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合众国在清朝叫啥国?

作者: 贾老科学家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1-10-08 17:00:07 浏览:756930 次

美利坚合众国在清朝叫啥国?

账号已注销:
花旗银行的花旗就是这么来的吧,老百姓看见他挂美国国旗,所以就是花旗银行

【回复】是的,好像最早开在上海,门口插了很多美国国旗,大家都叫花旗,就成花旗银行了。
【回复】回复 @恶死伦敦 :有叫花旗参有叫西洋参
ZacharyQian:
花旗国(现在越南还在用);米国(现在日本在用)

【回复】回复 @兵长来削你了 :最离谱的是这四个字美国一个字都搭不上[笑哭][笑哭]
【回复】回复 @ciaocolate :屙麦粒颗[doge][滑稽]
北国旅游大使宋徽宗:
今咪唎口坚国夷人咈囒哂吐嗲喇哪啡叮因民妇郭梁氏买果争闹,用瓦坛掷伤落水身死,已据供认明确,照例拟绞,情罪相符……于本年十月初三日将该凶夷咈囒哂吐嗲喇哪啡叮照例绞决,以彰国宪,并夷人买取食物向系官给买办,今民妇郭梁氏私将蕉、橙卖给夷人,殊属不合,业已被伤身死,应毋庸议。[doge][doge]

【回复】带口字旁的都是地名人名[doge]
【回复】回复 @纯路人而已 :山东考生,懂得都懂[滑稽][滑稽]
-野原新之猪-:
日语里面美国为什么是米国,明明英国才是米字旗啊

【回复】因为日本最初接触美国人时,把America错听为了Meriken,这个发音在日语中对应的汉字是米利坚,简称米国
【回复】回复 @秋月静叶梨酒 :不是这样的。因为日本人借用汉字之后,语音上有一定的简化。比如“米”在上古属于明母、帮系,“美”也一样。所以呢,这两个字同音,而且呢日语借汉语读音有不同的时期。在吴音中,不分全浊、次浊,所以/b/、/m/在这个音系中只占一个音位,听感相同。そう、亜米利加。
【回复】回复 @Liam_Minam :听你这么一说,我也去找了更多日本人对于“米国”语源的解释。日本人的说法是幕府末期也有译作“亜墨利加”,简称“亜国”的,但很多国家名字都以A开头,如果都称为亜国就会引起撞名、混淆。而中濱萬次郎翻译的“米利堅”不仅更接近英语原本的读音,也不容易混淆,所以渐渐被广泛使用
钱坑路:
其实按照音译,亚美利加是合理的。不清楚美利坚是怎么来的。

【回复】美利坚 英吉利 法兰西 德意志,这些国家名字在字面意思也有些好寓意的,也算是有意译的成分
【回复】亚美利加是一个意大利人名 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美洲 美利坚则是去掉开头那个“a”之后在读 即“美利坚”
【回复】回复 @伊瑟琳-利维休斯 :德意志取自德语的德国,不然按英语就是日耳曼国了23333
四个耳朵孙一峰:
这事宋美龄熟啊,全国抗日集资买飞机的钱莫名其妙就到了夫人花旗银行的私人账户了[吃瓜]

【回复】回复 @自动删评天下大同 :那咋进了她私人的账户了,你问问当时筹到多少钱,她又买了什么成色的货,不光如此,解放战争的时候她把美国给的国家援助反手又投资了美国的房地产了
【回复】哈哈哈哈哈这话说的,好像其他三大家族没贪似的[喜极而泣]
【回复】回复 @自动删评天下大同 :额额
双刃头锤没有异剑:
美不胜收的美(利坚),德高望重的德(意志),英姿飒爽的英(吉利),法治开明的法(兰西),不得不说近代中国人真会翻译,就是有点标题党

【回复】回复 @菜菜子er不爱吃白菜 :还真不是,中国最早给外边国家的翻译奇奇怪怪的,而且经常文不对题,比如佛郎机(法兰西,但有时候会被认为是葡萄牙)红毛(荷兰)暗厄利亚(盎格鲁,也就是英国),直到清朝不少国家靠着广州十三行建立了稳定外贸关系,以及近代一批欧洲国家崛起之后翻译的名字才变得好听起来,不过也有例外,比如荷兰因为崛起的早,明末的时候就有荷兰的译名在民间广传了
【回复】当年不叫法兰西,叫佛兰西,后面觉得确实不好听改的
【回复】好久以前看到的不知道有没有记错,最开始英吉利是叫英咭唎,法兰西叫弗兰西吧,好像是后来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觉得这些翻译名太难听,就要求清政府改了。不过那时候清政府给西方国家取的名字确实是有一种鄙视的感觉,用的字真的很夷气
察涂神:
育奈士迭国。我记得好像有这么个翻译。

【回复】United States[脱单doge][脱单doge][脱单doge]
【回复】这个翻译感觉和日语里的パソコン有异曲同工之妙,personal computer
账号已注销:
米粒尖:亜米利加 带嘤:英吉利 意大利:伊太利亜 法国:仏蘭西 德国:独逸 俄罗斯:露西亜

【回复】回覆 @此名价值12硬币 :我是高中生,学日语的,层主放的是日语的国名汉字写法我认识的。
【回复】德国的叫法是不是音译的德意志啊[喜极而泣]
【回复】回复 @该昵称已存在24697 :独逸,德意志都是音译

历史 美国 美帝 地理 冷知识 涨知识 小知识 美利坚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