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老美看《意林》:NBA总裁捐助豪华长椅帮助流浪汉?从零学习美国的奇葩法律?

作者: 于中美分类: 日常 发布时间: 2024-06-11 19:52:38 浏览:186494 次

跟着老美看《意林》:NBA总裁捐助豪华长椅帮助流浪汉?从零学习美国的奇葩法律?

说个事1:
姐们儿,把读者,意林,青年文摘,新青年还有地方青年文摘这几十年的期刊里的内容多翻译成英文在油管上,x上广为传播,你会得到很高的流量的。

【回复】老外:握草,哪来的野史
【回复】被带歪了,谁碰瓷了《新青年》[微笑]
晚餐要吃午餐肉:
作者是谁,把作者贴出来,然后查查现状,应该比较有趣

【回复】回复 @四楓院奈奈 :小时候还在想怎么这个佚名写了这么多文章
好风扶摇起:
算是抓到流量密码了,当年读者和意林有太多这种小故事了,当年看的年轻人很多,有被洗脑的,也有质疑的。当年高中的我也很迷茫,从历史上了解欧美血腥的黑奴贸易和殖民历史,那种掠夺且极度丑陋的贪婪跃然纸上,我是无法相信短短几十年他们就成道德楷模了。

【回复】我看了很多读者意林,没怎么记住吹捧西方的,倒是记住了不少笑话段子[笑哭]。
【回复】回复 @封子胄 : 属实,不是给读者洗地哈,高中的时候一大乐趣就是看读者,记得慕洋的文章不是特别多,读者校园版,原创版,文摘版,许多版本我都买过。抒情的散文,有趣的杂谈,搞笑的段子,这是读者留给我的印象。不过意林这本书不是太好,各种鸡汤还有慕洋的文章,笑话质量对于读者也相形见绌,我不喜欢,除此之外,青年文摘,故事会也看过,但我还是喜欢读者。
【回复】回复 @大雨TZY :油纸包的德国工程师。 李嘉诚的简谱电子表。
kingmichael1:
读者最早叫读者文摘,模仿的就美国的reader's digest。貌似以前中美关系还不错的时候,美国的读者文摘有中文版在中国发售,所以改成了读者

【回复】读者是我们这的,以前是事业单位,后来改制成了国企,现在还在,业务还挺广的[doge]不过有一说一,读者比起意林那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回复】一开始就是奔着信息差,让人觉得自己是美国读者文摘的中文版,美国读者文摘走法律程序走了3年,中国读者文摘才改名读者的
【回复】对,兰州人一开始抄美国老牌期刊《读者文摘》的品牌,后来被美国起诉,才改成《读者》 意林开始叫意丛,专门翻译国外小说,玻利维亚的,法国的,日本的,我80年代看的乐不思蜀,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妙见岛夕影(软炸虾虎鱼馋死我了),松本清张的红签,英国科幻哲学小说痴呆的火星人,法国死后出轨小说人有旦夕祸福(第一次知道法式沙拉醋栗,馋死我了,后来才知道就是东北灯笼果) 当时译丛(现在叫译林)并没有你们说的那些心灵鸡汤版块啊,哦,你们说的是意林……
马太维斯基:
UP,作为犹太人,你们家的书本上面都是蜂蜜嘛?[doge]

【回复】回复 @darksurvivor :能来美国的印度人不是家里很有钱就是学霸,高收入的it,医生,学术圈啥的占了大多数,都很重视教育。我认识在硅谷工作的人说他们附近的好学校里一群群的印度人,有的班甚至全是印度人。我这印度人没那么多,大概占人口5%左右,但附近最好的私立里面能占学生比例的10%以上。在美印度人的收入中位数也比华人和犹太人高,12w+,后两者都是10w上下。
【回复】回复 @bili_18879354333 :真没有注意到。
【回复】回复 @bili_18879354333 :那些仅限精英阶层和有政治野心的人,大部分老百姓在美国不是太关心政治。宗教和人际关系对于他们而言更重要一些。
AsianJim:
错啦中美,读者翻到36页 看完笑话就结束啦[打call]

silverclose:
抛开内容不谈,这种杂志非常适合外国人学中文。我当年为了学英文也是 reader digest 的热心读者。而这些赞美外国的鸡汤文,也会使外国读者产生舒适感。[doge]

【回复】大统华去年开始在结账那卖意林,读者,青年文摘,我还在想为什么[笑哭]
【回复】你确定不会起一身鸡皮疙瘩
【回复】当年喜欢并且买了不少意林,但是觉得挺有逼格的,现在感觉以前的自己像个二傻子[笑哭]
南柯一梦林加德:
斯特恩这个我印象深刻,我特别喜欢看NBA,所以当时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就觉得不对。因为我记得文章里说斯特恩很高大,而事实上他只有一米七多。作者可能是想当然的以为NBA的总裁也和球员一样很高。那时候我还小,第一次意识到杂志里的文章也有瞎说的。

我是米莎:
昨天遇到亲戚他还说特朗普乐善好施每年好多纳税,我记得这老头避税一分钱没交啊,亲戚走后我又查了一遍果然。等下次遇到亲戚得问问他是不是还看意林

【回复】你也差不多是反向意林受害者,特朗普是2020年没有交税,2017年只有750美金,中间两年交了110万,这是任期,然后2015宣布参选后一直摊亏抵冲应缴税额,攻击他一分钱没交的是民主党,目的主要是逼他接受税表审计 他避税是绝对的,不交是不可能的,实际上他的记录里面可查的大概有6000W美金左右的缴纳记录(但大概只占他纸面应缴的不到1/10)
犹豫不会败北:
看似离谱内容是真的,看似正经的内容是假的[吃瓜]

会画画的波:
我以为第一个故事是真的,因为起码体现了人性善良的一面。而后面的那个法律就很离谱,谁会因为在浴室里吃个橘子而犯法呢,你在浴室里干啥别人怎么知道。结果出乎意料,最离谱的居然是真的[捂脸]

【回复】我觉得每一个故事都是真的。或者说都有一个根源。只不过能说的和真实发生的有一段差距。作文只捡着能说的说了一下。把不能说的隐去了。
【回复】美国是大洋法系,是判例法,估计是历史上有人浴室里吃橘子打扰到别人或者出什么意外挂了,就写下来了,时间久了具体什么事没写下来,直留下了这个法律,很多奇葩规定都是这样,比如KFC拖地后必须立个黄牌子小心地滑(ಡωಡ) 而第一条我估计确实是有这么一回事,毕竟人名地名都是真的,我估计是春秋笔法,美化了一下,或者就是行贿找个由头,有人问这笔钱用来干啥,他就现场编个故事
【回复】我记得德克萨斯州有个法律是“禁止在公交车站发射导弹”[doge]
Difflytos:
以前读初中天天偷偷看读者,青年文摘,知音漫客

【回复】回复 @山海半生漂泊 :全是糟粕谁还看?没人看还怎么传播这种价值观?就是这种时不时夹带私货的才能带偏人的价值观[疑惑]前一个文章,你觉得他说的挺准的,后一个就开始扯,因为前面的文章你又信他
【回复】有些人不要太离谱,青年文摘和读者也不都是糟粕
【回复】回复 @刘律不会玩游戏 :也不都是。。。
系老表锅啦:
洋妞的普通话 居然比我说的都好 [笑哭]

【回复】她的母语是中文,或者说是双母语者,而且在大连学的,普通话比云南人说得好太正常了[脱单doge]
【回复】人家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老外,只是高中时去了名义上的母国美国生活了一段时间,然后又回来了,不适应那个环境。几年前北京卫视采访过她

美国 情感 吐槽 老美 感动 意林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