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克文工作室】福建:向海而生(四):特殊地缘与历史,让莆田文化体系自成一脉

作者: 卢克文工作室分类: 社会 发布时间: 2023-04-18 20:37:35 浏览:266305 次

【卢克文工作室】福建:向海而生(四):特殊地缘与历史,让莆田文化体系自成一脉

阿狸带你看金鱼:
这里说一下,莆田、仙游所在的兴化地区因为特殊的地形与木兰溪冲积平原,在汉人大规模入闽时保留了相当数量的越人土著群体,被汉人同化也相当晚(一般认为是五代十国时期),今天的莆仙方言底层保留了闽地各语言里最多的越语成分,听起来晦涩难懂,而且和其他闽地语言互通程度最低。独特的语言也是兴化文化的独立性所在。

【回复】明初之前,莆田仙游也是属于闽南民系,讲的就是闽南话,这个观点的来源,是现在讲闽南话的潮汕雷州海南明确记载非常大部分都是莆田整族整村的移民,之所以后来莆田仙游方言发生巨变,那时因为战乱导致莆田仙游的人口构成发生过巨变。 南宋末的抗元和元末亦思法航叛乱(泉州蒲寿庚。。元末陈友定等),莆田人口锐减(全族全村集体跑路。。。到潮汕雷州海南),福州闽东话人口大量迁移到普通,语言慢慢脱离轨道,与闽南语渐行渐远,形成介于闽南话和闽东话之间的独立方言莆仙话。 学术界也有同样结论,《《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论莆仙方言的形成与流播https://www.doc88.com/p-17616012020515.html 其中说到“莆仙话之所以比较独特.还有地理阻隔的原因。就现状而言,莆仙话和闽方言的闽东、闽南两区都比较接近。但从历史上考察,莆仙话本来当属于闽南区。周振鹤、游汝杰在《方言与中国文化》一书中写道:“在唐代,这二县(莆仙)归泉州管辖,到北宋时才分置兴化军,后来的莆仙方言也应该是在当时晋江一带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直到今天,它的文白 异读系统还是与闽南话基本一致。”除了文白异读系统与闽南话颇一致外,今天的莆仙话中也仍可寻出一些闽南语音遗迹。
【回复】潮汕很多人按族谱回莆田仙游寻根,结果除了潮汕话(闽南话)和莆仙话已经不通了,还有就是族谱对不上,莆仙当地族谱很大都是之后福州来的
【回复】大体上就是闽东—闽南过渡
跟着东少混:
地域黑有其背后的原因,没人会愿意穷,吃不起饭的时候自然就想方设法搞钱,跟饥饿跟穷比名声自然不重要。我不否认莆田在近代的地域黑,但这是我土生土长的地方,这是我的根,我相信未来一定会发展得更好。我在北大医学部读完,一定会回去帮助我的家乡

【回复】我建议你在大医院学习好了再回家,这算是帮助家乡
目窗临泣一叶萩:
冷知识:狭义的莆田人按生存环境,还会在内部分为洋面人,山里人、海沿人、界外人等,风俗习惯也各有不同,莆田人现在还是会下意识地认为自己和仙游人不一样,仙游人同样这么认为。

【回复】是这样的。莆田内部也分得挺清楚的,城厢荔城一般称为社里人,秀屿那边是界外,仙游更是独一档
【回复】你说的很中肯,有的莆田人仙游人会互相贬低[喜极而泣]
【回复】乍一说很陌生,转换成方言就明白了[OK]
南渡鸥:
莆田,一个在福建极为特殊的存在,大家对于莆田的刻板印象,其实大部分是由于我们的爷爷辈,父母辈,什么医院,什么鞋子,什么龙眼干这类的,真的很多,我们这些年轻辈的,就我狭小的目光所见,其实一直有在努力改善,毕竟,没有人不希望家乡都是负面影响的,所以,我诚心的希望大家,刻板印象不要带入成最终印象,我们年轻辈的,真的都有在奔往八方,以期改善家乡的口风[保卫萝卜_哭哭][保卫萝卜_哭哭]哦,还有,不是每一个莆田人都卖鞋和能分辨真假鞋的!我们真的不是每一个人都有鞋作坊的,真的[大哭][大哭]

准时到站:
厦门因为支持郑成功,整个岛几乎全部流放,只到90年代还有华南虎

【回复】回复 @我是大猫paoboo :这是对的,华南虎也叫厦门虎!
路_口:
莆田彩礼还是说少了,我表弟五一结婚彩礼80W,我亲哥五一订婚彩礼88.888W,过年相亲人家直接说没有一百万不用来相亲[大哭]

【回复】不是所有 秀屿那个村庄才高,而且人家嫁妆也多,基本等平,你们怎么不说
【回复】80多万有点离谱啊[笑哭]
【回复】别家不知道我家不要彩礼,重男轻女,彩礼贵界外可能会多一点吧
Thxxso:
很多潮汕人的祖上确实是来自莆田,不知道视频里面说的莆田还多在内部通婚是不是有数据支撑?但潮汕人跟其实地方一样都是自由通婚,很明显的一点就是潮汕的彩礼在全国都算最低的一档

【回复】然而莆田彩礼在整个福建是最高的[doge]
【回复】我们村里老人确实都希望找本地的,说外地的又要钱又懒惰,一吵架就要离婚,还得跑去外地劝和,所以找本地的,如果有啥麻烦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也不怕人家跑,当然这是老人们的观点。至于彩礼每个村似乎都不一样,高的几十上百万,低的也有几万的。
【回复】我姐夫家族就是莆田涵江迁到广东茂名,我们是仙游县枫亭的
青铜韭菜:
等了福建这期这么多年,非常遗憾博主只说福建沿海城市,而忽略闽北语系代表城市建瓯,也是福建两字取名的由来:福州+建州(现在的建瓯)各取一字,两座历史上相同地位的城市,如今两极分化,不说说真遗憾

【回复】福建内地城市实在没什么存在感[笑哭]
【回复】厦门北站有个喇叭:光饼,光饼,建瓯光饼,好吃的建瓯光饼
【回复】这还没说完呢急啥呢这不得慢慢讲。
心的方向勇往直前:
其实,莆田是福建省里最小的地级市(面积相当于其它地级市里一个县)人口密度不低,所以外出就业很多。尤其是很多做自媒体外地人对莆田人偏见真的很深

蛤蟆捉害虫:
北有大槐树,南有甘蔗园。根据我叔叔的说法,我的祖先是福建莆田甘蔗园迁徙到粤西的。很想去甘蔗园看一看。[OK]

【回复】莆田没有甘蔗园这个地方,你的先了解清楚到底是哪个村,才找得到
【回复】莆田的甘蔗园早在九十年代就木有了[喜极而泣]
【回复】我们是从河南大吾(今归属湖北孝感)迁到江苏南京,祖家还有族谱,我也从没回过祖家
基米克大人:
莆田古称兴化明朝嘉靖年间倭寇犯境,兴化府曾一度被倭寇占领,建立要塞堡垒对抗明军,并在当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戚继光等明朝将领花了很大功夫才将倭寇赶走,兴化遭到很大破坏。不过也从侧面反应兴化的确是有财富积累的,否则不会被倭寇选中。

【回复】我家族谱记载也是嘉靖年间因为倭寇猖獗,从福建迁到广府的[doge]
桑塔纳久驾小王子:
原来界外是这个意思我以为是乡下的意思 这要多谢满清的大缺大德 尼玛比倭寇还狠[辣眼睛]

总是要你鼓励:
潮汕雷州海南人的绝大部分都是 明末清初从莆田迁过去的。

【回复】如果明末清初迁出,那方言还能相通,比如浙南和泉州,海陆丰和漳州。所以莆田迁出的明显更早
【回复】是宋代-元明初,不是明末清初
【回复】绝大部分不敢说,我们村是汕头一个大村,确实是从莆田过来,历史较短,我是当地第二十二代。但是我们镇里还有很多村很多姓氏很客家人,迁来有先后,隔壁还有六十几代的村,你说要算多少年以前迁来的?
一个死太监:
小时候就奇怪田里为什么有贝壳,身处南方,没见过水稻长啥样

whinstler:
莆田有省内第二古老的木构古建北宋初元妙观三清殿,使用至今的北宋水利工程木兰陂,然而就至今还不是历史文化名城[疑惑]

星海计划 文化 历史 莆田医院 木兰溪 莆田制鞋业 莆田 福建 界外 界内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