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林黛玉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却又只喜欢“留得残荷听雨声”?

作者: 大车轱辘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4-05-11 23:02:11 浏览:3617 次

为什么林黛玉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却又只喜欢“留得残荷听雨声”?

秦岭淮上:
留得残荷听雨声应有所指,残荷可能指向明末遗脉。

秦岭淮上:
不喜李义山却特指这一句,这句应细究,残荷、雨声应有所指。

【回复】回复 @景霖景行 :醍醐灌顶。
东陆散人:
大车老师,有一种说法是薛公的紫微舍人,不是中书舍人,而是女真建州左卫枝部舍人,努 尔哈赤曾任此职,对于女真建州左卫枝部舍人,我不知是否有此职,也不知其来源。老师能给我们讲讲么。

【回复】回复 @为膜拜牛人而来 : 哪一期,我忘了,大车老师又不出书,我不好查,他的错[呲牙][呲牙][呲牙]
洪升红楼梦:
说的并不准确,既然红楼梦隐写历史,不喜欢李商隐及独喜残荷句当然也是有政治隐喻的。关于李商隐在这篇文章的末尾,但关于残荷句应该还没有说透。 https://b23.tv/Jtfp7ZQ

雨打梨花棠:
老师,来催更啦![打call][打call][打call]

紫英的小娇妻:
李白王维孟浩然之后,诗的发展有点向写文章靠拢了,很少有那种浑然天成,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神韵和意境。但是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这种在文学界尤其是诗坛被奉为圭臬的作品,差不多都是这种,所以看起来李王更像是继承了诗的正统。 可惜的是红楼梦作者有这个意识没这个才华,所以红楼梦诗词整体也是偏向李商隐晦涩隐喻和杜甫诗史风格的。 我也同意up主的理解,要从诗词本身来说,留得残荷听雨声和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江城五月落梅花,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风格十分相近,可能这样的诗才符合作者对于好诗的评价。 非要说听雨声,残荷有政治喻义,真的牵强附会了。原诗本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没有任何意向指代和典故。up主解读红楼梦里的诗词确实会讲到政治喻义,但都是诗或者意像本身就有典故出处。这句诗不是,它就是一纯写景的,没必要过度脑补。

林黛玉 文学 红楼梦 原创 古诗词 必剪创作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