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乐府)——《·簪花记》(完整版)

作者: 墨雨玄潇分类: 日常 发布时间: 2014-12-03 18:56:55 浏览:26757 次

(汉唐乐府)——《·簪花记》(完整版)

何所得:
像这种艺术都是曲高和寡吗?竟然还有很多弹幕说是日本艺妓,连自家的东西都不认识的人真是可悲

【回复】而且他们连日本艺伎都不认识就瞎对比
【回复】回复 @东北虎胖成气球 :东北虎不要认错
写字堪称蚯蚓体:
额。。看过之后,我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和日本歌舞伎的舞蹈形式很像,都有接近一些定格的形韵审美。有曲乐,有旁述唱词,就是曲乐风格与日本歌舞伎有异。看到评论里有说这是“不识自家文化”“胡乱对比”“源于中国”之类的评论,觉得心里挺不是滋味的。确实像我这种人,文化常识很匮乏,而且由于外国的文化输出与冲击,对于这种艺术形式就是觉得能联想到日本,我不会去注重细节,不会去注重头饰,甚至也不会去花时间去了解日本艺妓是什么,仅仅是因为某些片段的画面就带来了片面的认知。我觉得还是文化的普及才是重要的,真心感谢视频制作方,感谢up,感谢科普的、指出视频优待商榷之处的评论者。舞蹈美是美,可对于我来说,有了一些基础文化科普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这种审美方向。

【回复】从来没听过爸爸像儿子的说法
【回复】回复 @复复甫 :是日本模仿的中国ok?
一三小可爱MW:
日本文化源于大唐,这点不是明明白白的共识吗?

【回复】回复 @youjing13 :知道啥是渡来人吗?哈哈哈哈,还日本国,只有倭
【回复】回复 @youjing13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笑死了。
【回复】严格来说日本文化来源中国的各个朝代,汉南北朝,隋唐,宋明他们都有学
无忧的毛茸茸们:
讲道理,说像日本的别本末倒置好么?先有爸才有儿子,真是自家文化都不了解还装作很了解日本的样子。

【回复】回复 @youjing13 :妹妹是精日吗
【回复】再有爸爸,人家儿子早就变了多少次,爸爸从儿子这里再学回有多少分是从爸爸那里继承的还是拿儿子原创的
总有人想冒充朕:
希望靠“百度一下”活着的“国学大师”、“史学奇才”和“民俗文化专家”能放弃到处瞎b指点江山的习惯,发个论文比起你费劲巴拉到处装比真的不难的

橘子梅子:
那些说不是西汉白妆的是。。。。我字面意义理解的西汉么,如果是的话,这个是表现唐朝吧。。。 另外,说像日本艺伎的,能不能先去看看仕女图,出土壁画再来说?你说日本,你不知道日本平安时代的发型么,你不知道在平安时代之前就到大唐来的那些遣唐使么。你不知道连怎么做豆腐都是鉴真带过去的么,你不知道平安京怎么来的么?还拿江户时代说事? 还有,宋徽宗好像临摹过一幅唐朝仕女图,自己去看看有没有这些发型发髻。 再不济,推荐您本书,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回复】回复 @橘子梅子: 还有就是烛光和油灯光都是黄色的,能用来反光增加特定区域亮度的镜子也是泛黄的铜镜。那么,整个环境都是黄色光,打在白妆上,照出的依然是偏黄的肤色,那么古时候真实的观看效果,并不像视频中所看到的那么白了。有可能当年的真实的视觉效果,以现在的审美来看,也不差。 初中的时候有过傍晚室外写黑板报的经历。天色昏暗后,对颜色的辨别就有偏差了。看不清使用什么颜色的粉刺写在板报上的字,到第二天白天再来看,才发觉用错粉笔了。
【回复】回复 @晨屿:呀,你这么说确实感觉有可能诶。还有灯笼什么的光线也不太会特别特别亮,那这种猜测就很有道理啊。光线昏暗偏黄,人脸上的阴影加深,可能还看不清表情。如果在当时表演的话,加了白妆,在这样的光线下表演者表演面部表情再夸张一些也就能看得相对清楚一些。就像小时候登台表演尤其是晚上都得画浓妆画特别白,感觉像是一个道理,因为后面观众看不见。果然是可以从亲身经历来推断的。你给了我启发,这样的话其实也可以由此推断,白妆也许其实是晚上画的,比如参加演出,比如参加宴席等等,在夜晚起到现在提亮肤色的功能哈哈,毕竟就我目前所见,很多壁画或者仕女图描写的是宴会啊什么的,然后白天就正常的妆容。
【回复】在一个地方看到有人猜测,那时候流行白装,是因为表演场地的光线昏暗,不弄白妆就看不清人了。(现在晚会都有大功率灯光了,演员的舞台妆依然很浓,那么古代就靠油灯那种亮度,我觉得灯光昏暗因素,于是弄白妆让观众看得清演员的说法有道理)
sayyara28:
我以为评论区里胡咧咧的人只是读书少,没想到还眼瞎。

【回复】回复 @细细马甲线:既然你认为没有可能,我也不再试图跟你辩驳。就像你说的,你不认为有可能,而我认为有可能,我讨论的只是可能性。另外,差别大不大我已经跟你说过我看的是什么,我没有说就是那两个,我说像,请你别定性。话已经说到这里没有辩驳下去的必要了。就此别过。
【回复】回复 @橘子梅子 :首先,日本的发型就在那里,到底像不像大家都能看出来。而你说的无论是《捣练图》里的发型,还是什么倭坠髻和抛家髻,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和视频那个差远了,什么“不可能说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吧”,当然了,连正儿八经的文物都没有,张嘴全靠猜,我还真就不信它存在,更别说“学习中国历史上发型发髻的可能性”。我说艺伎那个是假发的意义在于说明艺伎的“美人尖”和我误以为的《捣练图》里的美人尖不是一回事。
【回复】回复 @细细马甲线:你做对比我也在做对比,我也没有给你定性,我的言辞重在反驳过于强调跟日本艺伎的发型的相似性而忽视了她们学习中国历史上发型发髻的可能性。日本艺伎那是假发也不妨碍造型结束以后的样式,所以假发这个点的意义在哪里。
追梦的米滢:
科普一下,古代没有电灯,室内点油灯晚上光线较暗,于是演员皆面涂**,突出五官表情、便于观赏

账号已注销:
原来日本是学这个,不过日本的动作也太慢了。。。。。

【回复】日本很多都把中国的雅乐放慢了 导致完全两种风格
枣泥苏苏:
别说我们国家的古文化,某些人先把日本艺伎弄明白再说吧

账号已注销:
评论让人看到,中国的民族文化教育有多失败,年轻一代有多无知,一声叹息。

【回复】确实无知的,不过是曾经过来学习过,还别国文化起源于我国呢,要点脸哦
【回复】因为之前本来就没有发展过,不是一直弄经济吗
赛博肥皂:
手好美呀,手势变化行云流水(●°u°●)​ 」

来一张烙饼:
表示题目就说的汉唐乐府,如果这个还不明白的话说明历史知识确实不乐观吧……如果很多人都不清楚中国历史文化的话确实有点堪忧了……

千浔千璐:
最后那个红衣服的手里的花掉下来了好赞

美哭 唐乐 簪花记 南音 梨园戏 唐舞 仕女图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