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飞机不行还得买!发动机为啥被卡脖?中国到底咋样?【硬核科普】

作者: 极客队长GeekLead分类: 科学科普 发布时间: 2022-03-22 10:40:49 浏览:2151484 次

美国飞机不行还得买!发动机为啥被卡脖?中国到底咋样?【硬核科普】

少女们5051:
有几个问题: 0. C919目前的发动机是 CFM LEAP-1C, 由美国 GE 和法国 snecma 的合资公司 CFM International 研制的,其上一代就是全球广泛使用的CFM56. 1. 发动机叶片的榫头和榫槽是有一定间隙,而不是想象中的那样严丝合缝的。这是为了实现动平衡的需要,同时也考虑到离心力以及热膨胀的因素。 随着发动机转速加快,离心力越来越大,叶片会呈现出“向外甩”的趋势,但叶片榫头只能在榫槽内移动,每个叶片的移动距离不尽相同,这样可以使叶片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进而减少叶片振动。通俗地讲,离心力小了,多滑动一点;离心力大了,少滑动一点,风扇的重心始终接近几何中心位置。 1.5 松动的连接结构也是为了给热膨胀留一部分空间。如果严丝合缝的话,万一盘片膨胀不一致,会导致部件损坏。 2 随着发动机更新换代,涡轮前温度(T4*)也不断提升,材料的极限温度也在缓慢提升。然而,对于T4*的要求,是远大于材料的极限温度提升的速度的,所以现在也在追求极致的涡轮叶片冷却技术了。有些就在涡轮叶片里面开冷却通道,还有的直接上发散(又称发汗)冷却。

【回复】回复 @DavidYoung1990 :敢啊,怎么不敢,不比你在这阴阳怪气强?
【回复】我就是做涡轮叶片冷却的,可以说这一块设计远比材料重要
【回复】回复 @DavidYoung1990 :有没有一种可能,真的只是为了Diss波音空客,没有扯上国产飞机[脸红]
Migoduan米果端:
这期视频也太简略了,很多材料都没有说

【回复】嗯 是很简略 但是都覆盖到了 可能你觉得不够可以多补充呀。 因为我要照顾极大的外行群体 并不想做成论文
【回复】回复 @极客队长GeekLead :对于我这种啥都不知道的小白来说,这已经够详细了,并且讲解也是简单明了易懂。视频总长度12分钟,又不是1个小时的长视频,怎么可能全部细致入微的讲解,视频的初衷也只是让人知道国产发动机走到哪一步了,又不是深入的硬核科普,如果想要硬核科普的话,UP主的能力完全可以(坑我已经替UP主挖好了,[doge])
【回复】去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吧,然后去沈阳飞机制造厂,满足你中国最top的发动机梦
紫の雪_:
怎么说呢,有些专业性错误,不过正常。

【回复】回复 @极客队长GeekLead :感谢回复,我前面回复的也确实不合适,本来想表达的是,没问题,视频作为科普是很不错的,认识差距然后模仿提升,主要是航空发动机专业确实有些复杂,视频通俗理解挺好的,专业性的问题忽略比较好。我们现在很重要的是抄明白,体系建设,还有就是基础工业能力提升。
【回复】欢迎补充细节 (有些是我故意做的简化方便大众理解)
【回复】回复 @紫雪22 :你说了这一堆没看出来up哪说错了
在下88850385868:
中国错过了两次工业革命的风口,所以在两大关键技术——发动机(机械的尖端)和芯片(数码的尖端)上的差距是难以想象的。真心期待有一天这两大技术能完全由我们的科研人员自主攻克,也真心敬佩他们如今以来所付出的这么多努力

【回复】不单单如此还有专利,你用人家的游戏规则玩,要么交钱,要么学毛子游戏共享那套,要么学印度仿制药,这俩可已经被制裁了,我们也有被制裁的地方,但依然用西方国家的游戏规则在玩游戏,毕竟合作的地方和东西更多双方都很难以割舍,最好的方式就是新能源车那样换赛道或者找到一种未曾探索的方法,其实还有一条道路……可惜人类很难实现
【回复】回复 @格温的初恋男友 :芯片人家起步也不算早,只是我国原本把芯片研发放在中科院,中科院放到联想,联想直接就放弃了,浪费了黄金20年。插队的机会都没了。
【回复】回复 @小比利萧比真厉害 :你晓不晓得航空领域一半以上的科研人员都是西工大毕业的,你知道战机总师几乎都是西工大毕业的。你知不知道就是因为西部的地区比不上东部,所以国务院下来调研才有了 西工大现象 这一名词
大鹏一日同风起mo:
我爷爷到我爸都是中国航发人 现在我研究生也做燃气轮机涡轮叶片 很骄傲

【回复】听说设计问题还好,主要是工艺问题,我们老师说装一台发动机,拧个螺丝都有24道工序,别人不告诉你,你都不知道为啥要这样拧
【回复】我是做气膜冷却的,但是感觉这个光叶片好也没用
【回复】回复 @取好名字真难2 :就和视频里讲的一样,国外叶片上很多孔,刚开始我们也跟着打孔,不知道为什么在这打孔。
縋沄:
说白了还是酬劳不匹配,不可能让年轻人用爱发电吧?辛辛苦苦半辈子还不及人家一句台词来的快。

【回复】说到痛点了,都2022了,还指望钱学森式的付出,不现实,对本国人才也是不尊重
【回复】民用航发的问题在于,发动机效率到不了顶级,飞一趟成本就高,就赚的少,而民航本就是为了挣钱的。和军用不一样,国防开支贵点就贵点,民航是真的容不下第二档次的航发。也就是说在成为世界一流前,这玩意儿只能靠财政和科研经费贴,而自身不能盈利的部门,人员待遇也会变差。
【回复】回复 @我是一只跳跳猫 :我不少搞半导体的同学都暗地里感谢美国的制裁,这两年待遇好了很多,不少准备转行的都继续干下去了,研发经费也比以前多多了。
--英年早肥--:
[藏狐]认识个参与过919的人,只能说还需继续努力赶上,很多事也没看起来那么风光,跟漂亮国签了不少憋屈的协议。

【回复】别说919了 哪个经济协议不憋屈 挨个字眼抠 一条一条过 不然呢?没有这种气度格局别玩了 秦刚大使说的太好:我们需要勇气和智慧以及有效外交。对面美国主持人那个B样我们不是照样微笑以对吗,这才是大国风度。
【回复】回复 @Young老师来了 :秦大使的事儿就别拿来说了,不会吵架,不熟悉别人语言体系和套路,被人下套吊起来打,这不是气度,这是准备不足以及相关能力缺失,在第三者看来没有所谓气度,只有憋屈。当然,不会吵架,不会以西方思维进行语言对抗是我们早些年完全没有想过相关能力建设。
【回复】虽然有点不中听,GE 波音都相当于美国央企的存在,美国的几代核心技术都在里面,他们凭什么领先世界后和中国合作要给出优厚的协议。就连GE中国公司都要985 211 的毕业生才能工作,你们真是瞎操心。以前到还让中国留学生参与这些项目的研究,自从特朗普赴美留学根本参与不了这些核心技术的研究。
混沌鬼斯:
作为民航人深深地感受到这方面的压力 的确差距太大了 修一次发动机的金额真的是太贵太贵了 欧美疫情这么严重 零部件缺的太多了

【回复】我们公司用的ge燃机,一次大修就要几千万,大修周期也是人家定的
【回复】回复 @KSHMRJourneys :他们赚钱才是真的狠呀
【回复】回复 @波士頓圓脸 :没错,GE卖发动机实际上是亏钱的,赚钱靠的是维修
流水天明:
前景乐观。大涵道里,cj1000已经基本完成了。cj2000进展神速,只比1000慢一年,核心机已经稳定。ws20军用的已经装机了,y20最新一批可以看到。可算摆脱d30kp2了。cj500听说已经立项,arj21用的。军用的涡扇,ws10c已经成熟,批量装机。ws19基本完成,进入最后阶段。ws15大推,也快了。涡桨里,aep500,将用于新舟700和直升机,新舟去年首飞,可见进展不慢。总体来说,5年内,国产将全面成熟

【回复】层主一个一个型号列出来了,ws20上了y20是有视频有照片的,ws10c也上了j20了,民用的如何我不清楚,但是这下面的回复就是做梦就是噗?你要觉得层主说的不对就一个个型号反驳他,没有依据就说人做梦的人是不是太自大了?
【回复】有幸参与过长江1000/2000的部分工作,进展还是可以,后面适航取证才是重点
【回复】回复 @425911983 :你不认可他说的事实那你反驳一下呗[OK]一条一条反驳都没问题。反正他说的真的问题不大
忧郁胖大海:
大二时参加比赛曾心想为打破技术卡脖子而读书,现在只想找个国企混吃等死,国内科研大环境不好,你不做总有人做[辣眼睛][辣眼睛]

【回复】国企哪那么容易混吃等死 现在国企肝得很。
【回复】你大学生还是先别吐槽科研了,大学本科不过是自由的高中,学习知识的地方,科研还得研究生以上
【回复】回复 @Eddie-Ren :所以你进去了吗??
文文替身一号:
专业得不到尊重,所以待遇低,所以被卡脖子因为没人不想被尊重。但凡是行业的领头人愿意善待员工,不至于这么惨烈

【回复】在美国、瑞士工作过十年,科研岗。1,美国也存在国内类似现象,洛马的工程师,薪资远比不了不联网大厂。2,国内航发等企业没有美国的那种盈利能力,更多靠政府输血。3,之前不是不重视科研人才,是之前生产力水平低,低端产业链,就不需要科研人才。近几年开始向上升级了,需求有了,钱投的就多了。
【回复】分类说吧 干普通的接触不到研发方面工资低 当然c919的发动机和这些人也没关系,研发人员的工资是不低的 我导师数学加机械的 税后百万,住房优惠,科研资金很充足。有的抱怨一个月三千 我就直说吧,你干的东西不值得更高的工资 ,没有接触到研发单位,高工资是给那些能接触到研发的人,而不是在那学习定理理论的人 推导结论的人,如果说拿it比 人家现在收入是第一 又是风口的猪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中心 人家工资高很正常
【回复】回复 @xuxin277 :我也认同 一些说一个月三千的 我就问问研发的到底是哪种机械设备?机床?汽车发动机?轮机?航空发动机?这些尖端的都没有在研究,那凭啥拿高工资啊 说句不好听的 没有这些人也不影响进步,我高校里那些参与研究的教授工资都不低,我同学读的化学和材料,他们说如果到研发阶段,他们待遇就会质变,普通的就是混混工资低也正常
小三儿啊:
行业从业者表示,真的体制与管理影响很大,属于第一拖后腿的原因了

【回复】回复 @和城二大爷 :外行人面对内行人时最好闭嘴,省的贻笑大方
天堂中的鹅:
这片真的做的感觉就是ge的推广宣传,中国比美国确实差,但是up对中国航空发动机发展真的知之甚少,国产发动机的发展脉络都讲不清,要讲清楚民发必定要讲到军发,因为它们核心机上是一样的,还动不动老是扯机床,高温整体盘基本上是粉末锻造,扯冶金技术还比较靠,涡轮叶片国内无锡透平都供货罗罗,ge好几年了,国内最大问题是设计经验少,这个需要大量型号培养的,材料反而这几年摸上来了,还有就是比较差距还到多列列数据对比,不要张口就落后多少年

【回复】回复 @艺术pai :所以这个视频标题起的,还硬核科普,没看出哪里硬核,作为一个快30年的老军迷,真看不下去了,怀念超级大本营[大哭]
【回复】回复 @北港雨霁 :就末尾一点点,7大部分都在讲ge,这叫介绍中国航发?
【回复】回复 @北港雨霁 :所以我说多列列数据对比,不要张口就来几十年,做个科普视频给别人科普,到头来还是看的人还是啥不知道,就知道几十年[笑哭]
卖女孩的小火柴27488:
说的太科普了,最后结论太浅显,核心难点不是风扇叶片,风扇,压缩机,都属于冷端器件,要求不高,中国可以做。难点是燃烧室和涡轮,这里温度很高,但国内企业已经有突破,剩下需要时间验证。

【回复】根本不是什么材料问题,而是发动机本身就是一个极其耗时的工程。不管有没有材料问题研制发动机都是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往里砸的。外行就别脑补了,什么这不行那不行了,要怪就只能怪我们起步太晚了。
【回复】在中航发上班,我感觉我还没你们懂得多[滑稽][滑稽]
【回复】我可以给你一个结论,国产发动机最大的问题是时间。发动机不是一个可以快速研发的东西,想研发只能用时间磨。等得起就等,等不起也没有别的捷径可走。
vanrese:
所以,你做过研究,拿了奖学金,发了论文,最后转行做视频呼吁人才涌入这个行业?

【回复】回复 @SmithWessonM500 :航空航天是出了名的专业难强度大收入低,大飞机研发从业人员更是很多都在用爱发电,作者是很清楚这个现状的,所以自己转行做自媒体发财,然后呼吁更多人进入航空航天行业继续用爱发电,这不是很可笑的事么
【回复】回复 @vanrese :这个事吧,就是黄埔军校那副对联了: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虽然在沙漠搞绿化很难,但是总有人去干。(更不要说成功了就是千古功臣了呢~[嗑瓜子][偷笑])
【回复】他是一开始就入错行 怪我而已
阿贝罗汀:
每次一说制造业相关话题就能切实感受到我们和欧美大国差距有多大,,,不管我们有多少国产品牌以追溯到生产制造就全是进口,,,

【回复】中国能从49年的啥也不是追到现在的水平就不错了,而且欧美一直对我们技术禁运
【回复】回复 @墨白无为 :这几年从装备卡脖子变成装备的关键元器件卡脖子了,现代制造业这么长的产业链不是说吃下就吃下的,要攻关的东西还很多。
【回复】回复 @墨白无为 :差距比我想象的还要大,只是各个行业不一样,小到手机里的一颗dsp芯片,大到医院里的大型医疗器械,实验室里的质谱仪,up说的航空发动机,每一项都是几十年的差距。
黑洞潮汐力:
我是能源与动力工程燃气轮机方向,我们国家的燃气轮机比起欧洲和美国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国家也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希望在这方面国家能越来越强。

【回复】回复 @热力新循环 :那美国阿利伯克四台才拼了10万马力咋不说[吃瓜][吃瓜]本身燃气轮机的低速出力就不好,要不柴燃联合,要不就是多台低功率拼,低速时关掉几台机组。好好了解一下相关知识再来评价,别张口就来
【回复】回复 @一花二世界 :打个比方,15万马力燃气轮机,15w马力是它的最大输出而不是常规输出,那么还要考虑其可以维持最大输出功率的时间、从起动到达到最大输出功率所需时间、从常规动力切换到燃机的效率损失和时间。这些你都要考虑的。
【回复】回复 @一花二世界 :兄弟,看单个数据没用啊。燃燃联合效率、柴燃联合效率、起动功率、低功率运转效率这些都得看啊。你只看一个最大值没用的。我学这个的真不骗你。
丑的遭爷:
牵头国内最先进军用发动机型号的606所给航发专业的985硕士待遇是年薪50w。我觉得很不错了(我没有证据证明我说的是真的,麻烦那位大佬自己证明自己说的话是对的,10w真敢说)[辣眼睛]

【回复】硕士50w想啥呢,南京的14所都给不到这么多。606我不清楚,601所硕士宣发硕士14w。而且据说601比606待遇好。当然你说毕业n年那另说,画饼谁不会。
【回复】西工大航推的师兄入职606,实习3600,转正8000,年薪12w。同门大师兄38岁了,606分了个老破小的房子。606现在想跳外企都得排队,你醒醒吧
【回复】我能证明你这句话是假的,606的人还搁我这儿哭穷呢,硕士50万你真敢想…博士听了都要震惊。
Jack1997:
既然发动机要进口,为什么官方老是宣传我们的飞机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研发?当今这个世界工业品国际化不是很正常吗,老是刻意强调所谓自主知识产权是想怎样啊,比不过就是比不过不要打肿脸充胖子,谁家东西好就用谁的,这是消费者的选择

【回复】哪里看到的?截图发出来看看。工业国家化?现在还在吹科技无国界?
【回复】但是国家之间的选择不能像消费者那样,要不然美国制裁俄罗斯的法子用在中国身上,选择欧美知识产权作为动力的客机怕不是连零部件都给人家掐死了,到时候中国上千家民航飞机没办法上天。。。
【回复】实话实说啊,自主研发不能骄傲吗? 贸易战打过了,美国人不要全球化,就要垄断。全球化合作的前提是你自己也有技术!不然只能做别人产品的倾销地,当奴隶

知识分享官 航空 波音 空客 大飞机 飞机发动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