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村民看电视,赖在村民家里不肯走,大熊猫洋河到底有多通人性

作者: DDUgogogo分类: 野生动物 发布时间: 2023-04-12 18:20:00 浏览:841433 次

陪村民看电视,赖在村民家里不肯走,大熊猫洋河到底有多通人性

量子透析人间万物:
现在谁家里还没个国宝?[歪嘴][偷笑][墨镜]

【回复】这孩子黑眼圈挺重啊,晚上看着点别让它看手机[妙啊]
【回复】回复 @束音姬 :007福音你不懂[歪嘴]
【回复】身上没有黑白相间吧。就因为把家里的狗染成大熊猫样子,我们这里已经有两位被抓了,侵权、侮辱国宝形象,如果用来赚钱谋利之类的还要加诈骗等其他罪名[笑哭]
柚子-ing_:
洋河最后没有回来,研究人员也密切关注着洋河,它最后算得是寿终正寝了,潘教授的观念对于熊猫才是最好的,大自然才是它们的栖息地

【回复】[辣眼睛] 我听说,洋河被送到几十公里之外后,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自己又跑回去了 然后也不像以前亲近人了,反而挺仇视人的
【回复】回复 @蒻水三芊 :这才是真正的野化,熊猫和人类是两个物种,仇视人类可能才是正常的。
【回复】回复 @老渔夫i :之前濒危是因为偷猎和买卖大熊猫毛皮,现在谁那么不长眼拿熊猫下手
莽星辰之猪:
这才是保护大熊猫的正确方式,可以圈养,但是现在可以开始控制数量了,优生优养

【回复】是的 建议每家先养一只 以后多了再一人一只
【回复】回复 @一只拉布拉多0425 :我家有,可以优先分一只给我吗[笑哭]
【回复】有没有一种可能,现在都是把圈养中的优质个体拿来放生,不是把野生熊猫拿来圈养?[doge]
湛海蓝心:
重点:熊猫的最终归宿还是回归野外,特别是现在已脱离濒危,数量逐步增加的背景下。无论承认与否,人的过渡关心终究是罪恶的。就像电视上的动物世界里,刚出生的小鹿被老虎吃掉,摄影团队也不会去干预,因为小鹿不死老虎就要饿死。规则也许是残酷的,但自有它存在的道理,个别的生命在规则面前真的不重要。

【回复】这才是正确的理解,默默的去喜爱!享受自然界带来的神奇…不去打扰!
【回复】回复 @刘官人123 :这是事实啊,从有记载开始一共放生的熊猫大概就九只,可是从野外抓回来,在动物园夭折的熊猫幼崽却有两百多只,保护大熊猫主要还是增加栖息地这方面做出的贡献大。中国大熊猫之父胡锦矗自己就说过,圈养大熊猫的目的从来就不是保护大熊猫,而是为了满足国内外群众对大熊猫的娱乐需求。
【回复】但我听闻到的新闻不少都是一股脑的教条主义式放生导致好心办坏事[无语]
怎么好吃的店都倒闭了:
一开始被圈养的大熊猫放到野外都适应不了。现在秦岭的野化培训挺好的。熊猫出生起工作人员都不会靠近他们,而是让小熊猫从小跟着妈妈学本领,人工干预很少。即使要靠近他们都是穿着熊猫服不会让熊猫适应接近人类。等稍微大一点了再放他们去野生保护区。

【回复】秦岭采用的是硬放归,综合性质上还是比不过软放归的。硬放归就是你说的这种,尽量减少人为干预,条件达到后直接放归;四川采用的是软放归,通过修建小圈、大圈、核心圈,三个圈层。模拟野外生存环境,从易到难,一步步引导大熊猫适应野外环境,自主觅食。
【回复】回复 @又又又想改名了 :这个没办法比较,不能单纯的说哪个更好。首先硬放归成本更低,软放归成本更高;硬放归大熊猫对于野外适应性没有软放归强,但软放归更亲近人类,所以软放归有部分大熊猫在野外碰到人类后不会攻击人类,反而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攻击,各有优劣势。
【回复】潘文石核心保护观点还是打通被阻断的熊猫栖息地,也是熊猫近亲繁殖的祸根,他研究发现早期野生大熊猫繁殖能力并没有下降,后来栖息地通道被阻断近亲繁殖造成的[撇嘴]
Yuzu露露鲜柚子:
洋河:你看我这么卖力了,还不能给个编制嘛[星星眼]

【回复】有的熊猫可以流洋,有的熊猫只能刘洋
【回复】回复 @雨だから :还是别送的好,美国,小日本不是啥好人。
【回复】圈养就是圈养,别再说编制了
大海星辰的爱:
我觉得博主想表达的意思是,人类不应该以圈养的方式干预其他生物的生存,导致天生的生存能力弱化,结果适得其反

【回复】圈养不是因为数量太少了,人工繁育增加数量么???
【回复】回复 @请叫我铁憨憨就好 :怎么以前人还是猴子的时候呢-保护它们的时候有没有问过他们要不要保护啊只因人类霸主而已
藤原老千花:
你在村民家看电视 看电视的人在你后面看你 面粉沾满了你的手臂 你占据了别人的梦[doge]

急起喵:
熊家好不容易通过自己的一番努力上岸了,结果你非得把人家踹下去[笑哭]

【回复】包吃住包婚配 为啥要走
山鸟与鱼不同路ぐ:
老乡,开门呐,我不拿你一针一线,给你包顿饺子,我自己动手。

【回复】给看会儿电视也行哈哈哈!
yhemusa:
极危和濒危的时候,人工干预是必要的。种群数量恢复较好时进行野化训练、放归野外也是必要的。 野生动物最根本、最好的保护方式是恢复、提供它们的生存、生活空间,让它们按照自然的生存、生活。 保护、恢复自然生态环境,是重中之重。 不仅要保护动物,也要保护野生植物。 还是那句话,自然生态环境是根本措施。

【回复】回复 @ADPeng :人类抢了它们的领地,圈养它们,观赏它们,然后美名为:保护
【回复】跟你说吧 好吃好喝的对待 就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一样最后你把它放归根本生活不了
【回复】回复 @huang198251 :其实野生幼崽存活率并不低,大熊猫天敌极少,最主要还是栖息地碎片化。看过一部纪录片,野生大熊猫10年期间带大了四只幼崽,每两年生产并养大到一岁左右。栖息地分散 食物缺乏 经常要大量移动寻找食物。
小猫不吃鱼uKu:
祥祥真的是寒了心 宁愿死也不相信人类了 像邻居一样相处不好吗 飞得那么绝情 邻居之间也可以偶尔来往啊

【回复】你懂个蛋,不让它对人类保持警惕,就是对他最大的伤害,也是训化最大的失败
【回复】就是为了让熊猫对人类产生警惕,疏远人类,防止与普通民众产生冲突或者惊扰牲畜受到伤害。
【回复】你懂个蛋,假设相信人类路上遇见偷猎的,结果的话不用我说,在假设。下山去村民家里偷吃牲口(熊猫是杂食的,完全可以吃肉)这个经济损失由谁负责,万一走在路上,由于好奇等种种心理干农民一巴掌 再说了,铁了心干涉野生动物是吃饱没事做是吧
智熄术:
你坐在地上看电视,看电视的人坐在后面看你,电视丰富了你黑白的熊生,你温暖了村民的梦[给心心]

金角大王_:
从来都是人类去定义大熊猫,他们也是大自然衍化后的幸存者,有自己的生存特性,并不比人类差

【回复】那你也一定知道物竞天择,一个物种的交配率和出生率都在淘汰线以下意味着什么。
【回复】回复 @精神富婆 :真的是天在择吗?怕不是有人自以为是的替天行道吧,交配率和出生率这玩意儿跟老天爷可没关系吧。
【回复】回复 @红色七巧板 :人类活动破坏大熊猫栖息环境导致的大熊猫濒危,人类有意识保护恢复大熊猫栖息环境,保护大熊猫种群,使野外大熊猫种群数量增加。我们只是在保护物种多样性,不希望后世再也见不到某些动物罢了。对自然来讲,物种灭绝从来不是什么稀罕事。
多嘴的里尔:
秦岭现在自然环境越来越好了,动物种群明显壮大了不少,以前我总去山里穿越露营的时候,体型最大的也就是看到个野猪,还是在深山,去年骑摩托在国道遇到一只熊在过马路…

【回复】动物栖息地越来越少,和人类活动交叉一起,不可避免。其实也是圈养,毕竟他们生存地方,也是人类围起来的一个个圈。
-星_纪-:
主要是祥祥太小了,而且之前一直是人工喂养,不具备放生的条件,所以人们才这么痛心,如果他完全具备野外生活的能力,之后死亡,优胜劣汰没什么好说的。哎,一个熊猫的生命换来更完备的野化训练,血泪

花花玫瑰果:
说到底还是我们人类自以为是,但是熊猫🐼真的太可爱了,非常符合人类的审美,如果可以的话,那些孱弱的熊猫幼崽,比如像花花这样的,可以人工干预收养;身体健康的,可以任其在野外自由生活,但人类要为之保护生态环境,为他们提供优秀的栖息地。

动物观察局 熊猫基地 国宝 大熊猫 四川 熊猫 野生动物 熊猫宝宝 洋河 熊猫花花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