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视频之前没想到会这么震撼”

作者: 芝士i奶盖分类: 出行 发布时间: 2022-12-09 09:39:11 浏览:1543853 次

“打开视频之前没想到会这么震撼”

江川久樱惠:
这是德国的那个科隆大教堂吗?我真的好喜欢好喜欢这种哥特式建筑啊!有一种神圣庄重的美感[保卫萝卜_哇][保卫萝卜_哇]

【回复】回复 @今日不作妖 :只有开屏是科隆大教堂,后面的是别的教堂内景,科隆大教堂内景完全不是这种风格
【回复】回复 @今日不作妖 :我不一样,我傻傻地看了半天,还在思考这到底是现实里真的建筑还是加了视频特效
【回复】就再找这个评论,看了半天都不知道这是哪个教堂
NineNineC:
以为打开评论和弹幕是科普 没想到在吵架

【回复】回复 @远-赴人间-惊鸿客 :德国的科隆教堂,很经典的哥特式建筑
【回复】回复 @苏见卿 :自己过去玩的话,1k-1k8找旅游中介弄个签证,旅游签证可以在德国境内呆90天。 但是现在主要是机票很难买,最近一次过去是4月,机票是3w6一张。 住宿的话,一天大概400-600人民币就可以住很好的酒店了。餐费一顿算60-120就足够了。另外电话卡流量卡之类零零散散的,500块就能办齐了。
【回复】现在的b站就得做好没有科普全在吵架的准备[笑哭]
上山下雨:
深刻理解了西幻小说里主人公做出重大抉择时幻觉圣灵在注视自己的那种感觉了,在这样的建筑里很容易就能产生神明无处不在时刻注视内心的感觉

【回复】教堂要的就是这种感觉,不然怎么能让你信教呢
【回复】回复 @Mcisu萌 :哥特式建筑风格也都是为了增加崇高感
【回复】回复 @Mcisu萌 :到不如说不能深刻理解这种感觉的工匠根本造不出这种教堂
巴布溜楸小蘑菇:
很难想象文艺复兴时期他们是带着多大的勇气反抗这样的神权的

【回复】了解历史的话,文艺复兴时期其实很难说是反抗神权。我们一般认为所谓对神权的反抗,通常被理解为什么反抗上帝。可无论是中世纪还是文艺复兴时期,与其说是对神权的反抗,不如说是以神的名义,反对教宗以及贵族。 为什么文艺复兴时期会如此反对教宗权威?不是因为教宗权威很大,而是因为教宗的权威相较于国王的权威,其实是最不稳固,最缺乏基础的。 因大多数时间,教宗的权威其实并不稳固。 换句话说,反抗神权不是因为反抗上帝,而是因为爱上帝而反抗教宗权威。 他们要反对的,不是教宗的精神权威,而是教宗并不稳固的世俗权威,而这恰恰是许多欧洲君主们所乐见其成的。
【回复】???文艺复兴是解放人性,并不是颠覆信仰啊[疑惑]
【回复】内部好像不是,我记得里面没这么多大殿,外观震撼大过内饰
Geir_skogul:
有没有一种可能,西方的东方的都是世界的、全人类的。无论你是漫步圣查尔斯教堂、还是在观赏阿布扎比清真寺、亦或是于莫高窟中聆听禅音,你所感受到的都应是因人类的伟大而产生的震撼和对艺术与文明的赞叹、动容与自豪。看到这样宏伟神圣的教堂应该自豪才是啊,这可是属于人类的成就啊……说点题外话,就我而言我并不觉得东西方文化艺术有什么高下之分,对于艺术的体验始终都(应该)是主观的、感性的,当你试图用死板的框架与系统来评价艺术的时候也许她就已经失去了一部分应有的价值,艺术不应该有高下之分,也更不该有所谓的“美丑”之别

【回复】啊气死我了 想着睡前让我来上破站看看这帮b站用户又在整什么活吧——看到这个视频本来很高兴的,结果一点开评论就被气死了!!![Cat2_Boom!]
【回复】他们要不然说东方吊打西方,要不然就是西方吊打东方,反正必需有一方全方位碾压另一方才行,真是无话可说
【回复】回复 @Albatros_Coucou :保持自我就好。不能指望扭转二极管
关九羿: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艺术的视频充满了非艺术的非议。总抱有民族大义和国家情节,这世间便没什么是不值得仇恨和鄙夷的。

【回复】高尚者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北岛,是吧,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抱歉,看到自己喜欢的诗有点激动)
【回复】回复 @失うの阿柒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了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做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回复】是这样的,网上总是能遇极端的民族主义,在那儿怨天尤人的
爱画画の小松鼠:
这里面没有几乎英国的,开头是科隆大教堂,哥特式经典,后面大部分是意大利的巴洛克式教堂,有罗马的耶稣会堂,圣安德烈教堂,锡耶纳大教堂,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等等,我大部分都去看过,意大利最多的是巴洛克风格,但是最有艺术价值的往往是更早的罗曼式或者巴西利卡式。

【回复】回复 @王西西是只猫 :并不是这个原因,视频除了开始,基本没有哥特教堂,而英国几乎都是哥特,要论内饰的华丽,非巴洛克莫属,里面除了几个我没见过的不确定,其他基本都在罗马,我住罗马五年,这些教堂最少的去了四五次,很熟
【回复】因为英国人是清教徒啦,也就北爱?还是天主教徒……
【回复】回复 @希月____心音 :里面除了科隆大教堂,就没有哥特式了,所以没有英国的,英国教堂几乎全是哥特,英式最有特点的是天顶的花式肋架拱,是独有的,去英国教堂一定要抬头看,非常精彩。
五等分的松柏:
“艺术必须干涉政治,直到艺术不因政治而被贬低”

【回复】回复 @宇宙饿龙卡卡兽 :后半句我编的[doge]
【回复】回复 @B站非唯一平台 :?
雨晨Rainy:
不论中西,能就存下来的优秀文化就是世界的瑰宝,是人类之光

【回复】回复 @yukiko_momo :你的说法我并不打算否认,也没有什么与你争论的必要,中国的古话叫“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有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固然是好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欣赏角度,我赞成你的观点,不过我也有一些话想要说,或许西方更接近上帝,但那也仅仅因为上帝是西方人根据自己的样貌与习惯所描绘的一个虚拟之人,所以确实白人更像上帝,因为上帝他老人家就是白人,在中国提上帝可能还没提土地爷有用。另外的啊,西方的艺术文艺复兴后以写实为主啊,崇尚的是理性,后来又有了梵高啊,莫奈啊一派推崇色彩对性格对心理的表达,再加上欧洲的几何学发展(我这里提几何学是因为计算之类的中国也不差,而西方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特点更多的是由于商业贸易,殖民扩张而更为有特色的几何学),又对艺术加以几何构造,使西方的画作也好,雕塑也好都充斥着人文主义色彩,并且啊西方早期其实是很乱的,和中国差不多大小的土地,被密集交错的河网分割开来,况且土地破碎,岛屿众多,便形成了以商品经济为主的海洋文明,那讲究的就是写实,别给我整乱七八糟的,有一就是一,还有就是西方的土地啊一直在变,今天我是这个国家的,明天那边来一波人我就变成另一个国家的了,这东西一片地占来占去文化自然就杂糅在一起了,再加上商旅之间各地贸易,将文化散播的很广,所以形成了这样的文化,也就是你所谓的白人的基因啊,说实话,挺杂的,你也经常可以看到什么“德国,英格兰混血,意大利西班牙裔”其实按所跨的距离,无非就是“福建人和台湾人结婚,天津姑娘嫁到上海”。说到这个画种,油画呀,水粉啊,水彩之类,这类画的诞生与西方的地理因素也有一定关系,西方的海洋性更显著,那土地又平坦,贵金属和稀有矿石又多,这些画种诞生也不奇怪。
【回复】回复 @yukiko_momo :看到您打这么多字向我展示您独到的见解我也觉得受宠若惊,若不拿出点态度和您多聊聊显得我好像就挺没素质,不尊敬您,那再说说您提到的日本吧。 就我觉得日本很有意思,他是一岛国,自己来他真发展不出来点啥,您可以参考一下星期五在的那个野人部落还有大不列颠岛真正的原住民,如果日本海再宽一倍,日本现在就那样,不过有意思的是这民族他就好学,也聪明,知道认大哥,遣隋使,遣唐使多少个往中国撂,把中国的玩意带到日本,再根据当地的条件,人家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人家改一改,也不会出现水土不服之类的,东西就成了人家的了,再加上日本的人他就喜欢传承,人家拿到手里那就是香,你别人喜不喜欢人家自己相信这就是好东西,慢慢就下来了,后来中国天朝上国思想起来了,开始固步自封,发展的极为缓慢,地理大发展又开始了,就出现欧洲那边卯着劲发展的玩意传到日本,日本一看这好啊,这玩意一点化,隔二十米“啪”一下内人就躺那了,学,跟着西方学,要说就这个民族也多少是学魔怔了,相信什么白人是好玩意,更接近上帝之类的,甚至开始了一个什么人种改造,那就是让日本姑娘嫁白人,日本男人娶白人,(不过后来发现问题就停掉了),日本的艺术也好,模式也罢,都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况且人家是真舍得下功夫,所以东西有质量那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另外啊并不是说现代西方偏白人,应该说是西方偏偏西方的人[支持]
【回复】回复 @yukiko_momo :多么无知与可笑又卑微的人啊
小李总是在赴日:
说实话,撇开它们的瑰丽与壮观。我真的好害怕这种教堂,肃穆的感觉非常明显,怪不得西方国家喜欢去教堂忏悔,我光看着就吓死了[笑哭]赶紧反思自己做错了事没。

【回复】去过一次广州的圣心大教堂,真的,进去感到满满的压迫感,像有无形的东西在压着你的天性,进去两分钟就受不了了,感觉呼吸都有点困难,赶紧扯着朋友出来[微笑]
【回复】很正常,因为要和上帝对话,所以要建的越高越好,这样才有威严感
【回复】回复 @白嫖党的月生禾刂 :很多穹顶图画让我有一种众神在天上俯视教堂众人的感觉,似乎走进去就会被那群人议论
玛卡巴卡可可爱爱:
这个要怎么打扫啊(就单纯好奇,非黑非杠非对比)

【回复】有专门做定期维护的,下面一般是云梯,人工清洁,如果太高了上层就需要搭脚手架。我这边基本每个季度都会清洁,德国不清楚
【回复】回复 @玛卡巴卡可可爱爱 :当然是政府指派的,信徒有什么用
【回复】呃……近现代之前可能还真的没扫过!考古的都是通过分析壁画开裂的缝隙里的灰尘来断定作画年代和有没有翻新过重画过的
芝士i奶盖:
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在干嘛,看到这句话,我希望你能开心。

【回复】我希望我能一直开心,我也希望所有人能一直开心,但我做不到
【回复】回复 @咸鱼默儿鸭 :我也做不到,但是要努力让自己变得开心一点[拥抱]
水無゛:
自己的宏伟建筑: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别人的宏伟建筑:劳动人民的血泪

【回复】太赞了……谁家不是封建社会过来的
【回复】回复 @旧城少年5 :他好像不是在踩一捧一,他只是在阐述客观,你可以去看弹幕,我刚打开就看到那里真的有一条就跟他说的差不多
【回复】实际上,自己的建筑:劳动人民的血泪 别人的建筑:西方文明先进发达的证明
肥宅快乐韭:
行,就按这个风格装修了[doge][doge][doge]

郑在麦:
穷奢极欲的感觉,据说当年为了修凡尔赛宫,法国的主要石料都要供给王室,圣彼得教堂也是,石头都不够用,好像是拆了一部分斗兽场的石料。

【回复】长城,皇陵那一项不是大兴土木?
【回复】回复 @再见了英雄 :这怎么又到了优不优秀了,你不也说穷奢极欲吗
【回复】哪里都有穷奢极欲,承认对方优秀不丢人
我是宅女控:
从宗教艺术上来说,个人认为,西方重点在“形”,东方重点在“意”

【回复】都有吧,龙门石窟的佛像挺写实的,山西双林寺诸天、力士,以及山东灵岩寺的罗汉像,都和真人一样,灵岩寺的罗汉像上还有突出的小血管。 感觉中国雕塑和画像的特点是沉着稳定,非常的安稳。
【回复】其实中国人理解不了西方的“意”很正常,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如果你深入了解一下相关背景故事你会发现西方很多名胜也有自己的意境
【回复】这视频又没提东方为什么要对比?抓住关键词了是吧😋

欧洲 旅游 治愈 文化 神秘 艺术 教堂 放松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