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睿Ultra全面评测:变化很大,但疗效如何?

作者: 极客湾Geekerwan分类: 数码 发布时间: 2023-12-17 21:29:04 浏览:1156968 次

酷睿Ultra全面评测:变化很大,但疗效如何?

-大豆腐:
[藏狐]看到有弹幕说amd出战的是“i7级”打i5不对位。希望他能看看价格。 amd 的32g内存还便宜100块。

【回复】是这样的,就好比7900xtx打4080[吃瓜]听起来好像是旗舰欺负次旗舰,事实是7900xtx更便宜
【回复】沒有不好的產品,只有不好的價格
【回复】回复 @ygkadbyh :这价格给打游戏的,合适,但是跑程序的英特尔和英伟达天然优势
Aaron-D躺不平:
这个评测发太晚了,自媒体上都满天飞了。我还以为云飞和牙膏厂闹掰了,不会再测酷睿了。

【回复】按照游戏圈的话说,没有人会记得那些准时发布的评测[doge]
【回复】极客湾很少首发测试的,况且我看基本上对intel都是暗贬明褒,比较客气的,怎么会和intel闹掰
【回复】回复 @极客湾Geekerwan :首发评测基本没有和7840对比的,连对比都不敢也叫评测?
Hang2051:
终于等到了 但是有谁知道什么时候出游戏本的U 除了RTX super 更新 U应该也会吧

【回复】高性能游戏本很长时间内不会更新新u,都是马甲
【回复】猪王不是说了吗。40系笔记本gpu布局已经完成。不会再出新产品了
【回复】没看视频吗,英特尔只是开始搞soc,cpu部分只有小核稍微提升,大核和全核根本没什么提升,游戏本要的就是绝对性能,[喜极而泣]
可问春鳳:
我宣布,本次英特尔新品中提升最大的,最明显的,就是来自联想小新的重达两百多克的长得跟手机充电器一样的,便携三脚插头!划重点!三脚!他的出现,是笔记本厂家自带充电头升级划时代意义性质的产品。

【回复】三脚?有接地线?电脑充电终于不麻了
【回复】不再麻手的革命性体验[笑哭][笑哭][笑哭]
【回复】555不能用笔记本外壳给牛牛充电了[大哭]
紫米米和他的小伙伴们:
感觉说的很高情商了,CPU性能没有很大的进步甚至还倒吸,倒是GPU和续航令人惊喜,不过这是155H的表现,坐等更强的Ultra 7和9,不知道能不能干翻7840HS[吃瓜](当然价格也要干翻就是了)

【回复】价格做到了遥遥领先[滑稽]
【回复】我觉得这点续航提升不算惊喜,你忘记12代相比11代续航下降多少了吗,之后一直没有改善,这代终于回到应有的水平而已,同电池容量下至少要达到苹果的80%续航才算惊喜吧
【回复】回复 @四季的绿叶 : 其实制程并不落后,晶体管密度不比友商低
玩大将丶machine:
当你在word打字的时候,windows在自动更新.jpg

【回复】回复 @石头想有糖的温度lin : 我设置了还是被更新了
【回复】360极速版的设置里可以关闭windows updata,这样就只能手动更新了[打call]
Daveshin: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重新回到了南北桥时期,只不过为了提高性能“北桥”和CPU核心的距离被拉近了 当年核心架构进步缓慢的时候,制程工艺取得突破,为了提高“整体”性能北桥被塞进CPU核心,现在制程工艺以及成本到了瓶颈期,北桥又被踢出来了,同时封装工艺的进步使得“北桥”可以在CPU核心附近安家

【回复】其实zen2那个时候,北桥就被分出来了,和1代i3同款的设计,甚至还回归了p4时代的胶水双核
【回复】回复 @终于-_ :一个负责和cpu挂钩的性能,一个负责扩展性能
【回复】回复 @bili_90169321605 : 胶水cpu指的是最早至强775的时候,两个双核通过北桥通讯,延迟高的离谱,酷睿2的q9400也是。amd现在的是Chiplet专利,同ccd延迟低很多,差的是io设计
琪露诺酱最可爱了:
INTEL第1代酷睿Ultra系列的对手是AMD锐龙8040系列,本质上就是“卧龙凤雏”之间的对决

【回复】雷声大,雨点小性能提升有限
【回复】看点应该是下半年到年底的Zen5(8050系列)和Arrow Lake(Ultra 2)了,还是有Lunar Lake?不过听说好像是8W~30W用的,反正明后年应该会很精彩。
【回复】准确说应该是明年的8050系列,毕竟8040系列不过是7040系列的马甲
养一只小太阳-:
核显终于翻身了,可喜可贺,而且这还不是满血的U7

【回复】回复 @风走过茶香 :intel价格很自信,我买amd
八雲寄寄子:
Zen3:爺、就是活著的的傳說 Coll:只有一種能力、財力 Gdc:我就是x86 ipc的光 Grcm:4組爺就是7980xe、功耗20%的7980xe Zen4:雖然進步小但我能128c12通道 Rwc:牙膏不倒吸就是成功

【回复】回复 @IonSinX :4060什么规格什么功耗,核显什么规格什么功耗,要是现在的核显能摸到4060屁股,那英伟达趁早倒闭得了
【回复】所以,轻薄本等zen5才是王道[脱单doge]
【回复】回复 @我也是Ditto :zen4现在也还行吧,轻薄本和掌机都能压住的15-30w刚好就是性能甜点,zen5希望能解决下io瓶颈,现在这代核显2G以上纯加功耗不长性能,光说这12cu的核心至少还有40%的潜力被卡着
来自MA的纸箱:
这种大改的东西初代都不能碰[笑哭]二代绝对真香,你们上 我走了哈

【回复】我也是更期待明年底zen5大战lunarlake
【回复】确实,参考一代酷睿到二代酷睿的提升
Rhylan:
前排,推荐一款锐龙7840的笔记本, .不要求独显 .32+1T .屏幕要ips的,参数越高越好 .有一定移动办公需求 .14or16英寸均可,但学的金融相关(最好带小键盘) .预算6000以下,稍微超一些也能考虑 感谢大佬[呲牙]

【回复】那就是联想小新和thinkbook啊,别听那些人买火影鸡革,你预算都不低,那肯定也是有要求的人,联想再差也不是那些能比的
【回复】你这个要求的和预算的话还是推荐买thinkbook16+或者小新pro16吧,如果是我我应该会选thinkbook16+,在配置差距不大的情况下,他可以有更多的扩展性,避免了永久内存硬盘不够,或者还要买拓展坞的麻烦。
【回复】买轻薄本质感很重要!做工也很重要!火影鸡哥做工真的不咋样。 帮我姐买过yoga pro14s,那做工真是太好了。 thinkbook帮老婆买的,也不错。 redmibook pro 14 送表妹的,越级的做工! 我自己用的是火影众颜u4🌚这机器做工比上面的差太多。用料也廉价感十足,但是它很轻!我很喜欢!
生椰拿铁一般冰:
AMD直接把7840改名8840的原因找到了?[妙啊]

【回复】因为AMD手里没有新架构了,还真不是因为intel。
【回复】回复 @MI400X :笔记本是年更,桌面端两年更,而且7840h没有大幅落后内存频率提一提优化一下架构再领先一年不难
【回复】回复 @MI400X :AMD本来是准备再赛4个cu升级核显的,英特尔这个太拉了导致一个cu都不加了
美颜效果:
CPU,GPU,NPU都可以完成AI的运算,英特尔把这个模式叫做XPU,提出这个概念还蛮有意思的。各家芯片厂在吹自己AI算力的时候,英特尔已经有可以实际使用的AI应用了,连stable diffusion都能在英特尔的核显本上跑,这其实就已经是一种遥遥领先了

【回复】回复 @嘤嘤嘤肚子饿 : openvino现在有个大问题就是巨吃内存,如果真想拿来跑stable diffusion,只要你用SDXL的模型,16G妥妥的是不够的。接下来32G有可能会成为ultra系列笔记本的标配,因为Intel规定必须要双通道内存才能贴Arc Graphics的贴纸。
【回复】确实,现在生成式ai越来越火,一台轻薄本都能本地运行大语言模型,还能画赛博老婆,英特尔是真的在推动pc行业发展,不像隔壁农企只会喊口号
【回复】回复 @宇佐見陽子 :内容服务时代,不要让有些商家针对这个模块的落地使用有过高的期望,这就对了,有高的门槛就对了。 温和举例,就像2015游戏开发公司普遍将传统方案边缘化,改用光追主要就是出于成本考虑,我缩减项目成本,把算力成本转移到C端用户身上,这事儿一直拖到2022年中旬末商家才有盼头。你最好用英伟达40系的卡,50系更好。这事儿说穿了那也不好听呀,他们同时暂时也没有彻底放弃光栅化等折中视觉效果方案的支持。 即便是现在,因为百分之87以上的蒸汽用户使用的配置低于6700XT,他们能拿出2070S的台式机算力就不错了。还得等4年呢,慢慢让他们等呗。 消费者固然没有享受到更好的画质,但更重要的是得让开发者心理有这个硬疙瘩,用户设备就这样,让开发者舒服不了,长期有功能部署硬门槛这就对了。不是玩边缘计算,成本转移和小动作习惯了嘛。 要都像给他爱,CS这种开发团队这么识大体,钱让他赚,大家互利共赢,可惜是极少数。 既然这样,那就多吊一天是一天。老数码玩家都知道开发者的心思不干净吧。先抛下爱好者的热情,不脑袋发热。多吊商家几天,没坏处。至于你说Open AI的云服务,它不开源的那一部分您能合规使用云吗,干脆就不说的好。
B站吃瓜用户:
现在各家的芯片属实是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提升0.5[笑哭][笑哭][笑哭]

【回复】回复 @英明神武拿拿酱 :你是懂统计的
【回复】没有呀,手机芯片还是提升很大的。只是PC端,好像提升不太行。苹果还能保持一定的升级节奏,英特尔完全摆烂状态
态度弟:
自从英特尔搞起异构后,amd莫名其妙得到了友商赠予的【纯大核】差异化竞争

【回复】其实移动端英特尔做这些是没有问题的,但是WINDOWS不给力呀
【回复】回复 @アムネシアちゃん :ai画图,还有抠图这些。而且npu用处不小。 比如低功耗注视感知。华为的旁边人看你屏幕就不谈出通知内容。就是利用npu完成的。 还有小米也得益于8gen3的npu性能带来的低功耗注视感知,你看着屏幕的时候屏幕是不会息屏的。只有你不看屏幕才会息屏。这种情况在你看文字类信息时体现很敏感。 包括联想的人走锁屏人来亮屏。如果使用npu来处理的话功耗可以压到非常低。用CPU和GPU都要不低的功耗。
【回复】回复 @符歆 :要异构真那么有优势那i的服务器cpu为什么不上大小核,家用电一点点是真没啥钱,人服务器能省电那就是省大钱,intel脑抽了不上大小核
L3-猛汉猎人:
小核频率低的问题可能是WIN11背锅 目前13代笔记本U上就有这种表现了,如果小核数量有8个,不管干啥,小核有频率,有功耗,有负载,不管你总功耗多高还是多低,反正他们就得干点活。 而如果把小核心限制到4个(华硕的AC可以关闭一些大小核),win11直接当他们不存在了,CPU跑分和打游戏,小核全部降频,没啥功耗,负载也很低。 另外一直有人说win10也可以用13代,所以我也试了一下,结果么。。。。[辣眼睛]12900K QS版本,跑R15的话,会只使用小核心。换成win11就会使用大核心。So,微软在大小核心架构发布了2年的情况下,依旧没有调整好他们的调度策略。 看来接下来就需要华为,小米这些做过安卓手机,对不同核心调度更有经验的厂商来搞了。和英特尔搞个深度合作,制定更复杂更全面的CPU调度策略

【回复】这…其实…是个…feature…
【回复】本身设计就感觉不符合时代,实际上天机9300证明了,直接使用能效比最高的纯大核,其实更节能 大小核设计既徒增功耗也没带来多少性能提升[辣眼睛]
【回复】回复 @雨后不见往昔的彩虹 : 小核没问题,但是小核设计的目的是关大核 你大核用都用了还折腾小核就是浪费功耗 简单点来说,就是大核低频>小核中频>大核超低频。 当你的负载需求低到大核低频都没必要用到的时候,小核才有意义。 另外,Intel的能效核不是小核,它是ring总线下的妥协产物,现在出的LPE才是真小核。 一个P核的面积可以塞四个E核,P核单核性能比E核高不少,超线程再多百分之几十的多核性能,但是还是比4个E核性能低。 E核降不了功耗的核心原因是为了兼容性(Windows非封闭生态),经常是E核干不了活,导致要喊P核来干活,导致中频E核原本省的电又被突发低频负载的P核吃回去了。 天玑9300换全大核的原因就是前面提到的大核低频>小核中频,而大核超低频的超低负载说实话可以通过动态关核来解决。 苹果M系的小核靠谱是因为他的小核真能做到尽量不唤起大核,一直跑中频小核就不用唤起大核,功耗和续航就能省下来。 Windows上最大的问题还是因为历史包袱的原因,导致不能纯小核跑,所以目前14代移动端的问题还是在这,导致CPUdie不能像苹果大核那样低负载关闭,功耗自然就省不了多少,如果Windows这个问题不解决,只要AMD能出个系统级支持的动态关核且不出BUG(后者比较难实现),那么就可以在性能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把Ultra爆了,除非wintel联盟能解决低功耗负载下的大核启停问题。

英特尔 CPU 笔记本电脑 评测 Meteor Lake 酷睿Ultra 酷睿 MTL Intel 14代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