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盔甲还原影视-基层军官臂甲和普通士兵扎甲,高级军官盔甲更加精细

作者: 玄贏起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19-01-19 03:13:49 浏览:548682 次

秦军盔甲还原影视-基层军官臂甲和普通士兵扎甲,高级军官盔甲更加精细

威尼斯小艇:
始皇帝怕你们乱拍,准备了成百上千的1:1等身模型[小电视_哭泣]

【回复】回复 @孙意大利炮:那个是冥器的颜色和唐三彩类似,不是真正秦军的颜色。军队能涂的那么鲜艳
【回复】可不止上千,有10万吧,陵墓还没开呢只是外围的。陵墓里是个缩小版咸阳都城。怕破坏,现在技术不能保证完整性。
Tech.C:
秦甲考据起来可能是历朝最轻松的了,毕竟有祖龙等身手办做参照,全套式样配置,其他朝代就只能指望壁画小俑,手气好挖到几位军官的墓不一而足。

【回复】回复 @隔壁的李云龙 :奇观误国,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回复】回复 @隔壁的李云龙 :这个原因很多啦,有一说是讲秦朝法家治国,天下皆为囚徒,集中力量办大事容易,周朝以来的丧葬传统传下来,再加上始皇帝开天辟地第一人好大喜功,所有有兵马俑那么大的规模,汉代也做俑,不过汉初以勤俭治国兵马俑规模和大小都小很多,再往后的帝王谁都没那么大魄力和资源去做一个墓,慢慢的规模就没那么夸张了。
【回复】其他朝代也有大手办的,比如唐朝武后的墓,秦始皇的墓发掘出的只是最外围而已,墓是依照城池建设,有三重,连最外面的幕墙都还没破呢,因为探测到地下大量水银,没法挖。不是没有盗墓者,都死了,水银河。
Alyx-Vance:
大兵小将真的是成龙大哥最被低估的电影了( ´_ゝ`)

【回复】回复 @小惠未安 :天将雄师从盔甲到剧情一无是处,盔甲不考究,剧情瞎扯,开头还有脸说根据真实事件,雁门关和玉门关都能弄错,历史顾问等于0
【回复】回复 @小惠未安 :天将雄师就算了吧
pcc778899:
稍微科普下吧,略长。前半部分片段秦兵主要着“二类1型甲”,即有披膊一般武士甲,这种甲兵马俑中最多,后半部分片段将军着“一类3型甲”,即有披膊V型下摆高级军吏甲,一号坑T2方二过洞出土的所谓将军(高级军吏俑)是典型。头上帽子的问题后边谈。 兵马俑中铠甲差不多可以分两大类7型, 一类1,2,3,4型依次是1型:单片甲(中低级军吏用,多为非直接近战部队,比如二号坑T4试掘方的一名弩兵指挥,和三号坑指挥车后边的一面低级军吏),2型:有披膊下摆平齐甲(融和了高级军吏甲与一般武士甲,多为一般的近战中级军吏使用)3型:有披膊下摆V高级军吏甲(上文已叙述)4型:无披膊下摆V高级军吏甲(高级军吏用,级别低于3型,方阵指挥一类级别)。 二类1,2,3型分别是:1型:一般武士甲(有披膊,很普遍,低级军吏和有甲武士使用),2型(轻装驭手甲,基本是1型甲去掉披膊),3型(重装驭手甲,有完整的护壁和护手)。 除此之外还有第八种典型甲就是骑兵短甲,无披膊,整体截短。 兵马俑的头部,主要有7种,可能表示爵位,圆髻(轻步兵,轻射手,重射手,战车车左车右),圆髻戴介帻(重步兵占多数),扁髻(重步兵,重射手,推测为基层什长一类),骑兵帽(骑兵),单板冠(低级军吏,战车驭手),双板冠(中级军吏),鹖冠(高级军吏)。 数据如下:一号坑圆髻着一般武士甲(即着甲射手)共155人,84名战车伴随兵,71名普通步兵。 一号坑圆髻戴介帻着一般武士甲(即着甲步兵)共403人,315名战车伴随兵,88名普通步兵 一号坑扁髻着一般武士甲(即着甲/弓弩步兵什长)共51人,29名战车伴随兵,22名普通步兵。 一号坑圆髻不着甲(轻装步兵(弓/短兵器))共400多名。 第一个片段中射手多为单板冠,有一个圆髻,实际上单板冠射手感觉不太妥当。

【回复】其实K9801随葬坑也出土了大量石制甲胄,基本类似二类1型,但甲片小,编织方式不同且有胄。普遍推测原型为金属甲。 另:兵马俑铠甲分类法有很多,我这个大体基于杨泓先生的分类法。
【回复】弓上反了是最难接受的,甲胄都做到了,偏偏是用百度也能搜出的弓却没做对。反曲弓一直都是体育运动,但却在影视剧上被道具组搞歪了。
【回复】弓弦上反了,白瞎了这么还愿的甲了
原顺天府尹隆科多:
这到底像个秦军的样子嘛,纵横里面的秦军是什么鬼畜造型?

【回复】1.秦军有胄,秦俑文物凭证具在,胄集中埋在人俑旁边,因见到天子行免胄礼,所以并没有戴在头上。 2.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此袍指衣也。 3.秦人水德尚黑,但黑衣是君王穿的,紫衣是贵族穿的,普通士卒五颜六色,可能有白色,但唯独不穿黑色。 5.我第一次回复就指出了重点:里面的白袍着甲士兵。 6.即使粗糙也比大兵小将里这个还原,一个胄就比你还原,反正矮个子里挑高个。然后你可以去看看大秦帝国之天下的预告,更还原了,虽然我看秦军好像仍然没有胄。
【回复】回复 @1964那年 :一:关于戴胄问题 1 首先可以确定秦军不可能完全无胄,兵马俑发掘工程业已完毕,共出土胄累计43顶,而兵俑数量则在八千以上,比例如此之大,如何保证秦军人人有胄可戴?如何保证纵横那么大的武装量?更何况,那些石胄只是随葬器物,并不用于实战。顺带提一句,兵俑旁边的封土堆是用于分隔秦兵型号的,里面不埋任何东西; 2 免胄礼的观点可谓是闻所未闻,汉景帝时如周亚夫所言:“甲胄在身,不能全礼”,这表明周亚夫并没有对汉景帝脱胄下拜;如果说这个理由过于牵强,那么在汉代著作《战国策·汉策一》中的原句“秦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虎挚之士,科头,贯颐奋戟者,王不可胜计也。”明确记载了秦军的形貌状态;《史记》中也有“秦兵科头”的记载,这两部在内容上权威,时间上更权威的记录,与虚无缥缈,无从稽考的“秦汉免胄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山东之卒,被甲冒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裎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将秦人与六国的军势作直接对比,无胄的特征简直是在闪闪发光; 二,不明所指,不予评论。我说的意思是纵横里秦军腰身上类似于下摆的东西,都快拖到地上了,这简直是要失去战斗功能的窒息设计,完全脱离了历史实际,秦俑里从来没有这样的造型; 三,1秦国对黑色的普及度有多大,人们对黑色用度的制度在哪里,这些都是无法考证的,有什么证据表明一般秦人就无法使用黑色?而在后世朝代来看,一个国家所定德性的国色往往成为全民效仿的风尚,我偏向于有证据大于无证据; 2除了统一的黑甲之外,秦俑士兵确实穿着颜色不一的衣服,有紫,蓝,粉色,那既然为了还原历史,何妨让秦军就穿个五颜六色呢?那为什么要统一穿白色?对,为的是艺术效果,因为毕竟在拍电视剧,制服统一了好看。那么问题来了,在艺术效果上,到底是毫无气势且无所考证的统一白色好看,还是气势夺人且多少有些根据讲究的黑色好看?别觉得这是个人观点,如果黑色不好看,我这层楼为什么能上热评?在历史上,纵横做得不够,在艺术效果上,纵横仍做得不够,两者都没有顾及,不还原也不美观; 三,如你所言,胄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如此看来,芈月传,思美人,里面的秦军都带胄,看来它们都是最还原的咯?如此看来,秦军的甲片种类,穿插样式,内部工艺,外缘的包边,绛袙,披膊,织物,铆钉,连甲带,盆领,顿项都可以忽略不计,就只要看看头上有没有顶个东西?这条完全和历史无关,只是针对你的蜜汁逻辑。
【回复】没钱是真的难受,剧情还不错
史加更古:
那啥,秦不缺头盔吧,只是送葬行免冠之礼怎么就成了电影里面的铁头秦军了啊?头盖碗是最需要保护的东西了,身上少穿点也决不能把秃头露出来了吧

【回复】回复 @玄贏起 :兵马俑和史书记载的秦军装束和出土的金属盔都说明秦军有头盔的。兵马俑陪葬没盔更多是礼仪吧
【回复】这倒是,先秦免冠之礼是有,但是秦军铁头娃就不大可能了,理论上格斗中最容易受伤的四肢,最要命的是头
打火石匠:
看见评论和弹幕里都有人说这里的梁国即魏国,诚然战国时期的魏国迁都大梁别称梁国,但是《大兵小将》电影主题曲里面有“我家住在梁山下”这样的歌词,此处的梁山理应是阳夏(音假)的梁山(今陕西省韩城市司马迁祠所在地),阳夏别称少梁,是为春秋时期的梁国。而此梁国是被秦穆公吞并,两国均为嬴姓,也符合电影秦灭梁的条件。至于卫国,著名的春秋战国小强,但卫在事实上即被魏所灭,卫公称卫君,如果电影中的梁国为魏国,那么此时卫国应该早就名存实亡,何来太子之说……问题就是历史上梁(阳夏)和卫不接壤,理应不会交战,这电影很久以前看的,设定也已经忘记,随便BB两句

【回复】我记得有史书中有记载借道的,就是跨国打架,
【回复】大梁黄河边上,,结尾就是河边上[哦呼][哦呼][哦呼]
【回复】别不懂装懂好不好,结合时代背景梁国是魏国是毫无疑问的,而且卫国就是电影中所讲的投降了秦国,一直到二世元年才被胡亥除国,是战国最后一个被灭亡的东方国家
李氏阿大:
你说要是几百年后我的手办被人挖出来了,后人拍电影会不会妹子身上的铠甲都是比基尼样式的啊?

【回复】考古人员不可能傻到把比基尼这种看上去就没防御力的东西当盔甲
【回复】这个前提是考古人员傻到认为你的手办是女兵样式吧⊙﹏⊙∥
【回复】挖出来的只可能天龙人,汉人都化灰了,有个屁挖
蒙大拿号大副:
话说回来,成龙演过神话里的蒙毅,大兵小将的梁国士兵,天将雄师的将军。前两个还可以,最后一个真的不行。

【回复】天将雄师那个有点假,真要捅了霍去病,以霍的性格怕不是去灭族了[笑哭]
【回复】那个飞碟盔好像是某个导演的最爱,他拍见龙卸甲也是飞碟盔[笑哭]
【回复】回复 @阿兹克一艾格斯 :那可是能在大漠转战千里的狼人,
星宿郎君:
商鞅制定的军功授爵制度,规定的是秦军士兵只有斩首敌军“甲士(要么是高级士兵,要么是低级军官,不然很难披甲)”的首级才能爵位一级,敌军的普通士兵首级不能授爵,但是也能获得不错的奖励 但是商鞅给秦国军人制定的不仅有奖励,还有严酷的惩罚制度,基层的百将(指挥一个百人队)在一场战斗中,如果整个队伍连一个敌军首级都得不到,百将自己要被斩首,只有全队在一场战斗斩首敌军首级超过33颗,百将才可以晋爵,这还只是百将,上面还有二百将,五百将,二五百将...一直到左束长和武安君,每一级爵位都和敌军的人头挂钩

【回复】回复 @雾里d非b看花 :倒退倒不至于,比如你把秦朝重步兵跟宋朝重步兵放一块秦军妥妥被虐。有些东西也确实是秦军独有,比如符合空气动力学的sanleng箭头,汉朝也有sanleng箭头,不过只有形状,并没有加工到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地步,而弩机这种精确度不高的机械汉朝却完美继承了下来还在秦朝弩机望山的基础上加了刻度,进一步提高弩的精确度(望山就是瞄准机构,而加了刻度的望山等同于步枪上的标尺)。再有就是标准化,始皇陵兵马俑出土的武器平均工差±0.83最小的0.02已经达到工业时代最初的标准化水平,至少现在看来这些没继承下来。
【回复】秦睡虎地秦简记录了大夫以上不允许上阵厮杀,只负责指挥,大夫一爵是二十级爵位的第五级(二十级最高算),军功爵赋予的是底层士卒的厮杀欲望,而指挥系统反而依靠的是自身的指挥能力才能晋升。
【回复】回复 @雾里d非b看花 :还有你可以找找看秦八面青铜长剑,一方面把青铜的硬度把控到软硬适中,太软杀伤效果弱太硬易断,另一方面剑的形状也有大量力学原理,剑宽是宽窄宽窄束腰再到剑尖,厚则是厚薄够薄加厚到剑尖。利用冶铜技术再加上力学原理造出了九十多厘米的青铜剑,其它出土的各国青铜剑都是六十多厘米。
jfstone8:
《大兵小将》真的被忽视了。 一个猥琐的小士兵,一个高高在上的大贵族,迫不得已在一起逃命。结果小兵懂得了家国大义最后持国旗献身,贵族获得了底层视角知道了百姓不易。 影片着重表述和平的来之不易,但又没有流于那种圣母式的,不问青红皂白为了和平而和平。在期盼和平的同时,也对造就了更长时间和更大范围和平的华夏统一战争持正面态度。 剧情上,一个底层屌丝和一个霸道总裁碰撞到一起就很能出戏了,加上成龙的搞笑打斗,包括王宝强的出彩客串,观影时间过得很轻松。

【回复】这部电影是挺好看的,但是我觉得在一个和平的时代强调和平的宝贵有点隔靴搔痒,其实和平时代大家更喜欢谋权争霸的主题
【回复】回复 @转轮喷壶 :和平年代,强调和平之珍重的主题一点也不落伍
【回复】回复 @转轮喷壶 :如果是不和平的年代,在中国应该上映不了
枫西:
大兵小将里面御手的臂甲还原的是真的不错,但也只是臂甲了,肩甲的龙虾壳结构没有还原,而且身上还是穿着甲片上压下的扎甲。 国内影片里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还原出秦军穹壳结构的扎甲,或许是因为成本问题吧,太让人遗憾了。( ´_ゝ`)

伤不起的人啊:
秦朝只能说际遇太惨了,凡是第一个的大都没什么好下场,何况是开创两千年来第一个皇帝制度的朝代。 同样隋朝也惨,开创科举制度。 这又让我想到了苏联,嗯好的,明白了。

【回复】回复 @电灯弗里曼2 :民国学美国学到岛上了,本朝学苏联,摸着人家尸体过河
【回复】秦汉 隋唐 后周宋都是前面的探路,矛盾激化导致寿命短,后面的吸取前面的经验教训,然后多多续ming
【回复】苏联有被冒犯跟俩封建王朝同列
个一个一:
嬴政连六国王族都没赶尽杀绝 感觉杀小孩这段不符合史实啊

【回复】该杀尽的,后果后面也知道了吧
【回复】从这小孩吐口水这点看出这帮小孩长大了要复仇的,这是祸根,不能留
我家的赵天霸:
梁国已亡跪下投降?秦军早特么上去把你脑袋砍了…一个公士呢。

【回复】他没有明确的身份,也有可能只是一个普通人,再说秦还有督军这一类的军职,乱砍人充当军功可是要受罚的。
【回复】其实秦始皇时期并没有大规模杀俘的记载,六国当时虽然虚弱,但是加起来怎么也有一百多万大军,像南征百越就有很多楚式墓葬。而且俘虏比人头的军功要高。
【回复】披甲执剑,还举着旗,一看你的装束就知道你是哪国人,还用表明什么身份…
小玛哥:
有些人喜欢无限贬低,有些人又喜欢无限抬高。秦始皇不是疯子更不是圣人。没必要极端评价更不要用现代人的价值观去衡量。

【回复】现在都流行叫政哥哥了,就秦朝那国情敢笑嘻嘻地喊他政哥哥怕不是要修长城修到死。
【回复】嬴政可能真有精神问题,首先爹不痛娘不爱,然后亲朋好友相继反叛。
【回复】回复 @李氏阿大 :“时尚”
大道寺京介:
一般别的朝代视频,弹幕多少有些水准,一到秦国,睿智就多了起来。一粉顶十黑说的就是某一些基本不了解常识又要强吹的秦粉了

【回复】回复 @银橡叶 :秦军队强一是强大的军工水平,兵马俑出土的各类武器一级工艺跟同时期其他国家比确实强很多。二是军功爵,根据睡虎地秦简记录秦大夫以上不允许上阵厮杀,上阵厮杀会罚,大夫以上只负责指挥,大夫一爵以二十级爵最高算是第五级,也就是说军功爵仅对基层兵卒有效,提升了基层士兵的战争欲望,而大夫以上只负责指挥的铁律则让军队有强大的执行力,以及不会出现秦黑所说的秦人只知道杀敌,反而秦指战员级别的越高级对指挥能力的要求越高。三是军事体系,秦军事体系更接近于现代军队,爵位与职位大致挂钩,指挥系统指挥效率跟同时期对比必定要强。其实我没办法跟其他朝代对比,我个人仅仅对秦的了解多些,其他朝代并不算了解。
【回复】秦朝强的是法制,而不是武备,法律先进(当时),制度平等,生产力松绑了,凝聚力上来了,武备自然提升起来,才平定天下。
【回复】陈胜吴广所谓失期当斩,真是骗人。
KDAkali:
秦国最强的不是弩,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秦国强在制度以及铁血的军制

【回复】回复 @斧王保护协会会长 :不代表秦弩就遮盖了秦军其他的优点
【回复】回复 @斧王保护协会会长 :回复 @斧王保护协会会长 :打战主要靠得不是武器,而是体量和阵法。
【回复】回复 @三千越甲可吞天下 :长城是补给用的……秦始皇在位时是进攻匈奴的 (′~`;)匈奴都不敢南下了

秦国 星海 军事 历史 盔甲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