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中字】哈佛大学普鸣教授用2分钟介绍5位中国哲学家

作者: Ackbar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3-01-14 20:00:00 浏览:80653 次

【自制中字】哈佛大学普鸣教授用2分钟介绍5位中国哲学家

全职奥特曼:
跨语言和文化沟通是很难的,好比经常有人说老外读不懂诗词,不懂典故。其实你反过来看,咱们也很难读懂外国诗歌,很难理解其中的格律。厚此薄彼的很多,还有人认为莎翁名著名不副实,但是仔细想想,一个词汇量如此惊人的大作家,怎会简单?

【回复】赞同,一些外国人深入研究之后真的很懂中国文化的,比如翻译佛经的鸠摩罗什,他那句著名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如果不懂中国文化,根本写不出这样的译句。
【回复】回复 @浼林 :今天的大部分中国学家或者汉学家可比不成鸠摩罗什,一是现在专业太细分,学者们又疲于应付科研任务,很多人甚至读不懂古文材料,水平自然参差不齐。二是这些外国人研究视角和结论多数过于西方化,和咱们中国人日用日知的文化体验相差甚远,不是像鸠摩罗什一样深入体验中国文化,而更像是把中国文化用西洋手术刀解剖。
【回复】回复 @Snmusic :律法一朝一废,诗歌和音乐却能流传千年。绝对理性的东西如何能代表人类文化?理性的顶点是ai,如果没有了艺术与情感,人类被ai取代就真没什么可惜的了
大烧饼壹号:
和老子学变化,和庄子学超脱,和孔子学自律。儒家最可贵的就是自律,一直勤勤恳恳努力的态度,至于智慧,那必须看老庄三玄

【回复】回复 @逍遥天涯明月 :好坏何谈标准一说?我抢了你的糖,但是目的是为了救一个低血糖的人,我是好是坏?
【回复】回复 @我要守护四眼妹一辈子 : 被你抢了糖的人觉得你是坏的,但救人这件事是好的,所以标准是每个人判断好坏的东西,而非好坏本身,每个人的标准是会变的
暗夜光明骑士:
看起来是,但又不完全是,就老子的《道德经》来看它沒有确定的答案,"道可道,非常道"能够用语言、概念、定理框定死的道,就不是他所指的那个恒久远的道,因为它处于一种有规律和无规律量子叠加变动当中,既然道不清说不明,为什么要写《道德经》?我的暴论是老子根本没有输出任何观点结论,只是分享了自身如何思考如何行为从而接近道的"习题集",本质上是一种更接近于方法论的实用工具,庄子等人以它为核心又结合自身的不同进行了"二创",它们都同源于周易,周易本来就是服务于农事气象的天体与势能研究,就更是实用工具了,不过玄妙的地方在于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发现它与其它事情也暗合,比如人体运行(中医、养生)环境地理(风水、堪舆)等等…不断有人用这套思维方式(习题集)从各个角度修炼(格物致知)才让我们得以一窥多维度,超时空,富于动态变化的道…抽象出的哲学意涵反而是最不值一提的附带作用。

【回复】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释迦牟尼也说“如来说世界,既非世界,是名世界”。 真正的大道是说不出来的,一旦说出来,普通人就执着于名上。就像用手指指着让你看月亮,你却老是执着于指头。这是因为我们已经思维固化了。但为啥老子又要写道德经,释迦牟尼又要讲经呢?因为他们两个都认为,思维固化已是常态,人一生下来就处于社会之中。是免不了世俗的。与其追求无谓的所谓不言之教,心心相印。不如现实一点,对什么人下什么药。该说还得说,但说之前要先讲明白,本来是不应该说的。所以道德经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金刚经也是,篇幅很多部分一直在强调看的人不要陷入对“名”的执着。
【回复】哲学本身就是一种方法,你绕了一圈。
【回复】回复 @6666炸天 :"道可道,非常道"就是在讲道能被精确定义只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一定的外部条件之下,它本身是在变动发展的,是活的,就有点像是薛定谔的猫很多时侯是一种叠加态(阴阳融合),在时空尺度下也在变化不是认死理。比如儒道不分家,但老子庄子都很反对礼教和崇尚仁义道德,只能说孔孟在那个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条件下,先提升生产力普及基础知性也是符合当时客观条件的道的一种,要广泛普及老庄这类"大道"对人的觉悟慧根门槛,就当时来讲太高了,也就是说儒家思想在当时是符合道的,那现在的社会发展势能中像儒家的"重男轻女,君为臣纲…"又不符合道了。中医中会根据不同人的体质,水土环境给出不同方案,西医则是按症状开药。 讲这么些是因为西方哲学是形而上学的(不解决实际问题偏思维逻辑训练)寻求确定性(解构结构),使用逻辑推理线性方法的思维方式。up主用西方思维方式去理解道家思想就会曲解很多东西,因为道家或者说东方思维方式是完全不同的,首先是务实,必然源自实务应用于实务。其次是因地制宜因时相宜,因事合宜的随机性而非确定性。最后是整体视角下,各部份的相互关联,是怎样互相运作才是东方思维观察思考的重点。西方哲学(思维)下产生的科学也有它的优点,比如确定性强易入门上手,精准度高容易复刻复现有利于推广普及,有利于对细节能更深度精微的挖掘。两种思维方式各有优势并不存在高下之分,最好是融汇贯通,兼收并蓄,但现代教育偏西方科学思维训练,导致很多人更容易下意识以西方思维去理解东方智慧而产生南辕北辙。
账号已注销:
孔子是个调的哲学家。孔子是儒教先知圣人。和耶稣一样的人。耶稣有哲学么?

【回复】哲学是成系统的逻辑自洽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孔子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治国学说,当然可以算是哲学家。
【回复】回复 @帮滂并明飞敷奉微 :孔老二给的就是中国版的摩西十诫。有个人普世价值和社会规范。有个屁的哲学。你能从孔子任何一句话里找到哲学我就服。好吧。别从他后人找,他后人确实有假托孔子发表自己学说的。孟子王阳明这些确实哲学。孔老二的论语有个屁哲学
【回复】回复 @帮滂并明飞敷奉微 :黑格尔说中国没哲学是以他自己的水平出发的。按他的眼光不是西方哺育了他他也说西方没有哲学。
天王老子爱跳舞:
我竟然在听一个老外评论中国古代圣人,鬼知道他们了解的资料是谁编写的,一知半解就侃侃而谈。

batilin:
弹幕的哲学家们真的认为自己会比哈佛教授更懂哲学,佩服佩服![微笑]

志宇爱靡烟:
翻译成英文的那一瞬间,就不是了;没有前因后果的视频,不足道哉

奔跑的东瓜:
道德经的道要翻译成logos(逻各斯),翻译成The path就是外行在翻译。

【回复】我倒是觉得path可以很好地体现“道”的规律性,可以遵循的前进纲领。罗格斯虽然也是规律性,但由其衍生的“逻辑”概念并不能涵盖中国“道”的“体验与实践的路径”而更多是思维的理解层面。当然,赫拉克利特提出这个概念时的考量是什么使我们可以继续探究的。但是在当下这个时代,大众普遍如何理解这个词显然更重要。我认为如果把罗格斯翻译成道,未必好。同样,道翻译成罗格斯也差了些意思。要么用音译,dao,要么path,是比较好的。何况,我们也可以理解,老师这个标题更主要突出的就是中国哲学人生实践体验的部分。那这样的话,path也无疑更合适。这里面可能有很多的考量,我们最好不要以一个译名就下判断人家是外行。
七生Vins: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荀子提出的,和孟子没关系

六枚硬币的名字有点贵:
你如何理解的老子?如何觉得他是错的?他并没有给出任何结果错从何来?

天高地厚:
孔子的核心思想一点都没提到,就这样介绍。读过论语的,欢迎对我指导传授。如果没读过,只认洋博士头衔,那就是你对,我无话可说。[点赞]

【回复】很正常,人家专业又不是中国哲学
硬氵又:
自己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什么是自己,自己到底在想什么?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我们搞了几千年也没弄明白什么是自己,或许换一个说法当你早上醒来睁开眼想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这是你的想,那你是怎么做的?第二件事呢?第三件事呢?以此类推到你晚上躺在床上闭眼前想的和做的最后一件事。心想事成不是几千年一直在奋斗的事情吗? ,

【回复】回复 @干净也卫生 :不是忘记我,而是顺应自然,遵循道
古谋牟:
与此同时,还有很多国人说中国古代没有哲学

【回复】回复 @識nlytj :你看这个视频了吗?
【回复】中国古代没有哲学的定义,但有哲学。
【回复】那是因为用西方对于哲学的定义而言——实际上严格讲确实不算。
OceanWhaleQ:
古代中国不存在哲学家。古代中国没有逻辑学。只有类比,没有命题论证。

【回复】中国没有逻辑学?你可以去了解一下墨家[歪嘴]直接搜索世界三大逻辑学[歪嘴][歪嘴]
【回复】类比,归纳。。也是逻辑学的范畴。。。
【回复】康德之前逻辑学的主要目的是寻找“共相”,寻找道(logos)。但是象形文字自带“共相”,例如所有的“树”这个共相就包括在所有的树木名称里面,“木”这个共相就包括在所有的木材名称里面。共相找到了,“道”直接去自然里面找一找,写下来就可以了。为何还需要专门弄一门“逻辑学”来当理性的清泻剂?

孔子 人文 历史 哲学 文化 荀子 孟子 老子 莊子 历史人文档案馆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