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传统音乐·调式·声乐手绘图解·好怪啊!我的耳朵,要长耳朵了…

作者: 音乐怪视频分类: 音乐综合 发布时间: 2023-03-17 11:55:00 浏览:205393 次

印度传统音乐·调式·声乐手绘图解·好怪啊!我的耳朵,要长耳朵了…

音乐怪视频:
去印度音乐学院校招抽了一条视唱:10:19

【回复】我的天!那个看了这么多个视频,印度人好像还是用12平均律的(相比于菲律宾那边的七等分律这种完全不平均而言)只不过在调式上的扩展比西方音乐牛太多了。那为什么说22不平均律呢??
【回复】回复 @巴赫_十二平均律 :我以前是學西方美聲的,現在學印度古典音樂,你可以看下我的評論
【回复】回复 @尋許勳 :嗯,我之前也是这么想的,后来自己亲自实验和综合了几条大佬的评论,最后得出了那12个主干音并不全部对应钢琴上的音,那几个主干的似乎是纯律下的,钢琴上的12个是平均律下的,纯律下的这几个音音高上有一点细微的差别,导致这几个主干的音对这个调主音和五音有种比钢琴上更棒的和谐感。
不忧明者:
感觉好像什么都能唱出来一样,这就上网找一个函数让up唱一唱[妙啊]

【回复】咱就是说是不是心电图也可以[doge]
【回复】回复 @音乐怪视频 :笑死我了哈哈哈哈哈哈
GIGAnticCHiNa:
谱子里节拍表示没看明白 有些音符都在一条纵线上

【回复】他这个“谱”应该是在讲声乐唱法 教这个旋律体系怎么去修饰 (那些拐弯的线) 画的只有唱名音高 不涉及节奏 唱拉格本身就注重即兴 可能一场表演一个小时有五十分钟是表演者自己即兴的 这些即兴的材料就是视频里教的那样 口传身授 口头传播 还有师徒体系 不外传 学到手了去freestyle 知乎上看到的:“传统印度音乐家是个竞技性很强的职业,师门秘技不可外泄。徒弟能接触到并且能记住高深口诀的时候都已经是入室弟子了” 至于节奏节拍 印度节奏这么强一定有记录方法 比较繁琐 印度节奏文字谱没转写的(塌 tin 挺 拿 痛😂)都像符咒一样 总的来说就是这种关系:老师傅口头教学不外传 节奏有谱没必要写下来 写下来的谱传出去了也没人看懂 没必要 就当他没谱就完了 不然图方便这个人在五线谱上就画不出这么炸裂的图像了是吧[doge]
【回复】回复 @音乐怪视频 :这么一想的话,印度的种姓制度也算有那么一点点的接近柏拉图的理想国。懂音乐的人一辈子搞音乐,种田的一辈子种田,阶级文化流通烂的不得了,但是单纯文明的文化倒是直接上到巅峰
【回复】回复 @音乐怪视频 : 是的是的 竞争还挺强的 而且某种程度上受人尊重 包括打击乐那些 都是有师徒传承什么的
神秘灰鸭蛋:
阿三,还有中东那边的微分音,真的,超爱,好好听,主要平常听不到,太异域了

【回复】回复 @micchi-俊崽 :是啊……我好迷印度和中东的这个特殊的音阶,以前听过,但那时年轻躁动听不下来,工作后有一次听到公司一老哥的车上放这类曲目,听着听着舒服的睡着了,从此喜欢上了
【回复】去搜微分音吉他 找发明者做的曲特别好
紫陽-Alerinsha:
印度用的音律系統是22 shruti 微分音(raga中一般選取5~7個音),調律是Just Intonation純律。純綠是基於自然泛音構造的,要比人為切割的12平均率悅耳很多。如果你聽習慣純律,會覺得平均律不堪入耳。純律下的三和絃讓人聽起來覺得非常的純正和舒心,再聽12平均率的會覺得完全走調。(西方也衹是近代才為了方便才改用12平均率,之前古典時期巴洛克時期都是不平均的)

【回复】回复 @巴赫_十二平均律 :對的,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近代才改用平均律。西方人用的鋼琴調音比較麻煩。印度古典音樂因為沒有定全國統一的A4,所以他們都是印度首調唱名去學音樂,傳統上也不會用固定音樂器(比如鍵盤樂)。“絕對音感”本身就是個偽概念,用西方巴洛克調律絕對音感者都不一定能聽出來是什麼音,更別說印度和西亞的那些微分音了。現在北印度會用一種改造的手風琴,但那個是殖民後的產物。南印度則是保持了古典傳統, 還把西方的小提琴加入了印度古典樂隊。因為印度音律系統最有趣的一點在於和所有弦樂器兼容,不論你用什麼國家的弦樂器,只要在琴弦上特定的比例演奏出來的都是Just Intonation(純律)的 22 shruti(微分音)。
【回复】对了,这里问一下哈,百度上说纯律不方便转调,我的理解是,这个纯律只和他自己的调内主音达到一个非常的协和状态,比方说我从一个C用纯律调律,得到12音后这十二个音和C都有着超过平均律的谐和感,但这12个音和其他音比如Bb的协和感会大大衰退,不像平均律一样怎么转调都差不多,对吗
【回复】拉格知道,22微分音的话,是在纯律的基础上继续切割下去产生的吗?确实以前听印度音乐的时候,总是很怀疑这个唱的音调为什么能和通奏低音5度这么和谐 (我对这纯律平均律没什么意见,昵称叫这个只是指学习范围固定在十二音体系)
ase481:
不得不说三哥的微分音技法至少领先西方100年[妙啊]

【回复】说反了,按照现在的概念,十二平均律确定前的音阶都可以叫微分音。应该说是先进的十二平均律依靠数学的严谨统一了过去杂乱无章的调式音阶和乐器音高音程,把转调和多声部的配器变得简单可操作,并形成一门学科。
【回复】回复 @网易独家音乐人MikeZhou :"十二等程律(12-tone equal temperament, 12tet)直接把 1:2 十二等分。从语义上平均律包含等程律,等程律是平均律的一个子类。然而“十二等程律”还是可能带来歧义,比如把 1:3 十二等分也可以叫“十二等程律”。于是出现了终极解决方案:12edo(12 equal divisions of the octave)八度的十二等分。 那中文也不好叫啊……所以我们怎么称呼? 直接“十二平均律”就行。"
【回复】回复 @比邻猩 :你说的那是等律 平均律早就被淘汰了 18世纪就解决了狼五度
进击的马猴烧酒:
能用图画出来是没想到的,那些旋风土豆也太好笑了

【回复】旋风土豆哈哈哈哈哈哈哈[2233娘_大笑]
【回复】可恶,烤面筋不服[脱单doge]
【回复】旋风土豆啊啊啊笑死我了
安之舍之:
乐感爆棚了,这是一个民族的独立审美意识,是值得被尊重的,不要以为西方的十二平均律就是王道,那也是一种局限。

【回复】朱载堉:西方十二平均律是吗?来开个根和我算一算。
【回复】十二平均律是中国人发明的,明朝的一个王爷朱载堉,有可能是利玛窦回国时带到欧洲去的
【回复】你先去了解下十二平均律是怎么回事吧?它本质上是一种符合人类听觉特征的物理学规律。
hmmmmmmmmmmm:
画得很清楚啊!而且看得出他们也是精确和可控的。要是工尺谱什么的要是也能这么翻译就好了

【回复】这是他自己创建的视唱辅助法吧 感觉不是用来记谱的
我自愿出生的:
突然意识到那种愿意来学习我们传统音律的外 国 人有多伟大。。。

【回复】回复 @隐秘鱼 :是这样的[嗑瓜子]但乐器物理性质不同,可以用现代编曲做点新器乐,但传统乐器是靠出家一样的教学方式教下来的
【回复】回复 @隐秘鱼 : 西方传统音乐又如何呢,古早的东西还是有看一看的必要的
【回复】伟大不至于不至于[tv_doge]不过确实令人佩服
WhiteCrow白鴉:
最近一直在听印度教的唱诗,听了快半个月,即使会念歌词也根本唱不出来,第一次感到乐感的降维碾压,人家是真有本事

【回复】回復 @滄江 :我听的是这些专辑里的,可以在网易云搜单曲:Mahalakshmi Ashtakam、Vande Bhuvaneshwari、Jai Jai Jagdambe Maa
【回复】回復 @TNTcontroller :是的,旋律复杂,而且有微分音。推荐搜印度音乐唱音阶的视频,有的音之间会弯弯绕绕地拐弯[微笑]
骐子小白:
这不是我小学自创的记谱法吗[笑哭]就是没有颤音,但也是这样的折线图

【回复】这个其实古已有之,叫声曲折曲线谱。道教经韵现在都还在用。毕竟同种族人类的大脑思维模式都大差不差的。
【回复】要知道这历史长河中总会有人与你心意相通
【回复】回覆 @裕凌岘sir_华 :?你猜指挥打的节奏还是音高
宵崎かなで_Official:
传统音律和十二平均律会不会在印度人脑袋里打架

【回复】回复 @南方四个拐 :你都知道了五声音阶是12356,怎么可能打架[藏狐]
【回复】中国还有民族调式呢,12356,你脑子打架不[脱单doge]
【回复】对印度人来说,你这十二律有点怪
Titus的pt今天崩了吗:
通用的传播的广的不一定是高级的而是最好理解的,世界音乐民族音乐并不低级并不土而是更复杂

【回复】是的,所谓主流音乐其实就是西方的民族音乐
【回复】而且甚至更好理解不是因为它简单而仅仅是因为它们离我们更近
依飒:
中国古代也有这种曲线画出来的谱子,不过后来工尺谱更流行了

声乐 乐理 和声 印度 传统音乐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