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自卑/不自律是怎么来的?|该如何结束内耗?|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忽视有多可怕?|【知识分享第1期】解读《被忽视的孩子》

作者: 匿名猫小姐分类: 社科·法律·心理 发布时间: 2021-08-30 07:22:04 浏览:341953 次

社恐/自卑/不自律是怎么来的?|该如何结束内耗?|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忽视有多可怕?|【知识分享第1期】解读《被忽视的孩子》

shadowhcoi:
告诉你们一个怪圈,父母辈是生存,希望我们活得更轻松,但真到了教育时就是以一种在安稳生活的环境下用饿肚子的思维教育,这种割裂感扭曲了我对世界的认知,他们是用了淘汰式的教育,但又因只生一个而无法淘汰,他们是为了让我们过上他们所希望的生活,孩子成了他们实现愿望的工具。但无法责怪他们,他们从未被爱过,活着已经足够奢侈,以活着的标准成长出伟大自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中国人要活出真正的自信,路长着呢。

【回复】非常赞同你的观点,我曾经也思考过这个问题,发现父辈与我们(90后)之间存在着不可填补的割裂空间。因为中国发展得实在是太快了,他们生存长大的环境和我们所处的环境完全不一样,在以前(特别是农村)真就是能活下来就已经不错了(所以就别提情感需求了),而现在由于物质的富足,我们开始重视情感需求。然而由于父辈因为自身限制所以考虑不到这一个层面,产生了矛盾,为很多人的心理问题埋下了隐患。 我辈能意识到这些问题是好事,但请不要责怪家长,这是他们所处时代的局限性造成的,我们应当担负起教育新一代的职责,为下一代人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OK]
【回复】我的评论不翼而飞了[笑哭] 伙伴们,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了解一下。 目前我们的温饱问题基本达标了,所以才会追求精神层次(包括情感需求)。我们的父母辈大半辈子都在为温饱问题焦虑,所以还很少有意识去追求精神层次的父母,因此他们不理解我的精神世界,千万不要责怪父母啊。
【回复】(说得乱七八糟的,随便看看吧) 同感。因为这个问题我抑郁过,想自杀。后来高中结束,上大学远离了父母。尽管离远了,我仍然受影响,走不出那种状态。尤其是,在新环境中,大家都积极竞选、表现、交友、或是努力提升专业能力,只有我,还在任意一件事上纠结“想不想做”。相当于大家都开始跑马拉松了,我还在原地纠结鞋带该怎么系更好。我的情绪与情绪在相互斗争、拉扯。我的眼里看到的是他人的进步,耳朵里听到别人对新环境的一切的感言,脑子里盼望像他们一样去尝试、去开始跑起来,但是一旦落到行动上,我就呆住了,因为完全是空白。空白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那种从父母身上继承的态度、情绪,让我在细节上纠结,挪不开视线,就像被很强的磁铁吸住一样。本来,就是因为那种态度而茫然,又因为茫然所以做不了事情,做不了事情就更茫然、焦急…因此陷入恶循环。 … 现在好点了,至少不恐慌了。斗胆给各位后辈新大学生提个建议:不用怕,谁都不用怕,什么都不用怕,想做就做,想说就说,敢想敢做。就算做不成了,或者做过头了,也不用失望,不用焦虑,不用对自己失去信心,不用对自己的未来担忧,没事儿的。你甚至可以这么想,早撞南墙的人,比别人先回头。(当然犯罪除外,丢了自由丢了命除外。)
兔年限定版YCDT:
感觉小时候“越懂事”,越容易被忽视。(个人经历)

【回复】是这样的,有一本书里讲过,懂事的孩子天生具备较强的同理心,会隐藏自己的情感需求,去满足父母的需求
【回复】这件事本就就是一种父母的自私行为。因为小孩子"懂事"就会让自己轻松,至于这是不是小孩子成长需要的,对小孩有什么坏影响,完全不关心。再加上偶尔出现的一些pua言论,这个亲子关系瞬间变成"等价交换""投资行为""债务关系"。我现在就特想把他们花给我的养育费,折算每年的通胀全部还给他们,最多再付点利息。至于他们认为"生了我算是对我的恩赐",很显然被"不经我同意就带我来世上受苦"抵消掉了。还完债我就算是自由人了,我的人生才会真正开始,这些逻辑都是他们自找的。未来我有孩子,绝对不会让他背我的债,也绝对不会让两老人影响他。
【回复】我就是那种别人家的小孩,从小到大一直被夸懂事,然而我根本不快乐
仙境云烟:
首先,我没有恶意啊,但是作为心理学专业学生,我还是想说一下。 很不建议像up主一样经历的人也和up主一样去学习心理学和哲学,去寻求自身问题的理解和自愈。大多数人并不是知道了自己因为某种原因而导致现在状况之后就会和up主一样去进行自我改变而达到正常生活的水平的。(并且抑郁和抑郁症并不是同一个东西。抑郁症作为心理障碍(重性)的一种,临床上的建议是需要药物联合心理咨询治疗同步进行的) 那么为什么会做不到自我改变呢? 很简单,没有动力。困境可能会成为一种动力,就像up主一样,但是更多的人没有办法脱离眼前的困境,有一些甚至并不能达到觉知自己情绪的程度,比如我所接触的某些来访者,是没什么抽象思维能力的。 还有一点就很好玩了。就像在人群中呼喊“你们的人生被你的原生家庭负面影响了,你们要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我告诉你们方法是xxxx,只要照着做,你们就能变得更好”一样,他们,人群或者说观众,作为观众,看到你的视频,你要做的是分享你的方法,供他们学习(这本质上不坏,而且我其实也想这样做过),只是人的能力各异,经历各异,家庭各异,相同的决策方法有时效果并不大。但我绝不想熄灭up主你的激情和你想帮助他人的心意,只是希望你原谅我斗胆提一些建议。 如果up主想入坑心理学咨询,那么我的建议是至少学习大学现有的知识内容,形成属于up主你自己知识框架系统。至少,在我目前学到的东西里面,情感忽视的后果型远超up主你这一种,而且不同后果型的处理会有一些变化。 对于其他的观众来说,如果你发现你有这样的类似问题想去解决,请去找三甲医院心理科或者靠谱的心理咨询寻求帮助。

【回复】我的初衷是想帮助那些和我一样被心理问题困扰的伙伴们,一边学习一边输出加深印象。可每个人的经历、和对知识的理解与感知的程度都不同,多少会形成误差。这也是我担忧所在。毕竟有的人只是抑郁,没有到抑郁症那么严重的程度。我自己都还是初学者,对很多理论和概念一知半解的,我怕我给他们错误的引导和建议会适得其反。 所以真的很感谢你的建议。
【回复】非常感谢你的补充!我也想过,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因为原生家庭导致不自律的。我生怕很多人把“情感忽视”当做懒惰的借口。所以做这个视频之前犹豫很久,怕我自己表达不清楚。做视频的时候还是有些仓促了,有很多观点我都没有说清楚。再次感谢你的建议,以后我会尽力优化完善的。
【回复】回复 @匿名猫小姐 :有心理问题推荐做法:被心理问题困扰建议先进行一些心理量表的自查,比如SAS、SRS这两个量表。大概评估一下自己是什么情况,需不需要去寻求帮助。(请一定,一定不要带着先前的经验去看结果进而怀疑问卷的有效性,而是结合对照评分细则的结果和自身状况选择是否去向咨询师寻求帮助) 还有就是我推荐up主去看一下心理诊断学里面对于心理问题的划分以及如何做。如果可以的话,可以用作下一期科普的内容。
一只长脖子鹿:
我看弹幕看不下去了,大部分在抨击up主。up主说的没有问题,哲学和心理学确实是能够改变一个人,尤其是能培养人的独立思考和精神独立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出精神独立是很难的。不要在道德层面谴责别人来获取自己的优越感。

【回复】谢谢你的理解🙏 问题不大,我做视频的初衷就是为了给有需要的小伙伴看的,懂的自然懂。 只能说想改变一个人的认知和思维方式比登月还难,我选了一条无比漫长又艰苦的路,任重而道远呐。幸好有你这样的声音存在☺️才让我觉得我所付出的心血都是值得的。
【回复】回复 @捉妖小道士 :因为被戳到痛处了[doge] 其实也是怪我,不小心把视频做的太长了,他们没耐心全部看完。
【回复】我都不知道为啥莫名就攻击起来,戾气好重。up讲的也给我很多思考,我觉得我因为比较讨好型人格,让我发现我的讨好让有些所谓“朋友”觉得我的想法无所谓经常用一些对我来说带羞辱的恶劣玩笑还疯狂杠人,一度造成我有点抑郁焦虑状态还去医院精神科去治疗了,完了人家就给人说我有精神病。其实很多人都在遭遇这样的事情,只不过很多人都忽视了心理问题认为承认有心理问题就是承认有精神病,up的讲解也是在给很多人思考。一些随意攻击的人本身也就忽视别人的情感甚至以是伤害别人为乐的,他们根本不觉得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多少心里伤害!!
是沐沐沐沐呀呀呀:
原来大家都在磕磕绊绊的长大,慢慢发现伤口,慢慢治愈伤口,慢慢走向阳光明媚的明天。

【回复】是啊,治愈不了的都死了
【回复】人无完人这句话是有点道理的
九天九气:
当一件特殊例子被当案例分享出来,那类似的事情已经不知道发生多少次。

【回复】不得不佩服你的思考视角。确实如此,我要是把我童年被忽视的瞬间都写在纸上可以绕地球一圈。
【回复】回复 @匿名猫小姐 :我也是,有太多太多这样的时刻,而且只要回想就会清晰地感受到当时的情绪。长大后自己成了一个特别害怕被批评的人,变得不愿意是错的一个,更多时候用消耗自己的方式去避免承担责任。我也是最近才发现。
【回复】回复 @18冬 :我也好害怕被批评被否定,特别是他们说的是同一句话
Tianemon:
另外一个感受就是,我发现学习心理学的大多都是自身就有心理问题的人,著名的有阿德勒,武志红,也包括身为普通人的我们。到现在心理疾病任然不能被所有大众都接受,所幸的是我们因为各种原因走上了探索心理学和自我的道路,自我诊断,自我学习,然后自我治愈。久病成医,我们也会把这些知识传播出去,让越来越多的人都了解自己的内心。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所有人都拥有健康的心理,在这样的世界上生活,想必跟天堂一样吧。

【回复】就像,那些去探索“生命的意义”的人,都是过的不太好的人[喜极而泣]那些过的幸福快乐的人,没人会去想这个问题
【回复】感觉不一定觉得自己有问题才去学心理学,反过来也是成立的:学了心理学的人才能意识到自己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的,不学心理学你也许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有什么问题。
【回复】我也是为了自我治愈才开始学习心理学的,因为问题严峻,不得不学
顾缬存:
某条弹幕就离谱,说父母是因为被女儿忽视而生气的那位,你是觉得一个内向的、担心犯错的孩童还需要在幼年时就成熟到能够内省自己不够听话而忽视了父母的情感需求吗?正是因为某些人尝试合理化父母不合格的养育行为,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父母让自己的子女遭遇了情感忽视的困境吧,当然、逐渐长大和成熟后的我们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对同样因情感忽视而长大的父母表示理解的、但这是另外一回事……非常感谢up主的分享!有点儿不知道从何说起了,INFP性格类型的我有幸结识了为数不多但极其特别和重要的朋友,之所以可以获得他们的信任,大抵是依赖于写作、阅读和较为充分的共情能力,但或许还是因为自幼以来所遭遇的情感忽视的困境过多,以至于至今也很难从类似困境中摆脱出来、即使我已经作出了很多的努力……我大概是四年前开始罹患重度抑郁的,那年秋天从十多米高的桥上投湖却未能成功死去,然后苟活到了今天,我似乎一直是凭借着某种不太坚定的东西才活下来的。因为一直以来的情感忽视,以及由这种忽视所塑造成的敏感而忸怩的性格,很久以来我对自己的认同感都相当地低。即使尝试苟活下来的这几年,有幸认识了几个重要的朋友,也凭着自己性格中柔软和温暖的部分回报和巩固了这几份友谊,但依然有很多时候感到恐惧、常常因为身旁的人对我的关心而感到内疚,感到自己无法承受这些宝贵的情感。

【回复】看完你这段话后只想把你骗到桃园和你拜个把子。我也是跌跌撞撞迷迷茫茫一路波折苟活到今天的。直到三个月前无意中看到《被忽视的孩子》这本书才突然恍然大悟。 仿佛一下解开了一个惊天大秘密。找到了人生的真谛。于是顺着这个引子一路探索,曾经满腹的心结和疑问不知不觉就迎刃而解了。 要知道四个月前的这个时候我还在抑郁症的生死线上垂死挣扎。 通过自学心理学和哲学,我就这么得救了。尤其看完《自卑与超越》,我就一个念头:我得把我的经历和自愈过程分享出来帮助更多人。于是我抱着试试的心态做了这个视频,鬼使神差的发到了b站。目前刚发布24小时就收获了这么多反馈,我感到太欣慰了。同时又觉得好难过,原来有这么多人和我一样困惑迷茫不开心。不说了我去准备录下一个视频了。我要帮助更多人走出来,最后祝你一切都好!!!
【回复】希望大家不要经历这些创伤 但也不要因为自己的经历 经验 随意的否定 判断 他人的创伤。学会倾听 最重要。如果不能,也请尊重。
【回复】有些孩子强行去为父母提供价值需求 甚至不提供还会感到内疚 为了让父母满意 或者不伤害自己。(父母反而像没长大的小孩,但绑架 咒骂 指责 威胁 要求)甚至剥夺孩子的生存空间,和自我主体意识 孩子内心已变成空洞。 特别善良的小孩总是把自己放在一个很低的位置上 跟别人交流也是这样 还会被没有同理心的 甚至抱有不太友好的态度的人 去攻击 嘲讽 刻薄 。而自身只感到越来越害怕 还会因为这些不合理的事情 去自我攻击。 每次看到都特别生气。 脑壳痛。
匿名猫小姐:
总感觉还有很多知识点没有讲清楚。 但视频已经超过预期的长度了。 文案参考了《被忽视的孩子》这本书(看完这本书感觉好震撼,完全感同身受。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情感忽视”的问题建议看一下原书), 以及樊登老师讲的《被忽视的孩子》(樊老师讲的更加细致完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听他讲的书), 再通过我个人人真实经历和感悟进行总结归纳完成的。个人能力有限,有不足之处还望多多包涵。 如果你对我的科普视频有什么疑问以及建议可以留言给我。 其实大部分人都有过被“情感忽视”的经历,我只是属于比较严重的那类,加上我本性就是一个内向敏感的人,所以感受更深一些。我觉得非常有必要把这个知识点科普给大家。我的心理学科普系列也正式从“情感忽视”这个话题开启。 真希望更多人可以了解到“情感忽视”,了解这个社会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即使我的视频哪怕只能够帮助到一个人我都会觉得非常欣慰。我的个人能力有限,但我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我会把心理学科普系列坚持做下去的。

【回复】回复 @咩咩咩的大晗 :毕竟老美写的,对于我们来说确实还美中不足。我第一次看到后面的改变方式就开始冷笑(那时候抑郁症还没好):我床都不想下去的人,还让我做三件事?
【回复】回复 @匿名猫小姐 :内向敏感的孩子是这样的,一旦遇到这种事感觉会比较深刻
【回复】麻了[微笑],索性放弃挣扎
猥笑腩孩:
我和我姐都不肯恋爱 结婚 父母天天还说我们让他们在外面丢人 他们从来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回复】我妈也是,各种催婚。我硬是和她对刚到31还没嫁出去。主要我这三个月改变太大,极度自律,把自己照顾的特别好。我的性格和脾气也大转变。她才不好说什么了。
【回复】回复 @匿名猫小姐 :姐妹!我也31,我现在也了解的很清楚我父母的缺陷和自己的问题!我已经克服很多了,我也从抑郁 不自律 社交恐惧变好了。我父母和我的关系现在也无法影响我了!我父母也有很悲剧的童年,我同情他们,但我改变不了他们,所以现在我来掌控我和他们之间的社交距离。加油哦!我们都会有光明的未来!
【回复】我和我弟弟都25,26了,都是母胎单身,无法恋爱结婚,爸妈也是各种嘲笑和催促,也根本不懂我们为什么会这样,我曾经试图跟他们说过形成的原因(受他们的影响),他们瞬间炸毛并不承认自己的错,还说我俩神经病不正常[抠鼻]
月戰老兵:
阁下的美貌好像是一个大三年级的学姐

【回复】[doge]不把自己搞得年轻貌美一点如何吸引学弟进来上课?
【回复】回复 @匿名猫小姐 :你不像90年的,你像00年的,我是94年的,但是我感觉我现在长得像74年的
【回复】回复 @匿名猫小姐 :谢谢,有被吸引到[藏狐]
是小咪是小咪:
我抑郁的原因不是因为压抑情绪,而是因为理性地向对方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后不被理解。觉得“你怎么那么作”“我都不知道这有什么好生气的”[委屈]啊越说越难过

【回复】是啊…每当自己鼓起勇气小心翼翼的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后却没有得到期望中的反馈,反而受到指责和埋怨,这感觉真的好难过…
【回复】如果你情绪特别大,不要理性表达,你都快气死了,你就发火啊!你特别伤心你就哭你就骂人啊!别人也是根据你的表现来判断你的情绪的,理性力度不够的时候,一定要发泄出来,不要说我不生气,你要说我很生气,你为什么要吧啦吧啦,你知道不知道我感觉是什么样的!你要是不讲道理,我永远都不会原谅你!
【回复】回复 @匿名猫小姐 :曾经刷B站时看到,有一个比较博学的老师说过“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地狱”,意思就是说每个人活的都不容易,可能自己的感受在他人看来就是矫情。
文长长长长长长_:
我缺爱敏感自卑,曾经给爸妈说了他们的问题,关于情感忽视,他们直接说不爱你你怎么长大的,喝西北风嘛,迎来的是训斥无奈[藏狐]

【回复】简直灵魂暴击。 可仔细想想也确实不能怪他们,因为他们的认知水平基本已经定型了,这么多年都是这样过来的。毕竟他们也是被情感忽视长大的,所以他们会以为正确的家庭教育就是这样。 他们把我们拉扯大确实很不容易了。所以明明很气,但还得理解他们。相信我,等你完全了解他们的过去和那个年代背景后,你就不觉得那么气了。
【回复】曾经我也这样说过,答案都是一样的[嗑瓜子]我们已经长大了,过去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就自己重新养育自己,做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第一步就是接纳自己的方方面面。
【回复】回复 @匿名猫小姐 :谢谢小姐姐安慰 他们的认知和思维把他们困在了那个年代 所以现在我只想努力学习 将自己不完整的人格打碎重构
Sakuraxhx:
放弃治疗了,就这样吧,up说得很对,要想下一代幸福得先疗愈自己,所以我决定就让悲剧在我这里停止吧,别再往下传了。

【回复】真实了。要是上一代人都能这么想,那下一代人不知道多么幸福了,过的不幸福的根本没有存在的意义
【回复】看看你的签名,怎么能轻言放弃呢?
【回复】同感,我家还有遗传类疾病的问题,就算改的了心理,更改不了基因 感觉按照佛家思想,我或许就是上辈子干过伤天害理事情,这辈子来还债的,这么想,心理更能坦然接受苦难,只希望这辈子过完之后,不要真的有什么轮回让我再做人了
DogLingual:
不知道注意力不足和这个有没有关系 我目前梳理出来的逻辑链是 被忽视-孤僻-活得像个旁观者/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外部世界不关心-没有责任感-认为任何事都无意义/不重要-心不在焉

南极的魔王:
关于"懂事"这件事,这件事本就就是一种父母的自私行为。因为小孩子"懂事"就会让自己轻松,至于这是不是小孩子成长需要的,对小孩有什么坏影响,完全不关心。再加上偶尔出现的一些pua言论,这个亲子关系瞬间变成"等价交换""投资行为""债务关系"。我现在就特想把他们花给我的养育费,折算每年的通胀全部还给他们,最多再付点利息。至于他们认为"生了我算是对我的恩赐",很显然被"不经我同意就带我来世上受苦"抵消掉了。还完债我就算是自由人了,我的人生才会真正开始,这些逻辑都是他们自找的。未来我有孩子,绝对不会让他背我的债,也绝对不会让两老人影响他。

壹梦飞向远航see:
还有个现象,现在这个社会,丧偶式育儿的群体非常大,父亲为了不回家照顾幼儿,宁愿在公司加班不回家的比比皆是,回到家当大爷不照顾孩子的也比比皆是,在此前提下,母亲,一个女人,着实是太痛苦了。离婚的离婚,不离婚的说是为了你(孩子)不离的,以后,在这种家庭下长大的孩子,只会越来越多。

【回复】我家就是,哈哈哈哈,丧偶式教育的,我爸从来也不管我,最近到了要个男朋友结婚的事了,我爸的态度就是,你自己找的路你自己走[思考],没有任何表态,放养习惯了
【回复】所以不结婚是正确的选择
【回复】回复 @斯文痞叔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水系魔法师秦煜煜:
我一直觉得我跟我爸爸直接沟通不好,现在关系也是有一种明显障碍,听到up说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就下意识的突然想起了有次爸爸带我去公园玩秋千,我内心是想跟爸爸多玩一会儿的,但是我看到爸爸站在一旁就等着我要是玩完他赶紧去忙,虽然不至于特别不耐烦,但那一下子非常有落差感就非常懂事不想继续玩了,回家后才哭了好久,从那以后连我自己都没发现我什么事情都不会跟爸爸说,就觉得很疏离,我以为这没什么,但看到别人家的爸爸跟女儿的交流心底就很羡慕,爸爸从不会告诉我人生为人处事,都是放养式教育

【回复】同款爸爸了。但是爸爸其实很爱我们的。就是不会表达。
【回复】回复 @匿名猫小姐 :是的,爸爸其实很爱我们

知识分享官 冷知识 心理学 心理 科普向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