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传记】钢琴家(2002)【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作者: 哔哩哔哩电影分类: 欧美电影 发布时间: 2019-05-23 18:00:00 浏览:10513919 次

【战争/传记】钢琴家(2002)【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明年暮春时:
关于这个电影最残忍的事情就是,它诚实又内敛克制地讲述一个犹太钢琴家的苦痛遭遇,你在感叹他有多惨的时候要想到,他已经是同时代的同族人中最幸运的那一个了

【回复】真的!如此悲惨,却已经最幸运的那个了,起码他活下来了,其他人都无一例外的死在那了,唉,,,,[大哭]
【回复】回复 @心饴不化ご :分不清犹太人和资本家?资本家干的烂事被矛盾转移到整个犹太人族群
羊肉泡馍一大碗:
当年看到最后德国军官走出来,差点吓尿了😱!全身汗毛竖起

【回复】回复 @古恒条野 :主角也以为他自己要死了。。。人生中最后一曲,情绪异常震撼人心!
【回复】还好我看他帅猜对了他会救主角,但是他的结局啊~~
【回复】我也是,当时觉得主角要死了,都要哭了
积瑜橘丷:
阿德里安最吸引人的悲剧诗人气质在犹太钢琴师的角色身上散发得快要溢出屏幕了,一眼就心碎,连微笑的时候,他的眼神都在说 我很悲伤。😭皱纹里都写满了忧郁。

【回复】对,又忧郁又澄澈,他的眼睛里有光。当他坐在广播室里弹钢琴时,仿佛不在红尘中
【回复】不懂就问,这是要干掉汤米谢尔比的黑手党头头吗[囧]
【回复】回复 @pmwmq :是的 第四季的意大利黑手党
橡子菌:
b站竟然买了!还记得高一暑假刚考完期末老师都去批卷子了,语文老师走之前拷了几部电影给我们看,其中就有这部。于是那天上午看了《美丽人生》,下午看了《钢琴家》,双倍的难受[小电视_哭泣]

【回复】知道成绩后,三倍难受[嫌弃]
【回复】老师批卷子无聊,也不能让你们舒坦哈哈哈
晋绥军358团-楚云飞:
钢琴家有了,美丽人生和辛德勒的名单还远吗[蛆音娘_卖萌]

【回复】回复 @我也想要锡纸烫Y :以前这些电影都有的,就这个男主还有一部 超脱 也很好看,B站开始正规以后好多电影资源都下了
【回复】在b站看电影好幸福[抠鼻]
御风彡彡:
那个德国军官是好人,历史上有原型的,救了很多犹太人,虽然最后结局并不好。

【回复】在帮助男主之前他就通过职位优势偷偷供给了很多犹太人。在二战的军事法庭上,他讲明了这一点可惜当时没人为他作证,他说自己帮助犹太人的言辞反而触怒了苏俄法官,最终被判死刑。真的很悲惨。
【回复】听说电影是真实故事改编,我就去搜了他……结果看到yy他和男主基情……不知道为什么就特别不爽,,拿这样的人物开玩笑,我真的不能接受。 不明白为什么这样一部关于战争的电影,他们去看到的是这些? [无语] 反正我不喜欢拿某些事YY或者开玩笑,我觉得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回复】回复 @佩奇小迷弟 :我记得是在西伯利亚的战俘营被虐待死的啊,真得很悲惨,明明帮助了那么多犹太人,不过被追赠国际义人了。
Leahuhu:
看完之后记录一些自己的想法。 电影有两个地方格外触动我,一是老爷爷在广场对男主爸爸说,我们有五十万人,为什么不反抗。男主爸爸说,因为不反抗不一定会死,反抗很有可能会死。第二个地方是纳粹军官让几个犹太人出列,逐个杀死,到最后一个人没子弹了,停下换弹。那个趴着的人明知道自己必然会死,但还是什么也没有做的等死。并没有一口气杀死所有犹太人,而是分批屠杀,这让犹太人无法逼至绝境一起奋起反抗。这种温水煮青蛙直到青蛙无力反抗的做法让我毛骨悚然。人人都会怀有侥幸心理,人人都害怕牺牲。这是不可避免的人性,而利用这一点人性的政治手段让人不寒而栗。希望我们不用经历这一切。 第二点是,当个人意志被集体化标签化之后,将带来多么可怕的后果。人人只讲立场,却不讲个人的善恶。今天你因为是犹太人这个身份,就被德国人无差别的屠杀。而执行任务的德国人,也在之后因为自己德国人的身份,就被俄国人无差别屠杀。仿佛只要你是哪个阵营,你就是大好人或是大恶人。但这是对的吗?德国人中也有像军官那样怀有善意的人。战争将所有人工具化,平凡个体失去了他的个人意志,被上位者以各种宏大的概念裹挟煽动要挟,为之卖命。最后得利者永不流血,牺牲的都是平凡人。在这之后,双方又埋下仇恨的种子,人与人之间不看个人道义,而只看标签阵营,相互屠杀。即使在和平年代的今天,这样的情景也屡见不鲜。 希望未来,我们能更看重人的价值而不是人的标签。希望未来,我们都不会是温水中的青蛙。希望未来,世界永远和平,人民不用被牺牲。

【回复】作为一个吉他up主,每天上线发现被点赞最多的是影评[笑哭]大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主页康康我的视频,谢谢大家看我的小广告 给大家添麻烦了(鞠躬
【回复】第二个点深得我心,即是不是战争,这个情况也在慢慢扩大中,大家都在讲立场,立场很重要,但是非同样重要,但太多人把立场当作是非
【回复】你怎么没在上面!说得太好了给我上去!!
Aoliana:
弹幕很多在说为什么一开始不跑?因为我们知道了后面的结局,所以为犹太人感到惋惜和不忿,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知道的一些原因 1.现实原因,逃离纳粹占领的国家,需要别国的签证,而当时的主要强国都拒绝为犹太人提供签证,除了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很少有犹太人能获得这“生命签证” 2.欧洲古已有之的反犹太主义,在很多普通人心中是深深扎下根的,一旦纳粹做出政治动员,他们会比纳粹更加纳粹,可以参考"邻人“,纳粹一开始先用大卫星臂章把犹太人区分开,也是要激发普通人的区别心,他们帮助纳粹对犹太人进行监视,甚至参与迫害犹太人 3.纳粹德国并没有一开始就宣称要对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先进行政治宣传,制造仇恨犹太人的社会氛围,然后开始没收犹太人财产,大规模安置和限制犹太人活动区域,建立集中营,强迫劳动,最后减掉头发,拔掉最后一颗值钱的牙齿,直接送进毒气室;每一步都是用不同的人来处理,一个国家分工协作把犹太人一步步推入火坑,艾希曼在耶路撒冷接受审判时,甚至不认为自己是个刽子手,只是个服从命令的普通军官而已 4.因为纳粹德国采用的分布式灭绝犹太人的方法,人都会心存侥幸,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意识到身陷绝境时,只剩下眼前的毒气室 犹太人,中国人以及在整个二战中遭遇残忍屠杀的无辜平民,默哀吧 也要为像威廉·霍森菲尔德(电影中的德国军官),中国的外交官何凤山,辛德勒这些在强权面前,依然保持自己人性光辉的人道主义者,用一生的文字和记忆,以及对人性的希望,报以最高的敬意

【回复】后来电击服从实验证明战争年代士兵们受到的服从心理的强大性,不得不说在这样的情景下坚持人性的善 其对抗整个强权的心灵同样强大而美丽。谢谢你的科普,以现在的眼光很难把当时的情景想周全,可惜不是每一个鲁莽直言的弹幕都会愿意多翻阅史实或阅读书籍
【回复】最可怕的是逃到苏联按他们家的阶级也是死。。。卡廷惨案就是试图全灭波兰的高级知识分子,而二战苏军的犹太青年更是当炮灰用,活到战后的几率和买彩票差不多
【回复】回复 @刀名曰泪殇 :二战不算全世界吧,主要是欧洲以圣经新约为经典的基督教国家(基本上就是全欧洲)对犹太人比较仇视,两大经典的基本区别就在于耶稣本人的地位问题,分家后的犹太教和基督徒也因此相互敌视上千年,欧洲的排犹传统也是连绵不绝的,直到二战后人道主义的兴起,才逐渐平息 而现在以色列和中东各国的敌对更多是国家主权问题,也比较复杂
若只如初霖:
不同于他的前辈,波兰最富盛名的钢琴家,阿瑟鲁宾斯坦,斯皮尔曼经历了一个动荡的6年。故事开始于1939年,也就是德国纳粹闪电战占领波兰的那年,电影开头的黑白镜头记录下了战争前最后的宁静,背景音乐是肖邦的《第20号升C小调夜曲》(Nocturne No.20 in C-sharp minor, op.posth),乐曲逐步推进,德军的轰炸也随之降临。根据斯皮尔曼之后的回忆,纳粹的空袭来临时,他确实是在电台录制这首夜曲。而这首基调略微沉重的夜曲,也很好地预示了战争带给这片土地的痛苦。这首曲子带有“op.posth”意味着这是肖邦死后才发行的作品,很遗憾,没有找到鲁宾斯坦的版本,鲁宾斯坦的夜曲集中似乎没有收录这首肖邦的遗作,在比较了众多版本之后,我推荐葡萄牙女钢琴家Maria Joao Pires的版本,处理显得极为细腻。当然,李云迪,阿什肯纳齐的演奏也是相当不错的。(http://www.xiami.com/song/1770933227?spm=a1z1s.6626001.229054121.3.JCaOUg) 本片虽然名为《钢琴家》,但并不是一部以音乐为主题的电影,更多的还是一部人物传记,不过这并不能表明他在音乐造诣上的缺失,《钢琴家》的音乐少而精,肖邦一生,优秀作品无数,导演在乐曲的选择上十分合理,而影片中每一次的音乐响起都恰到好处。 全片出现的第二首肖邦作品是《第一钢琴协奏曲》

【回复】回复 @阿瓦德勒 :跪舔?犹太人遭到了纳粹极大的迫害和惨无人道的虐待,这部片子只是讲诉一个事实而已,注意你的用词
【回复】回复 @阿瓦德勒 :你是不是觉得隔着个屏幕不怕被打就觉得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还是觉得跪舔这些词只是幽默?你在现实中是受过什么气?还是只不过是到了中二期看什么都不顺眼? 你是不是觉得犹太人有什么好吹的?确实没有,而且我们也没在吹,因为电影里的故事是现实中发生过的,你要是不能把自己情歌带入电影,而是把自己狭隘的思维带入电影,用自己少的可怜的经历去考量它,那你看电影还图什么?找个发泄的地方?
【回复】回复 @阿瓦德勒 :现代纳粹?
24岁的医生:
阿德里安那双淡淡忧郁的眼眸 让我一个男的都心动不已[小电视_太太喜欢]

【回复】顺从自己的内心(滑稽)
【回复】你恶心心,我也是≥﹏≤
【回复】回复 @火焰纹章英雄 :[画风突变]oh♂yeah
光影是个菜狗子:
视听课看的这部电影…后面有个残疾老头被从二楼扔下去时我感觉心里一下子拧在一起了,我们用了两节课看完的,看得我异常难受,战争年代,仅仅是活着都那么辛苦。看见B站买了这部电影,封面是男主忧郁的神色,又开始有点难受了…我绝不会重温的,因为历史太真实,太难以承受。只希望有人看完了,不要一味仇恨谁,再去评判当时的历史,尽可能活在当下[小电视_哭泣]

【回复】前几周我的英语老师给我放了这部片子,当时看的太投入,后来听老师说我看的时候都爆粗口了[捂脸](当时老师坐在我后面的位子)不过我看的时候的确觉得很气愤。。。
【回复】这一幕真的。。。我一下子眼泪就崩溃了[大哭]那个镜头 我看到那些人毫不犹豫的动作我惊了 扔的动作太利落干净了仿佛扔的是垃圾 镜头拍摄我就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太真实了我本能的恐惧[灵魂出窍]我觉得这部片子就是挑战我的心里极限的 我没看完 几年过去了 现在我还是没勇气继续看[大哭][大哭][灵魂出窍] 海上钢琴师也是看得我蛮压抑的 我没勇气重温[大哭][大哭][大哭]
【回复】回复 @光影是个菜狗子 :对的对的,我对这一幕印象特别深刻,还有后面,德国士兵让他们跑,然后自己开枪射击他们,还有人有一口气在路中央,德国士兵开着车直接压过去了…还有两个犹太人抢那一碗像猪食一样的东西吃,最后抢着泼到了地上,那个男犹太人就直接扑到地上把食物往嘴里扒…不行,又回忆起来了,好压抑啊
名震长安:
我差不多一年前看的,最刺痛的是那被丢出阳台的做轮椅的老人 还有那位军官的那句话,我有件更暖的 以及最后,你为什么穿着那件该死的大衣,i am cold.

【回复】不敢说,既复杂又简单的真理夹杂了种族,政治,文化,地域,和时代。
【回复】战争改变了理智和人性。两次场景里德国人和犹太人都视为无理由杀死的动物。
【回复】看到这幕的时候我在想我们看的人都咯噔一下,家人连表情都没有
一个不爱开箱子的彬彬:
说到德军的好人有个人大家看一下。在1944年徐特跟森林战役,德军第275步兵师下属轻步兵营2连连长弗里德里希 伦费尔德中尉,对面是美军第4步兵师下属第12步兵团 。在两军交战时一个美军伤病倒在德军雷阵面前。美军由于怕德军狙击手围尸打援不敢上去救助伤兵。美军一次次呼救敲打着中尉的内心而每一次呼救声都比之前气力少不少他明白不要多久这个士兵就会去世。于是伦费尔德中尉则打着红十字标志命令士兵不准攻击美军医疗兵而他则带领德军士兵医疗兵救助美军士兵。在美军和德军帮助下这个伤兵活了下来。而中尉则在返回途中触碰到德军自己绊雷触雷身亡。 在战争结束后美军为了纪念伦费尔德中尉把他墓碑移在了美军自己公墓并且在美军公墓纪念碑前写了这样一句话。 没有人会比为敌人生命而献出自己生命的人更伟大。—美军第22步兵团献上。

【回复】语文老师教会我们要使用标点符号帮助读者阅读
【回复】虽然我看懂了……但……看着真的好费劲[无语]
【回复】回复 @-倾听花落声 :要不是我以前了解过这个故事我可能要花成倍的时间来看这条评论[无语]
殷小潮君:
[热词系列_锤]那些弹幕里吵着跳着说霍森菲尔德“救了一个人,杀了一群人”的歇着吧,历史上的霍森菲尔德原职是一个教师,一战时也只是在军中服役,军衔为中尉。二张爆发后虽然入伍,但因为年纪太大也只没能上前线,后被任命为专门管理华沙体育设施的上尉,战争期间他所救下的人总计五十余,在霍森菲尔德死后他所救助的人还给他的家庭寄去了面包和香肠。在2001年,“二战屠杀纪念馆”的正义大道上,什皮尔曼的儿子安杰伊为霍森菲尔德种下了一颗纪念树。

【回复】霍森菲尔德历史上根本接触不到屠杀犹太人的事,他是负责军队体育的,而且他本人一直都在偷偷帮犹太人,在华沙期间,利用职务之便,给一些人提供庇护,不顾他所处环境,和被盖世太保迫害甚至逮捕的危险。有时在他职权范围内给他们必要文件或者体育场的工作。 他在一个名叫Błonie的波兰小城(距离华沙30公里)和他领导的中队一起被俘。 苏军秘密警察对他迫害,怀疑他是德军情报组织阿勃维尔(Abwehr)成员或是党卫队。1947年7月,霍桑菲尔德在战犯营中风,两年后拖着病体接受审判;1950年因为所谓的战争罪行被判处死刑,后减判为25年苦役。判刑一年后,维尔姆·霍桑菲尔德再次中风,瘫痪在床;1952年8月13日他死在被囚的地方,大约时间是在晚上10点前,死因是胸主动脉断裂,死前可能遭受长时间痛苦。 1950年代初期,席皮尔曼第一次知道恩人的真实姓名,并尝试向波兰共产党当局提出营救,但波共当局回复说:“如果他在波兰,我们可能给他自由。但是我们的苏联同志不愿释放他。” 尽管许多人证实欧森菲德的战时行为,苏联人仍拒绝相信他未涉及战争罪行。 他后来被苏联红军俘获,关进苏联战俘营。他在被关押时给妻子写过信,提到几位他救过的犹太人名字,其中就有席皮尔曼。但由于他被关在苏联,虽然钢琴家找到波兰政府最高官员,恳求帮助寻找这位德国军官,但波兰当局说他们无法干预被关到苏联的德国人。但这位德国军官却在被关进集中营六年多后,由于帮助了犹太人而被折磨致死。因为他说救过犹太人,激怒了苏联人,认为他撒弥天大谎,1952年死于苏联设在西伯利亚的战俘营。
【回复】上面的内容部分来自于《钢琴师》再版的后记和霍森菲尔德的日记,部分源自于维基百科。
【回复】愿上帝平复他那不朽的灵魂,也愿他从黑暗中挣脱束缚,走向永久的光明与未来。
小商姬:
艾德里安·布洛迪 我都怕他以后有抑郁症,他演的好多部片子每次我看完,都欲言又止,说不出的滋味,哎

【回复】他长得就是那种倒八眉厌世脸,当时看钢琴家就被戳到了,继而去看超脱(`・ω・´)
【回复】《布达佩斯大饭店》里面演一位贵族反派,那个不忧郁[2233娘_卖萌]
【回复】他的性格我觉得还挺骚的,穿衣风格也是随性自由哈哈哈哈哈哈[OK]
性感猪头阿良:
当华沙被轰炸时,人们选择了沉默,因为他们相信战争很快结束。 当华沙陷落纳粹进驻时,人们再一次选择了沉默,因为还能苟延残喘度日当所有犹太人被强行集中管制,人们依然选择了沉默,因为至少还有个住的地方,不管多脏多乱生存环境多差当大屠杀来临,人们知道晚了,有些选择反抗,有些选择逃亡,但是终究为时已晚。 请珍惜和平,并追求和平。

【回复】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啊
【回复】希望你对加沙人民不要沉默,他们被以色列人包围圈养很多很多年了。
【回复】回复 @坨里酱 :没错,阶级矛盾不能被转换成种族矛盾,不然和纳粹无异
April0426:
弹幕有人说男主弟弟傻,保命重要,干嘛要冒死反抗,我只想说那是因为你在80年后知道抗战会胜利,但当时的人们不知道啊,如果他们不反抗,又怎么会有之后的胜利呢?他们牺牲了自己才换来了你今天的和平和安稳,你们有什么资格骂反抗的人蠢?其实真正蠢得是你好吗

【回复】真的喜欢弟弟,他知道反抗的代价是死亡,低下头就能苟延残喘,可他依然咆哮,依然愤怒燃烧。维持本性的结局是灭亡,这不是什么勋章,但更不可怜,也不可笑。不是他选择了死亡,而是死亡见证了他的选择。
【回复】所以建议看战争电影时不要开弹幕,降智言论太辣眼。
【回复】回复 @那个是颢 :我就看了一遍 对弟弟的印象就是愣头青 哥哥把他从警察局捞出来 不说谢谢 然后一顿呛 有病啊 讨好警察还不是为了救他 他这么想划清界限靠自己 为什么堂而皇之被哥哥接走 有本事拒绝哥哥好意然后自己再进去 又当又立 自己没实力还要大义凛然 就很可笑 不可否认他抗击的初心 但是依旧是个愣头青 我们需要热血青年 更需要有脑子的热血青年
刺客学徒Ezio:
那双被砖头磨出老茧的手,那双扒开冒烟残墙的手,那双被严寒冻僵的手,那双捧起漂著死蚊虫的水送向嘴边的手,那双从德国军官手里接过面包果酱的手,再次奏起肖邦那轻柔、美丽的小夜曲──它是音符取代子弹,正义战胜邪恶的宣言……

【回复】回复 @浪里白条翻皮水水 :主要是钢琴师摆满了就是个悲剧,美丽人生看上去是个喜剧,但最后主角还是要死,很难受
【回复】肖邦的是夜曲不是小夜曲谢谢
【回复】等一个辛德勒的名单[doge][doge][doge]

托马斯·克莱舒曼 历史 剧情 英语 传记 战争 艾德里安·布洛迪 波兰 英国 德国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