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中式学校-The School That Turned Chinese

作者: 哔哩哔哩纪录片分类: 社会·美食·旅行 发布时间: 2019-01-11 17:19:56 浏览:18224830 次

【纪录片】中式学校-The School That Turned Chinese

豆鼻猫大王:
说一下后续新闻吧。.英国从2014年起启动“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并委托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对该项目进行了第三方跟踪评估。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2016年发布了《中英数学教师交换计划研究报告》,对上海数学教育给予了高度评价,把上海的数学教学模式定名为“上海精熟教学模式(Shanghai mastery approach)”。2017英国全套引进中国《真正上海数学》的学生用书、教师用书和练习册。

【回复】现在也不好了,很多学校都开始减少课时,有的甚至不公布考试成绩了,好处是老师一看学生玩的时间多了,就大幅度增加作业,很多小学的作业都向初中逼近了
【回复】回复 @山山和大包子 :还有你们物理也是[doge]...我以前认识一上海的网友,选的理科,我没选物理,他说他在做作业要考考我,竟然问我电梯上超重失重的问题...我得蚂呀这种题目在我们这学考作业都不敢出[doge]
旁二墨:
最后结尾中国老师那句话说得对,对待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式!教育不是老师的事情,也不是学生的事情,是老师和学生相互的,没有哪一种方式就一定是对或是错,适合的才是正确的!

【回复】我看到的确是另一回事,花了接近三倍的时间,最后的结果只有微微高,要么是这批孩子没有本校的优秀,要么就是这方法效果不太好。不管从那种方向上,填鸭式的教育能获得成效,是建立在学生的理解能力上的,若一味填鸭囫囵吞枣,结果只怕要翻转了。
【回复】回复 @抹茶小cv :你可以详细了解一下国外的教育,私立学校那真是精英教育,要学四个国家的语言,连袜子穿什么都有详细的要求。公立的大部分就是快乐教育,所谓快乐就是你能快快乐乐的爱学不学,如果你没有好的自制力,那这辈子就蒙昧的快乐下去就可以了。中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真的算是平民精英教育了,全国人人有份,想去更高的平台各凭本事!
【回复】教育责任是三方的,家庭、学校、社会。
蝎蝎主义:
****从小就已经有竞争意识了,生命中永远有个别人家的孩子,而且中国的就业环境确实残酷,英国良好的社会保障系统才会造就这种有恃无恐。 可惜了才1个月的时间,如果是一个学期的话差距会更明显。 不过问题也出来了,庞大的学习时间量,枯燥的教学方式,的确会更容易滋生厌学情绪,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到底我们的童年怎样过才正确?中西方的碰撞给了我们不一样的答案,但是永远没有正确答案。

【回复】回复 @长寿之人等骑砍二 :这个我赞同,欧美为什么孩子很多都没什么压力,因为一开始定位就很明确,就是高中毕业就工作不读大学。其实你在中国你不考大学的话也可以很轻松。但家里还想让孩子读大学,读好大学,不努力还能怎么办
【回复】毕竟教育这件事,不只是学校的事,父母、社会大环境等也有影响,所以单纯比较教育体制来评判效果就是在耍流氓
【回复】二者相结合就是了,先用低学时高难度筛一波自学上进的尖子,这部分用更多的西式精英教育就好,自学能力较差但有上进心的加长学时降低难度,自学能力差又没上进心的,直接走特长教育,减少文理课学时,放弃普通教学,直接走兴趣培养。
雪斑麋鹿:
事实上为什么会讨厌上一门课,就是因为自己不会,不懂。这是累计而来的,不是一开始就讨厌的

【回复】讨厌和没有兴趣是两回事,我不讨厌任何课程,但对某些课程完全不感兴趣。
【回复】你仔细想想,你哪一科成绩好,是不是因为喜欢那一科老师;而你哪一科成绩不好,是不是因为讨厌那一科老师。
【回复】有没有童鞋是因为某个老师而讨厌某学科的呢?
你的存款姬:
如果是英国老师来中国呢,就试想下我们班:老师的黑板永远是同学擦的,哪怕上课时,也是第一排同学找时机冲上去擦,粉笔每节课课间整理的整整齐齐;下课课代表追着问今天的作业,自习课班长在前面管纪律,上课吃东西的恨不得爬地上才敢吃一口,最后一排看小说,看电视剧的都是带上耳机大气不敢出,就是打牌的也是不出声打,自己不学也不影响别人;老师声音哑了,下课就有人去医务室拿含片(以上都是真事)等老外要走了可能会搞个送别仪式,每人给老师写一页纪念册,或者凑钱班费买礼物啥的,都是常规操作。以前觉得很平常的事,这一比较我们真是懂事的好孩子。

【回复】对外国老师来说教学是工作,是利益的交换,对中国老师来说,教学是一种知识和理念传承,在古代拜师跟认了个爹没区别,现在的学校虽然不像古代,但还是受尊师重道理念影响的。
【回复】emmm我一个大学的老师在第一天上课的时候疑惑为什么我们都死气沉沉的,什么事都要跟他说,觉得我们不是大学生。一个普通学校,除了这个老师比较特别其他老师都更喜欢学生听话
【回复】恨不得趴在地上才敢吃一口太真实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贰半gw:
坐在教室第中间那列第一排得一个亚裔女生,看起来很文静没什么个人镜头,但是每节课只要有她就是在认真听讲,从来没有上课说话或者玩闹,很强了

【回复】那啥。。。刻在基因里的尊师重道???
【回复】回复 @乜乜乜呀 :起码人家态度很好了,与成绩无关…
【回复】因为亚裔在那没有地位,那个亚裔女孩吃饭时候都在自己在吃,但是别人在围着一起吃,英国那边有严重的歧视亚裔,虽然他们自己不承认,但是这个纪录片就已经显示出来了,亚裔女孩儿永远和他们不一样,而英国白人在意围着一起吃,甚至和印度一一起吃,都没和那个压一起吃他们当然不会瞧得起亚裔的老师了。
成都知名奶茶鉴赏家:
(=;ェ;=)好多年前就看过这个片子了。感觉英国那套看起来很棒,但实际上就是默认了你的智商差距,一开始就放弃你了,只让你待在你的舒适领域里。而且英国的教育资源中私立很多,要考一个还不错的公立并不比中国简单,也就是一开始就筛选了你的家庭。中国老师是很严,但至少该教都教,基本的都得教会,额外的竞赛班你觉得自己有余力就去没有就自修。至少在正常升学上不会亏你,当然有竞赛更好。

【回复】不知道弹幕里多少骂中国老师这不好那不好的是现在在上学的学生,但至少过来人看来,中国老师都尽力了。当年我也是骂我们老师管得多,现在想想当时我也没有自制力,如果老师不这样管我,再高的智商也不知道混在哪个二本里。而且真正的天才,不管在哪里都不是学校能教出来的,什么化学物理计算机竞赛被保送的,很多都是自己自学大学内容,老师根本讲不了这些。说自己被填鸭学习耽误的人,看看你自己大学都做了什么,没有老师管你你是拿国奖了拿美模了还是能代表学校出国比赛交流了?说白了这就是精英教育,要么有钱家里给你怼,要么特别聪明,其他人都是被提前放弃了。
【回复】回复 @爱吃红薯的玉米 :我觉着也是。想想自己高中的时候,老师一个月工资也才几千块,管那么多,真是良心了。明明不管我们更方便,该考清北的管不管都是清北对他们也没影响,也没放弃让我们以后也能有更多选择,很了不起了。
【回复】回复 @吃橘子长大的陈独秀 :骂不好的还有一种人就是被淘汰的一批,怨天尤人是他们最会做的
菜大喵哈:
我简直不敢相信都9102年了还有人会要求数学滚出高考

【回复】回复 @-不想讲话 :其实是擅长不擅长的问题吧,你让一个数学白痴学好数学那真的是太难了,但最奇葩的就是有些人学什么都不行,却嚷嚷着取消科目[抠鼻]
【回复】喵喵喵?大学的高数怕不是会将这群人搞死?
【回复】做梦想想都不可能,教育局会认为你疯了
阿阿城城城:
讲道理,我是真的亲身体会了欧美教育和中国教育的不同。首先我父母都是老师,一个中学一个大学,其次我高中在北京区重点,高一,高二去荷兰和美国分别交换了两个月,之后参加了两次夏令营,大一大二在211本科,大三大四在英国莱斯特本科读双学位。。。 中国教育在应试方面,无敌(参考各大国际比赛,例如数学竞赛)。中国教育能让你在高压,目的性非常明确的前提下,做规划,学套路,一丝不苟的学习与刻意练习,一切为知识储备与考试服务。 而英国,尤其大学,更多强调的是,发散思维,注重逻辑与知识结构,去泛读,去精读,去批判性看待所有文章,去掉所有权威,一切以用知识充实自己与树立理性思维为目的。 从感觉上来说,中式教育像一个严格又优秀的教练,教你训练奔跑,正确饮食,拿到好名次。 西方教育(英式教育)像一个老者,不断地引诱你思考:你要朝什么方向跑?跑到哪里?能得到什么?机会成本又是什么?它们对方向与动力,以及成功是什么的思辨,是更值得我们学习的。

【回复】确实,英国的教育就是critical thinking 老外真的很注重这个
【回复】讲的很好了,中式真的好多局限啊[笑哭]
【回复】回复 @仁糕不是0 :所以会损失很多其他方面的人才,因为成绩不好就直接被否定了[奸笑]
长夏浅冬:
表面上她们在笑,其实老师心里想的是:卧槽,平均分五六十分居然赢了,这些学生真是的。

【回复】我们班也五六十分……普通初中慢班,被一个学校的重点班甩了几十分……
【回复】回复 @柏瑾qwq :无所谓的,真正掌握知识就好了,对你个人来说。
不是所有虫子都变蝴蝶:
昨天有个女生问我520什么意思?我回答:5是5个落实,落实经济结构调整,落实精准扶贫,落实社会保障,落实环境治理,落实反腐倡廉,2是2个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0是对违法犯罪行为的零容忍!

【回复】1314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切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回复】你们这些520,1314说的有道理,但是面对女生这样说,真的不会被说直男,或者被扇巴掌嘛?因为有可能别人是想表白啊🌚
【回复】回复 @ChinaDD95 :不,说完这些,你可以告诉女生,自己最近正在进行党章学习,今年大概率升为科员。
皇甫道备:
我看到模范公民那一句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犯罪率最低,最安全,跟我们的教育环境绝对有关系。我们的国土面积那么大,人那么多,为什么犯罪率那么低?教育告诉我们什么是规则,什么是底线,什么是尊重。以及,什么是惩罚,什么是害怕。所以犯罪率才会低,国家才会安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回复】这是文化差异问题,西方在善恶两面是很严格的,要么天使要么恶魔,而东方,以日本为例,善恶是一个很模糊的关系,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会有意无意的慢慢调整自己,让自己的心情好起来,更加有理智去思考可以参考《菊与刀》里讲述的东方与西方的差异
【回复】回复 @国际老司机协会会长 :聪明人才懂得为什么要听话,什么事情最能得最大的利。
【回复】就这逼乎上还一堆嫌弃中国的
bfdvf:
不要再宣传国外学生不学习了,国外有钱的家庭对对教育投入很大的,人家的成绩都很好的。不学习的都是没钱的家庭,所以不要老以为国外学习很轻松!要求上进的都不轻松

【回复】还有一个记录片 是接受快乐教育长大的孩子和接受精英教学的孩子互换 更残酷
【回复】韩国还是得抛出去的,韩式教育属于很典型的应试求分。嘛,好理解的说法就是举国的衡水模式。至于精英教育那种,唔,更接近国内大学的卷法。分层比国内大学分的更血淋淋一些。
【回复】那种言论就是骗傻子的,学习从来就不是轻松的事
pelorosa:
什么叫中国式教育,中国式内卷罢了,中国学生因为生存压力,无论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都能达到应试要求,所谓中国式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低成本职业学校和军事化服从性管理的复合体

【回复】明白人,教育还是资本论,没有资本享受不到好的资源,就是你所说的这个结果
【回复】提到内卷化过密化involution就知道兄弟你是明白人,但你也应该很清楚中国几千年来的顽疾(不仅仅教育)几乎都可以归因于内卷化,归根结底还是巨量人口与有限内部资源的矛盾。但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除了内卷难不成对外破釜沉舟奋力一搏?也许能依靠前几十年的底子趁着社会转型的矛盾未爆的时机走出一条不同于内卷老路和****邪路的新路来吧,我比较悲观。
【回复】回复 @楚小白 :应试教育的意义在于让想学的人低成本学习,更好的资源往往是烧钱的,但它考虑的是想学的人,而不是不想学且没资本的人。
-这里是休斯顿-:
上去一拍讲台,大声说:你们真是我教过最差的一届[小电视_害羞]

【回复】“你们是全年组最吵的”然后隔壁班传来笑声
【回复】小时候真的以为自己是最差的一届,会突然乖巧
【回复】回复 @子猴泥陶我 :“隔壁班比你们好多了”刚说完没两天,成绩出来了,俺班考的比隔壁好
路见喷子一声吼:
看到很多人都不停的狂赞一种教育方式,而去踩另一种方式,我觉得这很不理性。 西方教育的缺点在于缺乏强烈的竞争意识,他们童年或许过的很快乐,但他们步入社会,面对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很多人都会无所适从,甚至用更痛苦的过程去适应。残酷的优胜略汰会使他们为自己从小的散漫买单。 而中式教育的缺点在于过于刻板的教学和单一的评定标准。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我们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但是对成绩的过度迷信和对大学的疯狂崇拜。使得很多孩子的天性和天赋遭到极大的伤害。事实证明,现代社会最赚钱的不一定是大学教的行业,如最近新兴的网红就是最好的例子。而一个顶级大厨也不一定比顶级科学家贡献低。因为很多厨师都是文化的传承者,几千年中人类文化流传最坚挺的正是饮食文化。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去上大学,去干一些很伟大的事情。但是中式教育过度重视成绩会对不同孩子的不同天赋造成严重的创伤。 我觉得我们的思考应该主要集中在如何使两种方法相互融合,而不是赞一个,踩一个。

【回复】那你大错特错了,国外竞争力可不小。同学和学长学姐在最忙的日子一天最多只睡三个小时。
【回复】回复 @鱼丸吃鱼丸 :他们一年之中忙的时间不多吧, 中国高中学生(以我的经历来讲)在学校的睡眠时间平均六个小时 (不是杠,只是把我看到的经历到的说出来)
【回复】回复 @鱼丸吃鱼丸 :不是抬杠,就是问下,是国外竞争力大还是国内竞争力大
绿色的老破表:
老师:讲话是吧,来你上来讲课,你来教 中国学生:(怂) 英国学生:让我试试!让我试试!

【回复】以前我的历史老师在讲到李自成的时候一直被窝打岔,老师说,你行你上,我说行,然后下节课,变成了历史故事科普,以及各种逗趣,后来历史老师的讲课方式变了,我们班历史是全年级最好的。
【回复】回复 @日狗少女的温馨日常 :过于优秀,是个强人,不过得事先找历史资料之类的吧,如果要找会很累的吧
【回复】回复 @猫神教后山突击队团长 :从小听百家讲坛长大
水漠_LILY:
你把一个应试教育的框架直接搬到适应了快乐学习的地方,学生会觉得你烦。而你把一个快乐学习的框架直接搬到适应了应试教育的地方,学生会觉得你菜。于是就会出现这样的师生矛盾。 实际上这种实验从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结果可想而知。如果觉得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你能做的仅仅只是根据自身环境去摸索改变,而不是指望这样一个测试能给你带来什么可以照搬照抄的便宜结论。

【回复】回复 @笔友 :事情是真实的,因为那几年国内确实在招募去英国教学的老师,我认识的一个英国人还在问我为什么不去。
【回复】快乐学习可还行,BBC为了盈利拍的一个很戏剧性的片子而已,还真当真啊
【回复】回复 @Godlily_水漠 :我是说这片子,BBC故意多关注了调皮捣蛋的学生,而不是英国的正常学生。

BBC 校园 英国 学校 知识 教育 美国 中国 英语 人文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