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系列:《道德经》“道生之,德畜之”,应该怎么理解?

作者: 小播读书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1-01-10 23:26:15 浏览:4816 次

中国哲学系列:《道德经》“道生之,德畜之”,应该怎么理解?

咸鱼卖了六便士:
当人单纯、觉醒,不疑专注地穿行于人间,世界何其隽美又妩媚。 ——黑塞《悉达多》

晚晚难安g:
大智慧啊 道是不变法则 德是意识认知 所以说宇宙最重要的两个东西:原子 和 意识 这两个东西互相赋予对方意义和存在条件 太极图太妙了 天人合一

【回复】太极图一般啦,只是具有代表意义。有一张图可以很直观的解释这个世界的所有信息。曼得波罗集了解一下
【回复】回复 @晚晚难安g :你是受西方二元对立分析科学的逻辑思维方式影响太深你提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东方哲学概念,但是却根本不理解它真正的含义。中国国讲阴阳变易,相生相克,不是西方光明与黑暗的对立,而是天道循环,虚实相济,正奇结合,因时易势的。佛家将的空和无也是类似观点。现阶段,电脑只是无自我意识、无生命情感、无价值判断的运算机器而已。没有任何生命特征,生物即使没有智商,也会分泌各种化学物质,对环境刺激产生各种应激反应以逃避危险和促进进化。机器是没有这个功能的,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力完全是基于程序规定的数学概率运算和选择而已,没有人的自我意识和思考哲学问题的能力。人类智慧的觉醒,源于对自然和生死的敬畏,找不到合理解释的归于宗教。能找到相对合理解释,但是无法验证的归于哲学。能找到合理解释,并有实验验证和精准运算的归于科学。科学不是万能的,人的认知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始终都是有限的,但是未知和挑战是无限的。伴随人类生存需要和生产力发展。人类智慧的进化脱胎于哲学思考,文明的进化脱胎于部落图腾或宗教。科学不是万能的,因为人类认识科学,利用科学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是有极限的。一切物质世界的宇宙对于道来说都是虚无,迟早要灰飞烟灭的。宇宙只是太空的沧海一粟,只有太空的本源——道,才是永恒无敌的。理论上讲,只要人类生存依赖物质世界就永远不可能超越道,始终都要走向毁灭。除非人类能挣脱物质世界和生命本体的桎梏,真正达到佛道所说的修真境界,得道成仙。只靠依赖物质世界的科学和西医,永远达不到这个境界。就像物质永远达不到光速一样,因为有质量。
【回复】回复 @晚晚难安g :你对宇宙的看法,是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西方强调我思故我在。这还是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东方哲学,尤其中国哲学,阴阳相生相克,相互转换的。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宇宙是有名状态,太空才是物质世界的初始无名状态。道不以任何人或神的意志为转移,人类只能顺应天道改造世界,而不能控制和征服世界。人类通过劳动,生产了很多大自然本身没有的工具和工业产品,本质上来说都是利用自然物质本身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加以改造,变成人类思想和身体的延伸,而非创造。哪怕是原子弹,人类也只是能维持少量核材料的相对稳定状态,而非控制核反应,相对恒星,甚至宇宙大爆炸的能量,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精神和物质世界并不对立,整个宇宙只有人心跟道最为相似,看似虚无缥缈,实际心随意动,变化无极,万法归一。道不是不变,而是不可物质世界不可逾越的法则,不易是相对的,变易才是永恒,反者道之动。空和无不是什么都没有,只是阴阳易势,处在不同的相互转换状态而已。
bili_345013579:
看来up主喜好道家,都不讲儒家的哈哈哈哈

米兰の小铁匠zzZ:
中国古典哲学的语句非常凝练,而且只给结论不给论证,这一点尤其在道德经上很明显。up借用柏拉图和萨特的理论解释了几分钟,但是在道德经里这就是一句话十来个字,全凭悟性的

【回复】回复 @斐波那契1995 :确实,当时的语言、技术和物质条件限制了更加详细的描绘和阐述,古人出本书太不容易了
【回复】丢把刀给你,在竹子上刻字, 一年能写几句啊, 何况古人平均寿命才40几年。[doge]
奋迅如虎:
Up,你要是谈中国古典哲学我可就不困了[OK]

菠萝吹鼠:
为什么自在的存在无意义呢?不是世界之外无法去判断吗?

【回复】回复 @阿白叫我 :个人理解哈,可能有不足之处。有个问题就是人类认识的世界是本身的世界吗?也就是说意识能认识客观世界本身吗?可以不断接近但是始终不是世界。意义这个范畴就是意识创设的,是意识需要的,因此没有意识便是自在的也更谈不上意义。就不如石头会觉得它自己有意义吗?只有我们有意识的人类会提这样的问题,石头本身却不会
【回复】回复 @这个悲伤的微笑够成熟 :难道是这个论点有假设吗?
【回复】回复 @这个悲伤的微笑够成熟 :可是谈论这一点的不是意识吗?意识怎么能知道意识之外有没有意义呢?
ww790911:
Up把你讲某个系列,做个汇总视频吧,不用去找了[呲牙][呲牙]

知识分享官 读书 道家思想 国学 道德经 庄子 老子 中国哲学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