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地图讲解——三国科普之,汉末官制及十三州

作者: 地图里的故事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3-10-31 21:15:00 浏览:201630 次

三维地图讲解——三国科普之,汉末官制及十三州

陆夭i:
历史小白想问下,视频里说司徒取代了丞相的称呼,为什么王允叫司徒,到了曹操就都叫丞相了呢

【回复】东汉立国的时候就没有丞相,中央是以大将军或者司徒司空太尉来录尚书事管理国家。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后,重新恢复丞相。他是东汉第一个丞相也是最后一个。
【回复】曹操南征刘表之前,废除三公恢复丞相制度
【回复】曹操开始是司空,后来改了丞相
最喜欢DDD的特逗:
东汉立国的时候就没有丞相,中央是以大将军或者司徒司空太尉来录尚书事管理国家。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后,重新恢复丞相。他是东汉第一个丞相也是最后一个。

【回复】回复 @爱吃鱼の大猫 :有[脱单doge]我查了一下“曹操死后曹丕即位魏王,并担任丞相。”
【回复】回复 @FelixKroos :东汉是东汉,蜀汉是蜀汉。在汉献帝禅让以后东汉就没了。
【回复】回复 @爱吃鱼の大猫 :继承了丞相
Fredeick-Bana:
荆州周治大部分时间都在江陵吧,只是刘表时期被刘表搬到了襄阳

【回复】汉时主要在汉寿,有说法是方便监察武陵郡的蛮子叛乱[doge]那时候刺史权利不大,不需要掌控全局。定在江陵是晋朝时候了。
【回复】黄巾起义之前,汉朝的州并不是行政区划,而是监察区,地方最高行政区其实一直都是郡,黄巾起义后,东汉废史立牧,州才正式成为郡以上的行政区划。由于三国演义的名气,让很多人产生了州从设立就是最高行政区划的错觉
皇行天下:
我有个问题,能不理解成当时汉朝把天下分成13个省?每个州就像现在的省,每个省的省会就是同名的“城”?比如冀州这个“省”的省会就是冀州城。 这样的呢?

【回复】没有什么什么城,像徐州城、荆州城都是罗灌水想当然,演义很多地理和历史错误,关羽丢失荆州城这就搞笑。。荆州治所在襄阳(刘表时期),襄阳在曹操手里,刘备想都督荆州就向孙权求借南郡的治所江陵,作为他掌控荆州的治所,因此关羽丢的是江陵城,州加城这不扯淡嘛
【回复】这是罗贯中的历史错误[笑哭][笑哭][笑哭]
【回复】经过魏晋南北朝,中国的州越分越小,到了隋唐,二脆就成了二级区划。你今天看到的大部分州,比如沧州、泰州、温州,都是那个时代留下来的名称。而那些汉代的州,因为本来就是越分越小,所以很多都在隋唐成为了当年的州治所的名称。比如汉荆州治江陵郡城,在隋唐荆州就是江陵郡;汉并州治太原,在隋唐并州就是太原府;汉益州治成都,在隋唐益州就是成都府。
木石之语:
说扬州高光的笑死我了,今天的扬州在当时是广陵县,隶属于徐州治下的广陵郡,跟十三州之一的扬州没有半毛钱关系,汉末三国时期徐州的一个重要人物陈登就是广陵太守。只是后来隋唐时期借用这个名字,把吴州改成“扬州”而已,二者除了同名几乎没有任何关系。

每日进步的东森:
按图看,东吴政权前期应该就只有扬州。但是为什么《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常说“东吴坐拥江东六郡八十一州,还不满足”为什么这里有八十一州,是怎么回事呢?

【回复】三国演义是明朝的书,他说的八十一州是明朝时的八十一州。唐朝以后州的地位有些相当于地级市,有些相当于县级市。
【回复】老罗地理学的不好的,他对荆州的描述问题更大[笑哭][笑哭]
【回复】其实很容易理解阿,郡县制,郡是大于县的,他说的八十一州其实是八十一县的意思,至于为什么叫州是因为两晋大乱以后天下支离破碎,州越分越多越分越细,以至于有的小州到了隋唐时期竟然只下辖两三个县,这时候县的上级到底是用州这个名字还是郡这个名字隋唐两朝研究了很久,最后还是敲定了州这个名字,郡这个名字也随之废弃在了历史的尘埃当中寿终正寝,但即便是这样也依然没有改变很多州只下辖几个县的现状 而是在州的基础上又设立了道,宋朝又改为路,元朝改为行省,明朝改为承宣布政使司。州再也没有了天下一级建制的地位而是变成和县关系密切的“州县制”,所以罗贯中直接把县叫做州了
Abraxas阿布拉克萨斯:
东汉末年将军校尉遍地走,首推西园八校尉[吃瓜] 是,将军/明公/主公!丨是,校尉! 将军,我是您的私人校尉...是您的私人贴身校尉...是您的首席私人贴身校尉。 你们都识字会用毛笔吗? 不,我们都不识字不会用毛笔...识字会用毛笔,他是校尉。[吃瓜][吃瓜][吃瓜]

【回复】回复 @马踏昆仑霍去病 :东汉还没完全垮台的时候将军号值钱,也没有什么杂不杂号的说法,在黄巾乱时,董卓、卢植等人以中郎将的身份就可以成为方面军司令,到后面的各种将军其实只相当于此时的校尉
【回复】麦肯夫人打字,她是秘书
【回复】回复 @匪夷所思文化 :马援还是征西将军
苞米地里吃了大亏:
九卿之首是奉常么?相当于后世的礼部尚书[doge]

【回复】回复 @苞米地里吃了大亏 :九卿的含权量级别一样,但不同的权力重要程度不一样。 奉常∶祭祀权,宣称正统性的,行政上没啥用,但古人很信这东西,就是地位很高。 宗正∶贵族权力,汉晋时期有议亲议贵的制度,而且都是皇族德高望重的人才能担任,地位也很高。 光禄勋和卫尉,南北军的军权,因为太重要了后来被分割。 廷尉∶司法权,东汉的皇帝大多数对这个很看中,认为司法是关乎国家安定的。 大司农∶财政权,历朝历代都是重中之重,但真正的财政权很少由大司农拍板。 以下三个是差一点的 太仆∶皇帝的大管家,后来兼任养马权重才高了。 大鸿胪∶和少数民族搞外交的,几乎没啥用。 少府∶皇帝的秘书处和小金库。
【回复】回复 @苞米地里吃了大亏 :这个还真不好说,九卿是九个部门的领导,是不同方向的权力,从国家层面来说的话,还是军权比较重要,汉代虽然不像五代十国那种乱世的“禁卫军继承法”,但是政变或者说新君登基朝局各方势力相互倾轧的时候,还是军权最重要,就是光禄勋和卫尉了,但是汉武帝之后军权又被分走了大部分
Super古月o:
三公平分丞相之权,录尚书事为内相。当三公之一兼领尚书事则位于三公之上,曹操之前的王允等人顶着三公之名行丞相之事

王子章:
这时候的三公是开府的,有自己的一套官吏系统,这个和后来的宰相有巨大区别

【回复】回复 @长安范坚强 :那是因为季汉只有一州之地,诸葛亮那个益州牧就相当于全国的地方长官了,统辖全国的政府机构太多了,皇帝一套,诸葛亮的丞相府一套,益州牧州府有一套,只能事急从权,季汉从没说过不设三公,但只有许靖当过一个司空,都是因为这个原因,地盘小用不上那么多官员,蒋琬费祎都在接任大将军或者大司马之前就先接任了益州刺史,这和开府确实不一样,但在人员管理上和开府差不多了,开府也只是一个特殊待遇了,自辟僚属也只是小官,和诸葛亮那时候的自辟僚属已经比不了了
【回复】未必,开府治事这种大事要经过上边同意、下边酝酿筹备的。诸葛去世后,蒋琬主政四年后才获准开府,费祎则是在蒋琬去世后又努力了好多年,刚被批准开府就被刺杀了。
【回复】回复 @年少几多倾慕 :他们好像有两千个
用户chan:
讲的很好,希望可以讲一下魏蜀吴各国的制度,兵制官制之类的,望采纳

江南皮革厂的皮革:
把典韦升职为太仆,是否确定?该官职智力+8,政治+8,升职后统御80,武力98,智力38,政治27[doge]

被柠檬甜哭的橘外人:
九卿是虚指,其实质官职为十二个左右。另,关于官制变化是一门历史学的分支学科,也就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你要是短期内说完两汉管制的话挺难的,在这里当做一个科普的话挺合适的

【回复】他里面的内容很多都是错的,当科普也不行。会误导太多人。比如十亭一乡,其实亭部和乡部是平行关系,都是县的派出机构,两汉不是按照十个亭设一个乡。而是按照十汉里二十汉里三十汉里(距离)在大道上设置亭,有出土汉简可以佐证。

三国志 三国演义 历史 三公九卿 董卓 汉献帝 袁绍 十八路诸侯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