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反对招安的梁山好汉只有5个,最终四个都得到了善终

作者: 仗剑说名著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3-09-24 19:05:00 浏览:88385 次

明确反对招安的梁山好汉只有5个,最终四个都得到了善终

猎豹夏侯妙才:
但你站在他们立场再好好想想,他们不是隋唐时期的瓦岗寨,隋当时基本已经名存实亡了,官方要组织力量镇压是不太可能的。 北宋那时虽然统治者昏归昏,但人心还没散,大部分人还是把北宋当正统的(这也是为什么南宋刚开始建立就有效能组织力量对抗金军的最重要原因),他们招安,会受朝廷的迫害和排挤;不招安又能怎么办?和方腊一样推翻朝廷?那你们看看方腊是什么一个结局和历史评价?

【回复】回复 @献祭不能取 :毛主席说《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这种解读是建立在马列哲学下看水浒传得出的新结论,四大名著都描述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但救世之道也只能是忠孝仁义,或出家避世。在外敌入侵君主昏庸之际期盼有人能保国安民,包青天、杨家将都是这样的
【回复】我也是这么想的,再弱的朝廷,那也是朝廷,我并不觉得梁山跟朝廷死拼能打得过,最好的结果就像黄巾军那样,将朝廷重伤加速灭亡,最后被镇压。
【回复】回复 @看到风起了 :去翻一下水浒原著中梁山的兵力描写,排除后勤家眷,能有八万多的总兵力,不说与赵家逐鹿,当一方诸侯没任何问题。至于梁山那点地方为啥养得起这么多人,只能说是施耐庵是懂魔法的……
夏夜雪之夏:
人的想法是会变得,武松一开始是想做好人,所以他杀潘金莲西门庆之后没有跑,自己去自首.之后被陷害也没想杀公差逃跑,还救了公差一命,直到飞云浦,武松的想法彻底变了,他杀了张都监全家,在此之前武松是真没杀过一个无辜之人,杀一个是杀杀一百个也是杀,这是他对朝廷完全不抱幻想了.

【回复】但是杀完人后武松遇见了宋江,然后他在全书中第一次提到了招安这个词
【回复】回复 @一只练习两年半的只因 :这很好理解,谁也不想被通缉过着过街老鼠的生活,不对朝廷抱有幻想和我不想躲躲藏藏不冲突,后面征方腊后武松出家也证明了他不想入朝为官.
【回复】回复 @一只练习两年半的只因 :他是想着天下大赦,本意并不想走歪路
枕着时间入眠:
公孙胜得道成仙(仙道),李俊海外称王(王道),鲁智深坐化成佛(佛道),武松断臂善终(仁道)

【回复】师师:燕青走此小道[doge]
账号已注销:
鲁智深~武松是从二龙山走出来的~他俩才是真兄弟一条心[吃瓜][吃瓜]

【回复】惟公孙胜将红锦裁成道袍,鲁智深缝做僧衣,武行者改作直裰,皆不忘君赐也。[吃瓜]
【回复】扯淡武松绝对和宋江一条心,,他俩可是单独结拜,抵足而眠的人
【回复】回复 @尼古拉岩 :被骗的感情永远抵不过同生共死的来的深厚
--风夏:
惟公孙胜将红锦裁成道袍,鲁智深缝做僧衣,武行者改作直裰,皆不忘君赐也。《始终反对》🤣🤣🤣🤣🤣

【回复】反对招安不代表反皇帝,这个毕竟是皇帝赐的
H家的小藏獒:
03:46 其实这时候宋江是有点懵逼的,因为在原著中宋江上梁山之前路遇武松去二龙山落草时,武松说的是:今日且去二龙山落草,待日后大赦招安图个去处,一开始行者是不反对招安的

【回复】回复 @一不可再无二三 :你到底看没看过?是宋江问武松去哪,武松说去二龙山落草,然后宋江想拉武松一块去花荣清风寨,武松觉得自己是重罪,不想连累宋江和花荣,才说等受了招安再来寻宋江。实际上就是武松已经决定落草和宋江分道扬镳,异日招安再来寻云云只是场面话,如果宋江后面不混黑道他们恐怕没机会再见。
【回复】回复 @暗自由人 :瞎讲,本来武松是一直在劝说宋江落草,是武松自己先提出来想要招安,武松说杀人太多只能等朝廷招安再图去处,宋江本身杀了阎婆惜之后在四处逃跑,没想过落草,在等大赦,后面还差点被王英做成了醒酒汤,还碰见揭阳三霸差点丢了性命
【回复】回复 @此刻彡尽湿滑 :更大的可能是武松被宋朝官场伤到了才会变得对诏安持冷漠乃至抵触态度(他在阳谷县一心为公,县令却不替他伸张正义,张都监明面上对他体贴关怀、暗自却要害他),他本人是个颇有主见的人,不大可能单因为鲁智深几句话就被洗脑。
油腻华东老男人:
林和燕也是反对的。林的态度没有描写,实际书里后期就不写林的心里活动了,没人知道他在想啥。不过从他中风郁郁而亡的结果,还是可以猜到他的态度。燕就比较明确,他不明里反对是碍着卢俊义,最后劝了卢俊义一次,不听,就收拾细软走了。

【回复】但是林冲诏安后,一口一个天兵到此,要是抵触他能那么积极吗?[藏狐]
【回复】回复 @顏翊-霂誠 :燕青吧
【回复】回复 @幻想乡第一记者 :一口一个,就98回和呼延灼说了一次。然后就瘫了……
bili_60538515855:
水浒传之所以能够成为名著,绝对是明线和暗线都讲的。一些自称是原著粉的人,说水浒传就是在讲忠义。这些人只看懂了明线。有忠义的人不假,但是只讲忠义,恐怕是假粉或者只看了个表面。就像看了一部网络爽文一样。他们的眼里,朝廷的腐朽和奸诈,武松鲁智深的反对招安。都可以视而不见。也就是不承认有暗线。试想一下,如果写成梁山众志成城全都想要诏安,为了保家卫国,朝廷大臣也不刁难,梁山一伙人该是个什么结局?可能会死人,但不会这么惨。然而作者把故事写成一个悲剧,也写出了梁山的内部矛盾,和朝廷的奸诈。作者写了这些内容自然有他的用意。不然也不会写。实际上就是在写暗线。你可以赞扬梁山为宋朝和老百姓做的贡献。但是你也不能忽略作者在让读者思考宋江是否值得信任,诏安是否是正确的选择。这就是水浒传想表达的东西。有了这些水浒传才能够有深度,不承认这些水浒传不配做名著。

【回复】名著之所以为名著,是因为文学性,而非所谓的深度
襄阳老郭子:
读一下原著,第一个想诏安的就是武松

【回复】第一次提招安随便说说而已,他都还没上二龙山,之后才是他真正的想法,招安意味着他又要回到官场,武松肯定不会去的
【回复】回复 @___奈 :小学生?到处复读,你要搞清楚御赐的东西是什么性质,是你想扔就扔?让你穿就必须得穿,除非你背叛宋江回去落草。最后的御酒也是同样道理,明知是毒酒你也得喝,不喝就等于造反。看你的样子是没进过社会,也没被领导敬过酒吧[吃瓜]
【回复】今天一个想法,明天一个想法,这都很正常,我以前说话还是比较实在的,多年受到社会的毒打,我现在说话变得委婉了很多,随着时间的变化,随着经历的不同,想法也会变化的
大爱无疆的龙爷:
公孙胜除了会法术外,自幼乡中好习枪棒,学成武艺多般,出场就一人打倒了十来个晁盖的庄客。因此,公孙胜是法武双修的。公孙胜的法术胜过乔道清,而乔道清的法术轻松就打倒了李逵、武松、鲁智深、刘唐等人,所以公孙胜只会更厉害。整个梁山实力最强的人就是公孙胜,远胜过卢俊义。别说什么近身公孙胜就不行,已经说了公孙胜是法武双修,而且公孙胜还可以让秦明、李助等人的兵器直接脱手,所以哪怕是近身对战,公孙胜也不惧。可以参考郑彪近身肉搏,一样用法术杀死了王英和扈三娘。 ———— 卢俊义吹为了把卢俊义排水浒第一,有个威胁性最大的李助,就要想方设法把人家搞成法师,这样就可以排除他了?真是自欺欺人的行为。 李助不管用的是武艺还是法术,他的实力就是在卢俊义之上的。论武谁规定了只能计算纯武力了?整个水浒传纯武力能排出个名堂才有鬼了,大部分都是50回合不分胜负的。卢俊义打不过会法术的,就要把人家的实力不计算在排名当中?真是可笑。封神演义是不是也要只论纯武力,把会法术的直接排开在外?水浒传严格意义来说就是带有神魔性质的小说,108好汉都是天上星宿转世,本身就是神魔了,还刻意去排除法术?所以卢吹真是可怜又可悲,别说李助了,就是史文恭的存在,卢俊义第一就很难确定。更何况,真实实力来说,卢俊义就永远做不到第一,毕竟一群法师在那里。卢吹刻意排除法术,就好比,我跟你打,你不准用内力啊,呵呵!

【回复】回复 @大爱无疆的龙爷 :没问题啊,完全可以来个 1全技能排行榜 算法爷 2 抠掉法爷排行榜 你当他们排的都是2就行了 如果排1 连樊我都觉得应该在卢之上
【回复】回复 @饭团滚 :[疼],法术不强就是会被秒,你连人家一刀都扛不下来,哪有时间做法?[捂眼][捂眼][捂眼] 撮撮撮[翻白眼][doge]
临终發:
反正后面都变味了。。。为啥反都忘了,还去相信敌人[笑哭],除了鲁智深,武松我是一个都不佩服

【回复】不是梁山选择去相信敌人,而是基于现实角度出发,梁山只能选择招安。虽然梁山打了很多胜仗,但终究只是几万人的武装规模,如果不是坐拥水泊地利,甚至不具备割据一个州郡的实力,实力和成熟度还不如方腊,可方腊不也被剿灭了吗,能在最高的统战价值上招安就已经是最优解了。
【回复】回复 @bili_89232000872 :忠君是主旋律,是天命。皇帝跟百姓并非对立。作者写成没反奸臣弄成了投降,反遭迫害一地鸡毛。正表达了奸臣的可恨。
【回复】害,封建时期忠君思想很严重,他们很多反奸臣不反皇帝,但这里我有点怀疑前面是施耐庵写的,后面倒是罗贯中写的
青守守:
好像看过不知道谁的说法,梁山真正的好汉只有一个半,一个是鲁智深,半个是武松,武松是半个好像是因为他滥杀无辜过。(也不算太无辜)

【回复】这话纯属扯淡,别的不说,朝廷编制出身的人,有几个滥杀过无辜? 抛开一些恶霸,土匪,开黑店的,再怎么说也能剩下一半是真好汉。一个半纯属博眼球的说法[藏狐]
【回复】武松在飞云浦后彻底黑化了
锈剑阿飞:
说的不准确,鲁武二人是明确反对,但不是嘴上说说,只不过限于义气,不好直接拆伙。李俊不是明确反对招安,而是后来望着不对,觉得没有前途,所以想单干。公孙胜道士出身,他的看法跟别人可能都不一样,也许他早就看出来宋江的不对了,觉得有近忧远虑,明哲保身更接近于他的人生哲学。

60468315942_bili:
林冲后面没有怎么写心理活动了,看着貌似也是不反对的,而且征方腊记得也是战功累累

【回复】回复 @饭团滚 :央视版的水浒传,林冲征方腊前就死了。小说里是征方腊后中风了,留在六合寺由武松照顾,半年后去世。宋江回禀徽宗时,徽宗给武松林冲二人送去了赏赐
【回复】他是反高俅,不是反诏安。
【回复】回复 @饭团滚 :林冲征完方腊后病逝的
bili_13712828:
招安是当时最优解,历史上梁山实力很弱小,不用朝廷出动大军,张叔夜带几千人就平了。至于被奸臣陷害是没办法的,这个文化就是这一套,拉帮结伙黑吃黑。总结一下:这套黑暗文化、黑暗社会太需要靖康之变了。

夜三芙莉:
实际上招安就是那时候唯一的选择了。首先梁山肯定是不能长久维持现状的,自己不生产几万人坐吃山空,去“借粮”总有把周边都借完的一天。那么就只能彻底反了或者招安。但是有反的条件的,你自己内部有多少同意反的,不说那些江湖草莽,前军官基本都不会同意反吧,五虎除了林冲应该也没一个会反的。反又反不得,维持现状又维持不得那就只能招安了

象牙山的火火火火火:
原著中每次梁山众头领接受封赏的时候,都会描绘一下众头领的打扮,都是清一色穿什么皇帝赏赐的什么红锦袍之类的,然后特地描写:惟公孙胜将红锦裁作道袍,鲁智深缝成僧衣,武行者改做直叕,皆不忘君赐也。好几次都这样,可能也是为了表达他们在无声的反对诏安吧。否则干嘛要多次写这一段呢,难道是这哥仨是神职人员比较特殊嘛

【回复】原著里我也没看到这些描写是120回本的吗?
【回复】感觉就是职业原因,不然不会最后多加一句皆不忘君赐也
【回复】文在寅也保留着当兵长时全斗焕发的表彰[滑稽]

水浒传 四大名著 梁山好汉 鲁智深 武松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