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知安石好,错把司马当成宝。老来方知变法妙,朝堂再怼司马光!【苏轼对新法态度的转变!(下)】

作者: 经济研究室-祈祷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2-09-29 16:37:01 浏览:70617 次

年少不知安石好,错把司马当成宝。老来方知变法妙,朝堂再怼司马光!【苏轼对新法态度的转变!(下)】

账号已注销:
在经历了亡妻之殇,贬谪之路,牢狱之灾。在他面朝黄土背朝天,为一日三餐而发愁,在黄州东边的一片坡地耕种的时候,他的心灵返本了,因为这个时候,他已经不是读书超多的才子苏轼,而是后世那个流传千古的苏东坡。

【回复】他不至于饿死,但是真遇到磨难才会懂得将心比心
【回复】回复 @白开水hhk :在黄州的时候已经吃不起肉了,但比普通百姓强
【回复】回复 @白开水hhk :毕竟是当官的,人情来往是要的。我看过记载,有苏轼的朋友送了十坛酒给他,苏轼转手就送了一半给他另外一个贫困的朋友。苏轼基本的生活保障是有的,也有朋友和很多不认识的人慕名送他礼物。但是朋友和门人有落魄的,他接济起来太大方,自己反而穷了。他的妻子还为此典当嫁妆,后来实在没钱,只好每十几文钱包一个包作为一天的花费,给他保障一段时间的花费。
与孔明水共鱼:
没有人是会从一开始就是正确的,只有经历了事情才会慢慢变正确 。何况术业有专攻,苏东坡文学上毋庸置疑,政治上自有不成熟的一面。做了那么多任地方官,足够让他清醒的认识到荆公变法的利弊。自己经历了乌台诗案人生大转折,手足分离只能把酒问青天,这些也能催着他成长。同时也可以知道他并不是投机主义者,谁得势就拥护谁,他自有其原则和底线。

【回复】回复 @静枫宁 :大概是他一开始觉得书里没有找到王安石那样干的先例,于是就觉得王安石的都是错的吧( ゜- ゜)つロ
【回复】回复 @K-Connor :苏轼金典外行指点内行
【回复】回复 @静枫宁 :“原生家庭”影响,他老爹比他还离谱。
西元前的月光:
贬谪的经历也为他带来了解底下社会情况的机会,才让他转变了认知,而他真正将成就达到巅峰、足以流传后世,也是在这之后。如果没有这份经历,他的印象顶多就是每朝每代都有的“学士才子”,而非“东坡居士”。

【回复】没有这份认知,逆天也就是李煜
账号已注销:
这就是实践的重要性,先不说苏轼文章内容的对错,没实践前,文章逻辑都是一团糟,这可是大天才苏轼尚且没实践打底写出来的东西都让人看不下去,再别说普通人了

众狗不悦:
历代其实都不缺有志之士,其实人亡政息才是最要命的。

【回复】人几乎不能决定下一代的发展方向,无论他有多么成功。
美凌格之心:
前期他事实上还真就是反对变法,如果是反对变法里面的不当条款,那么应该去调查这些条款实施后造成了哪些危害,但他反对变法的理由都是引经据典,用一些明显想当然的推论来辩驳,从头到尾没有拿出一个真实案例。这种情况说明他就是预设了立场,先认为新法不好,然后脑补有哪些不好的影响,这其实也并不奇怪,新法事实上会损害既得利益阶层在经济和政治上的优势,作为既得利益阶层的一员,本能的厌恶新法才是正常的,至于后来,他是在一系列打击后,思想有了巨大的转变

委座别慌:
其实并不是,苏轼一直都没变,前期他不是反对变法,他反对的是新法中的一些激进政策;后来他也不是支持新法,而是认为其中一些效果不错的政策应该保留。苏轼一直比较超然,并没有陷入到有你没我的党争中

【回复】苏轼不反对变法,你不怕把苏轼气活了,乌台诗案实质上就是他反对变法造成的,宋神宗是在借机敲打苏轼,你不会真的以为皇帝认为苏轼会不臣之心吧,他有那么大本事吗?不要文过饰非。
【回复】看史料能看出这个,你眼睛自带滤镜?
【回复】确实没陷入党争,谁上台他跟谁抬杠,被两头收拾都快成网红打卡点了
经济研究室-祈祷:
标题打油诗随性而作,请大家无视-_-!!!

【回复】你这油打得好,打得好啊[doge]
【回复】你这打油诗写得好啊,好就好在他写得好
【回复】回复 @饮冰室纯路人 :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额逗:
实践出真知后的苏东坡打脸曾经的苏轼大才子[吃瓜]

陆田一:
战国时期魏国、韩国、楚国,皇帝死改革停,都喜欢一棒子打死,不去之精华去其糟粕

【回复】人亡政息是古代的常态,因为路线斗争和人事斗争区分不开,本来正常的政策讨论总要搞到人身攻击上面去,最后就是批倒了人,政策也废了。相反,能区分开路线斗争和人事斗争的都是强国,比如秦国杀了商鞅之后仍然继续了商鞅的变法
【回复】因为只有商鞅,培养出一个军功集团。其他改革都没有任何新的利益集团崛起[藏狐]
机械红柚:
所有人都是这样,年少时追名逐利,对所有损害自己利益的人都视如仇寇,疯狂撕咬。 非要等到没有了名利之心后,才能把眼光格局提高到整个世界,认识到别人也有需要被保障的利益。

【回复】他还只是个三十五岁的少年是吧[大笑]
蓝色风暴洋:
[doge]王安石青苗法动了地主的利益,免疫法动了底层官僚的利益,均输法动了地方军阀的利益,只给戴了一顶奸臣的大帽子一千多年真的不算惨,神宗能保住他真的很不容易,瞧瞧元英宗,想动手改革减一点军费就被军方大佬找刺客给灭了,尸首都不全

【回复】那是南宋开始的事,退休后神宗哲宗徽宗都在进行改革
大约翰苏丹:
这次举出的弊端才是真真正正实践出来的。

奈文摩尔的信徒:
这篇文章我觉得可以选入高中课文,辨证议论文+结尾感情升华

小小小的小木头:
可惜后来新法又被奸人利用了,感觉古人也不少二极管

【回复】蔡京的新法可以说跟王安石的新法关系不大,王安石可没倡导丰亨豫大
【回复】人性都是一样的,不会有啥大变,哪怕是英雄,也有不成熟的举动,更何况新法本身并不完美
雷姆鲁斯:
苏轼毕竟有个毫无逻辑死命黑王安石的老爹,年轻时受影响是必然的。

【回复】回复 @宋车宗 :苏老泉出了名后学后进,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之后缕试不第,等到欧阳修推荐他开始闻名的时候,王安石当了十几年官了。
【回复】回复 @宋车宗 :天字第一号,《辨奸论》堪称对王安石个人的檄文
【回复】回复 @雷姆鲁斯 :好家伙,苏洵死的时候王安石都守孝呢
还是老蔡:
当时的做法有点像农业社会的"罗斯福新政",或者一定程度的计划手段。

黎民蚩尤:
当初那个觉得自己奴仆不够而狂怼王安石的公子哥在体会到民间疾苦之后终于成了苏东坡

社科人文分享官 历史 人文 读书 免役法 王安石 苏东坡 苏轼 王安石变法 历史人文档案馆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