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与日本能剧合演《霸王别姬》

作者: 薛麟郎分类: 音乐综合 发布时间: 2021-11-28 18:51:26 浏览:42517 次

京剧与日本能剧合演《霸王别姬》

尊重历史周期律:
看不懂的,觉得阴间的,我解释一下。能剧的叙事方法就是引渡亡灵到舞台。带着面具的全部都是亡魂,描述手法就是死去的亡灵回忆过去的过程。能剧其实就是狂言的神鬼剧目。 能剧的那个楚霸王你就当是鬼就好了,这样就不觉得奇怪了。

【回复】回复 @白木阿郎 :京剧里人物头罩黑纱也代表不是阳间人。包公在《阴审》《探阴山》时候,一干队伍也是都得头罩黑纱表示已经不在阳间。
【回复】回复 @白木阿郎 :也不完全是鬼,还有很多神圣角色,如果懂古日语的会觉得有神秘感和诵经一样,会觉得辞藻古朴华美抑扬顿挫。如果不懂,那就难免会难以理解了。
【回复】回复 @Dr_thRaX :啊,能剧中也有钟馗的角色,还有八番中也有很多中国神袛,他们都是戴乌纱的。戴乌纱就是给日本的观众,传递一个信息,他们来自中国。就像日本人拍的日本总喜欢什么时候都有月代头一样,甚至日本天皇也是月代头。实际上日本天皇都是公家,他们不留月代头,而是和中国人一样的直长发或者和中国很类似的束发。
xianfa:
歌舞伎和京剧结合是不是还好一点,能剧实在是……

【回复】同意,看过歌舞伎和京剧融合的杨贵妃,倒是很搭配。
【回复】一个在台上扮活人,一个在台上扮亡魂23333
【回复】回复 @小熊宝宝的购物篮 :那个是昆曲
小熊宝宝的购物篮:
霸王别姬的剧情就已经够丧的了,但与能剧的气氛一比[囧]

【回复】看完了,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但两种戏剧形式感觉不太搭,能剧原本是用于祭祀的,戴面具的能剧演员就是链接生死祭祀之人,是归属与傩戏一类,并不是专门供人娱乐的东西。而京剧的世俗化与娱乐性更强,与日本歌舞伎的背景功能一致,感觉和歌舞伎的兼容性更强。
【回复】要是改编成自刎的虞姬在霸王乌江自刎前来找他,两人互诉情思,最后霸王一无所有,决定自刎去阴间和虞姬团聚这个剧情就很合适了,然后开头的这一段都是霸王在恍恍惚惚之间跟虞姬的鬼魂交流[doge]
吃藕公子:
那个青木他是懂戏的,青木要是还活着,京戏就能传到日本国去了

【回复】京戏早传到日本国去了,编这个情节说明李碧华孤陋寡闻
【回复】回复 @周日冒泡 :日本没侵略中国时 梅兰芳 程砚秋前前后后受邀去了十几次日本演戏
【回复】我们当然乐于看到京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同日本进行友善的文化交流。可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看,梅兰芳先生排演了《生死恨》,程砚秋先生贴出了《亡蜀鉴》,唐韵笙先生更是直接编创了新戏《扫除日害》。这个问题也就不言自明了吧!
千愿易安:
为什么怎么看都觉得日本的那套衣服那么阴间呢……

【回复】开始那段看意思是项羽死后坐的阴间摆渡船,头上戴黑纱在京剧里就表示魂魄
【回复】起源傩戏,原始祭祀能不阴间吗
【回复】所谓“能”乐是翻译不准确的结果,导致我们不能“望文生义”。我们曲艺课的老师说了,能其实是汉语“傩”的日本读音,日语里本来也是傩的意思,傩顾名思义就是戴着面具娱乐鬼神的歌舞,所以显得这么阴森森的,日本的傩文化也是由我国传入。
闲云阁主散淡人:
单从艺术的角度欣赏真的结合的很好也很好听,本人作为一个京剧演员,也挺喜欢这种结合的,但是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这个能聚霸王带了黑色的丝巾,有点类似于像探阴山包公带丝巾,表示不在阳间的那种意思?

【回复】对的,能剧里面带面具的基本上都是把死人请回来
诸葛玄瑾:
阴间是阴间,但是虞姬出场那个剪影真美

汉帝玄孙一脉劉:
要是有能剧的(中文)字幕就好了[辣眼睛](好歹我就能知道他们在说啥了)

【回复】我有发,可以去看看,记得支持一下[鼓掌]
【回复】回复 @イズモのハマグリ :好的谢谢[鸡腿]
【回复】回复 @繁邦 :这部不是传统曲目,暂时不打算做,可以先看看那些了解一下
柯_黎:
演的很好,下次不许演了![疼][灵魂出窍]

577577577577577:
霸王别姬,讲的是楚汉相争的故事。楚霸王,何许人也?那是天下无敌的盖世英雄,横扫千军的勇将猛帅。可老天却偏偏不成全他,在垓下中了汉军的十面埋伏,让刘邦给困死了。那天晚上刮着大风,刘邦的兵唱了一宿的楚歌,楚国的人马一听,以为刘邦得了楚地,全都慌了神了,跑光了,听得霸王也掉下泪来。人纵有万般能耐,可终也敌不过天命啊!那霸王风云一世,临到头就剩下一个女人和一匹马跟着他!霸王让乌骓马逃命,乌骓马不去。让虞姬走人,虞姬不肯。那虞姬最后一次为霸王斟酒,最后一次为霸王舞剑,尔后拔剑自刎,从一而终啊! 讲这出戏,是这里面有个唱戏和做人的道理: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回复】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

能剧 戏曲 霸王别姬 京剧 日本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