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超越《隐秘的角落》!它为何能引发集体共鸣?全集解读《漫长的季节》

作者: 木鱼水心分类: 影视杂谈 发布时间: 2023-05-12 10:15:00 浏览:14635749 次

9.4!超越《隐秘的角落》!它为何能引发集体共鸣?全集解读《漫长的季节》

狂飙不是乱飙:
细读漫长的季节其实,每个人物的命运与结局都藏在了名字里。 王响:在儿子王阳 死 后的后半生,王响执着于找到真相,却被人当作"妄想"。 王阳:是温暖的太阳,...

【回复】我认为的是,阳就是太阳,太阳是东边升起的,就是代表东。北,那就是北。两孩子就是东北
【回复】还有卢总,最后进了炉子!
【回复】王响向儿子王阳承诺一起去北京玩,王阳最终没有去,于是给小儿子起名王北。
prbc:
一开始以为是《福尔摩斯》,看完发现是《活着》。讲的不是命案,是命。

【回复】回复 @好名字都让我起过了 :我觉得这个片名就是在致敬《漫长的告别》
【回复】辛导做得网剧是真的牛,把人性讲得淋漓尽致!
地底云绛甲:
这部戏太苦了,苦得我根本不敢看全片,男的,女的,年轻的,年老的,各有各的苦,苦得还那么真实,苦得我难受,苦得我憋屈,我自己也苦,我爱的人苦,我恨的人也苦,大家都这么苦却还要活下去

【回复】这个苦还不是那种单纯的穷苦,还掺杂着自己一直信以为真的世界崩塌的苦,那个年代,厂子就是他们的世界,他们的人生就是围绕着工厂展开的。这部剧算是展现了好的那部分人的生活,最起码还有个地方住,有些工人连厂子分的房子都没了,一夜之间几乎失去了一切
【回复】可是,这部剧的大主题,难道不是苦难过后可能还是苦难,但是我们还是要朝前看,别回头。这也是这部剧最动人的地方。
【回复】回复 @王老三画大饼 :命运可以将我杀死,但命运无法将我击倒——龚彪。(彪子直到死亡的前一刻还在那大笑呢)
KiKi亓亓:
沈墨一下一下锤殷红那一幕在我心里是她全场高光时刻,似乎是之前受的委屈和折磨在这一下喷薄而出,烟花般转瞬即逝,犯下命案注定余生只能东躲西藏地苟活

【回复】如果没有那一下这部剧就真的太沉闷了[保卫萝卜_哭哭]
【回复】这个是全剧最爽的部分了。
【回复】回复 @音尘悄喵 : 舞王暴打大爷那里是我觉得最爽的地方,殷红交代了坏背后的悲剧,大爷就是地地道道的心理bt
狐说八刀:
为什么好看?普通人当然喜欢看 爱看“普通”的故事,正经人谁 TM看有钱人谈恋爱啊

【回复】写普通人的也有不少不好的,这部好在各方面都很精妙。
【回复】时代的悲哀,太能引起共鸣了
【回复】因为真实 你他妈一个工人住的别墅啊! 每天谈谈恋爱 这不恶心人吗?
雾与酒馆y:
我开始是抱着《隐秘的角落》一样悬疑剧的心态去看的,看一半我才发现我错了,比碎尸案破解更让人震撼的是人与人之间那种真实的状态,个人命运在时代洪流下的微不足道,尽管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和过去和解,但辛导还是让我们“往前看,别回头”,而最后那一首《再回首》让我深陷其中,悲伤不已。我还记得五一那天看完之后我恍惚了很久,电影后劲太大,跟喝了牛二一样上头,只是好的剧就像人的心情一样不容易与人分享,我只好独自陶醉

【回复】太对了,看的时候我的观看重点完全没有朝着碎尸案去看的,我个人就朝着人物的刻画去了,人物们的刻画真的非常细腻,最后的碎尸案收尾又将那王响他们的人物形象刻画更加深刻了,被命运戏弄又努力改变的平凡人一生,还有之前木鱼解说的法国电影《偷自行车的人》,真的让我对人生和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了。
【回复】经历过的人都知道。姜育恒的歌只属于那个时代。
【回复】回复 @LELElele01 :不是同个类型的,感觉没办法互相比较,那两部作品的风格像是开闸放水,带的是引洪入海般牵动人心,漫长的季节就像是洪流里的那粒很小的沙子,缓慢又婉转地在河底绕了很多个圈,最后安静地往前淌了
庄周猛骑:
打个响指吧 他说 我们打个共鸣的响指 遥远的事物将被震碎 面前的人们此时尚不知情 吹个口哨吧 我说 你来吹个斜斜的口哨 像一块铁 然后是一枚针 磁极的弧线拂过绿玻璃 喝一杯水吧,也看一看河 在平静时平静 不平静时 我们就错过了一层台阶 一小颗眼泪 滴在石头上 很长时间也不会干涸 整个季节将它结成了琥珀 块状的流淌 具体的光芒 在它背后是些遥远的事物

【回复】打个响指吧~ 吹起小喇叭~ 哒哒哒滴答
【回复】回复 @沃柑苦 :哈哈哈,所以王响年轻的时候不懂王阳。然后,有了王北之后,真正的懂了王北[大哭][大哭][大哭]
账号已注销:
这部剧给我感触更深的,是范伟身份改变后的差别。国企时,工作和生活都很热心,积极,遇到什么事都愿主动参与,并且全身上下透着自信。我理解为心中有信仰的主人翁精神。 改制下岗以后,心中的信仰逐渐崩塌,为了生活,不再自信和热心。甚至有一些得过且过。我相信这也是大部分打工人的现状。

【回复】因为以前的国企承担社会治理职能,有一种家的感觉。现在社会原子化了,人为自己而活
【回复】回复 @削你没商量 :人为自己而活,听起来挺好的,但有那么部分人,却痛苦其中。挺讽刺的,我的家乡有许多人就这样郁郁一生,自己认为珍贵的东西,在阳光下没有熠熠生辉,反而收到耻笑。
【回复】范伟的角色一直都很勤劳认真,当出租车司机一样很细心很努力,并没有得过且过。
白纸球子:
东北当年的下岗潮真的是影响一整代人,从生活到精神方方面面上,那段时间真的是像凝固在琥珀里面了,这部剧感觉是往大立柜上贴花儿的镜子里那么瞧,久久地望,不太真切,但又能看出来点白咧咧的日光。

【回复】下岗潮不光是东北,是全国,我爸妈当时也下岗了,我爸去了工地干活,我妈去酒店做保洁[大哭]
【回复】期间还有曲婉婷张明杰。这种败类
【回复】回复 @封飞雨乐 : 这样的可太多了,那段时间一切向钱看。有不少这样的小人靠着靠着各种手段上位,后来摇身一变成了大老板大L导。
志继诸葛:
很多人说王响在家里脾气大,送礼的时候又怂,其实没那么简单。漫长的季节不是单单只说那年秋天漫长,更漫长的是从“第一锨土”到王响下岗这段让他骄傲的职工身份。那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在谋私,只有王响还觉得职工神圣、骄傲,走不出“厂里、职工、火车司机”这段漫长的季节,一如他之后走不出那个秋季。他可能怂、脾气差,但更多的是放不下那股子“厂里职工”傲劲儿。我就是三线钢厂里长大的,这些事情我家人、祖辈几乎全部经历过。

【回复】我也觉得送礼的时候很明显不是怂,他是觉得自己一直是行得正坐得端的老贵族现在却要做这些走后门的事情,拉不下脸还很不光彩
【回复】我也能理解,我妈是接的我姥爷的班,有种”世袭“的骄傲感,而且我姥爷也说过跟剧里类似的的“单位xx全靠我们那时候怎么怎么样”之类的话,小时候我妈和一些姐妹儿拉瓜说的都是单位里的事儿,能感觉到她们的自豪和某种清高,特看不上背后搞关系的人。但我妈下岗以后那股子骄傲劲儿就没了。哎,时代变迁下普通人遭到的冲击是真实且影响巨大的。
【回复】我的妈妈是接的姥爷的班,炸药厂放在当年妥妥的铁饭碗,爸爸是厂里的职工学校的老师。妈妈有时会说到,那会她一个月拿200多,爸爸刚能拿40块。但是随着国企改制,虽然没有被辞退,但是工资到退休也就2800。爸爸的职工学校老师经历教育改革以后成为正式教师编制,两个人换了一个生活,爸爸工资现在能有8000左右。能感觉到家里的地位关系、话语权等等很多东西都随着企业改革变化了
小岚歆:
牛逼 三小时[大哭][大哭] 直接把其他慢慢更新UP卷哭

【回复】甚至还谦虚的说用一百多分钟[大哭]他真的我哭死
【回复】在短视频横行时代下 还在坚持做高质量长视频up天花板[眠眠兔_喜欢][眠眠兔_喜欢]
花花不只是好看而已:
彪子是让我最意难平的人物,演的太真实,感觉好像生活中真有这么一个人,最怕那个人可能就是我……[热]

【回复】彪子可是在90年代就是高材生,我可没他这么厉害[大哭]
【回复】回复 @好阿尤啊 :真就像他说的 怀才不遇 结婚接盘 打领导下岗 厂子倒闭 一连串打击 最后高材生也就那样了 自己都放弃了
【回复】回复 @梵蕊蕊 :别无限扩大恋爱脑这个词的范围啊。彪子喜欢丽茹,这就单纯的真爱,他没有因为这份爱违背其他的原则,没有为了这份爱伤害其他人。 倒不如说我们这个年代在不同的方向上产生了不同的反应,某些地方变得开放,某些地方变得保守。 丽茹跟厂长婚外情,她就不该被人爱,就该背着破鞋的名声孤独一生?这不是个简单的问题。
泡菜鸡蛋饼:
一直期待木鱼能说一说漫长的季节,看完一直走不出来[大哭]

【回复】真的走不出来 向前看,别回头
【回复】回复 @盐米_ :但是bgm第一句是再回首[大哭][大哭][大哭]
【回复】本来想跟父亲一起看的,但看了几集后怕父亲看了彪子后看到自己的影子。父亲是九二年大学毕业的,分去了老家效益不错的食品厂,没过几年就下岗了...唉。好在老婆比彪子好多了[呲牙]
呼呼呼-没心没肺:
那些以东北为背景的电影:暴雪将至 钢的琴 hello树先生 白日焰火

【回复】回复 @dinner别回我了 : 那时候就是那么压抑,而且不是短短几个小时的压抑,是成年累月的,一代人的压抑。甚至影响着下一代人很多人生重要节点的选择。
【回复】看了一部比一部压抑[笑哭]
【回复】回复 @凯娜猫 :啊?你争论这个点没意思吧[辣眼睛]
bili_92462023422:
作为一个东北人,感觉明线固然精彩,但是暗线里讲述的东北的悲歌才是这部剧的灵魂,东北的没落就像是家里的长子为了弟弟妹妹能读书,所以自己放弃了机会去打工,到最后弟弟妹妹都发展起来了,长子却因为失去的种种机会,变得格格不入,而且还会被弟妹们嫌弃“土”“没品味”,在地域黑严重的时候,甚至有很多外地人攻击东北的历史问题(日军侵占)。在我看来,东北是很浪漫的,那种重工业留下的印记和东北人粗犷外在下细腻的灵魂,是很多作品极力追求的艺术效果,但是在生活里却很少有人可以透过这种外在去剖析东北故事的内核。再推荐几部优秀的东北题材的影视作品吧:《马大帅》第一部,《钢的琴》,《耳朵大有福》。这些作品都能感受到东北土地上的人民有多值得被看见。

【回复】回复 @即兴戏剧 :因为东北执行计划生育最彻底 我们90后这代人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
【回复】我也觉得关于东北的文化题材是独有的、源自于黑土地的一种浪漫
【回复】回复 @孤鸾丶4563 :说的对,上大学之前在省内,同学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上了大学才知道,外省好多都生两三个
太阳与未来:
漫长的季节成功就成功在它更“年轻”,这部剧在美学上是较其他国产剧更为先锋,也就是摄影,审美,色彩,镜头调度,剪辑这些方面上更加“新潮”和“年轻化”,现在大部分国产剧虽然不乏好剧,狂飙,三体,沉默的真相,隐秘的角落这些,不过在拍摄上是能感受到较为“老气”的,漫长的季节让感受到了更为“年轻”的气质,和现在那些在摄影上卷到极致的美剧相比,也毫不逊色

【回复】我觉得隐秘的角落也可以算进你说的“年轻”的范围,当年看的时候真的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不得不说辛导的审美确实🐮
【回复】其实国内网剧在摄影、调色上最早让我感到新奇的是《无证之罪》,当时和《白夜追凶》一起上映的时候评价是不如后者的,无证在剧情和节奏上确实也有很多瑕疵,但当时看完之后我更喜欢无证之罪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的摄影和色彩,第一次看国产剧有了看美剧的感觉,这一步的改变我觉得让无证之罪对后来影视剧的影响上是更大的
【回复】说的很对,辛导的团队舍弃了以往年代剧的拍法,改用了更加电影化的叙事与摄影,可以说这个北影班底的团队是国内唯一一个跟上现如今美剧步伐的电视剧制作团队。 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之前国内也有别的团队尝试过,比如之前吕秀才和宋佳拍过一个剧,名字叫啥我给忘了,想仿拍大小谎言的质感,力气也没少花,但是结果挺差强人意的。 前几年看过一个采访,编剧宋方金评价把电视剧按照电影的规格拍是“包饺子喂猪”,没有必要。不知道这几年《隐秘》跟《漫长》的接连爆火会不会让宋老师改变自己的想法。 《漫长》这部剧我个人觉得怎么夸都不为过,从根儿上讲这并不是一部12集的迷你剧,而是一部12个小时的超长电影。 在此基础之上还能做到如此高的完成度,在剧本上从开始到结束环环相扣伏脉千里,人物塑造完全不敷衍不片面,情感表述真挚热烈,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开着一辆泥头车在秋名山上玩儿漂移,我真是再一次被这个团队震惊到了。 这部剧中间有些瑕疵基本都是审核的锅,几个让人很跳戏的段落写满了求生欲,包括李局闪现回局子换警服派任务,厂长前脚开大会后脚直接现世报,以及最后大段的改台词,这里面的几段戏完全删掉反而会让剧集的情节与情绪更加的连贯和完整,这个也就不多谈了,也没法谈。
T0TQS:
我祖辈是农民,他们对那个时候的记忆只有贫穷和饥饿 下岗可以说是工业化转型的悲歌,但代表不了“一代人”,在1980年,我们仍有80%以上的人生活在农村。而城市工厂工人是世袭铁饭碗,与我们农村人是无缘的 我们能自由的流入城市参与工业化也就是近三四十年的事,现在很多人觉得“农民工”这个词不好听,但以前管这叫“农村盲目流入人员”,也就是“盲流”,农民没有手续进城是要被抓的。很多人觉得那个时代公平,但如果你生在农村是没有出路的,真正让广大农民参与现代化的恰恰是现在这个时代

【回复】深有体会,当时农村人上学2元的学费(当时猪肉5毛一斤)都交不起,我爸妈就是吃了没文化的苦[难过],我妈说现在虽说生活压力大,但是比以前又乱又穷好太多了,我妈说八九十年代她都不能随便带金项链,生怕被抢,还说打工比种田强多了,但在几十年前农民是不能随便进城的,我父母那代是真的见证了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
【回复】回复 @向海嘉乃乐 :并不是所有人出生就在城市,有人怀念国企的美好时代自然就有人不怀念以前的穷苦生活,将心比心吧
【回复】恰恰是现在有了卷的机会(不是那种卷,正面意义的)
道道不知道:
殷红这个工具人属性太明显了,无父无母也没有朋友,类似的脱身桥段总少不了这么个角色,比如《绝叫》,她是孤立的与外界没有联系的,就像围棋里没有“气”的那种棋子,是可以被随意拿捏的。 而现代社会正在大量产出这样孤立的角色,看似独自、自由、自己对自己负责,但已经失去了那种与他人紧密联系的“气”。

【回复】分场合,这种人在酒吧夜总会那种娱乐场所并不少,而且那个年代人们思想更保守些,女儿出去做这种工作和家里父母闹翻再无联系很常见
【回复】回复 @伊万理胡桃 :还有相反的,有的地方农村笑贫不笑娼,她们去卖,最后回家盖房子嫁人,之后还会再出去卖,都知道,都支持,还一带一。
【回复】我可能表达出了问题,我说她工具人属性不是说这个人物塑造不够立体,比如她曾试图改变自己但转眼就被港商拉回深渊,这些尝试与挣扎塑造还是很成功的。只是说经常读悬疑作品的朋友应该能从她身上嗅到几个典型的特征: 孤立无援还将这种状态告诉沈墨(这是沈墨能脱身的重要一环,独居的朋友们一定要保护好隐私啊!)。 恶不足以让自己东躲西藏,但对一部分人来说已经有取死之道。 独身前往威胁沈墨(关键证人跳脸凶手) 成为沈墨这个flag[doge]。 作为这部剧悬疑部分的核心人物之一,她的这些属性在她的形象诞生之前应该就已经存在,把这几个属性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她的形象几乎是水到渠成。不像其他人有较大的选择空间。而她的命运走向也是如此,过于鲜明的目的(金钱),使港商和黑化沈墨都能轻而易举的看透她的本质,港商一句承诺就可以让她甘愿成为帮凶,沈墨一张支票就能让她失去防备,在他们面前她只是一块任人摆布的肉(各种意义上,亚当重锤JPG)。
希望每天都是放假了:
龚彪或许是个大好人但也不是个好丈夫,有些人别老是因为龚彪接受丽茹怀别人的孩子又流产就觉得他们夫妻关系里龚彪是完全没错的,这完全两码事

【回复】丽茹也因为这件事对彪子很感激,都没让他做过家务。而且娶丽茹也是彪子真的爱她,丽茹都做好彪子不结婚的准备了,彪子来医院和她说要结婚。
【回复】回复 @不乖OAO : 你要结合时代背景来分析问题,当时那个年代一个当小三,怀孕流产不能生育的女子能过得多好呢?没有彪子接盘她都不一定还能在当地混下去,流言蜚语的伤害可是很大的,彪子跟她结婚是要承担很多压力的,很多是剧里没有表现出来的。其实当彪子知道她是啥样的人之后,对她应该就没有之前的感情了,结婚一直在一起多半是责任。最后当丽茹有了可以依靠的其他男人,彪子不也是直接放手了吗?如果丽茹能早找到男人,彪子估计早就放手了
【回复】人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无论是龚彪还有丽茹,都有他们的缺点还有闪光点,观影的人对剧中角色有好恶是正常的,但看完剧还是觉得没有什么简单的谁对谁错可以说清楚生活的鸡毛和生命的重量。因为观点不同用性别或者玩什么游戏?来给别人下定义扣帽子,只能说不是幼稚就是无知,楼主别搭理这些人。
Arukas-:
我来唱个反调吧。我觉得木鱼不要被所谓的长视频裹挟了,该分p就分p。木鱼的视频质量在的话,何必追求所谓的视频时长呢? 我关注木鱼是很早之前了,当时木鱼的视频好像大多是20分钟。大多是给个剧情概括,最后是一些剧情感想。其实也和现在很多影视区up主也没什么区别。当然,木鱼声音好听。 后来,木鱼的视频也越来越长,探讨的内容也越来越深。很开心,作为一名观众能学到很多知识,木鱼的视频也能给我带来很多反思。 但我觉得,其实视频不用那么长也是可以的,而且这也是大势所趋。视频要以质量为考量,而不以时长为考量。就像我所说的话,一段看下来很长,分割几段来看舒服一点……

【回复】个人认为,一个是视频长度应该根据所做主题来吧,漫长的季节是个悬疑生活电视剧,本身时长就比一般的电影长,但又比那些四五十集的电视剧短,况且它囊括了悬疑和生活这两大不容截断的主题,我觉得其他up那样分p放除了能吊没看过的人的胃口之外对剧情连贯性没有任何好处,我本人看这个剧甚至是两三天就集中看完因为一旦断了一天,我对前文描述的很多细节就会淡忘,再看就会错过很多精彩,而且漫长的季节很特殊,它有些特殊的社会背景和氛围,如果不沉浸式看下来是无法体会它神在哪里的…所以我反而更喜欢木鱼这样一次性放完,断开可能于完播率和流量确实有益处,但是对于观众理解漫长的季节这部剧并没有任何好处,我想正是因为木鱼对这部剧有独到的理解并且希望大家看到这部好作品,真正理解这部好作品才这么做的,所以至少这部作品,我是支持他不分p的。
【回复】分成多几期对up的收益是更好的 但是我怎么觉得木鱼是故意这样的做的呢 呼应《漫长的》
【回复】回复 @我错了兄弟们 :有对这剧感兴趣的就会看完这高质量三小时,不感兴趣的分p也没用[doge]

悬疑 高分 犯罪 漫长的季节结局 影视杂谈 范伟 秦昊 陈明昊 李庚希 漫长的季节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