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升即走"并不是真凶,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做人肉电池还要做多久?

作者: 靖崴同学分类: 校园学习 发布时间: 2024-05-13 21:32:28 浏览:6117 次

mygohaya:
国内35岁断一次路,45岁断一次路,核心原因还是干电池太多

【回复】普通人35岁就完了,45岁是给副高定的最后年限
【回复】回复 @咲咲小鸟游六花 :傲气。尤其是那种高中成绩优异的,考上大学再上硕士的人。心中是有一股傲气的。 普通人很难理解,硕士躺平不行吗?
三个gunners:
这个体系首先是一个bureaucrat system,然后再是一个学术体系

【回复】只要有圈子,就是这一套
王啸宇studio:
感觉没分析到点子上,up的思路就是首先否定了非升即走的原因,然后点明原因是某些大佬占着坑,这种东西哪个国家都有,和事件主题不能说没一点关系,也基本上没太大关系。 这个人自杀的原因首先是申funding过了年龄限制,学术道路断了。美国没听说有啥funding和title是限制年龄的,尤其是35-45这种壮年。 其次是国内的非升即走淘汰率太高,招你来就是打工帮忙提升排名的,而不是真想招你。 最后是没钱,这个就不说了,属于内部因素。

【回复】1. 视频本身就没什么分析,更多的是现象的堆叠和情绪的发泄。感觉可能有一点标题党了,我的问题。 2. 大佬占坑哪里都有,重点是占坑后的大佬是怎么做的,也就是卢院士说的后半段。不同国情下对学阀赢家通吃的监管,对青年科学家的鼓励与扶持,对学术买办主义的防范,不是一两句能说的清的。 3. 导致国内淘汰率高的原因同样有很多,一方面本土培养的博士数量太多了,这种夸张的供需关系会更容易让需方有恃无恐。另一方面业界发展不够成熟,很难真正意义上的吸纳博士。 4. 最后你可以说他没钱,那也可以说他内心不够强大,聊这些可能就没意思了。 5. 写到这里我觉得你说的对,视频里我确实没什么分析和逻辑。
【回复】这个是非升即降,达不到目标降级,也很恶心人,属于是对一个人能力的极大否定,对人的身心影响很大
【回复】人家本事就不是对宋老师敢兴趣[笑哭]
沓三江揽五月:
降低心理预期,就算是博士,副教授又能如何,不管是谁都不能置身事外,首先是活下来,然后再去想活的好,虽然以前觉得只要读好书其他的都是水到渠成,但是社会元比我们想的复杂。历史轮回依然如此,你猜国民党四大家族把持民国的各个领域的命脉,清朝八旗系统把持全国汉人没有立锥之地,直到太平天国之后,汉人才有机会,再看看明朝,元朝,宋朝,往前追溯,老百姓就是草芥,如何成为一个活下来的草芥。

【回复】说白了就是搞清自身定位,我觉得博士去大专挺爽的,又有编,工作相对轻松,只是很多博士不能接受这种现实,人比人气死人,在本科当老师是养家糊口,在专科当老师也是养家糊口
LittleLionWW:
诶,普通人要么不读博士,要么读博士可以读个好去企业好找工作的方向,这样退路也很多,最不济也考虑去二本以下高校。适合去一本以上高校的,要么就是学术牛人,要么就是关系牛人。

【回复】回复 @eyesluna :没有那么差吧,我就在大专,感觉还行,虽然没有编制[笑哭]
【回复】最好去大专,大专有编,去本科不是特别会发核心做课题的,最好不要去,南林是双非,想想其他211多卷
狼顾冢虎1988:
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为文化的原因我们会先天的觉得人情世故在学术圈不重要,加上来读理工博的人原生家庭认知都不是很好,实际上科技在中国就缺少适合的贵族气质和培养基础,认知的差异最后就会造成一些悲剧。anyway,其实科研从祖师爷起就是一个全球内斗拉关系的体系(牛顿和莱布尼茨,爱因斯坦和劳厄)如果你只想做科研,而不是聪明到拉关系同时能做好科研,实际上你是不合格的。我原来在欧洲某组读博的时候老板也会要求我们8成时间在关系下,剩下2成时间做出世界前沿研究,真正的科研只是适合有这样标准天赋的人,说起来满残酷的,如果你需要努力才能获得科研上的成功,那么你不适合科研

【回复】同意,真正的科研都是贵族玩的。
侯总继承保国学外语:
UBC博士 美加绿卡随便拿,不知道为什么要回国卷,还是南京这种地方

【回复】正常 这几年外宣做的蛮好的很多这些人才都在考虑回国。我认识的挺多的都回国了。当然 好多呆了几年又跑走了。说的比做的好听。
【回复】回复 @天然呆的独行侠 :你知道的更准确,储老师是UBC博后,硕导是院长,和校长合发过论文,所以我不相信其他人说的排挤说
【回复】回复 @xxy12m : 他老婆是南林化工的本硕博,硕导还聘上了院长,不清楚就别瞎说
秦广王123:
不管理工农医,一概论文主导,纯理方向、工科试验方向居然都和实验方向一样考察论文!按这考察方式,再加上雪上加霜的非升既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那是纯胡扯!

【回复】回复 @靖崴同学 :回复 @靖崴同学 :当初要按这方式,陈景润早下岗了[笑哭]
【回复】回复 @秦广王123 :人就这么多,你说你要做长线研究,他说他也要做长线研究,那有摸鱼的怎么办?有本事就别花国家得资源,自己找社会上的资金支持,你想做什么研究没人管你。学美国那种模式,实验室老板负责实验室经费的筹措,就想一个小公司一样。[吃瓜]
xxy12m:
读博士也可以去做工,教职才几个,也就中国这些年教职队伍扩招有机会,现在也基本到头了,后面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回复】回复 @靖崴同学 :20年前,宝洁为代表的跨国公司专招top2的博士,那岗位普通院校的硕士干都有余,核心研发都在国外的研发中心呢。 理论上说,博士早就过量了。企业招博士不是因为你掌握了多少对口专业知识,而是你经过相应的科班训练,你的综合能力大概率是拔尖的
【回复】目前国内适合博士的工作比较有限,很多招聘只是把要求从硕士变成了博士,可能并不需要博士,也并不适合博士。
【回复】回复 @xxy12m :是这样,招聘已经不需要博士,硕士干已经有余了。并且博士已经过量,那博士去哪呢,有哪里需要博士呢?读硕可能是为了学历为了工资,读博 还是很有一部分是为了科研,为了学术前沿,有野心或者是清高。是这样没错,那自愿走这条路的博士,又能去哪呢。(可能措辞不是很好,但我是真实的疑问)
Mlovevince:
我也是对学生饱含热情的人,后来被老师说不要去读博士,我很庆幸,听她的话。现在有正儿八经的工做[doge],缺点就是社会地位低,一眼望到头

宸镐:
考评不合格的原因是什么呀 虽然现在环境工程确实不太行,但是南京林业大学只是普通的双一流啊,何必把这么优秀的海归博士挤走

【回复】考核不合格,签合同之前一定看清有没有编,没有编就没有稳定
【回复】他媳妇也是南林的副教授,还是校长团队的,刻意排挤不至于。
【回复】合同上有一个国家自然基金要求,没有完成
theresagqp:
丘成桐在凤凰卫视的一个节目中提到,请国外专家来评审项目申请书。我觉得应该留出来一部分名额,由国外专家来评审,两条赛道。海归博士对国外研究更熟悉,可以由海归博士申请这部分名额,英文申请书。

祥和是必须的:
认清现实,博士也是小爬爬。降低预期,别想着阶层跨越,光宗耀祖,能传宗接代就算祖坟冒烟了。

研究生 大学 学阀 南京林业 学术 南林大 青年教师 聊聊读博这几年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