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过最好的育儿书,竟然是这三本自传

作者: 范高在纽约分类: 亲子 发布时间: 2023-07-27 04:21:42 浏览:47520 次

我读过最好的育儿书,竟然是这三本自传

麦口罩诞:
听up主讲刘思慕这本书就想到自己和父母的相处…我是家里的大女儿,下面有个小我7岁的弟弟。从小到大我就是个他们口中“懂事”“省心”的女孩,从小到大在教育方面他们似乎没有操心过,从来没有辅导我的作业没有给我讲过一道题。从初中高中大学的选择,大学专业的选择他们也没有参与过,没有问过一句。(印象中好几次老师都来问我父母什么时候交学费,说我是班上唯一一个还没有交的。当年父母是亲自来学校交的学费每次都会跟我说“这学费也太贵了”。我每次都感觉我上这个学读这个书都心有愧。尽管我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优异但也都没有得到过父母的表扬和认可。弟弟幼儿园上的就是私立国际学校,每次学校有活动父母都会一起去参加,我是真的羡慕。异地上大学后父母也从来不会主动给我打电话发信息,一般我发信息过去三天后才得到回复。大学毕业后自己很想出国留学,父亲一再反对,(理由是舅舅家欠他好多钱,除非我让他们还钱)。后来我妈还是支持我出国,但在国外的两年爸妈也没有联系过我,临毕业只是催我回国,尽管我当时很想留在国外实习尽管当时已经拿到了一个公司的offer)。回国后发现父母开始各方面约束我,也不理解我,也没有问过我都在学什么都在干什么。有一次我终于打算和爸爸心平气和好好促膝长谈一次的时候,我一抬头,我发现我爸在打瞌睡…… 我真的泣不成声… 以至于我现在已中年成家生子了,内心还是很拧巴。一方面觉得父母尽管精神上心理上没有给过我足够的陪伴和照顾,但也感激他们满足了我的物质需要。另一方面,在成为母亲后又开始审视我的成长历程对我的各方面的影响之大,也想通过各种书籍自我调节和提高,避免给我自己的孩子造成心理伤害…

【回复】回复 @麦口罩诞 :抱抱!我们内心的拧巴,也许有一部分是来自总是期待他们有朝一日能改变能看到自己,另一部分是幻想,如果当初,他们能好好对待自己,自己会不会不一样,还有一部分,是当下想要修补关系却无能为力的遗憾。
【回复】好长一段时间也是因为上学觉得跟父母已经能正常相处了,但是这次回娘家住几个月,以前那种不被重视,挑剔,对比,关爱等等各种印象都又再次回来了,瞬间觉得一切还是那样
【回复】回复 @Mayday的小超人 : [拥抱]虽然你说“不想再期待了”,但我知道我们的内心依然有一丝期待,虽然就那么一点点。孩子始终对父母有着“不管你这次怎么虐我,我还是希望你下次能对我好一点”的幻想。
AI视频小助理:
这是一位育儿专家的视频分享,她推荐了三本自传的育儿书籍,包括《How to American》的作者Jimmy Unis,非典型亚裔青年演员CONSTANCEWU和刘思慕的《Making a Scene》。她讲述了三位作者在北美成长的故事,以及他们各自对教育小孩的理解和启发。--本内容由模型基于视频内容生成,仅供参考,由@l乐之 召唤发送

979676885:
很棒的分享!脑中浮现:孩子带给了大人又一次的童年和青春,我们要谢谢她们!等孩子们慢慢长大,保护,养育,尊重,鼓励!这一切又是她们感谢我们的原由!我们被这些感谢连接在一起!

茶茶stella:
[笑哭]小时候会觉得爸妈不理解自己,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事或别人爸妈都能做到,他们做不到,长大才发现人和人是有区别的,而且我们期待的爸妈其实并不是真正的他们,而是内在对完美爸妈的期待,我们本身对于真实的爸妈就是不接纳的。期待当初他们如果能对我怎样怎样,我的人生是不是会更好,那其实就仿佛在说为什么我生下来不是富可敌国的皇室或者超级富二代。 我个人理解,每个人的人生剧本和要经历的东西其实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前面那些令人心痛的经历,自己就不会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生选择,可能更多的就是按照父母的安排去走,就不会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成就。甚至不少名人的成就,来自他们的伤痛本身。无论是艺术创作的原型,还是心理疗愈师擅长的某些创伤领域。 很多伤痛其实并不是个人化的东西,而是人类集体的伤痛

顶风相见:
我们要感谢的不是父母的养育之恩(孩子是父母自己要生的,生了就要养,是父母自己选择的责任),但我们要感谢父母的爱。

【回复】我父母的钱财全部给了我弟,还说什么手心手背都是肉,我就直接怼我妈是的都是肉但是手心的肉比较多[吃瓜]
【回复】那如果只有养育没有爱呢
peng307:
大部分父母已经在他们的认知范围内做到了他们认为对的选择,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不能说他们的做法就是不对的

【回复】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爸妈,但是父母不能放弃对自己的精进,学习是永远要走的路。 他们虽然给了他们能给的最好的,但是物质和精神层面是不同的,对于孩子来说精神上的尊重,支持和理解帮助,比什么都重要。[打call]
【回复】对啊,正常父母是这样,毕竟谁也没办法做超出自己认知能力的事情。就是这个水平的人,已经尽力了,你要求他们怎样怎样,又有什么用呢,客观上他们是做不到的。我们不也一样,要我们达到我们达不到的水平,使用我们从来没接触过也没想到过的视角,我们也不行啊。但是,某些居心叵测和重男轻女的父母不在这个范围内。
moiraha:
好想看这三本书啊,万能的网友有谁知道有没有中文版

【回复】我的办法是下载英文版,然后用百度翻译,一边译一边读。现在机器翻译的水平比以前好多了。
【回复】同求!有了踢我一下[星星眼]
【回复】回复 @黄笑笑天下第一 :用求,有了踢我一下[星星眼]
向往边城:
想买第三本看看 但是我的英文水平不允许[笑哭]

【回复】喜马拉雅听书可以试试,不行就别买
Jessicakkk:
ohh我觉得你是懂刘思木的,他应该感到幸运,我很久之前看过刘的自传,只觉得这男的写东西好繁琐,看了一点就看不下去了[笑哭]

【回复】回复 @Jessicakkk :他其实在书中也说了,在他这个年纪和取得的成就来说,写自传似乎并不是一个很理所当然的事。我个人觉得写书对他来说一方面是商业上的运作,另一方面还是想给父母一个交代(或者说服自己跟父母和解)。
日光公园:
up小姐姐最后那段总结的太棒了。。人总要长大。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长大的过程就是父母和孩子渐行渐远的过程

-JackZhang:
up主讲的很好 感谢 希望看到更多偏实际操作的例子 家长如何和孩子沟通

【回复】最新一期的视频已经发布,家长跟青春期孩子沟通的三个基本点,希望能帮到你
不想长大的小卓子:
我的三个孩子的成长带给我三次弥补童年的机会,真的是一种治愈,单身时可能还会抱怨的原生家庭,到现在通过修复,反而更感谢父母,感谢父母感谢我孩子们

圈圈哪:
刘思慕的爸爸妈妈就是典型的自恋型父母。。。觉得自己是最“优秀”的,所以无法接受自己儿子本来的样子。

【回复】回复 @范高在纽约 :亚裔太多都是孩子体谅父母,父母也是从孩子过来的,却完全不能理解孩子,表面看起来父母花了很多金钱培养孩子,其实都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说白了还是为了自己。这种父母就是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格来对待。Up主很善良啊,你一定是个好妈妈[拥抱]
【回复】视频时间有限,他在书中用很大篇幅解释了父母的背景,我理解的是其实也有很大原因是自己经历了人口大于资源的时代,所以感觉小孩也应该积极争取资源。另外就是生活所迫,当时的年代也没有条件学习什么科学的育儿方式。
【回复】我也觉得博主是个能共情的好妈妈。
美朵儿09:
这种父母的爱太沉重,当了父母,知道父母也不容易

Yukihoho:
up主讲到的liu simu 10岁的那段经历,我之前在火车上亲眼见到了这么一幕,一个年轻的妈妈,旁边坐着她的5-6岁的小女儿,小女儿因为什么没有理解妈妈的话,就开始哭闹,她妈妈在旁边,很冷很生气地大声呵斥:“你给我装什么呢,这个都不明白么,蠢货,还哭装可怜,没用。” 我真的看着非常的难过。

【回复】回复 @Yukihoho :太窒息了!为什么一定要通过讽刺、嘲讽来跟小孩说话呢?
Lingo_舒苒:
关于维护婚姻的书,老师可以推荐一下吗?

【回复】回复 @Lingo_舒苒 :这类我读得比较少,Phoenix(另一个视频里的心理咨询师)推荐Sue Johnson的hold me tight,或者Gottman Institute的很多书籍。
【回复】回复 @范高在纽约 :太感谢老师了!
血与缘:
[抠鼻][抠鼻][抠鼻]用刻板印象当教育宝典是吗?

【回复】自传,三个人的真实的经历体会被你一句刻板印象就否定了?
【回复】回复 @森林海湾天空云朵 :这种书毫无价值,中国孩子没那么多时间去读这些鸡汤喝多了
【回复】你可以不读 安心当你的井底之蛙吧

教育 育儿 家庭教育 成长 自传 英文读物 刘思慕 我的养娃日记 幼崽暑假日记·萌娃出道计划 6.0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