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小说,我更推荐大家多阅读非虚构作品【复旦包刚升】

作者: 包刚升教授分类: 社科·法律·心理 发布时间: 2024-02-27 18:18:37 浏览:748533 次

相比于小说,我更推荐大家多阅读非虚构作品【复旦包刚升】

阿基米德正泡澡:
令我感到难过和诡异的是,尽管我算是比较喜欢读书的类型,但在大学之前一直理所当然的认为只有文学类书籍是给普通人读的,其他类型的比如社科、经济类的都算作教材,只会在课堂上出现。这种观念我也说不清楚是什么时候、怎么灌输到了我的脑海里,让我的大部分读书生涯显得有些空洞单一,庆幸的是现在开始了不同类型的阅读,看这些书时常常被同学问“读这个干嘛”,我想大部分人和我从前的想法一样吧

【回复】这个跟大部分人的中学教育有关
【回复】在高二之前几乎没怎么读过课外书,只在初三上学期读过一本百科全书,当时很喜欢。直到高二时我第一次认真的读了一本“说理”类的书籍(不是很有名),随后读了《人类简史》,在这之后我才发现我是那么喜欢读书,只不过我不喜欢读文学类的书籍,而周围人推荐的好书又都是文学书籍,从没推荐过科普书或历史书。当然现在对文学也有所接触,也能感受到它的特色,但我还是更喜欢看别人“说理”。
【回复】回复 @包刚升教授 :最近在看《心理学与生活》,跟啃天书似的!但是,收获满满!
小陈同学可爱多:
读过包老师的《政治学通识》,可以把枯燥繁琐的政治学,用小岛的故事串联起来,非常好读。 生活里我发觉有些人读书还不如不读。 因为确认偏误心理,他们只愿意相信书里自己想相信的内容,更加巩固了思维茧房。对书里其他表达视而不见。 两个问题 1我该怎么对待这些书友 2自我如何避免单边思维

【回复】一般来说,我们很难改变别人。同一主题上可以读互相对立的书,比如我视频中提到的约翰逊和波特
【回复】回复 @包刚升教授 :谢谢包老师。我总结一下,1尊重他人命运 2多元思维,否定之否定。
【回复】观察很敏锐。元首其实就是这样的人[tv_斜眼笑]
三角洲Key护航:
不仅仅是虚构类。“有效学习”的根本是需要成体系的,比如你看一百本经济学畅销书,也不如曼昆两本《经济学原理》。畅销书是时髦的,是被削减过的知识,它本身就是为了服务“大众兴趣”。真正有志提高学识的朋友们要买教材来看。至于如何培养专业书籍的学习习惯是另一回事了,我本人是对于知识感兴趣的,所以看专业书籍也很开心。 对于习惯虚构类作品的同学我推荐从经济学入门。“经济学”是软科学之王,经济学的学习是最容易结合实践从而让你快速获得正反馈的(“wo!原来是这样”的感觉)。直接看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这是登峰造极的教科书(我指的不是经济学专业性,而是教材写作水平)。国内很多书更像是工具书,查资料用的而不是给初学者们。 经济学不需要过于深入,接下来的学习是哲学和心理学,心理学我推荐直接看《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有三本,红色的,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的,这三本书实用性强一些。(别买成那些教育机构的书了)而且大家看心理学也主要是想了解咨询类的知识,不要买《普通心理学》两分钟你就睡着了。 学哲学就是学“哲学史”,哲学推荐兴趣培养《哲学家们都干了什么》,这本书会把你引向“存在主义”,这是我目前崇尚的哲学观念,也是现在很多哲学家的共识。下一本是刘擎老师的《西方现代思想讲义》,写的非常好,思路清晰且结合现实,也能让你获得正反馈。接下来就是邓晓芒和赵林老师的《西方哲学史》(绿色),哲学史本身就很有趣,一点也不枯燥,所以看着很舒服。基本能走完这段路的都会觉醒为“痛苦的苏格拉底”了,以后咱就是继续学习,让自己变成“快乐的苏格拉底”。我现在就在这个阶段,与大家共同进步吧! 想学习的小伙伴也可以来找我交流,我能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大家少走点弯路吧。

【回复】感谢[抱拳][抱拳]我是心理学专业的 第一次看到有人推荐心理学书籍不推荐那些教材的,讲得太对了,因为大众感兴趣的“心理学”跟课本上的根本不一样。教材上都是什么认知、注意、视觉、听觉…跟大家理解的心理学根本不是一回事儿都
【回复】体系是自己建立给自己的,才是自己的,别人的体系终究是别人的所见所闻,我不反对看别人的成体系的书,因为你不仅能看到他的思维方式,也能为自己积累一定的储备,但是人文社会类,总有他看不到的,我们可以在大趋势上打成基本的一致性,但是社会是以人为单位组成的,你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想,终究是要落到你个人上面,相对于整个社会的大趋势运动,个人的运动则显得“随机性”特别高。所以把知识学成自己的东西东西才行。 我就没有看什么经济类的书籍,一本都没有,但是这不影响我建立自己的认识,我知道有不完整的,但是我们不怕这个残缺,而是怕的是不明白这个残缺,不接受这个残缺。 个人观点,明白知识的意义比知识的应用更重要,因为这样你才能主动去学习总结,也会知道学习到处都可以,也才能活一世学一世。当然,前期学习别人的观点(看书)也是非常重要,因为积累越多,才越有可能明白知识的意义,也才有总结出自己的知识的基础,最好是再被社会毒打一顿。
【回复】回复 @紫洛零 : 建立终身学习观。

人文历史 大学通识 包刚升 社会科学 阅读 复旦大学 读书方法 大学学习 个人成长 非虚构作品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