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什么我们依然在致敬《马大帅》?

作者: 斑鸠鸭分类: 影视整活 发布时间: 2023-05-12 17:40:00 浏览:582266 次

今天,为什么我们依然在致敬《马大帅》?

巴拿马的黑夜之证:
本山对农村群体一直是歌颂的。从他早期的夜深人不静、男妇女主任、一村之长等作品再到巅峰期的刘老根两部曲,都是在表达农民的奋斗精神和诗意恬淡的农村生活;但到了马大帅,他开始探讨城市化之下农村人生活的错位和无法融入城市生活的尴尬处境,他试图找出原因,但最后还是无功而返。而到了乡爱,城市变得渺小了,成为了农村生活的点缀,本山最后还是回到了农村,回到了他得舒适区。但电视剧只能是电视剧,无论多美的田园风光,多么完善的传统价值观,都会被城市化碾得粉碎。

【回复】想起了在东北上大学的日子,去之前没看过乡村爱情故事觉得它土,后来在宿舍跟社友一起看真的好看,中国应该有更多这种乡村题材的文艺作品。至今还记得一部东北小成本电影叫四平青年,跟同学一起看的真把我笑尿了,真怀念以前的时光啊
【回复】回复 @莎士比亚观山景 :哈哈哈,那这属于是衣锦还乡了。彪子潜心中医,改名叫李宝库了是吧。
一颗星辰7:
发现斑鸠的普通话很标准,唯独吴总总念成吴肿[tv_色]

【回复】没说成吴肿儿不错了[doge]
浪子班头:
赵本山老师在演绎农民和小市民的时候总有一堆声音在批评他丑化这些人的形象。现在好了,他不在屏幕上出现了,可是再也没人讲述这些人的故事了。

【回复】只要我看不见 就不存在[doge]
【回复】赵本山的影视剧实际上是对这一群体持赞美的态度,这些小人物表面看起来有各种各样的缺点,但本性都是善良的,比如马大帅2最后部分,马大帅眼瞎了,学校也办不下去了,原本市侩的余富贵等村民选择回城里帮助马大帅共渡难关。现实中就是如此,人人都有缺点毛病,但本性如何才决定一个人的境界
少校kimi:
小时候以为马大帅就是社会底层最艰辛的样子,现在再看,马大帅一个人来到不熟悉的城市,有亲人有爱人陪着,虽然一直处于为生活劳碌奔波的状态,但他每一份干砸的工作非但没让他受到雇主的责难反而每次都能遇到贵人,没有拖欠工资也没有996。女儿是不省心,但无论是刚子还是吴总都一心一意对她好,马大帅也因为马小翠受到了不少照顾。最关键,马大帅无论在城里混得多惨,但农村始终是他最后的退路。其实马大帅已经比大多数人幸福了

【回复】回复 @十佳糕 :这不是理想化,这是无巧不成书。故事就要有各种起伏、矛盾才好看。如果把马大帅描绘成整天吃苦受累,毫无希望,那这电视就没意思了。就是要在最困难时得到贵人相助(实际上还是主人公好心有好报),看着生活好起来,意外打击又来了,跌到谷底,这样故事才精彩。故事片不是记录片,再写实也不能完全照搬现实,而必须把现实中的典型集中起来,通过各种巧合串连。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才是好故事片
【回复】说得好 虽然苦但是遇见贵人部分我也觉得有些理想化
【回复】我觉得这也是赵本山聪明的地方,太写实太悲苦就不讨喜了,大伙儿也不爱看了。普通人做主角的戏剧容易让观众共情和代入,既要真实也要给大伙儿一个积极的生活态度大家才爱看。
白鹤明_:
人类迄今为止,有两部文艺作品说透了人对自身局限性的焦虑以及对这种焦虑的突破。 一部是《浮士德》,另一部是《马大帅》 。

【回复】五星上将麦克阿瑟说[吃瓜]
【回复】从知乎过来,跟知乎一个人说的一样
【回复】我非常赞同,我觉得马大帅和范德彪就是代表了两种人,其实以前看是个喜剧,后来看到第三部后期也会落泪,感觉彪哥就是我自己,虽然他俩办事不靠谱,但是他俩从来没有被什么困难打倒,总能在事件中寻找机遇,如果我是马大帅和范德彪经历这么多事情,恐怕我早就崩溃了
JasonHung0416:
如果你想知道2000年前后东北的具体情况。看马大帅就行了,一点不带差的,当纪录片看到没毛病,现在再也看不到这么好的电视剧了

【回复】回复 @带带大柚子2001 :在官方的统计数据里,天津比东北好的多,东北是10%几,天津是8%,天津市是直辖市,得到的资源比东北的这些城市要好不少,复活的能量也要好不少*罒▽罒*。只能说当时那些人被牺牲掉了。石家庄其实挺惨的
【回复】东北差不多1/4的人下岗ヾ(*⌒㉨⌒*)ゞ,影响了一半的东北家庭
【回复】回复 @bili_513148400 :说说我家亲戚当时情况吧,我舅舅 舅妈都是教育系统没有影响,二姨二姨夫没影响,小姨小姨夫都是胶片厂的双双下岗,大姑大姑父一个单位的双双下岗,小姑没影响小姑父下岗,我爸和我老叔都是开货车的,我爸是办的停薪留职我老叔下岗,我妈和我老婶在我爸和我老叔干货运的时候就不上班专心照顾家庭了都是办的停薪留职,我记得03年左右我爸单位黄了给了不到三万块钱补贴还是我蹬自行车用我书包装回来的。[doge]
咕咕吃烤翅:
一部马大帅,半部东北史。今年的这部热剧,我认为就是补充了剩下的那半部。《马》是2000年到2010年之间的东北,《漫》是2000年前的东北和2010年后的东北。《马》讲述农民和城市化的关系,《漫》讲的是工人和市场化的关系。我总感觉范伟在《漫》中的表演,有一些本山的神韵。范伟是表演大师,本山则是艺术天才。

【回复】回复 @全是字母那个 :钢铁厂建在东北是最应该的,因为东北的钢铁产量是最高的,当时全国只有东北有能源去炼钢,你知道一汽为什么选址长春吗?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长春的木材多,说的难听点,像夜壶一样,用你的时候烧就烧了,不用你的时候弃之如婢履
【回复】我家一代内血缘亲戚当中30多人,下岗率,将近50%。
【回复】当时城市化率在东北已经超过一半,只下岗300多万人,我是不信
火热的铝热剂:
东北农村人,看不下去马大帅。太残酷了~真的太残酷了~

【回复】我最近才回过头来看马大帅,第三部看到9集就看不下去了,前两部还没看。其中的无奈,荒诞可能我小时候看会觉得好笑,但现在我不觉得好笑,反倒让我闹心……马大帅活的太累挺了
【回复】马大帅的观众不局限于东北而是全国,因为他的讲述是农村与城市之间发生的事,来自农村的普罗大众对此深有感触。马大帅里的德彪是农民进城,而漫长的季节里的王响则是那个年代和农民完全不同的工人阶层,所以有些人觉得无感很正常,因为那毕竟不是至今依然失语的农民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不曾拥有的东西。
【回复】相信我,让你刻骨铭心到极致的东西,那是整个人类的记忆,有这同样伤痕的,绝对不止你一个。
谦牧0o:
2000年左右,那时候年纪小,去农村亲戚家玩见过赵本山,那时候他在抚顺新宾刘家村小卖店门口跟村里老头马扎吹牛扯皮。当时路过卖店,家里人跟我说,看,赵本山,我颠颠跑过去看,嘴里还喊着:赵本山。赵本山抓我胳膊跟老头们说: 小朋有都知道我,然后有老头就开始怼他,聊什么我都忘记了,然后我就跑回家人身边走了。现在回想赵本山当时四十多岁跟一群六十多岁老头完美融合了。听村里的亲戚讲赵本山经常去卖店跟老头闲聊,还发生过口角差点打起来什么的。印象里赵本山就是个接地气的老头。后来出国了,每年过春节想家了,经常找出他的小品看一看。

【回复】是不是因为老头薅他骷髅了?
【回复】但本山老师在乡村爱情2之后,失去了和自己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连结
【回复】回复 @墨小央Murphy :有钱之后心态变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艺术家只有在穷困潦倒时才有作品 包括歌手也是
北田3:
我不喜欢现在范伟的演技,因为他这些年在张艺谋、梅峰这些名导的调教下成长为了影帝,养成了适合电影镜头的演技,但是他最灵动最浑然天成的演技只能在马大帅里看到,是赵本山的生活化、去专业化的导演理念成就了范伟的巅峰,及马大帅3最后范德彪服药自杀后被刘舒的电话惊醒后悔那一段。

【回复】确实,彪哥有点泯然众人的感觉,当然我说的众人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众人
【回复】他现在演戏演出来的感觉就是坐戏台底下看戏。 看马大帅就感觉是坐隔壁桌吃瓜看八卦。 不过这并不是演员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编剧剧本写的时候视角的问题,一眼就看出来是剧,是故事,不是生活,写出生活感是需要热爱生活的。 所以说马大帅只有一部
【回复】這個看劇的需要吧,這個年紀了,再傻不拉嘰的也不合適
赫拉克利特德彪范:
博主你好,对于焖豆角这道家常菜怎么才能做得非常有营养,你有什么理解。

【回复】炖太烂,维生素,叶绿素全没了
【回复】好家伙 你都炖熟了 医院挣啥钱哦 殡仪馆都要倒闭了
【回复】我就问你时光能不能倒流
知风人:
斑鸠说了片头曲,但实际上这剧的片尾曲《活出个样来给自己看》,也很值得一说。歌词很励志,曲调却优点悲怆,和漫长的季节最后的向前看但《再回首》异曲同工之妙

【回复】赵本山早期的剧片头片尾曲都很好,刘老根里那首《求索》也不错的。
【回复】我记着片头和片尾,都是剧里高局长作曲,还有部分插曲,高局长是研究东北文化的专家
喵家的西西:
本山大叔真的是一个天生的戏剧家,编、导、演皆强,而且要娱乐有娱乐,要悲情有悲情,要深度有深度!关键的是他真的是普通农村出来的纯草根。

【回复】本山和范伟都是被喜剧外衣耽误的演员,被严重低估,两位伟大的演员
【回复】没在农村生活过的人是拍不出那种感觉的。
项勇:
那些年经常有人批评老赵的舞台形象,说是在丑化农村人,在国外是上不了台面的,现在好了,你根本很难看到真实农村人的形象出现在电视荧屏了,对那些用心险恶的媒体我只想问候他们祖宗!!

【回复】所以,主流媒体不要离开社会现实谈美丑,当前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才是最应该关注的点,而不是先考虑宣传效果,宣传影响。
【回复】为啥要上国外的台面,某些媒体纯粹吃饱了撑得
小鹿哐哐怼大墙:
现代电视剧都是给人物穿上了华丽的外衣,涂上了昂贵的化妆品,无不进行着精致的打扮;以马大帅为代表的那个时代的电视剧,譬如还有范明的民工等,则是衣服脏旧,手上厚厚的老茧,形色枯槁,充其量用了“路边的雨水”把脸抹了一下。后者即是现实主义,把我们所看到的的所曾经历的生活,血淋淋的刨开来展现出来;而前者其实已脱离了现实脱离了理想,这个社会有多少人能成为“精英”,又有多少人能逆袭成为“精英”呢?当繁华落尽,我们大多数人还是要回到茶米油盐的烟火中去,一个时代的进步,不应是以“精英”而定义,而更应着眼于楼台亭阁下的基石是否比以前更坚固。

【回复】回复 @李木子往事随风 :是的,时代不一样了,世纪初还有上世纪的残余,抱着宣传,反应时代和人民的理念。做的电视剧是不向钱看,而且做想表达的东西。 现在这样的越来越少,设定女主北漂沪漂过的苦,接果房子一百多平[藏狐],显得《漫长的季节》这类剧是多么的珍贵
【回复】现在的影视剧流于表面,奶头乐?我是这么理解的
永夜中的微光:
我记得马大帅这剧拍的就和别的剧不一样,他就是只告诉演员剧情发展,但没有台词,全是演员自己演自己想,他们把那些全拍下来,然后开始剪辑,把有意思的还能逻辑通顺的留下来,这剧演员们想的台词也是各种名句齐出,而且就像是真的发生在身边一样,跟你的生活中喝酒唠嗑,吹牛,闹各种矛盾时是一样的感觉,非常接地气。

【回复】是啊,还有刘老根,我小时候看就觉得不对劲,和那时候电视剧,比如tvb或者湖南台不一样。 现在回想,感觉可能就是类纪录片的感觉。表演痕迹相对没那么重
【回复】回复 @hfofjxk : 好像就是这样的,范伟接受采访也是这样,他和赵本山基本就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从而金句频出。
以百年为单位的:
丧礼因此成了舞台,悲痛也成了要拿出来表演的东西。 作者选取开原这样一个县级市作为故事的发生地,因为只有这样的县城,一如贾樟柯的汾阳,一向是城市和乡村碰撞...

啊米诺哇斯:
身为经历过下岗的东北人 我不敢看那个什么漫长的季节,我光是看部分观后感我就感觉心绞痛

【回复】回复 @烧肉罐头 :怎么可能?80后都经历过的事情,90后懂事的话,也能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家庭会有巨变
【回复】回复 @青木子的亚麻灰时光 :你这话说的太轻巧。多少有点不合适
【回复】回复 @青木子的亚麻灰时光 : 说的不仅轻巧,还很矫情。我80后,辽宁的,大学学费4800,高中同学里靠借钱才能交上学费的大有人在。大学室友,天津一中奥赛保送来的,家里双双下岗,在滨江道摆小摊供他念书,现在在圣迭戈高通,把爹妈都接过去了。 初中同学里甚至有人因为家里下岗,本来分数能上最好的重点高中,为了早点上班自己选择了中专,当然人家现在过得也不差,自己开了牙科诊所,一年也有几十W,但聊起当初依然很唏嘘和不甘。

东北 赵本山 搞笑 影视杂谈 国产剧 范伟 马大帅 范德彪 漫长的季节 影视文化漫谈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