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韦东奕不算数学家,许晨阳临走说出3个原因,让人深思

作者: 海空天空66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2-11-17 15:08:20 浏览:267065 次

业内人士:韦东奕不算数学家,许晨阳临走说出3个原因,让人深思

-小小小怪下士-:
屠呦呦,因为论文数不够,被拒评院士。没什么好说了

【回复】回复 @Angonein :论文更重要更有价值的是被引用的次数,而不是发表论文的数量!
【回复】自从屠呦呦得了诺贝尔奖,各种头衔包括院士上赶着送人家,人家不要了,都不要了。[辣眼睛]
【回复】回复 @Angonein :难道论文质量没有比论文数量更有份量?
老师说人在做天在看:
数学家研究的是目前不知道答案和结果的题,韦东奕做的是别人出的题

【回复】真是个逆天,做费马大定理的Andrew Wiles做的不是别人出的题?韦东奕做的Navier stokes方程的regularity问题是已经有答案了吗?
【回复】希望你能在百度“韦东奕的研究成果”后再评论,不要看一个视频就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了,现在的视频不能全信。
【回复】你在胡说什么 查查的他的学术成果再看好吗
Fun-King:
中国要有个张益唐那样经历的人,怕不是得被喷死!

【回复】您如果是学数学的就知道张老师的老师们、师兄弟们的势力是何其的大,张老师是个人原因耽误的。国内如果有个人有他那样的势力,躺平都能躺出来P大教授。
【回复】他就是怕被喷死,才宁愿在美国刷盘子、娶个文盲老婆,也不回国的啊
【回复】回复 @小鸡炖电脑 :那些数学大家们也搞拉帮结派呀
风再起时_共同渡过:
30多岁还做不出重大成果,就基本定型了

【回复】回复 @石景山公爵 :数学30岁都不能出头的话这一辈子都难了,这个行业就是天才的天下
【回复】回复 @我嘞是你 :张益唐那是凤毛麟角,整个数学届超过50出成绩的一只手都掰的过来,这还是一大堆的数学家里掰,你会觉得再出一个?事实是一个人的黄金年龄就是二三十岁,不管是数学还是物理或者其他科学方面,出了这个年龄的想要做出成绩的太少太少了。
【回复】这就是现在全世界学术界普遍的大问题,太看重科研者在短时间的科研成果了,现在的研究者想要以十年为单位来投入一个项目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李茗渐:
30岁了,没有解出著名难题,没有提出建设性的猜想,没有国际的数学奖。 这是许多人的看法。

【回复】这些硬指标可比评选什么职称时要的论文数量靠谱的多,学阀可以压制评选,但是这些硬指标那些学阀压不住,毕竟是互联时代了
【回复】那不通过这些通用标准衡量靠什么?靠你天人感应?
【回复】回复 @维克什 :那后人想进步只能说越来越难了
木米怪:
但凡去百度一下“韦东奕的研究成果”,也不会说出评论区这些人的话[疑惑],真就看个视频就信以为真,b站什么时候有这么多没有自主思考能力的人混进来了?[疑惑]

【回复】个人见解如下,有问题欢迎指正。韦神确实有一些不错的成果,但离成为数学家还差一段距离,因为这里讨论的是和数学家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否认韦神的能力,韦神的水平与对于我这种普通人还是触不可及的。
【回复】回复 @木米怪 :韦的水平有,但很有限,北大黄金一代就比韦强的多,明显韦是被媒体过度吹捧的产物,没被像丁真谷爱凌那样处理就够好了,而且我觉得视频说的挺客观了,可能不是数学家这话有点过,但是韦水平确实四五流,你要是对数学家定义高一点他确实称不上
【回复】回复 @我就是那个777 :其实这个话题本就不好讨论,毕竟每个人对数学家的概念不同,又因为我们对数学领域的不了解,韦神所做的努力我们也难知道是哪方面的。所以对每个人来说,韦神算不算他心目中的数学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我发表评论的目的主要是唤醒一些无知人的意识,确实激进,有问题。
Vaing:
这评论区只能说大多数人只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东西

【回复】想着给视频点个举报,但又想,一个人要是真带点脑子,在当今这个互联网环境混过一些时日,也不至于看个视频就信以为真,真的了解一个人还是得要去多方求证。视频是举报不完的,傻的人不差少看一个误导性的视频。
【回复】那到不一定,观点形成必然有其规律。大家会在不同领域交叉验证。 不可能有人同时是所有领域专家,但思维方式基本相同。
【回复】回复 @木米怪 :不点赞就行了😁up没钱拿,更生气
flows-:
如果说数学家是做音乐的人,那韦东奕只能算是鉴赏音乐的伙计,这样子能当音乐家就离谱了。送给大家一句话“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银河系漫游指南》

【回复】希望你能在百度“韦东奕的研究成果”后再评论,不要看一个视频就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了,现在的视频不能全信。
【回复】回复 @木米怪 :除了所谓“一系列重要成果”和“合作解决”以外还有什么实打实的成就吗,有获得过国家奖项吗,有领导过科研项目吗,有学术界公认的贡献吗?
【回复】回复 @木米怪 :你又懂了[星星眼]
扁舟独酌:
这up主就是拿着网上的东西往视频里面搬运。许晨阳离开北大前往麻省理工,走之前所谓留下的三句话就是网上杜撰出来的。许晨阳根本就没有说过那三句话,国内总有一帮人只要是看到国内学术界的东西就喜欢顺嘴胡说。许晨阳之所以离开北大去往麻省理工,主要的原因是他研究的那个方向,在国内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许晨阳的性格又不是那种闭门造车的人,他是习惯跟别人进行交流尤其是在同行之间的交流对于很多搞学术的人是很重要的。但是国内他那个领域基本上没几个人在做,而且做的人水平要照他差很多,这种情况下,他就没法在国内做学术。所以去网麻省理工主要是为了给自己找几个工作上的伙伴。许晨阳在北大的待遇是非常高的,工资加上各种津贴基本上能让他每个月都能达到20万以上的收入,这种收入恐怕只有企业老总才能做得到,至于咱们国内数学的发展可以说是一路高歌猛进。从1949年建国开始到2010年,大陆地区在全球四大数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总数都不到20篇。但是从2011年到2020年这10年间,国内大陆地区高校发表的论文总数已经超过了150篇。今年评上院士的复旦教授沈维孝老师一个人在世界四大数学杂志上就发表了9篇论文,这就算拿到国外也是凤毛麟角了。所以不要老听风就是雨,看到网上那些扯淡的信息,就觉得国内的学术界如何如何,有一句话说的好叫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不是行业内的人根本就不了解具体是怎么回事。

【回复】关于许离开国内,一次晚会上,北大某院士透露过主要原因是国内麻烦事太多了(主要是他要担任很多职务,然后会很多人找他)。待遇说是和国外一样。
【回复】回复 @Mpath :这个说的确实挺中肯。现在国内大学就有这方面的问题,一旦某些人特别强的话,大学一方面会给他比较好的待遇,另外一方面也会要求他负担一些琐碎的事,绝大多数学术型人才非常反感这些东西。
【回复】回复 @扁舟独酌 :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数学中心至少有四分之一的人在做代数几何。你知道代数簇是什么吗[喜极而泣]
冻得喵喵喵的吃菜狗:
许晨阳才是那个真天才,真大佬,三十多岁的院士级别。他距离菲尔兹奖确实只有一步之遥,他都拿拉马努金奖了(拉马努金奖每年只评1人,00年以后拉马努金奖得主获得菲奖的比例超过40%,因此拉马努金奖俗称小菲尔兹奖),结果超龄,很可惜没获得菲奖。只能说菲尔兹奖四年才评一次,一次最多4人,且要求必须40周岁以下这个要求太坑了

【回复】回复 @outalive :许晨阳和韦东奕之间的确就是学术打工仔和准院士之间的差别。
【回复】回复 @Mori-Mochizuki :有俩拉马努金奖,一个是ICTP&DST&IMU发的,每年一次,一次一个人,年龄限制45岁,可以说是菲奖落选者的安慰奖;一个是SASTRA发的,每年发一次,一般情况下每次一个人,年龄限制32岁,因为拉马努金只活了32岁,专门发给少年天才,这个是菲尔兹奖的预备役。
【回复】彼得•舒尔茨,法尔廷斯,佩雷尔曼随便一个数学家就直接吊打他和韦神好吗?天才不缺的,没必要吹他,他连菲尔茲都没得好吗
苦学物理两年半:
竞赛题和普通考试的不一样,普通考试高分不一定是人才,竞赛能拿高分的一定是人才。一些人酸的,你连普通的数学竞赛都拿不到奖。

【回复】韦当然是人才,不过数学家这个称号,是指成果可以进课本的人,他不是数学家也没什么问题吧。[吃瓜]
【回复】回复 @学物理的阿呆 : 一流数学家?能被称为数学家至少也得:获得过数学三大奖 (如土地奖)OR 获得过数学专向奖(比如科尔数论奖)OR 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做过45分钟及以上的报告,您看看韦现在哪个能达标?
【回复】回复 @苦学物理两年半 :那数学家岂不是每年都得加个几百个?这些竞赛 论文对普通人是难 但也一直有人 每年做出这种级别成果的没有一千也有几百了吧 按照这个稀松的标准 每年不得新增几百个数学家 后世给二十一世纪来个数学万家时代?
言若右:
数学家,要那个名头干嘛,当个数学研究者就好了,无不无聊给研究人员排座次。

【回复】你TM都不是数学家就开始瞧不起数学家了[滑稽]
【回复】当数学家对数学家这个身份过于看重,他就不是数学家了,而是前数学家。
【回复】研究人员狠不得给自己排座次,你倒好,给人饭碗砸了。
唱尽繁华:
再天才的人也需要很多年才能做出成就

【回复】牛顿:你说啥?十八就发现万有引力,,22岁成为微积分创始人之一
【回复】回复 @小鬼100 :得了吧以牛顿的物理直觉和数学的天赋,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我相信也仍能做出巨大的突破[吃瓜]。
【回复】回复 @小鬼100 :?微积分的发明不亚于现在任何一项科研成果,可以说诺贝尔奖都没有资格发给牛顿。
最爱蜜汁手扒鸡:
数学工作者,数学家得是陈省身大佬那样的

瓜瓜跟你拼了:
吹竞赛成绩说明金牌成绩是他最能吹的了,如果他拿了菲尔兹或者有真正的成就,为什么要吹竞赛成绩呢。

hanjie086210:
基础科学已经被前人研究的差不多了,事实上这二三十年来,整个世界在理论研究上都没有太大的突破,科技的进步也只是在现有基础科学的应用而已。你一味要求韦东奕做出什么大的理论成果根本就不现实。

【回复】回复 @观棋zk :我不是说这俩猜想是韦东奕解决的,我是说反驳层主说“近二三十年没有重大理论突破”这句话。这俩重大猜想一个是wiles解决的,一个是perelman解决的。
【回复】费马大定理和几何化猜想的终结还不算大的突破吗?
【回复】回复 @观棋zk :韦东奕当然比普通博士强得多,但是以他目前做的成果,在他的同行里真的不算多突出。他现在连数学分支顶刊的独立论文都没一篇。啥时候他先脱离导师搞个独立成果再说吧。
NeigeCC:
接上文 微积分为何是科学诞生的根基? 因为人类证明虽然直感无法反应真实宇宙(宗教存在的基础) ,但经历宇宙客观训练(科学方法论)的认知是能够逼近宇宙(神的领域)的。但很显然没有结束,现有人类认知无法解释很多现象,因此人类还需要创造更先进的数学工具来完成人类认知的突破。 量子力学和经典力学矛盾在哪? 经典力学基础是人肉体感知世界工具,动量/位置 这玩意的认知概念是宏观量纲,一开始人类用这种宏观认知工具去研究微观粒子,导致一系列问题。 问题就在认知上。 人类智慧300年接力证明的费马大定理重要性在哪? 黎曼猜想重要性在哪? 中国人的数学性不纯粹问题根源,我不说你们都应该明白。一个人但凡相信有真理,就只能运用别人的认知工具构建自己的认知世界。数学的前沿都不是质疑权威了,而是质疑一切,包括自我。 韦,做别人题的人很聪明,但离大数学家远的很。

账号已注销:
“百度一下”[doge][doge]为什么不谷歌一下

【回复】我一般用谷歌浏览器搜索百度一下

学习 北大 丘成桐 数学家 涨知识 人物故事 韦东奕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