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因为精神错乱-Louis Theroux: By Reason Of Insanity

作者: 哔哩哔哩纪录片分类: 科学·探索·自然 发布时间: 2018-12-12 17:00:05 浏览:161094 次

【纪录片】因为精神错乱-Louis Theroux: By Reason Of Insanity

喵星人爱牙龈君:
如果仔细观察这些病人就会发现,袭警男和发礼物男的用语会比较中性。他们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很难以感性词汇来描述感受。很多用语习惯受治疗他们的医生影响。吉他男宗教狂热,在滥用药物之前都还属于正常狂信者的范畴。接受治疗回归生活后依旧存在隐性问题,母亲和宗教可能会成为压力源。弑父男的问题记者很隐晦的提到了,是不是真的有精神病,还是借精神病来逃避审判。这个纪录片还关注了不同治疗团队的不同处理,例如金发女的“project”发言,以及女病人虽然患有精神病,但是对治疗团队的感受还是挺真实的。此外还有特殊案例以及法官判决对病人的影响等。不过纪录片的一大乐趣就在于提供一个了解途径

81205923812_bili:
我曾得过精神分裂症,最严重的是14岁到19岁那几年,真的荒废了我的青春,现在我和正常人无异,没有服药也没有发病,在美国的时候我经常因为闹事被警,察关进精神病院,呆一个星期我就受不了了,精神病院里太无聊了,可是出不去,现在我就是个正常人,没有任何异常,我不说谁也看不出来我曾得过精神病,希望大家不要歧视精神病人,他们是有可能康复过上正常人生活的

【回复】回复 @清墨叶渔 :得精神病确实不牛不叼,但是一个人能从精神折磨里完好无损走出来变成一个正常人,是很需要勇气也很值得称赞和尊重的事,起码你未必会有这种勇气和毅力。
【回复】回复 @清墨叶渔 :在国内精神疾病的去污名化都没实现,去医院看个双相都要上报的,你觉得普通人讲述病情是炫耀?
【回复】回复 @清墨叶渔 :说出来自己的经历怎么就是炫耀了?
戯言ー:
医生:精神病从来不说自己是精神病。 病人:那普通人就说自己是精神病了? 医生:我是正常人所以听我的。 病人:正常人就一定对? 医生:你是精神病你的思考有问题。 病人:你又不是精神病怎么知道我有问题?

【回复】如果只从自知力来判断其有无精神障碍,那把就把精神疾病想得太简单了。
【回复】回复 @coMagic :他这种就是来秀智商的
【回复】医生:正因为我不是精神病人,所以我知道你有问题。
泰罗人间体东光太郎:
在中国医院里面的心身医学科室的医生甚至可以不是心理学专业的,甚至可以是在医院干了很多年的护士转过去的,却能做心理治疗。而学心理学的学生大多数只能做心理咨询。但是所谓的心理治疗就是开药。

【回复】精医的表示很真实,现在精神医师大多是临床转过去的,真正精医专业的很少(毕竟当年开设这个专业也就那老四所)不过现在国家也重视起来了,16年过后相关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并且现在有精神医学专业本科背景,且硕士是心理学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很吃香(既有职医资格又有心理学知识)
【回复】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精神科医生和心里。治疗师都是分开的啊
【回复】国内大众对于心理学的区分不了解很正常,这些知识太过专业,只有看了正确的书籍和相关的学习才能有所了解。
淮也生枳:
九分四十二秒那个关门那个动作太细心了,因为像我们这种精神病人连一个微小的动作都很在意,如果关的太猛就会感觉他(她)是不是瞧不起我,或者是不喜欢我

【回复】回复 @怜情如蛾 :敏感或者年龄小一点(13岁左右)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啦
【回复】对啊,我也是这样感觉[生病]
【回复】卧槽,最后一句和我好像!
黑色or墨色:
看完唯一的感觉就是……精神病是治不好的。唯一的区别是,有的人能意识到然后制止自己,但是造成的后果是长期的理性人格和感性人格的碰撞,可能这也是为什么不去问一些有关爱和内疚的问题,因为不论如何去治疗,他们都无法真正感受到正常情感。而那些意识差到改不了的人和根本意识不到的只能被隔离开来。其中又一个袭警的,感觉他的话要么是台词,要么就是其实只是叙事,因为对他来说没有真正的愧疚。

【回复】非器质性病变的病人调节好大脑,就有可能治好
【回复】精神病可以治愈…只不过大多数人不重视
【回复】回复 @无名的烧酒 :可以治好,但是复发率高。。。。。。
楪言inory:
精神病不会是天生的,环境有很大问题,如果我们现在对精神疾病一直指指点点,评论太多,我觉得精神病患者只会越来越严重

鲲之大烧烤更佳:
umm我觉得很多人还是没理解,这是器官上的病变,并不是他们主观上能控制的。幻想真的可以无缘无故地来,即使无事发生

Bambi莹:
最近对精神病学产生了兴趣,想考这方面的研究生。也正在努力中,我想作为一个医生,我们该怎么对待这一群体,:不光光是治病,我应该去理解去支持他们,怎么让他们顺利步入社会,过上正常的生活,恢复他们的社会功能,这是我应该去学习的。 现在社会对精神病的包容性还不是很高,精神病成了骂人的词汇了,比如从小就会骂别人“你个精神病”,可从来不会有人骂“你个糖尿病”“你个肺气肿”,小区里面的精神病总是遭到很多人的指指点点,可是,明明每个生病的人都很难受啊,谁会想生病呢,对精神病人的苛责,使得这一群体更加艰难…… 可能我做不到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我会去努力,理解他们,支持他们,尽己所能。

【回复】精神问题的康复和治疗,以及社会的接纳没那么简单的,我认识家庭里有精神分裂症的朋友,整个家庭都被搞的支离破碎,家暴,辱骂,构陷,妄想,逻辑混乱,胡搅蛮缠。这些都是每天的日常,与其说要治疗和接纳,我觉得现在的医疗条件根本达不到,而且接纳的前提是,其他人能容忍自己生活因此遭受的损失。这个并不现实,我们凭什么要求大家牺牲自己的生活去包容病人呢...
【回复】在现有的医疗条件下,隔离和禁闭,比医疗和接纳成本低得多,也容易得多啊。 尽管不人道,但是也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回复】其实如果你本科是临床专业的考研更推荐心理学,这两个条件加起来现在在这方面世很吃香的。
蛍ですか:
我家人有次在外地抑郁症发作,闹事,要自杀,房间就像一个垃圾场,因为没有亲人在身边,所以我的亲人都过去连哄带劝把其劝回来,结果又发作了,打架啊,胡言乱语啊,异常兴奋,三天都可以不睡觉。那一个月,虽然我没经常去看,但心里还是充满了很多负能量,但还是表面上要关心,要哄着,顺着。最后,因为是我的家人一直在劝,没怎么看医生,所以他也有点乱,感觉那一个月多都有点失去了生活,终于终于把其弄进了医院。经过电击和吃药等等等等等,才好了点,唉,现在我是真的有点理解一个抑郁症患者是怎样生活的了。

【回复】这怎么有点像双向啊……
Alyssa_Oran:
我同学在班里抑郁症发作,全身在抖,无力,泪流不止,她朋友去抱她,我们继续写作业,后来也是正常相处,感觉很真实也很不真实。(那天我们在做反校园暴力的宣传报以及考试成绩刚出,之前有自残痕迹),以上只是有感而想

【回复】回复 @有颗橘子永远十七岁 :教资考试心理教育这块也是走个程序化罢了,很多老师在学生心理建设方面实则都是不太合格的
【回复】但我们班主任不是特别理解的鸭子,所以,真希望普及
【回复】死去的回忆突然开始攻击我……我初中一次晚自习也这样过
请问今天您鸽了吗:
是那个比利·米利根待过的俄亥俄州立精神病院吗[喂,看见耳朵啦!_懵]

楪言inory:
很多精神病患者只是需要关心,但很多时候,精神病患者不善于与外界沟通,也不善于提出需求,这就成了恶性循环

【回复】也许不是不善于,是完全不想,认为这是件很可耻的事情
【回复】回复 @盐吃蝉 :不想就是不善于,就像厌食就是不想吃饭
李Miko:
可能很多人能感觉到这位主持人有一些不尊重的姿态,是指他自身过于强调自己是一名正常人,与他们不同。以一种表现出来的轻微的优越感和审视者的身份,非常清晰的划分了与被采访者们的界限。或许是这部纪录片的重点就只放在了探讨问题这部分,那么我们关注的侧重点:“共情”与“同理心”也许就没那么需要注意了。

请让我瘦瘦瘦瘦233:
还是那句话,你认为一个人不正常,他的所有举动都会被放大,即使是一些正常人也会有的正常举动在你看来都是不正常的并且放大然后证明你的观点,个人觉得这种行为多少有些无知

【回复】手抖是药物副作用,而奇怪的解压玩具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语言平淡我认为是因为他重复说多了,事情发生了就已经发生了别人来帮助你问你的时候你只能平淡说出来,否则还要精神崩溃大喊大叫么
清墨叶渔:
现在网上好多人以自己“有”精神病为荣,大肆宣传,还觉得自己挺吊,我觉得挺搞笑的。

【回复】我觉得能说出这句话的你也挺搞笑的[给心心]
【回复】可以说这也是一种对精神疾病不了解不重视的表现吧
【回复】回复 @我不想变成六级号 :他应该说的是假装鱼鱼那些人吧
xXPRIDEXx:
总感觉主持人没带着公正态度去的 而是一种歧视口吻

谜医生的小头发:
国外的精神病社区医疗体系做得真好呀

人文 犯罪 社会 科技 医疗 英语 BBC 英国 纪录片 俄亥俄州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