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数字靠编、赋税目标硬凑,朱元璋亲建的户籍制度为何走了样?【复旦葛剑雄】

作者: 葛剑雄教授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3-03-10 11:00:00 浏览:47319 次

人口数字靠编、赋税目标硬凑,朱元璋亲建的户籍制度为何走了样?【复旦葛剑雄】

拜仁逗比黑:
朱元璋建立里甲制、户籍制、卫所制,并摊派税额、徭役,是要保持基层社会的相对稳定、平静;重农抑商,降低人口流动性,以更好控制社会;确定人户的户籍并世代沿袭不得更改;卫所兵屯田耕种,自给自足不费百姓一粒粮食,闲时训练战时应征。这一切随土地兼并而一一瓦解[doge]

【回复】很多人都忽视了元朝制度对明朝的影响,最典型的就是户籍制度,不过做了一些改进,元朝的户籍制度几乎是把人锁死,并且还有在不产黄金的地方设置淘金户还安排指标硬生生把人逼死的情况(老朱祖上就是淘金户),明代的户籍制度相对而言则多了些流动性,也可以参见科举(张居正家就是军户)。元——明——清三代的制度大多能看出来有层层递进的关系。
【回复】子孙后代不争气罢了 明代重农抑商就是个笑话[笑哭]30税一比农业税轻多了 万历搞个矿税还被士绅狂喷
【回复】回复 @Ajhkb :明初可是严格的重农抑商社会,把宋元时期繁荣的民间海外贸易给禁止,内陆交通要道设置关隘收取路引,阻碍百姓自由流动和民间商品贸易,把各户的耕地绘编成鱼鳞册,土地不得买卖,人户不得迁移。朱元璋的理想就是建立一个近乎静止的传统农耕社会,便于管理控制,是鉴于“元以宽失天下”。到明中叶,管控才逐渐松弛,才使商品经济逐渐兴起,隆庆开关,才有了接近宋世的晚明社会,相对明初要开放繁荣
玄晖神:
老朱下旨搞黄册和鱼麟册的时候写的超级详细,对小吏偷漏税伎俩的描写让人大开眼界[哦呼]还有后期修改黄册搞手脚更是花样百出[无语]玩的最花的江西英豪们甚至可以让黄册入库一年自动消失(在册页里动手脚,缝线处抹蜜糖,不出一年就消失在虫蚁口中了) 老朱就讲过特别多(老朱真是亲身经历过吏的各种盘剥被逼的家破人亡),比如他给晋王的信,还有他给军队文官还有国子监生员的指示

【回复】是大明的皇权没落,官僚为所欲为,他们不想得罪地方那些土地多的豪强,因为这些地方豪族也是官僚,官官相护。[妙啊]
【回复】回复 @请输入昵称二点零 :朱元璋是想利用纸钞发行的红利,还有官营矿产来补贴国家财政。 而且有军屯保证军队的支出,结果后来这些军屯的田都被地方豪强吞并了,这些吞并军屯的地方豪强原本是军官,他们和士大夫文官勾结,一起私有化吞并国家资产。
【回复】回复 @晓杨评古今中外 :成化带头用皇庄吞并屯田,各路皇亲国戚,达官显贵跟进
玄晖神:
老朱白手起家搞出个里甲制已经不错了,明代基层里长粮长乡贤耆老都有,这是写在明会典里的制度。把全国每个人姓甚名谁年纪性别都记录在黄册里。这套东西洪武二十七年才初步利索,三年后老朱就没了。里甲制和监生历事制度是很好的制度,后代不好好用怪不到老朱

【回复】回复 @正德寺和尚 :老朱对绅士的优待是有限制的,后面的皇帝把这给改了让优待没有限制[笑哭]结果财政直接崩溃,税💰收不上来[尴尬]说什么祖制不能违背那是笑话
【回复】回复 @玄晖神 :因为后继皇帝先破坏规矩,皇庄扩张讲讲怎么回事,盐引赏给勋贵、外戚讲讲,不能以身作则还要求他人?这可能吗
【回复】回复 @张钟俊院长 :老朱很多制度在明初百废待兴的时期是最合适的[吃瓜]比如 卫所制就是抄唐朝的府兵制,适合元末明初的情况,后面的人不改怪不到老朱头上[doge]
一屁定中宫:
朱元璋的爱民是薛定谔的爱民,他反贪力度前所未有,同时又规定士绅不纳粮,国家养宗室,反贪是因为从小深受贪官之害,那小时候没见过税赋、徭役和土地兼并对民生的影响吗?还有神奇的户籍制度,朱元璋被元朝户籍制度坑惨了,却沿用元朝的户籍制度,明朝后期底层军户近乎奴隶,又不能改行,有人总喜欢拿张居正来说明军户可以通过科举逆天改命,且不说军户参加科举需要这一户有人参军,就说底层那些沦为奴隶的军户哪来的机会读书?哪来的机会参加科举?张居正是什么出身,他祖父是辽王府护卫,几个军户能做到王府护卫?

【回复】你学历史要系统学,不要学个局部就以为得出了什么结论。士绅不纳粮是中国2000年来的长期制度,不是明朝独有的,包括国家养宗室,这都是封建制度长期的历史局限性,老朱爱不爱民都不可能改变这一点。更别提中国这个宗室和贵族的特权放在全世界同期来看,根本就不算大的。雍正曾经搞了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已经是中国封建时期独一份儿了,没几年乾隆上台就给官绅开了免当差的路子。
【回复】然而从来没有士绅不纳粮这回事,优免的从来都是杂役,田赋所有人都要交的,管你是不是士绅,拖欠漏缴都是违法。最多暗地里做手脚,但就算是现代也免不了
【回复】谁和你说明朝士绅不纳粮的?
账号已注销:
不可能有一个制度,能够符合所有时代背景。 当时代背景改变了,制度却不去改变。 那么这个制度就会被推翻崩溃瓦解!

【回复】有啊,就是根据税负承载力设定预算。地方自治嘛。
-今不如昔:
这些都是跟商鞅学的,商鞅连你家几只狗,几只猪都知道,更不要说其他的。 百代皆行秦政法,绝对的有理有据的。

【回复】明朝法律比起宋朝经济犯罪稍微重一点,但是违反礼教类处罚相对轻(比如侮辱诽谤甚至大不敬之类的) 清朝则是把明朝比较轻的礼教类给加重了(有些比宋朝还重)经济犯罪也没改轻(甚至按照清朝的货币消费力实际上更重)死刑上增加了凌迟的适用范围(明朝只有谋反大逆有凌迟,清朝单纯的犯上作乱都有凌迟了)
【回复】但是明朝的法律比秦律宽松多了……明朝法律基于宋律宋律基于唐律(唐律才是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版本)后来的清律则是基于明律重于明律
【回复】商鞅時代秦國多少人口,明朝多少人口,可行性不能一概而談
玄晖神:
类似卫所制的半农半兵制度在唐朝就搞过,叫府兵制,依托于均田制存在,在唐高宗中后期随着土地兼并加剧到李隆基继位时也是名存实亡最后不得不改募兵制,其次,卫所制的实行背景跟府兵制相似,都是在刚经历了天下大乱人口锐减同时外部军事压力丝毫不小的背景下恢复生产同时可以提供足够可战之兵的需求下实行的,明初的北方在经历了辽金元大战和元朝持续十多年的不做人下(实际上元中期的两都内战就把河北中原给嚯嚯了一遍),明初的北方就是一片白地(只有山西人口多些),同时在北方要继续对抗残元势力,西南傅友德刚平定云贵,对这一少数民族地区也需要进行消化(还得跟麓川王朝打仗),这个背景下实行卫所制并没有什么不妥

【回复】回复 @仑小果 : 明初小冰河期还没有明末那么夸张,但西南和北方有敌人。等这两边实力削弱了,大明也不是巅峰了。而且小冰河期也开始严重了[微笑]时也命也
【回复】回复 @仑小果 :大明整个王朝都在小冰河期,像什么河套地区早就不如千年之前。西域在汉朝还可以耕种,后面能耕作的土地也不如以前了[笑哭]也是明朝经略东南亚原因之一
【回复】明初北方人口好像不见得比汉朝和唐朝的北方人口少吧,都是一千多万人口,应该也不能作为明朝不能经略西域和蒙古地区的借口[笑哭]
电脑不太卡:
建议大家别面对朱元璋有优越感,老朱没解决的问题现在也没解决得多好,主题上还是纯粹靠生产力凑得多。光一个信托基金打开的缺口就有多大我就不说别的了。

【回复】回复 @BibiIiIi有特权 :光是爵位递减这条大清就很优秀了[doge]
【回复】回复 @电脑不太卡 :那肯定比慈善基金会优秀咯
破碎的琉星:
从老师这里的讲解来看,清朝的永不加赋的一种先进就体现出来

【回复】但是像明朝的臭名昭著恶政“三饷”在清朝却收了两百多年,后来又搞了个捐税,就是那个“苛捐杂税”的捐税,永不加赋并没有说的那么好听
【回复】回复 @懒惰的三白 :摊丁入亩开始也是清初,全面推行是清中期,一条鞭法和永不加赋还是有区别的,建议多补补课,还有这里说的是政策,我不想和这些粉扯上关系
【回复】回复 @星心科技 :永不加赋只是丁税不加[辣眼睛]
账号已注销:
有待考证,其他国家没有这些也没有垮啊[妙啊]

【回复】美国南美搞农奴不是被弄了吗
【回复】要不要看看法国砍了拉瓦锡这个包税人
氷鏡空:
看过葛教授的《中国人口发展史》,里面就讨论过这个问题

学而后进:
如此诋毁先人?郑和下西洋不是明朝的事?

【回复】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时候的事儿,但禁海和禁止制造海船,禁毁郑和宝船制造图纸和海图的也是明朝,导致明朝中后期从中国历朝历代大幅领先其他地区的航海造船技术到大大落后,明末明朝海军的军舰甚至远比东南亚海盗船还小得多,郑成功收复台湾,200多艘战舰跟荷兰人仅有的两艘商船注意是商船大战了一个多月,,只是当时商船为了防御海盗也有少量武装而已,最后两艘商船安全撤退到日本,而郑成功的舰队损失惨重,几万人围攻几百人的荷兰要塞,被人家反攻出来,最后耗时大半年靠人数的压倒性优势断水断粮才迫使荷兰人投降,注意这还是不是荷兰正规军,而只是荷属东印度公司的队伍。双方的装备差距可见一斑,这就像一个家长,只记得孩子是优等生的光彩的时刻,却对现在孩子早就已经成了最差生视而不见么?
【回复】有没有一种可能,郑和下西洋在那个时代意义远不如现在科学发展的意义
【回复】回复 @烟笼寒水1 :神TM租界是租来的,租界是人家列强用武力打下来的,至于为什么叫租界,你也可以叫他割界,说不定外语语境就是这个意思,如果租界是清朝的,那为什么不叫原名非要叫租界?就是因为原来租界是清朝的,现在不是了所以才叫租界
tinghen:
朱元璋的制度安排就没多少有效延续到明中后期的,如葛老师所说的,基层治理算是典型之一了。明中后期,地方官绅承担政府职能,新兴士商阶层崛起,海商集团在海岸兴起,整个大明简直是群魔乱舞,所以社会风气日新月异,文化这里快速激变。

WanjaPan:
为什么要调查妇女人口数的部分没听懂

【回复】黄册编辑是有分类重点,比如说按“丁”分,按“户”分、按“口”分。调查妇女人口是属于按户的分法,比如说寡妇带着孩子,家里没有男丁,那就只能按户分
【回复】户税里面包括织品的,这种织品缴纳一般就看这户的妇女数量

明朝 朱元璋 户籍 人口 复旦 葛剑雄 赋税 显微镜下的大明 丝绢案 0.5倍速看显微镜下的大明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