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色戒》到《繁花》,为什么港台大导爱拍上海女人?【国片观察室】

作者: 毒舌电影分类: 影视杂谈 发布时间: 2024-01-26 20:42:13 浏览:241578 次

从《色戒》到《繁花》,为什么港台大导爱拍上海女人?【国片观察室】

瑞霖111:
其实在抗战时期大部分上海人去香港避难,将上海文化带到了,香港也就导致香港对于上海有种别样的亲切感,再加上拍摄这类影片的导演大部分也都是上海人。

【回复】回复 @苍蜣登阶_潇月 :因为重庆当时属于国民政府的陪都。
【回复】好神奇我爷爷广东客家人从广东到香港然后为了避难又到重庆……
【回复】回复 @王-不留行 :但是抗战期间包括建国后到香港的上海人很多呀,再加上还有好多偷渡到香港去的,但凡看点内地的资料,也不能说出这种话了。
大大大大大大的小鱼:
我奶奶当年是穿着溜冰鞋搭,手搭着丁丁车,去学校上课,到了学校鞋子也不脱,一路滑到教室,上课老师叫她到黑板这里回答问题,再一路滑上去,我听的我呀,真是太飒了,另外在香港讲上海话在中环珠宝店和老公议论手表用上海话,不想让人家听懂,结果一个老店员阿姨一口标准的老上海话和我们搭腔,后来聊天的过程她告诉我,她是本地人,但香港很多老板都是上海人,要是说不好,要给他们吃豆腐的[滑稽][滑稽]

【回复】回复 @夜空亮星- :她说吃豆腐就是口头上占便宜的意思,当然也可以说行动上的占便宜,
【回复】回复 @宝宝你真可爱捏 :我奶奶小时候在家中可以打网球,从小上教会学校,嫁人后从上海到香港,因为爷爷的在香港水土不服,全家又从香港搬回上海。解放时,只剩爷爷和奶奶一家滞留上海,其他亲戚通过香港散落到加拿大,美国,法国。爷爷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员工,尝尽人间冷暖,后回苏州祖宅。他们都是坚强地人好好活到老熟。把自己四个孩子抚养长大,虽然自己孩子因为当时成分没有上大学,但我们孙子辈个个上大学,现在孙辈散落苏州,上海,西班牙,德国,混得还不错。
【回复】说不好上海话给豆腐吃?[微笑]你是想说:说话不好听?
绣衣夜行:
up你太会写了,这个文案我给一百分!繁花到底是为什么会被拍出来,微缩了怎样的民族历史,很多人带着偏见去看的话就看不出来,看了你的解读,我想很多人对繁花里上海和香港的联系已经有一种新理解了

【回复】因为他们爱资本主义情调,
【回复】回复 @犀利高820 : 是向往资本家的荷包吧
【回复】回复 @别行星之陨石 : 每个人批判资本主义情调,但几乎每个人都向往资本主义情调。
ohjinweiwei:
因为上海是大陆最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地区,这种中西交汇的文化,容易出亮点。

【回复】并不是,主要原因是港台电影早期全部是上海电影人。上海电影是整个亚洲的电影中心和女权主义中心。
【回复】回复 @seanLili : 本末倒置?不受文化影响又怎么催生出电影行业?没有电影行业,哪里来的上海电影人?
【回复】回复 @kuma吉吉 :香港原来有个锤子电影业;就是一群上海影视界精英跑到香港避难,才催生了香港本土电影业。
蜜蜂菌耶:
感觉上海一直都是漂亮精致的,读书那三年6分女已经被pua到不化妆不敢出门的地步。最近看到的上海有关的电影,也读读张爱玲,感觉多多少少主人公都是有她能安身立命在上海的原因,好好奇如果没有姿色,没有家世背景,纯普通人(就像《百元之恋》里面纯丧的女主),除了打工逆袭(看各种女子图鉴,感觉又是奋斗卷+貌美遇到心软的神,骗人去打工的),怎么样融入所谓的海派语境之中呢?因为没有姿色,也看不到内卷下的未来,又感觉每个同学都很忙,很孤独,在上海那几年都能到一个人做手术的地步了,很好奇真实能反应这个时代能普普通通安身立命下来的非美女的喜怒哀乐,然后也是不是能给,在上海漂着没有方向的人一点光,发挥电影的教育意义嘛xdddd(因为没有找到自己的可能性,又被小资和精致主义暴打,已逃回快乐老家)up发出来的旧时代上海女性的画像感觉很有风骨,很反应海派文化。真的很好奇当代艺术语境下的,新普通女性的画像能是什么样的(pls不要貌通大关好嘛)

【回复】我妈妈16岁从四川到上海打拼,自己开了餐馆,一直待到30岁多,我觉得她真的很厉害
【回复】没有姿色别在上海混,不然你会有一种这座城市不属于我的感觉。(真话总是不好听的)
【回复】回复 @Marshall_Tan :没有姿色也可以 但要很擅长化妆 总之就是时刻收拾得光鲜亮丽 这是上海给我的感觉,广深的话相对随性一些,人字拖运动裤出门很常见
蒲公英ing浪:
还有就是 同样是上海女性 王家卫 VS 郭敬明眼中上海女性 还有《爱情神话》电影中,很多影视作品中上海女性的 异同点。上海女性 VS 香港女性 VS 北京女性 异同点都是可以深度剖析的,说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回复】所谓的“郭敬明眼中的上海女性”其实是不存在的,郭敬明的眼中的是阶层,并且是他想象的阶层,是没有生活和文化依托的,王家卫可是出生在上海,5岁才和父母移居的香港,他对老上海的真实生活是有记忆和文化关联的。不是看不上郭敬明,但他确实是没有那个能力和本钱去和王家卫作比较
【回复】好一点,王家卫的妈就是上海女人,郭小四一个外地gay他生活中哪来的上海女人啊???[翻白眼]
【回复】郭小四真的没有接触过上海女人 非要说接触过 大概就是在上海大学被本地籍贯相对他来说的有钱人pua后自卑扭曲心理 说到底写的是扭曲的狗屁 拍的也是扭曲的狗屁 记得在电影院看了他其中一部(暑期档没的选)也是我至今几十年唯一一次在电影院破口大骂朋友按都按不住 后来直接离场的一部电影[微笑]
平流层菩萨:
不可否认上海独有的特性和基调,但是繁花最多也就是对那个调调的回call。看了前面2集,有限的景深和暗暗的布景,没完没了的近景和特写,以及刻意的装饰性前景布置,每一帧都如此让我感觉到一种标签化的刻意与不自然。 这种不自然与刻意恰恰给了我一种,没见过世面的“小地方”的感觉。注意,不是没见过摩登,而是世面。画面中感官的狭小,带着一种呆在城市里没怎么见过世面的小地方的逼仄感与小资主义易碎的脆弱。但是,讨厌的是,它还非要必须让你们觉得我这才高级。 这是上海吗?这是王家卫的上海吧。 再来说说高级。现如今,高级有很多的定义。但是原则是观众自我认同的好那就是高级了,而不是用谁可以来告诉我什么是高级什么是美。就像里面我挺喜欢的胡歌一样,当他自然而然的时候我为他生动而觉得心喜。我可以说挺高级。当他在繁花里一出镜就心知肚明的知道自己是个大帅哥的时候,帅就很刻意和缺少真诚了。而且弄得张张都跟画报一样,却没有层次和景深,那他的帅就纯粹成了装饰性的皮,我是没见过男人还是没见过帅哥呢?我想我一点都喜欢不起来了。 这片子那么追捧小资情调的审美,本没有问题,但是给的那么满,不由得让人觉得闷的心慌。这样如此刻意的一直小资,仿佛像一种对抗了。那我,真的想说,王导,生活放一个屁就能把你喜欢的东西崩碎了一地。多出去看看世界吧,别抱着那点心理优势缅怀过去了。不就是想要显示那点优越感吗,直说就完了,还拍个什么繁花啊。哪儿的女人穿成那样都可以是繁花,不贴上王家卫的标签我这旗袍还能就是围嘴子了吗?围嘴不好吗,布更少,省钱呢。

【回复】首先王家卫对于繁花这部剧很早就说过,他拍的是他心中的90年代上海。还有你说别人没见过世面,怎么你就亲生体验过那个年代的上海吗?本来一部作品拍出就是输出自己的思想和看法,王家卫的风格一贯如此。你觉得他这个就是装,那你要么去看看花样年华,看看重庆森林,你会不会还是觉得装?你所谓的装只是你觉得,还有你嘴里的摩登那只是你觉得,90年代的上海很大,很多事情,短短30集你觉得能反应那个年代一整个上海?
【回复】确实,太精致,精致得假了,然后就索然无味甚至觉得无聊
【回复】中国大部分往前推三代都是穷人 谁也别看不起谁了 资本就是资本 不存在什么小资 拿小资去扣帽子以讨论别人高级或是低级这本身就是一种虚无。
格里高利萨亚平:
上海是近代最有代表性的中国城市,真的实现了现代化,上海之外,基本不存在现代化城市(不只是基础设施,还有人文风貌、社会结构)

Alioo_:
新媒体时代需要这样的干货!论文看多了实在难以下咽,但视频完全可。辛苦团队。

沈没装_:
up文案写得真好,作为一个外地人我也是到了上海才知道香港和上海的渊源,而这个充满近代故事与风云变幻的快节奏城市承载了太多需要亲身体验的内涵底蕴

拉稀之王:
很有趣的是,当时对上海女性的攻击现在依旧存在

【回复】很有趣的是,当时对上海所谓的偏见原来并不是偏见[吃瓜]
【回复】回复 @王-不留行 :确实,帝国的都市就该有傲人的性格。可惜的是在上海看不到贫民窟,那种资本主义最原始的冲击感在上海没法感受到
【回复】回复 @罗库卢斯一世 :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查查纺织吧好歹有个东华在那边 《上海》里的上海菜这么快就忘了好歹厂房都没搬呢
Asuka-Jt:
现在b站的中式旧核比繁华里的上海更真实,也更能引起8090后网友的共鸣

这是两个昵称:
我就知道文科是有存在的意义的[打call]看到up的电影解说深有此感!在此前,我只是把电影当做娱乐消遣,原来电影也可以用社会现象来解说!

【回复】文科有没有存在的意义这种讨论全世界应该也只有你国了[doge]说给其他地方的人听估计会听不懂这是什么鬼问题
【回复】我选的是理科,但始终觉得文理不应该分家,理科是改造世界的工具,而文科是能培养一个人改造世界动机和思想的。
【回复】回复 @没卵用凯莉 :大象无形,在一个有着以某个文科专业为显学并以此进行统治的地方却能让人普遍怀疑文科的作用也是难得
DF星如雨:
不是港台大导演爱拍上海女性而是他们只懂得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女性。 真正实现自我解放的无产阶级的女性他们不懂。

【回复】你说了这一大套充分体现了你对于阶级分析的无知与狂妄。电影作为大众艺术最重要的作用服务于大众,充分发挥电影艺术教育的正向的显性的、隐性的引导与激励作用。 现阶段如此多的已经所谓你认为取得显著成就的精英人物为什么拍不出能引领时代风潮的作品?一直还在所谓的“自我感动”“自我觉醒”上打转转?艺术高于生活不是精英阶层的高高在上,而是发挥引导人民群众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回复】回复 @好奇的亮仔 :非蠢即坏的评论
【回复】是这些对社会与人了解颇深的、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的、艺术社会顶级精英级别的人,不懂那一套缺乏真正关怀与深度的、粗暴的用阶级概括、推平其他细腻的愚蠢逻辑。还是更有可能你实际上既不了解电影,也不懂艺术,对自己鼓吹的这一套也是一知半解看不到它的缺陷呢
霹雳贝贝cbt:
看看如今的香港,当那些上海大佬和内地的精英慢慢回流,现在的香港娱乐圈和影视圈都有什么?那时的香港汇集了多少内地的优秀人才,现在为了突出所谓的“本土化”,上来的本地年轻人都有什么?中国文化的缺失,国际化又打不过美日韩等等,逐渐回到它本来的位置。那个动荡的日子所得到的一去不复返了。

【回复】所以現在中國有錢有人才了,中國內娛、音樂、影視圈除了流量又有甚麼?
【回复】回复 @霹雳贝贝cbt :额,讲得你们上海现在的影视行业很发达似的,但实际上连隔壁的韩国都打不过,这个此消彼长有什么用吗?香港的娱乐产业是消了,但是现在的上海甚至大陆的娱乐产业有接收人家转移的辉煌吗?没有嘛。过去的香港吊打现在的韩国、大陆、香港娱乐产业,现在的韩国则吊打现在的大陆娱乐产业,也就是说中国的娱乐产业才是整体走下坡路的,你们还好像很骄傲似的。
【回复】回复 @白给的书 :拿着就是你的。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想要拿回来不还是要靠买或者他们自己送?
Evazifan:
说到底,从母系到父系,从古代到现代,时代的主流视角和主流话语权总是无情地落在当时的“族群生产生存顶梁柱”群体中产生出的强势个体。一句话就是生存模式总是无情地决定了思考模式。 而在这种现实之下,其实就可以看出,当我们这些青壮年在讨论男女话语权的时候,可能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一个悖论——真正丢失话语权的群体其实根本没有机会被大家知道他们在社交平台及影视作品上的话语权丢失问题,比如少年儿童和老年人。 什么话语权的讨论问题,实际上是大股东和二股东神仙打架,散户从始至终都不会受到眷顾,放之所有领域都是一样。 我们最终应该追求的,其实是把男女老少所有种类视角更均衡的发展,再把这些拼图整合起来去真正地还原出“人”这一概念背后的完整意义。而不是停留在东风西风互相往复,大股东二股东pk的无限循环里。

【回复】回复 @躺在缸底的鱼 :嗣香说的对啊

张曼玉 娄烨 上海 王家卫 色戒 女性 张爱玲 繁花 辛芷蕾 人人都能聊影视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