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的上海街头,已经过去三十多年…沧海桑田的变化…

作者: 时光足迹BZ分类: 出行 发布时间: 2023-11-06 19:15:16 浏览:8762 次

1991年的上海街头,已经过去三十多年…沧海桑田的变化…

达坦弥哒:
这才是真正的申城,很接地气。市井人家,弄堂阁楼。路边挂的床单,满大街自行车,熟悉的声音。儿童在里弄穿行,大人忙着洗衣做饭。早晨沿街排队买早点…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鞭炮齐鸣[吃瓜]

【回复】回复 @ELI天下无双 :现在都是前篇一律的钢筋水泥森林,市区里居民都被赶到郊区,人气也没了。
【回复】回复 @坑死你大惊小怪 :现在的上海成了有钱人的上海,没钱市中心你都不配住!全给你发配到犄角旮旯
【回复】回复 @ELI天下无双 :只剩下纸醉金迷了
saberzjw:
跟那时相比,市区很多东西都消失了,修剪刀磨剪刀的摊子,露天菜场,老虎灶,烟纸店,现在弄堂估计也要消失了

【回复】回复 @橄榄树下吃橄榄 :嗯,上海最后一个老虎灶当年还上过电视,我以前念书每天骑车路过那片
【回复】回复 @gemcuff :老南市还有井,翠湖天地新开发的门口 盖子盖着井还在。 拿掉盖子就是活井
李叔模玩:
那是个美好的年代,90年-2016年是上海最舒服的年代。即使是当时大下岗时期也有4050工程让我们得父母那代觉得生活是美好的。90年代为什么好因为上海特征还在上海话浓度极高,色依懂瓦哈哈。那时邻居如亲戚同学是放学的玩伴父母那代虽然忙碌但有盼头等等。回到说为什么老房子住着不舒服但想念甚至不想拆,因为那是自己的故乡拆了从此你的故乡就变了说重点就是没了,虽然上海还是上海可你的记忆实体消失了所以心就空了只能大脑回忆。慢慢的就没有故乡的味道了那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一样了可悲吗?我不知道我觉得走在路上和其他大城市没区别才是最悲哀的。

【回复】虽然你说的是上海,但是我觉得也像我的童年。哈尔滨以前经济辉煌蓬勃发展那些年,正是八九十年代到跨纪元。像上个世纪的日本,当时我家条件还挺好的,在那个年代。现在觉得好萧条
Heero0207:
那时候过年家门都不关的领居随便串门,鞭炮声齐响,晚上和几个小朋友出去放烟花,不过怀念归怀念 生煤炉 倒马桶 洗痰盂的日子我是不想再过了。[doge]

【回复】生煤炉,先用纸点火,再用柴引火,最后点着煤,又热又呛人。
【回复】是的,现在条件是改善了,但代价是把你赶到郊区,上班很多时间都要花在路上。
永远的卡卡球迷:
现在市区老房子都拆完了,全是写字楼一点人气都没了

6120V6LE: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这样的上海?究竟好在哪里?拥挤不堪,破旧简屋,人均住房面积3平米,没有像样干净的卫生间,厨房,公交车挤都挤不上,城市界面起码30年内没怎么更新,思维上守着我就是第一,当时东亚范围内的东京,香港甚者台北也都把上海远远甩在身后

【回复】因为那时候外地人不会因为你说上海话就说你歧视他;因为那时候邻里关系比亲戚还要融洽;因为那时候生活有期盼,哪怕下岗还能摆摆摊做做小生意,说不定还能发笔小财。因为那时候努力劳动的老实人才是社会主流。因为那时候上班不用担心是不是要加班,休息天是不是还要被老板使唤来使唤去。因为那时候看病不贵,开药不贵,国有企业有终身劳保。因为很多很多。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也许你看到了那时候的苦,但没有注意到那时候的乐。
【回复】很简单那时都是说上海话的,那时邻居是比亲戚更亲近的,那时同学之间可以放学嬉戏打闹玩玩具看圣斗士变形金刚和忍者神龟的,那时还留存这纯真的本土文化和街景虽然破但踏实。不是说拆楼房不好,要拆但是不能拆本土文化阿。现在上海还有本土文化吗?海参台上海东北卫视上海装修卫视等等不说了。就90后有几个能全程彪上海话的更别说00后10后几乎绝种了很个别了。没有老房子就没文化留存就连媒体没没有文化传播那80,90后可能是上海话的最后一代了。
【回复】回忆滤镜罢了,毕竟很多人现在也没有比当初过的好多少,看看当年大家都差不多,反而觉得那时更好。 其实根据我的回忆,小时候住在弄堂里,各种纠纷矛盾,勾心斗角。为了抢个水斗,倒个马桶,都会有不可避免的争吵。 然后夏天的纳凉是无可奈何,毕竟不要说空调,家里经常连电都没法保证。 把马桶当成凳子坐也是特色。 虽然小孩子一起玩耍很开心,只是到了最后都没一个有出息的。都是互相影响。 至于说和东京香港比,那是太高看了,我现在住在日本,看着这里6-70年代的房子,都还是搞得干干净净稳稳当当。除去层高硬伤。
我爱你谢谢你0001:
看到鼻子发酸 泪湿 闹哄哄 乱糟糟 就是老百姓的生活。

tsukikage:
开头熟悉的吊车,以前远远就能看到黄浦江边上的两个红色大吊车,滨江其实考虑弄一个的[笑哭]

bili_66787018640:
70年代的上海就是这样的,里弄穿堂有打牌的、牌九骨牌的,小时候总是钻到大人堆里去看,角子处的小买部买粽子糖吃,永远忘不了,我是浙江人,由于爱我的姑姑住上海,所以在上学前和上学后放暑、寒假都在上海。往事历历在目,故人已归去。

【回复】忘不了里弄口倒马桶的老大妈,驼背每天早上4:00开始挨家挨户收马桶,争着很少的钱,那时的记忆是我九岁前。我可以一个人坐着公交车去逛淮海路、南京路、外滩,去西郊动物园看动物,住亭子间的邻家小孩子还经常叫我“乡下人”,原来我从9岁开始闯上海滩了[笑哭]
欣殿tracy:
比起现在我更喜欢以前的马路有老上海特色,现在走哪都一样 或许可以说全国都改造的一样了

oO摘颗星星糖Oo:
那时候都是棚户区,那时候还要去倒马桶,衣服都是晾在弄堂里的。那时候过年可以放烟花,很有年味,一大家子一桌人。那时那一年我三岁,是我妈妈爸爸风华正茂的时代,是他们年轻的时代,正如现在的我。

街头 回忆 上海 怀旧 生活记录 记录 变化 跟着UP主出行看世界 冬日·出行体验记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