的,这种形状破坏性要远高于普通形状的尖状器械!

【回复】回复 @绵绵堂 :明朝大叔要是有空能详细说说枪、矛、槊。和花枪,中平枪,大枪具体是怎么分类的吗?有说花枪、大枪是根据身高分,就是到手掌和身高的2倍和3倍;又有说矛、槊是根据一丈八来分;还有说是根据杆子的材质分出枪、矛。软杆枪硬杆矛?感觉没有个明确的说法[嗑瓜子]
【回复】回复 @cym黑人问号 :不是,是三角形的,带尾勾的,和堂主这个比较像
【回复】你说的是那种前边小,后边大,,干细活的手术刀片吗
天天挨叼的小厂狗:
偃月刀冲室内就离谱,这么长的兵器门都进不去 明知道敌人守门口,换个短刀跳窗户会死吗。。。 那么多人不会一起上,非要一个个送,葫芦娃救爷爷是吧 普通妇女拿个棒子,一下一个小朋友,这力量不去拉磨可惜了 槽点太多一时不知道先说哪个好[笑哭][笑哭][笑哭]

【回复】回复 @小五九岁啦 :其实真实的古代江湖可能没这么多奇奇怪怪的规矩。。。 这一点我们通过现在类似的组织就可以推想出来,毕竟人性是不变的,追求结果才是古代江湖门派的本质,所谓门派的骄傲。。。马带师报警完胜徐X东还不足以说明嘛[滑稽]
【回复】想弄一个人很容易,炸药,投毒,火烧多了去了,用关刀可能是门派的执念,江湖的规矩,这点在《师傅》里也有体现什么是规矩,他们要用自家兵器光明正大的赢,裘冬月一开始用技巧也能赢如响,但是高手的自尊让他硬刚输了。还有日本人练刀确实是用木棍竹刀和船桨,电影可以说是难得的考究了
秋叶蓝布城的盖盖虫:
这个系列是老哥做的唯一我没兴趣看的[笑哭]

装甲战斗工程师:
关于刀和棍,演员张译老师在知乎上写的为了拍摄《绣春刀2》,专门和武指学单手雁翎刀,结果后来快要开拍了,通知是要用长刀,这时候没时间了,感觉调整不过来,之前武指的师傅桑指说:你直接把它当个大铁棍子挥就行了。然后这一句话就让张译老师get到挥长刀的感觉了。

【回复】刀有刀筋。。。而且讲究切落而不是打落,刀是用来切的而不是当大铁棍子砸人的,这个武指真的误人子弟,当然演戏就这样吧
【回复】回复 @空条骋太郎 :也就是找到了演戏的感觉,大铁棍子抡得虎虎生风当然好看,但是真学习刀法用于实战那肯定是想多了
流金大火:
中土刀剑术和棍术交集特别多,然而倭刀源流是野太刀的技术,只能说剧情需要瞎编了

王大锤赵日天:
说戚家军用木棍练习刀法?会不会是旁边有监军之类的文士,把日本剑道里的竹刀当成了木棍,再以讹传讹。毕竟据说戚继光缴获过新阴流秘籍,还改良了套辛酉刀法,那用竹刀训练的办法会不会他也用上了?然后被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误解了??![滑稽]

【回复】缴获的是爱洲阴流前三卷(猿飞、猿回、山阴),新阴流是在戚家军成立10多年后由爱洲的徒弟上泉伊势守在阴流基础上创建的。“袋竹刀”也是上泉发明的。
【回复】那时候应该只有木刀,纪效新书里也有说用木刀练习对打
-文武盛地:
导演:“你还能比我更懂如影如响?”[doge]

【回复】回复 @-文武盛地 :最近收流星
【回复】回复 @绵绵堂 :绵哥有没有新进的偃月刀
o無咎o:
这个电影其实主要是讽刺了所谓名门正派的不知发展变通。

佩镡:
剧中倭刀源于棍法的说法,是否是因为俞大猷将军所著棍法《剑经》是源于双手剑法《荆楚长剑》,由此导演团队开始脑补双手持握的倭刀技法源于棍术。

【回复】脱剑为棍和练棍为剑是奢与简的关系
【回复】回复 @绵绵堂 :正常的逻辑都很难想明白编剧为啥这么编,完全在鬼扯。如果不是老看您视频早把这电影忘了。
子非魚安知樂:
其实我认为古代CQB做的最好的是长安12时辰,各个兵种之间的配合。虽然这部电影里面只是家丁,但确实是拉的过头了。十几个那家伙的被人家一个木棒子镇住了,着实拉胯

【回复】是呀,长安兵唯一成功CQB的是开场,之后好像战斗力瓦解了。崔器持槊死战,虽然感人,不竟呼“手提机枪跳出战壕,突突突”。偌大个FBI主场,就没有趁手的CQB武器吗?[呲牙][呲牙][呲牙]
【回复】回复 @绵绵堂 :不是提机枪,而是提了把反器材大狙出战,开完一枪连搂火打第二枪的机会都没有的那种。
红韶排骨糖醋鱼:
刀与棍是完全不同的兵器,这个您说的很准确[支持][支持],但凡打过兵擊都知道,想要刀法精通,就得从刀下手,想要练好棍法,就得从棍子下,没有混着用的,当然到刀用好了,棍也不差,反之亦是如此

开慢车的Tt:
有些时候我真的觉得国人其实和韩国人没啥两样。

【回复】韩国人和中国人都受理学影响太深了
不鏽de鐵頭:
枪头形制的类似,可以看出这是长期实战累计的经验所得。这个枪尖的锐角,角度多少,这个角度最利于穿刺。双菱形枪头保证了最佳的锐角枪尖,还有减重的功效。而且可以将枪头做的超长,穿刺深度更大,还有类似锯齿的效果,增大创口和出血量。

cym黑人问号:
徐晓峰就是典型的文人讲武,很喜欢想当然。

【回复】军事贵族没落了,所以的话语权都掌握在文人手上。
早说名字不用取那么长:
电影当真?武术和练功健身跟战场厮杀不一个概念,战场厮杀看配合

【回复】是那个导演自己要当真的,无论是《师父》还是这一部电影。他自己宣传的时候,说的是真实武术,真实江湖,真实战场。自己拿这个当噱头,还不允许人家当真了,咋这么双标呢?
【回复】个么只好看看电影而已,不然怎么办呢
WrFu豪斯曼:
有一个镜头特别有意思,高手被敲的时候画面出现两根棍子2333

放勛:
希望大叔能多一些这样介绍击技的视频,结合影视作品也好,亲自示范那就更好了。 之前介绍兵器虽然也很精彩,但多少不是特别直观,而且可能略枯燥有的地方,颇有点武术只讲套路不讲实战的感觉。要是兵器介绍之后,加一期专门讲解演示用法和技巧的,就非常棒了。

人文 人物 历史 武侠电影 导演 武备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