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两小儿辩日》(新版)

作者: yangyang__zhang分类: 科学科普 发布时间: 2022-03-03 13:04:56 浏览:13921 次

深度剖析《两小儿辩日》(新版)

懵逼如此之懵逼:
问题问的是太阳他们的距离而不是与地球的距离标准答案逻辑有问题我小时候就发现的问题课堂上还被老师同学笑话我解释的机会都不给还叫另一个同学说标准答案脑瘫同学还一副你是睿智的表情回答

【回复】因为太阳不是以孩子为圆心在转,而是以地心为圆心在转,所以在数学上和现实上都是中午比早上近
【回复】回复 @dwaaaaaa :如果说是水瓶,储水和放水,这样来类比会不会,形象一点
【回复】回复 @懵逼如此之懵逼 :小时候全班就我一个说中午近,然后结局和你一样被老师“纠正”然后被全班一群傻缺笑话
野山楂:
那个证明绝了,哈哈哈,在就是后面的情景假设,估计会直接让小朋友蒙圈,你说了啥,不明白,还是一样。而这个问题,只有到了初中阶段(应该是初二,按照国内9年义务教育物理接触时间),有了一定物理基础知识,才有可能进行理解,再或者,把这个问题,当做初中物理开科的一个引申思考,来提升学生的兴趣。

【回复】有数学基础就能理解了好吧,三角形的斜边肯定比直角边长
【回复】回复 @野山楂 :是的,小学生看到第一部分应该就足够了,哈哈。后面的算是进阶版的,算是一次性把这个问题讲清楚吧。
格斗赛文:
其实看古人对雷霆的解释和现代物理学对雷电的解释,以及各种现象的产生原理来说,两方基本是一致的,除了名词不一样之外,大部分现象古人都给阐述清楚和明白了

【回复】更过分的是现在有些解释还错了,古人说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可是现在人非要说大地是圆的,还要围着太阳转
橙小皮28号:
我要孔子,我就拿着块饼,再给第一个小孩一块透明的冰块,问他随着时间的变化,我手中的饼你可看的清晰。 第二个小孩则给一根针放在棉布里,让他早上拿出来晒一会儿去感受温度变化,中午拿出来晒一会儿去感受温度变化。 第二个小孩其实猜对了,中午的他离太阳更近。 第一个小孩是用(可见形态)的光的距离去测算,早上和中午的太阳。 第二个小孩则是用光的能量的距离,去测算中午和早上的太阳。 虽然两个都是主观的,但第一个是直观的观察事物的方法,第二个则是宏观的观察事物方法。(第一个小孩拿张纸,对着太阳可以不准确的把太阳描下来,第二个小孩则无法证明这个热和凉,只是拿了一个时间段的感受去分析问题。) 或许有时候宏观的感受可能比直观的结论要更准确一点[tv_坏笑],我胡扯的别骂我啊,因为理论知道的太少了才敢大胆猜测。[tv_点赞]

爱情公寓导演组:
很明显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我们近啊。地球在自转,早上的时候小孩是刚从地球另一面转过来,而且晚上和中午小孩距离太阳的距离差刚好是地球的直径啊,早上到中午这个距离是慢慢缩小的 晚上小孩到太阳的距离=地球直径+au 中午小孩到太阳的距离=au 中午的时候小孩和太阳是直线,早上是斜线。肯定中午近

【回复】理论上没问题。不过一个天文单位1.5亿千米,和这个比起来,地球平均半径只有6371千米,都可以叫看作一个质点了。。。
【回复】你少算了地球公转导致太阳和地球距离。你这想法我上小学的时候就有,而且提出来了,老师是个书呆子,只会照答案教我们。其实标准回答应该是早晨太阳和中午太阳跟我们的距离相差不大,一样近这种简单粗暴回答是在胡说八道
【回复】回复 @滥觞之殇 :官方给地球的形状是椭圆,其实地球比你买来地球仪还圆,但是理论上还是个椭圆
目断云烟:
想起一个经典的回复: 孔子不能决,转而问老子,老子曰:日本无根基,岂能算东西!

【回复】道家理论认为万物皆从于道,按道理不可能否定日存在。
【回复】回复 @为世默哀 :这是在骂小日本吧
【回复】回复 @为世默哀 :确实不符合,去看列子汤问就知道了,本篇的主旨是大道不可以用耳目所见所闻而判断是非有无,孔子不能判断谁对谁错,是因为大道不必去说,顺其自然就好了
蒋梵先生:
“描述客观世界的理论,有且只有一种,若是两个(多个)理论都可以(看似)很好地描述一个现象 1)得出的结论是相反的:若是其中一个是真的,则它可以证明其他论证是假的。 2)得出的结论是相同的:那它们肯定都是等价的,通过某种变化,一个理论可以转变为另外一个理论。” Ⅰ若理论1≈现象P,理论2≈现象P,得出结论为什么是理论1=理论2≈现象P,而不是理论1≈理论2≈现象P?相似与相同的界限是怎么在此被打破的? Ⅱ若理论1、2不冲突,则理论1=理论2:不冲突就等于相同吗?

【回复】其次“不冲突”我的理解是集合中除去“冲突”的其他所有情况,不相关的、巧合的、谬误的都属于此列。错误的归因,偶然得到的结论(小概率事件),这些理论难道是相等的吗?所以这个前提值得细究。很好地描述一个现象,准确来说应该是看似很好地描述一个现象,其好坏程度,受研究者的知识水平、时代的科学水平,以及评价者的知识水平、研究方法设计得是否严谨合理(是否很好地设计并减少偏倚,当然偏倚无法完全消除),甚至一些可控的、不可控的偶然情况这些因素影响。(譬如表达能力,研究者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的结论,导致人们认为这是个“不好”的理论;譬如我们无法观测的参数在论证时剧烈变化,导致论证失败。)描述客观世界的理论,如果有且只有一种,那就是绝对真理,而我们只能是在及其渺小的局部中竭尽所能去观察,又留不下痕迹的蜉蝣。当然这点,在你的论证里面也用“≈”来体现。我想要表达是,无论在人类评价中是多么好的理论,也极有可能是“小儿辩日”,无数未知因的产生以及随之而来无数未知果的产生,我们可能仍然陷在“房子主人年纪随着门前大树的高度生长而长大”这种我们目前看来愚蠢的论证之中。我们丰富到一生都无法学习完的理论集合,可能目前还没有那个真正的理论,我们只是在谬误中比对、翻找、论证,甚至可能与正确毫无干系。所以我想表达的是,无论得出的结论相同与否,似乎都无法笃定它与真理是否存在关系。
【回复】这里的表述可能已经暴露我是一个不可知论拥趸者的身份。这些没有逻辑的话语,来自于自己专业的知识和对哲学一点皮毛的自学,如果其中的荒谬和可笑实在明显,还希望能够帮我理清改正,万分感谢。
【回复】首先我在这里将你所说的理论理解为事物的因果关系,所有事物(绝大多数事物)都是复数因导致,万事万物都是有联系的,所以因的个数应该是无穷的,根据对于结果影响效力的不同,其中分为远因,近因。又依据数学逻辑的推导,又可分为充分因、必要因、促成因诸如此类。若这些因是客观存在、可被观察并被证明的,是“真”的,那它们就可以独立的存在、运行、发展,并且可以互不冲突,多因一果,他们并不是同一因,即因1≠因2,他们皆是P的一角一面。譬如血糖升高可能是因为进食小肠主动吸收葡萄糖,也可能是晨起糖皮质激素节律性增高所致。那作为我的前提,理论和因是否能划等号,若是不能,那理论是因的集合吗?如果这样来说,由理论及现象的论证,不就成了归纳论证。归纳论证是无法穷尽的,意思就是若是得到一个充分的理论,那必然有比它更充分,涵盖更多因的理论存在,那这些理论之间的比较关系是“好坏”还是“真假”呢?我认为是前者,真假应该取决于论证模具框架。
缺少曼纳海姆:
这个命题很有趣,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如果以现代科学为背景来说,就很复杂。 我们以现代科学为前提来分析这个命题,换句话说,我们假定现代科学是正确的,不去争论哲学层面上认识论问题。 以银心为参考系,那么,太阳的轨迹是非常奇怪而无规律的不闭合波浪形且不闭合的伪椭圆轨道,考虑到与我们讨论的命题关系不大,姑且不论。 以太阳为参考系,地球绕日轨道是不闭合的伪椭圆,加上地球与太阳尚未形成潮汐锁定,那么,该命题的结论是,距离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无规律不递归的永恒变量,考虑到人类的知识都是全称判断,那么,计算短期内地球与太阳的位置关系用牛顿或者爱因斯坦的理论模型是够用的,如果拉大尺度,计算几十亿年后地球与太阳的位置关系,你会发现误差可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错的没边。 为什么这些理论错的没边我们还在用,并且很有效的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因为,我们面临的问题是都是短期问题,近似解够用了。

鸡蛋拌番茄:
谢谢,我正在备课。我想问一下我的理解有没有问题:太阳距离地心的距离是一样的(可能随时间变化,会有数据变化,但也可忽略不计),探讨的是太阳距离不同时间的人的远近。其实对不同时间的人来说,有远近之分,那就是——从中午的太阳距离定点位置的人更近。但这远近之分相较于太阳与地心的距离,趋近于没有。也就是说,不管是看起来的大小,还是感受到的冷热都不是因为太阳的远近而产生的,是另有原因,不能用来判断太阳远近。综上,小孩子用的论据有误,但精神可嘉。(不知道对不对,要是能出一个小孩子能看得懂的解释就好了[笑哭])

天魔人形股份有限公司:
视频做得非常棒!不过请问能否加上字幕,这样更方便推荐给更多人观看。

起来数羊:
赞!! 不过很多脑子不好的人无法接受一切都是以客观为主的唯物世界观。 还有,你说的观测和最后的结论,你说是数学思维,我觉得应该严谨的说是物理学思维。 数学思维还是和亚里士多德一样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的,如同我看到有人用波粒二象性来抬杠一样,对于他们来说确实在利用你的需要漏洞。 使用物理学思维来解释,非常支撑你的所有观点。

蒋梵先生:
收藏了,有很多想要追问的地方,准备慢慢地多听几遍,记录好思路和与之产生的问题,再来评论。

蚂蚁与海:
看了两遍,很精彩但也很无用,提出问题自己却没有答案,我不知道你是想找答案还是提出问题的人,就像末世电影挣扎活下去的舞蹈妄图定义生命的意义,那种激情,那种无望,美妙绝伦。正确答案是24号宇宙,他们还在婴儿时就已经死亡了。

【回复】回复 @若水童谣 :首先感谢你对这方面问题感兴趣,但我们看到的或许不一样。
【回复】有答案啊,两小儿辩日的答案是一样远(近似,误差忽略不计),而且阿婆补充讲了为什么两小儿会得出错误答案和发表自己关于科学的看法而已(看法也是以结论的形式说的)。哪里是无用的提出问题而不解决问题的了?
奶油小少爷:
我想起柯南里一句名台词 真相只有一个

美神自由梦:
完全外行的思考: 如果这个尺度上,地球的半径可以距离忽略不计,那么自旋可以看做是轴承极短的悠悠球,在远处观察,绳接近无限长,轴承的半径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在微观尺度,悠悠球在以轴承为圆心旋转。微观尺度上的距离时刻在发生变化。宏观上(人观察)距离没变。 宏观无法准确描述微观,纸 笔 字 打点计时器上的电 高低电平都是宏观事物。地日距离,在地球上人的角度观察有意义,以太阳系角度观察无意义呢?

【回复】而假设宇宙是连贯的,一致的,那么所有有能量的物体(热运动)为了保持微观尺度的一致性,而在宏观上表现出无序。质量则是维持宏观尺度连贯性和微观尺度统一性所平衡出的结果。质量损失导致信息丢失破坏了连贯性,而为了维持统一性,则使用能量作为砝码平衡丢失的信息。

科普 打卡挑战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