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们水平太差,朱元璋无奈放水:就算试卷全是错别字,也务必选出三十六位进士

作者: 我带你去兜风呀分类: 影视杂谈 发布时间: 2022-03-21 15:56:38 浏览:266291 次

学子们水平太差,朱元璋无奈放水:就算试卷全是错别字,也务必选出三十六位进士

云中居士:
北方诸省蹭蹭选拔出来的读书人,写的东西全是错字,不懂得避讳,这种话会有人信吗

【回复】回复 @请叫我藤椒 :这是洪武三十年的事,你跟我说年年战乱天灾人祸?
【回复】回复 @碎虚空saber :北方历次都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左右的人数,老朱最后一次一个没有,骗鬼呢?老朱都已经让他们再选一次,选几个北方的出来,结果还是不选北方的,什么意思看不出来?这是南方集团想垄断科举,趁着老朱快死了出来兴风作浪,哪知道老朱马上快死了刀也依然锋利的很
【回复】回复 @碎虚空saber :这件事重点在于北方人一个没上榜,这是不可能的事,当时都是洪武三十年了,哪怕是元朝的时候也不可能北方没一个人上榜,一般都是北方占三分之一人数,第一次科举北方都好几十人呢,唯独这次一个没有,查的时候考官说不选北方的人是因为北方的试卷多犯忌,这都洪武三十年了,科举已经多少次了,你说北方考生试卷多犯忌,所以一个不选,糊弄你这样的鬼呢?
bili_702406272:
朱棣:你这不行啊,你得把都城定在北方全都解决了。

【回复】回复 @村东头搬砖力工黄师傅 :说话前懂懂脑子,迁都北方是朱元璋死前就定好的,朱标也是在考察西安的途中病死的,还,南方势力,建文旧臣都被朱棣杀干净了还能有势力?
【回复】回复 @美尔把 :差不多得了,朱棣迁都是因为南京旧势力没有北京老巢用得顺手罢了。
【回复】回复 @Kirin90000 :北长城一破十面环山都没用,北方大城市哪个都行,定北方城市都都城是为了防草原游猎民族,能快速军事部署,南方经济发达可以做为后方。
㳈水草:
仿佛看到了老师改我压轴题的样子,全部乱写只求一分[doge]

【回复】回复 @人狠屁多 :那多写几个解字,不得高分进榜
【回复】回复 @戎马而归人已故 :[笑哭][笑哭][笑哭]
【回复】有解字,给一分[嗑瓜子]
奔袭卡:
南北榜其实很有结党抱团的嫌疑,不要以为就是南北学力差异那么简单。

【回复】本来就是结党,正史上并不是第一次考试,前面一直都没问题,刚好这一次出了问题北方一个人都没有,朱元璋开始是客气的,让他们重新审卷,结果这帮人估计看朱元璋老了快死了,觉得他提不动刀了,又是全南方人,然后老朱就送他们上路了
【回复】回复 @bili_47929993785 :电视剧是洪武初年,历史上是洪武三十年好像是,那时候朱元璋快死了,这些人准备报团,实际上之前的恩科北方虽然差点,但也是四六开,根本不可能十零开
【回复】回复 @konanhennako :那也没办法了,不这么干最后的结果就是南北对立,朱元璋活着还能压的住,他一旦不在北方立马就得搞事,到时候就是南北大战了。你想下朱元璋杀的人头滚滚都压不住,不分榜北方学子的致仕之路就必然被完全断绝,他们能甘心吗
恶魔天使1234:
完了逼着人去送死呀。在朱元璋的时代,谁当官谁倒霉。

【回复】回复 @符灵的小黑屋 :管你什么官光空印案就杀了不少
【回复】当官自然倒霉呀,最困难的职业,你以为当官是享福呀
【回复】回复 @夏老师sero :你以为人人都是朱重八当老板
失心病患者:
笑死,一群南方考官说北方学生水平不行,然后反手把南方的什么下三滥都选上来。 老朱可能是杀了不少无辜的,但南北榜案绝对没杀错。

【回复】回复 @丶火鸡味的锅巴 :事实而已,南北榜案发生在洪武30年,朱元璋死于洪武31年,无非就是南方官员想要垄断朝廷做的一次尝试而已,而且他们觉得朱元璋老了提不动刀,结果朱元璋还是全给宰了。
【回复】回复 @DoulGnnleG :多是一个概念,一个没有就是另一个概念了。学阀就是学阀,只要不是自己的人的卷子全不给录取,北方换谁上都一样
【回复】回复 @楚萌萌哈哈哈 :争啥呢,没用的,他们只想听河南不会读书。只有江浙沪最会读书。河南人人只会种地罢了
楚萌萌哈哈哈:
南北榜事实是明朝的第七次科举,朱元璋死前一年的事[doge]

【回复】回复 @优秀的鵬尐 :并不是,恩科,指的是三五年一次的正科之外,皇帝又额外举行的科举。考试考的是一样的,没有说考不同科目一说。 但是南北榜案里南方士族在整活是真的。
【回复】回复 @雪月雁怜卿 :南方人这事是真能跳[笑哭]胆子也太大了[笑哭]老朱刚杀了李胡蓝等近万人呢[笑哭]谁给的勇气啊这是[笑哭]
【回复】他说是恩科。可能以前开的科举只考部分科目,这一次是全科目,南方人就整活[滑稽]
账号已注销:
山东黄氏父子:奶奶的,我直接让灭了满门

【回复】黄氏父子就是反贼,侮辱红巾军,不杀留着过年
【回复】回复 @夏老师sero :老朱当皇帝后自己也骂红巾军
【回复】回复 @桔梗花与桔梗 :并非如此
逆境中的勇猛:
明朝的朝中南方权利太多了,南方势力也强,老朱想南北平衡相互牵制。

【回复】关键在于这群人太跳了,前面三十年都有北方人入榜,你这次搞个南方垄断,真把朱当傻子糊弄了[笑哭]
【回复】回复 @空山鸟语D :朱元璋都tm收回北方治理了三十年了… 你要是当着他脸整一句这个不被他弄死算朱标马皇后集体诈尸了
风羽飘翎:
北榜一三名都是山东的,第二名是山西的,从履历来看,三个人的仕途还都不错,做官也算称职。

kung-123:
要这样的话,南方人举家迁移北方仍然抢占名额

【回复】...说的你好像现在就能随便改户口一样
【回复】瞎扳,古代户籍哪能说改就改代价太高
【回复】回复 @kung-123 : [微笑]就连几十年前想出你所居住的地方都还需要介绍信,"1957年12月18日,xxx联合发出《关于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联合指示规定了一系列措施,严厉制止农民进入城市,其中包括:交通部门严格检查,民政部门负责遣返“盲流”,公安机关严格控制城市户口,粮食部门不得向“盲流”供应粮食,用人单位一律不得擅自招收工人和临时工。21天以后,1958年1月9日,xxx第91次会议通过《xxx户口登记条例》,以法律的形式将城乡有别的户口登记制度与限制迁徙制度固定了下来。其中第10条第2款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 "................别说几十年前,你搜搜2002年的孙志刚时间,因为没有暂住证(办暂住证要收不少钱<根据xx计委、财政部《关于全面清理整顿外出或外来务工人员收费的通知》(计价格〔2001〕2220号)和《广东省物价局关于收取流动人员有关费用问题的紧急通知》(粤价〔2001〕334号)的规定,从2002年1月1日起,暂住人口管理费按月收取,每月25元。   (二)办理劳务暂住证,每张收取20元制证工本费。(来源深圳市官网2002年第7期(总第256期)发布于2002-02-10,后边印着个此文件已失效,不信你现在就去查,这网页还在,我刚查了)>)以及临时出门未带身份证,大学生孙志刚被当做三无人员被送到收容所,然后被打死了,之后才废除了暂住证制度,2002年啊,还能因为没有身份证明被打死,更别提古代了,户籍啥的都是保存在本地的,出去了查无此人,当流民和黑户吗?假设你运气很好,完全没被抓住,(事实上古代全是熟人,人口不流动大家都互相认识,突然出现个没见过的人,不被抓住不可能)现在的黑户至少还能打黑工,古代全是种地的,你个黑户怎么活啊
后狐狸的猫:
事实上,明朝建立二百余年,丞相以及首辅中的北方人也就几个而已,最有名的也就是高拱了。

【回复】由于常年的战乱,在明朝建立之时的北方地区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早已不复唐宋之时中原的繁华。
【回复】明朝三百年,才慢慢拉回南宋之后失衡的南北差距
【回复】可见朱元璋有多明智,不然又得重蹈东晋门阀政治的覆辙[辣眼睛]虽然也差不多了
空山鸟语D:
这不就是现在的录取分数值的雏形吗?[笑哭]人少教育资源少的就拉低分数线,人多资源多的就拔高分数线,反正就这莫多名额[灵魂出窍]

浅谈历史那些事:
历史上发生于朱元璋死前的一年,大明大部分和平了很久了,北方诸省就算差,山东还能差吗?他们敢差吗?

【回复】重要的不是南北之争,是名额全是江浙江西集团的,湖广和整个北方都没有,本质就是勋贵对朱元璋皇权的试探罢了
【回复】回复 @椎名真白酱酱 :历史历史,电视剧当历史啊

历史 影视剪辑 朱元璋 刘伯温 胡惟庸 杨宪 大明风华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