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字简化合并,粤语就躺枪?

作者: 经度线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1-09-19 08:37:19 浏览:12839 次

为什么汉字简化合并,粤语就躺枪?

胡無人漢道昌:
不只是粤语,我们这儿同样不同音,简化只以普通话音系为准,根本不会照顾到方言。

【回复】回复 @bili_74790108215 :视频只分析了粤语,还不能取粤语有关的标题了?怎么就成标题党了?
【回复】是的,就比如嚇這個字從口從赫。吓從口從下。 而在許多地方的“嚇”都只有一個音:he。 但普通話由於北京官話的文白異讀。結果在選取白讀xià作為正音後就造了個吓。還把原來的作恐嚇時的嚇也並了進去。
【回复】很多地方方言都一样,甚至像涌字普通话也不同音,他这标题确实那啥
xI76AO:
说支持的,想想你自己的姓氏,有一天会被人改成另外一个同音但完全是别的字,例如萧变肖。呵呵

【回复】对的。萧变肖是最难让人理解的。按普通话读音也不一样,这两字根本挨不到一起。
【回复】回复 @期限度约 :别我们,从来都没有这样大范围的强迫改姓。
閒話牀笫之事:
難道只有粵語嗎?所有方言都被搞亂發音了,如果你不是很會,沒人叫你,很容易唸錯了[嫌弃]看看一下“纤夫的爱”的纤,怎麼讀?[辣眼睛]

【回复】初中一个女同学叫*纤纤 同学不知道念qian还是xian 叫了她三年*qianxian 几乎没怎么用粤语叫过她的名字
【回复】回复 @热心市民李先森__ :纖纖玉指 tsim53-55 tsim53 juk2 dzi35
【回复】回复 @热心市民李先森__ :我也有个叫萧这个的同学
大勝利:
你粤也不用不平衡,汉字简化甚至连普通话的音系都没有照顾到,举个例子“講”简化成“讲”用“井”作声符,“讓”简化成“让”用“上”做声符,这些在普通话音系中也是很难理解的

【回复】淀粉的繁体是澱粉,读音是殿不是定,也很难理解。
【回复】回复 @带木条的小火星 :怀疑当年搞简化字的前后鼻音不分[doge]
咯咯哒en:
声旁惨遭合并,比如为什么旦、但都daan是n鼻音而胆却是daam,闭嘴m鼻音,因为胆原本的声旁根本就不是旦,胆繁体是膽声旁詹...

【回复】你粤也不用不平衡,汉字简化甚至连普通话的音系都没有照顾到,举个例子“講”简化成“讲”用“井”作声符,“讓”简化成“让”用“上”做声符,这些在普通话音系中也是很难理解的
【回复】淀粉的繁体是澱粉,读音是殿不是定,也很难理解。
cuichungman:
好欣賞呢種破障類科普影片。多得呢種影片,先至可以令正確嘅知識得以普及 [鼓掌]

草枕行灯:
日语汉字简化得更离谱,“缺”简化为“欠”,“函数”简化为“关数”(日语函关同音),辩瓣辨办合并为“弁”,这么一想是不是心理稍微平衡点了呢?

【回复】日語里函数→関数并不是单纯地简化字,而是当时50年代为了统一学术用语,尽量用通俗易懂的常用字来统一表示学术用语。其他类似的例子还有「収斂」统一成「収束」、「抛物線」统一成「放物線」等。所以不能说把函简化字成関、斂简化字成束、抛简化字成放…
【回复】主要是这些字日语都不咋用。 除了“欠缺”一个不咋用的词外,其他地方基本不用欠,两字意义接近,所以就把缺都简成欠了。 函也是,就地名用,“函数”用。 这几个辩大多直接写成假名了。 花びら わきまえる 弁護 “辦”基本没有出来的机会。 日文新字体的合并字还是比较少的,最离谱的就是这个“弁”了。
【回复】没有觉得更离谱: 用欠代替缺至少欠缺两个字意思是类似的,简体字里意思毫无关系的代替比比皆是,比如郁。 关并不是函的日语简化字,应该是直接改词,由关数这两个汉字承担函数的意思。
账号已注销:
事實上,除了粵語,就連普通話(或者說,北京官話)自身都收到不少負面影響。 比如各種老生常談的:后、後,并(幷)、並(竝)、併(倂),谷、穀,丰、豐(豊),里、裏(裡)、面、麪(麵、麺)等。 這些也都是普通話常用的概念。 雖然由於官話在近代音係合併後導致的大量多音節(字)詞的擴充使得嚴格的對單字的區分不再像以往那樣必要。但出於各種因素(情感方面的部分的原教旨主義與實際效用的困擾。比如“千鈞一发”、“恐吓”),我還是認為恢復部分異體字是有必要的。

【回复】淀粉的繁体是澱粉,读音是殿不是定,也很难理解。
【回复】回复 @JasonWong :?因为“淀”就是殿声啊,本来就是方言地名词,“白洋淀”难不成要读“白洋定”?
【回复】回覆 @遠邁漢唐 :所以古代记载里白洋淀也是写的淀而不是澱。读旁边的定。
姬如千瀧不是技術宅:
简化是历史进程,就颚化一样,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生活经历,即使没有简化字,也有无数奇奇怪怪的异体字,不怕你看不懂,就怕你某一天不再想写

【回复】简化是必须的,但具体到每一个字,不是说每个字都合理
【回复】回复 @冰之烽火 :这个合理性,繁体不一定合理,有不少简体字优于繁体的,很多简化字其实有草书的影子,属于为方便生产生活做的牺牲,提倡简体字,又不是废止繁体字,有文学文艺的需要随时可以拿出来写
【回复】回复 @姬如千瀧不是技術宅 :最简单的例子,头发和发财
新本新本新:
粤语能说自己正统,底气恰恰来源于唐代普通话在岭南地区推广得好。语言就是为了交流的,山多地少,交通不便,自古宗族抱团土客械斗,自然语言发展就比较保守,以至于县外甚至村外就听不懂了。闭关锁国给了广州商都的地位,依托中华帝国的巨大腹地和商业,粤地才形成了小范围统一的标准语,但如果认为能和官话相提并论,就太自不量力了。

【回复】回复 @神之预言12 :以偏概全,韩日唐人街大多北方人,普通话为主。欧洲唐人街说吴语为多,普通话次之。,北美唐人街说粤语,闽南语相差无几,普通话次之。东南亚唐人街粤语为多。
【回复】不自量力的是你,戕害古代汉语精髓的正是普通话
【回复】回复 @羽化登仙DS :你個不要臉的,腦子都不要得,憑你那核桃般的小腦瓜就能否定現代漢語?臉哪裏去了?還古代漢語的精髓,甲骨文就是“众”,結果非要改成“眾”,不是愚民是什麼? 我就告訴你,沒有普通話,你絕對沒有可能在這裏大放厥詞
账号已注销:
真实!我想了很久里脊肉是读lei脊还是lv脊[笑哭]

【回复】回复 @数學家湯鳳 :不,叫梅肉,据我所知,大部分粤语,潮汕话,客家话,都叫梅肉或者梅柳[OK]比如我妈经常用客家话问我:晏咘爱食糖醋梅肉唔(晚上要吃糖醋里脊不)
【回复】回复 @oO0o0oO0o0O0o :对啊,我去市场买里脊就叫老板切条梅柳给我[藏狐]
陵舄:
涌: 1.【唐韻】余隴切【集韻】【韻會】尹竦切,音勇。【說文】騰也。【司馬相如·上林賦】洶涌澎湃。 2.【水經】江水至華容縣,又東涌水注之。【集韻】或作湧。 湧: 1.【集韻】涌,或作湧。

假面骑士参上:
虽然我不知道这个改动对不对,但是粤语这种从来没进入过政治中枢的语言是不可能当作标准语言的[吃瓜]改几个字就在这里哭天喊地,那英语把名词阴阳性,动词变形都快改没了怎么说呢,语言本来就是不断发展的[吃瓜]

【回复】回复 @bili_41043670466 :印度就算了吧文字都不统一
【回复】回复 @bili_41043670466 :那和印度一样就好了是吧[呲牙]车同规,书同文都忘了是吧[呲牙]
伏見のキツネ:
有些字确实因为简化之后和原本的音韵学地位产生冲突,比如邻用令这个后鼻音的声符。但up举的很多例子是文白异读的问题,同字不同音是因为来自不同的方言层次,这就像北京话中的shai和se两种读音,读音不同不是因为原本的音韵学地位不同,而是一个来自北京方言本土层,一个来自南京方言文读层。

【回复】up主讲的是“合并”,不是“简化”啊
花乐i:
籍口这个,我一直以为自己记错了[笑哭]

粤语 文学 繁体字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