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网200w浏览量:国外网友认为孙子兵法只是在阐述常识(meme)的相关讨论

作者: 红星杂记分类: 日常 发布时间: 2024-05-02 20:07:08 浏览:117519 次

外网200w浏览量:国外网友认为孙子兵法只是在阐述常识(meme)的相关讨论

大熊宝臀: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你让他翻译就是,士兵没吃的就会死。没有着重“提前调动/收集,保护后勤”这核心布局。

【回复】我觉得翻译立大功 没把精髓透露出去
【回复】回复 @禁即所易 : 翻译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很多真正的中国通并不从事翻译,因此翻译孙子兵法的外国人并不真正理解孙子兵法,他们只是根据意思进行机械的翻译,就像我国很多外国的名人名言和原版的意思完全不一样。
【回复】这句话应该是“孙子兵法·名言篇·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中“无粮食则亡”的翻译。 这里面主要是“亡”没翻译好,被译者理解成“士兵死亡”了,实际上意为“军队亡覆”应翻译为“lose”。
可以做哥哥的小熊吗:
孙子兵法更重要的是一套用兵的思维,他很多内容的确只是常识,很多将军都明白 但关键在于培养,孙子兵法给了兵家一个系统培养新人的理论,再辅以一定的实践就是一个成手,这就是系统化 而在孙子兵法之前,这些都只能靠自己悟。

【回复】道理谁都懂,但是要真的做到孙子说的这些是不容易的。一句简单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历史上多少战争输在了后勤补给上?是这些人不懂吗?
【回复】回复 @来者正是诸葛村夫 :你说得对,视频第一条:“你养不活士兵,他们就会死。”国民党表示理解但不支持[吃瓜]
【回复】很多常识我们都懂,懂也要会总结,总结也要会用。然而很多人面对困境都是不知所措,或则答不对题。
偶遇一直猫:
是常识,但往往被很多人忽视. 比如这外国人举例说不养活你的士兵他们就会死,这确实是一句废话,但要养活那么多士兵就可见后勤粮草的重要性了对吧,粮草跟不上对你对敌人都是致命的. 所以你要保证和保护自家的粮草,也可以从敌人的粮草入手打赢这场仗,这些大家应该都见多了吧.

【回复】可以看看现在的乌克兰,没有美国的批的钱,连军饷都发不出来。他们理解为不养活士兵就会死,但是,就人性而言,很多时候是为了防止哗变。所以说,看似是常识,是因为语言简短,里面的道道没经历过的人是很难体会到的。
【回复】个人观点,我觉得“常识”才是最强的东西,相当于一个非常泛用通用的东西被我们内化于心了。举个例子,经常有人推荐一些很奇怪但是看似有用的东西,其实小问题特别多,就会有人说“这玩意要有用早量产了”,其实量产就可以类比成常识
【回复】回复 @bili_77081201176 :他们哪懂这些,这些所谓常识背后可以牵扯出一个带兵打仗的整体思维方式,养活士兵要吃穿,那么长线作战就需要速战速决否则后勤跟不上,速战速决又应该怎么做…这就是一连串的问题. 二战那位是怎么输的?我可以说他就是输在了“常识”上.
超长待机的朱羽中:
上战场前:我熟读兵书,孙子兵法只是入门 上战场后:我要把大军驻扎在山上

【回复】刘备:我大部队就是这么没的
软糯可口小白兔:
要是一本书内容传了几千年还没有变成常识,那想必这本书是没啥实际价值的。

【回复】这种反智言论怎么说的出口的? 术业有专攻,即便是养猪,厨师,司机这种常见职业都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何况是行军打仗,你指望所有人都看一本书就成为将军?给你一本书让你学种地,你都不一定学会(单单是农药化肥,种植间距都是无数农学家研究的成果),你以为人人全能,跨行业一学就会?读一本书就成为行业精英了?
【回复】几何原本到现在也不是普通人能全整懂的东西……
圣光圣光月亮:
外国人看的孙子兵法怕是有部分翻译上的缺失(就好像我们看外语名著有时感觉像在挂流水账一样),何况孙子兵法要先中译中,然后再中译英。。。

【回复】说是废话,但你打把游戏都能犯一堆这些废话里提到的错误[笑哭]
【回复】回复 @名字太难起-_- :兵法有云,骄兵必败 但打游戏优势在我的时候,我不去装个B浑身难受啊[微笑]
【回复】有些吹得很厉害的欧美名著哪怕是看原文,确实很像流水账,很多翻译成中文的版本还润色了不少,不过文以载道,理解精神就好。
最好的喷口水五世:
真的是常识吗?比如说哪些地形不能驻扎,从没打过仗受过训的人真有这种常识? 好比告诉你,悬崖边不能过夜,你说知道;告诉你森林里过夜时不能靠近水坑,你也应声而说知道:因为不是什么深奥的字眼,马上就回答说自己知道的,感觉是下意识地对别人说的“简单”事情不肯承认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罢了。

【回复】很多所谓的常识都是不说就永远不知道,一点破就会觉得原来这么简单怎么自己没发现。
【回复】回复 @这里什么都木有 :要靠近水源但不能在很近的地方,水源边上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不管是来水边的猛兽还是突发性的地质灾害都是致命的
【回复】回复 @这里什么都木有 :大型猛兽也会来喝水的。另外:蚊子之类的?
刍灵不争而无不争:
确实很多东西在今天看来就是常识,结合这个话的具体语境来看,可能有一些深意,但也深不到哪里去。不过你话说回来,这是一本什么年代的书呢?他比耶稣基督还要早几百年。你不如看看新约里耶稣基督的教诲,那又是什么水平的东西呢?以今天的观点来看,就连常识都不如。

【回复】翻译问题,对外国人来说不学中文学成精根本看不了这书。书名直译叫“战争艺术”我就觉得不贴切。还不如叫孙子的战略指南。 举个例子: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这个愠它怎么翻译。听起来这句话像是常识,不就是不能生气嘛,好像谁都知道,但是从古到今,又有多少将领一而再再而三的犯这种错误?不仅如此还有那些被汹汹民意裹挟的民粹领导人哪个不是这个错误?前几年佩洛西窜访台湾,都有很多人想直接开火,为什么不开火?因为不符合最大利益。宰了那个老女人没任何好处,这就叫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都说道理很简单,但是事情发生时能保持冷静的真不多。 后面接着写“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死者不可以复生,亡国不可以复存”一下子就把前面说的这句话拉到一个亡国灭种的极其严肃的高度。你是中国人你立刻能想到那些一败涂地到惨烈的战争,长平的四十万赵国男儿,湘江第五次反围剿的命悬一线等等等等,所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能理解,翻译过去肯定像废话一样,不就是要认真对待战争嘛?可是从古到今就是一代一代人重复犯着孙子兵法里面的错误
【回复】翻译问题,打个比方,谋定而后动他们翻译出来就是做事之前要思考。 看着差不多,但丢失的信息也很多[笑哭]
【回复】原句应该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吧,兵家铁律啊,这翻译有毒。
Benerhoo:
很多现在的俗语,就是出自孙子兵法,你觉得是常识,是因为孙子兵法出现了,才成为常识。比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等等等等。当然,不懂中文,确实可能理解不了古典名著的影响力。

【回复】其实百战不殆都是有点深意的,翻译成百战百胜或者每战必胜都会错。 因为跟它对应的是“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也就是啥也不知道必输,而知己知彼可以保证你一百场不输,但不是每战必胜,也不是一百零一场还不输。 我估计兵家当年教课的时候这种细节都得讲。
zhazhabaka:
那他们看色诺芬写的经济学是不是也要直呼古希腊人也是只知道春天要播种牲畜要喂食的傻子[笑哭]所谓的常识在被总结出来之前并不是常识,只是因为这些规律在被发现后无数次的惩罚了违背它的人,所以才成为了常识 以及哪怕是基础知识,当局者也未必能及时意识的到,一军之将在决策是面对的是一大坨各方面的信息,有的敌人在逃跑,有的敌人在抵抗,我军中有的不可靠,却蛮勇善战,有的很忠诚,却不肯越境追击,宰相不希望我主动出击,监军却要求我尽快立功以便他交差…要在这种情况下决策,一句简单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很可能就成为了避免做出无谓冒险的关键提示。

【回复】回复 @黑色嘎颂 :没事,你没资格
【回复】这帮老外竟然还真看了,我没资格跟喷他们,因为我从来没看过这书
【回复】回复 @黑色嘎颂 :加分你也考不上啥啊[吃瓜]
Amusia2号机:
这类似于“坦克周围一定要伴随步兵掩护”和“部队编制里一定要有足够数量的添线步兵”一样,常识归常识真能履行好的军队又有多少呢?人类发展到今年idf和毛子不还是因为各种原因在犯反常识的错误。

【回复】毛子还好,初期打得拉,但是磨练到现在已经比西欧大多数都强了。IDF那真的是,台湾拉出去练练都能给他们当爷爷。
亓才孓:
孙子兵法根本不是在讲打仗,里面没有什么细致的战术,更多的是在讲竞争和胜利的哲学,但凡和竞争相关的,孙子兵法都是有用的,孙子兵法的核心就是发展自己,以大欺小,这是哲学思想,不是什么常识 如果有人认为是常识,那请为我讲解一下什么叫道天地将法,什么叫正合奇胜,为我讲解一次如何处理好和上司下属的关系,为我讲解一下怎么使用间谍以做到知己知彼

【回复】回复 @海天-色 :美国在上世纪冷战时期熬死苏联就算是最典型的上兵伐谋,一条线一大片围堵苏联算其次伐交,新世纪跳中东滚地雷就属于是其次伐兵 一打打个20年才撤出来绝对算是其下攻城了🤣
【回复】这就是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人,学了几个名词就在网上瞎喷一样。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种现象在中文互联网上也不少的
【回复】回复 @卡司特雷 :”嗯,知道了。这多简单!”[嗑瓜子] “那上策是什么?”[滑稽] “不知道。。。”[辣眼睛] 你不告诉他,他永远不知道, 这就是他们所谓的很简单的常识![大笑]
noox:
孙子兵法,简单而必要。去玩玩军事模拟策游戏就知道了,多的是明明是鸡蛋非要去硬碰石头的,多的是为了一点不必要单位小事情开打,被第三方渔翁得利的。道理都懂,但是真面临问题,头脑一热,啥错都犯。 就不说打游戏了,我看见下雨了,让儿子穿厚点,这够常识了吧,他偏不![doge]那我不得一遍遍念叨:下雨降温,要多穿衣服,不然感冒! 这是常识,但就是得重复念叨。。。

【回复】其实以前也说过,战争很多时候并不是比谁做的完美,反而很多时候就是比谁犯的错误少
【回复】回复 @糖糖_RainCandy :应该是从六韬开始算吧,怎么训练,怎么组织,怎么布阵,怎么指挥里面全都有
【回复】打仗很多时候不是比水平高低,是博弈论。在双方都遵守常识,正兵不行的情况下就要赌奇兵了,有水平的将军赌赢的概率大,但还是得考点运气
萌妹子们都是我老婆:
孙子兵法和战争论我都看过,孙子兵法更像是一本战争哲学书,对于具体的战斗分析军事操练都没有提及(不排除失传的可能),缺点就是初看觉得云里雾里,说的都是些很基础的东西,但是孙子兵法的原理却能应用到做其他事情上,回过来能感悟到孙子兵法的言论正确性,毕竟知易行难,如果是硬核古战爱好者就没必要看孙子兵法了,战争论则是另一个风格,必须要对拿破仑战争大大小小的事件很了解,观念不够精炼,反正我觉得克劳塞维茨写的挺啰嗦的,没硬核到对拿破仑战争那么了解,看战争论可能比孙子兵法还难懂

【回复】就是战争哲学 因为孙武学派是兵家 是研究理论的。研究战术的是类似三十六计这种。
【回复】你可以搜一下孙膑兵法(刚挖出来的)。孙子兵法的实操,和孙子兵法延伸。
【回复】回复 @极北之森的乌洛波洛斯 :孙子兵法那个时代恰恰是从贵族战争转向地主阶级战争的时代,现流传的孙子兵法只是残本,同时代的吴子兵法据说就有军事操典等内容,不过我没看过也不知道,如果以中世纪西欧的情况来看,军事操典只掌握在贵族手中是很容易失传的,所以中世纪结束后西欧有军事文艺复兴
623p:
英文版孙子兵法有很多翻译上的缺失,虽然有很多人读但理解基本都有问题[笑哭]简单来说就是中国军队知道怎么运用孙子兵法打仗,中国人知道孙子兵法的道理,外国人知道孙子兵法四个字咋写[doge]

【回复】回复 @万物生长bala :讲个笑话,剑桥中国史[吃瓜]
【回复】回复 @623p :文史科贬低别人是传统了,毕竟是个政治味道很重的学科,尤其是英国破落之后,更需要精神上胜利
【回复】回复 @623p :西方精英连资治通鉴都读的,就像国内精英会读西方大部头,我觉得国家的崛起并不是个体滋生傲慢与无知的理由。
萧容羽:
从0到1是开创性的。 孙子兵法看起来像常识的原因是,你是对着标准答案在看问题。 孙子兵法将原先将领们需要做的填空题,大题,变成了选择题。 这就像你看牛顿三定律一样,觉得这是常识,但当时还没发现的时候,你以为你也是牛爵爷?

【回复】回复 @繁星四月f :当时的日本真不能算弹丸小国,除了本土以外,几乎控制了整个东亚,这要能算弹丸小国,中国现在这疆域都算小。
【回复】常识性的错误也有很多,比如日本轰炸珍珠港,一个弹丸小国,向超级大国宣战
云雾仙一山人:
孙子兵法确实大部分篇幅都是介绍古代冷兵器战争的策略方法,如果只谈这部分,跟其他优秀兵书比并不占优势,甚至部分早已过时,还不如别的更具体有效。但它的总篇和部分篇章的引言因为对战争的高度准确概括而把战争上升到哲学高度。有道是,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值钱值在这

【回复】其实还是翻译的问题, 越古早的典籍越讲究春秋笔法,如果直译就降维了,丢失了很多细节。 这种情况在论语和道德经上都出现过。
【回复】主不可以怒而兴师, 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合于利而动, 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 愠可以复悦; 亡国不可以复存, 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 良将警之, 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你到底读过全篇没,比如火攻篇的这段,你就是打星际战争它也是这个理啊
【回复】回复 @飞天热狗 :没有,确实是大部分都没啥用了,因为兵书是工具书而及其注重实践,它必须适合当时的兵种武器载具做出指导,而随着时代演变,兵种演变兵器更替都有不同,过时是正常的。还是那句话,它的地位在于它可以作为天下兵书的总纲,读了它你就知道什么是战争。而非被人神化了的一计破千军的奇谋书,更非国外老是跟三十六计混淆的阴谋书。我国古代确实有奇谋也有阴谋,这些都有各自的著作流传,但孙子兵法不是
马默:
这是本两千五百年前的书,而且书里的知识在传播了两千五百年后对于某些人来说依旧不是“常识”

sogland1984:
孙子兵法在2000多年前就把战略的基本理论都讲完了,2000年后,欧洲人还得拿皇的手下败将克劳塞维茨来再讲一遍,说实话《战争论》和《孙子兵法》比起来写得又啰嗦又难懂。

【回复】这两个不是一个东西,强行放在一起比就没啥意思了。孙子兵法讲究的是整体战略,战争论开宗明义不讨论战争之外的事情。
【回复】回复 @晚行castling :火力优势学说和十则围之有什么区别吗?
【回复】回复 @晚行castling :火力优势。这听起来过于呃,“常识”

中国 国外 外网 孙子兵法 MEME 评论翻译 必剪创作 跨文化研究小会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