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话朗读《滕王阁序》

作者: 九天风雷益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2-09-23 02:04:24 浏览:57563 次

河南话朗读《滕王阁序》

Thrasi_:
真的很喜欢up河南话的这个腔调,读诗文真的好美好有韵味,和up同一个老家,但是up这样的口音腔调从小到大只在一个长辈那里听见过,因为从小就没有说河南话的环境,所以根本说不出像up这样地道的家乡话,真的好难过,从现在学还来得及吗,自己试着模仿了几下,总感觉自己说的怪怪的,模仿不来[保卫萝卜_哭哭]

【回复】在河南就是最大的优势。河南话读这种骈文诗词是最文雅悠扬的。咬住字,做好停顿。很简单的。
【回复】回复 @能饮一杯无321 :我这有一点点优势就是小时候村里老教师们都这样读的[笑哭][笑哭]
【回复】回复 @九天风雷益 :你这个是有点唱着说哩感觉,我可以模仿得来,就是自己不是这着说哩。 说实话我跟着你读也读了一下。 应该是没有唱读过的原因。
井蛙不可语海者-:
在豫北讲晋语的人,但是本地河南人[热词系列_知识增加]

【回复】回复 @芈ice :那你去听听洪洞话像不像你那说话。洪洞传说是形成于清朝中后期甚至民国时期的民间野段子。还被不少民众信以为往家谱里写。
【回复】豫北晋语就是明朝河南话的一支发展而来。
【回复】回复 @九天风雷益 :我以为是明朝那次大迁移从山西到河南造成的,毕竟我家曾经也是山西迁来的,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家走到了郑开片的地区,然后说着郑开片河南话,但是我家这边也有不少讲晋语的。
九天风雷益:
宋代已经出现雏形了,也就是能听出那种味了。元明是河南话的定型期。明末清初往后河南话基本上没有啥大的变动了。

【回复】回复 @几木有 :醒醒,看完《豫变纪略》你才知道明末清初河南真正的历史。
【回复】回复 @几木有 :你们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就喜欢以一概全,用偏执去看偏执,还选择性的跳过,心里其实都懂,但就是死杠。别的不说了,现在基因检测很普遍[笑哭],现在你这种言论越来越少了。
【回复】回复 @几木有 :在本站搜索一下正定方言与现今郑汴方言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T@ylor:
中正平和,没有戏剧化的拿腔作势,这才能称得上是中原雅音。[热词系列_排面] 反观那些在大小荧幕上面蹦跶的所谓河南话发声者,竟为了热度自己给自己的声音带上小丑面具,给家乡变相抹黑,着实恶心。

【回复】对我们现在的方言执着的是越听听不懂就代表越好,听懂了反而感觉层次没有那么高,以前我有个朋友还抱怨说河南话中国人都能听懂不像广东话那种河南话一点也不酷。
【回复】回复 @赤粜 :那他可得多听听温州话,闽南话,客家话啥的,一次性酷个够[歪嘴]
京猫白糖:
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是书面记录,我长大后才发现方言里很多词汇根本不是我想的那样。 比如促织,这个词我是在古诗十九首里看到的,我老家竟然在说着2千年前的词汇,那年我大受震撼。

【回复】你这样一说我猛然意识到我们把蟋蟀叫做“tu zhi er”,应该也是从促织演变过来的
biutyfulboy:
我现在不仅普通话不标准,连河南话都说不标准了[大哭]

【回复】我发现我不会用河南话读古诗词[笑哭]
不给力啊老湿:
中原没落,导致中原话跟土联系上了,以前可是中原雅音啊

【回复】土是故意矮化了,你猜为啥有以黄帝为称号,因为五行中土在中心,比如故土,乡土好多都是很美好的词,
落落落花落谁家:
我觉得我的南阳话都少了很多这种细节,但是各县方言还有保留很多细节发音,但是我就说不出来那种

【回复】南阳话尖团音保留的算是最好的了
蓝橙色:
第一次看觉得阿婆主很像大平的,我鲁山的,感觉就是自己家乡的的口音

【回复】难怪,听着觉得特别特别顺,果然是鲁山的[OK]
和云枕碧湍_:
想起来高中早读突然从普通话转河南话读文言文把同桌和前后桌笑翻了的那档子事[歪嘴]

坚毅不倒:
读的很好啊。能不能读一下《出师表上》?

無心离安:
写评论刚好听到liong门[笑哭]自小到大听家人说属相大liong小liong,不明白是啥,到暑假才反应过来说的是大liong(龙)小liong(蛇)。

【回复】还有种读音,luer。大小略儿。
【回复】看动漫听到日语ryuu龍也跟我们说liong一样,感觉很震惊,研究了一点点日语发现,好多词音日本是直接拿去用
【回复】liong这个音就是中古汉语的龙的发音。
中原殷地盘:
很讨厌中原外的人模仿中原语言。所谓豫语为变调普通话论更是深恶痛绝

【回复】俺也是,明星们模仿“中”的时候,感觉味儿不对
德胜无敌:
河南人近几十年来文化太自卑了,希望多些这样的up,溯本求源,文化自信!

P社鸡:
沙发!等up读《滕王阁序》很久很久了!

河南话 朗诵 诗词 唐诗 河南 古诗词 中原 河南人 必剪创作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