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苏东坡》

作者: 华文出版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3-08-14 14:04:22 浏览:47633 次

央视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苏东坡》

法学科生:
好想把这个纪录片里边的诗词都制作下来,之前有,都被删除了,哪里还能找到啊

狼来了bili:
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1056年(嘉佑元年),苏轼与弟苏辙赴京应试,路过渑池,同住县中僧舍,同于壁上题诗。1061年(嘉佑六年),苏轼被授予大理评事、凤翔签判的职务。苏辙送苏轼赴任,于郑州西门外“话别郑原”。在折返途中,苏辙想到苏轼赴凤翔必经渑池,于是作诗一首寄给他,题为《怀渑池寄子瞻兄》。苏轼回了《和子由渑池怀旧》。

有李说理: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作者】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永远美好的小好:
不存在独立的极乐世界,用心过好每一个当下。苏东坡

有李说理:
臣轼言。蒙恩就移前件差遣,已于今月二十日到任上讫者。风俗阜安,在东南号为无事;山水清远,本朝廷所以优贤。顾惟何人,亦与兹选。臣轼中谢。伏念臣性资顽鄙,名迹堙微。议论阔疏,文学浅陋。凡人必有一得,而臣独无寸长。荷先帝之误恩,擢置三馆;蒙陛下之过听,付以两州。非不欲痛自激昂,少酬恩造。而才分所局,有过无功;法令具存,虽勤何补。罪固多矣,臣犹知之。夫何越次之名邦,更许借资而显受。顾惟无状,岂不知恩。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天覆群生,海涵万族。用人不求其备,嘉善而矜不能。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而臣顷在钱塘,乐其风土。鱼鸟之性,既能自得于江湖;吴越之人,亦安臣之教令。敢不奉法勤职,息讼平刑。上以广朝廷之仁,下以慰父老之望。臣无任。

狼来了bili:
苏轼被关时写的诗:《狱中寄子由二首》。 一、序篇 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和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 二、其一(给苏辙)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三、其二(给妻儿)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玛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大别山魈:
(颂轼治民) 求方圣散子,愁借钱千余。 煎药万余剂,救治世间民。

有李说理:
凌虚台记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4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

有李说理:
郭纶 【作者】苏轼 河西猛士无人识,日暮津亭阅过船。 路人但觉骢马瘦,不知铁槊大如椽。 因言西方久不战,截发愿作万骑先。 我当凭轼与寓目,看君飞矢集蛮毡。

lizi-Naa:
这个是有几集?完整版在哪里看啊[笑哭]

【回复】回复 @武若定 :哦哦看到了谢谢你~

人文 文化 人物 中国 历史 人文历史 苏东坡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