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650年到拿破仑战争期间刺刀为何能取代长矛

作者: 白驹岁月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4-06-12 08:00:00 浏览:12429 次

从1650年到拿破仑战争期间刺刀为何能取代长矛

现充鲶鱼小弟:
感谢up翻译,但1:00的麦达战例,原视频有断章取义之嫌。 首先,双方并不是“默契的停火”,而是发生了误会。英军前进时,肯普特突然下令所有人脱掉不便行动的外衣,于是英军前排士兵转身与后排面对面,彼此帮忙解扣子。但英军集体转身的一幕落在法军眼中,使法军以为英军要逃,因此发起追击。 其次,双方并不是简单的把刺刀碰在一起。具体来说,英军见法军冲锋,于是【以子弹迎击】,在肯普特的组织下进行自由射击,每人在近距离打出三发子弹。待三轮近距离射击打完以后,法军已经溃败,这时候肯普特才下令上刺刀反冲,追击撤退的法军。 ——也就是说,我个人认为此例举的非常不恰当。 一来此战属于特例,不宜作为常规战例使用。 二来在介绍此战时,原视频作者断章取义,将双方的“误会”情节删去,制造了“双方都想以刺刀正面作战”的错觉。 三来在战斗过程中,原视频作者对史料引用过于片面,把英军以火力取胜的战斗描绘成了刺刀肉搏战,这是极不合适的

【回复】“刺刀狂热”之类的更多还是为了满足战争之外的人们的想象,好莱坞电影式的一方站立不动承受另一方刺刀冲击,或者两边团体操对冲这种事只能在全面战争里看到()
【回复】顺便,我个人对早期刺刀于战场中的定位所知不多,但对拿破仑时期的刺刀还姑且算是有些了解。在拿破仑时期,刺刀已经几乎沦落成装饰品,仅在“强击战”(即据点攻坚)、追击战与反骑兵当中有一定用处(这里甚至连反骑兵的意义也不是很大)。 这是由于当时步兵火力已经足以确保冲击方无法以冲锋的方式攻入防守方的阵地。而倘若冲击方能够运用恰当的掩护或防守方的混乱,又或其他因素,真的能够攻入敌阵,那么由于防守方队形单薄(横队通常仅有2至3人纵深),会在双方刺刀接触之前就已经溃逃,除非被各类障碍物挡住导致无路可逃时会有刺刀碰撞之外,不会有我们印象里的刺刀肉搏。 所以我个人认为,试图在拿破仑时代寻找战例来论证刺刀在正面作战时的意义,我觉得是不可取的
【回复】回复 @波拿巴Channel :《骑马与砍杀:拿破仑战争》:真的吗? 《战争灾难:滑铁卢》:我不信 [doge][doge][doge][doge][doge][doge]
马督玉:
刺刀作为一种冷兵器,它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插在火枪上[doge]

【回复】苏沃洛夫教近战的时候就强调,拼刺刀前一定要往枪膛里面藏一发子弹[doge]
【回复】回复 @永远の东晋上单 :这话纯属从《致胜的科学》里断章取义。你可以自己翻翻,它位于《冲击》条目,该条目第一句话就设定了前提,即己方补给日常断绝(大毛传统艺能),原本配发的三天量的子弹要用满整个战争,此时要节约子弹,必要时多用刺刀。在这个大前提下,苏沃洛夫鼓励士兵“刺刀是好汉”,但仍然教导士兵在枪管里留子弹,关键时刻开火
【回复】回复 @现充鲶鱼小弟 :不是子弹是笨蛋,刺刀是好汉[doge]
瑶瑶公举大人:
但想大规模制造刺刀也是对国家实力的一种考验

【回复】火绳枪用的早期刺刀没有卡榫,是套筒结构,并不比加工矛头更复杂,不存在什么对“国家实力的考验”
【回复】燧发枪时期不存在这种情况,枪管都能敲出了还敲不了刺刀
【回复】能造火枪,造刺刀还不容易。这玩意不是现代的卡座式刺刀,没那么难。
力挽雕弓射天狼:
长枪和火枪并行装备的时候,士兵只能在长枪和火枪之间二选一,因为那时候的实战长枪是真的长,而且比较重,所以不可能让士兵扛一支长枪再携带一支火枪。所以火枪能装刺刀,虽然作战效能远不及长枪(无论是长度还是灵巧性都不如专业长枪),但是好在只需要携带一个主武器就够了。换句话说,如果你能给长枪发射弹丸的话,也行的,但是科技上实现不了。

【回复】帝战里,列兵近战打不过长矛肉搏手
阿伽门农号舰长:
步兵长枪大部分时候属于防御性武器,作为铁砧战术的砧板,而刺刀赋予了进攻型武器火枪以防御能力

【回复】火枪其实也是防御性武器,真要进攻接近敌人的战线,对动摇战线发动冲锋更有效率()
君威呀君威:
刺刀取代长矛有两点。 第一,只要给燧发枪装上刺刀,且不影响射击,那么就可以单凭燧发枪手就可以抵抗骑兵。 空心方阵 50米齐射 挺起刺刀,只要做到这些,骑兵就无法破阵。 长矛最重要的不就是抵抗骑兵嘛。 第二,因为是燧发枪,所以近距离肉搏消失了。与很多电影里表现的不同,线列步兵不需要拼刺刀,历史上有很多刺刀战,都是步兵上刺刀冲锋,结局两个,要么被人打回来,要么追着敌人捅,所以,卫生记录里,刺刀伤多在后背,伤在其他部位的,多是冲进步兵方阵的倒霉骑兵。 既然不肉搏了,要长矛干什么。 肉搏和防骑兵,是长矛的运用,燧发枪+刺刀就能解决。

江南的熊:
记得另一种说法:班长(士官)因为要指挥燧发枪步兵,来不及使用自己的步枪,因此士官改装备长矛,可以带头冲锋、指挥士兵射击和装填,却无需自己手忙脚乱的参与操作武器

【回复】回复 @现充鲶鱼小弟 :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英军中士和军官放下长矛,因为美国人专门依靠着一点挑着军官打。拿破仑战争时期,线列步兵中士仍然带着长矛,轻步兵、掷弹兵士官不带,所有的军官都不用。
【回复】这个观点没听说过,但听说过正相反的:士官们放下长矛,改用火枪,使得步兵横队的火力密度一下子上升了约1/6
【回复】记得还有一点:长矛能同时当体罚工具用,并且可以更便利地在线列后面刺逃兵,所以有部分下层军官会保留拿长矛当武器
德州SNG微额阿凯:
火枪+刺刀。简直是艺术。冷兵器+热兵器

秃头男神琦玉:
我想知道为什么我们抗日战争时期,在缺枪少药的情况下为什么有大刀队确没有长枪兵呢?

【回复】八路军在白刃战拼刺刀失利之后(自制刺刀质量差+士兵战术差),杨成武也专门提出过希望军工厂赶造一些短矛,以获得近战优势
【回复】因为当时记者和电影喜欢宣传大刀,搞的后方一直给前线捐大刀,气的部分前线将军都骂人“捐这东西有什么用”
_夜狗子_:
帝战第一个陆军科技就是插入刺刀,在战斗时,如果点了插入刺刀,就不能再射击了

剑心飞羽:
再整个长枪等于浪费了火力。火力输出已经可以了

吴梦得:
第一次接触这个时期,我最奇怪的不是排队枪毙的阵型,我最奇怪的是为什么排头兵为什么不装备盾牌减少伤亡?

【回复】盾小了没用,盾大了不仅重,而且会遮挡后排的射击
【回复】关于拿盾牌挡排枪子弹这事,曾国藩其实进行过测试,在他那本破日记里有记录。这里直接放原文: 【鸟枪子如梧子,大者或有法以御之。抬枪子、劈山炮子,凡如大黄豆以上者,竟无拒御之法。近时杨军门载福等深知炮子之无可避,遂屏弃鱼网、水絮、牛皮等物,一切不用,直以血肉之躯,植立船头,可避者避之,不可避者听之。而其麾下水师弁兵,亦相率而植立直前,无所回避。明于此义,而古来干盾橹排诸器皆可废矣。】——《曾文正公杂著卷二·笔记二十七则·兵》 考虑到曾国藩毕竟真的打过仗,而且他还真专门搞过这方面的测试(上一段就是关于用各种材质防炮的测试记录,清一色的“不能御也”),所以他的这段资料,我个人认为可信度是极高的
【回复】盾牌如果要造的防御面积足够而且在作战距离防弹,那就太重了,会给机动和补给造成巨大压力。而且在战斗过程中会极具消耗士兵的体力
摇滚闪电猫:
森林里碰到老虎熊等野兽,次叨一对一不虚[doge]

boring2020:
刺刀取代长矛前,长矛兵其实也不剩多少了

法国 武器 欧洲武器 人文历史档案馆 火枪 步兵 历史战争 拿破仑战争 武器发展史 欧洲军队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