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是伪科学吗?

作者: 钟杰博士临床心理分类: 社科·法律·心理 发布时间: 2024-05-07 15:20:53 浏览:2706 次

精神分析是伪科学吗?

bggfhs:
不过还是有一点,要区分非科学和伪科学,非科学就是和科学不是一家而已,但人家也没说自己科学,很多领域人家是承认自己暂时无法获得科学证明的。伪科学才是说自己科学,招摇撞骗但其实不科学的。

【回复】实际上后面拉康甚至把精神分析推到了反科学的地步[doge]
【回复】回复 @Docmysterious :反科学和伪科学是两个概念,就好像反哲学和分析哲学也两个概念
【回复】晚期拉康本身是很反对学术建制的
AI视频小助理: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与其他学科的类比,如客体关系学派和量子力学、马克思和黑格尔的辩证唯心论等,强调了精神分析作为一门科学的发展。 00:01 - 客体关系学派和eq psychology 很像量子力学和相对论 01:26 - 精神分析作为科学的发展和历史脉络非常相似 02:47 - 荣格对心理学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对非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 二、荣格与弗洛伊德的关系,以及荣格提出的集体无意识等理论,同时探讨了弗洛伊德想将精神分析变成一门职业的心愿。 03:00 - 荣格最初想举起精神分析的旗帜,但遭到弗洛伊德的嫉妒 04:28 - 弗洛伊德想把精神分析变成一门职业,但荣格更重视临床观察 05:41 - 由于无法找到案例证明他的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陷入困境 三、精神分析的发展历程以及其是否属于科学的问题。需要界定什么是精神分析,同时考虑范式研究和学科范式的问题。 06:02 - 精神分析被认为是伪科学,不可证伪性成为争议点 06:51 - 阿德勒将自己的自卑情结投射给所有病人,导致弗勒不满 08:18 - 精神分析的科学性涉及到范式研究的逻辑支持和开放性 --以上内容由模型基于视频内容生成,仅供参考

panduidui123:
精神分析不是科学,哲学不是科学,精神分析是哲学一部分,

【回复】这得看怎么定义科学了。如果把解释世界的学科叫做科学,那以实证主义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只是科学的一种,而不是科学就得用实证主义。在西方传统认知里面,会认为哲学和数学对应,它俩都是科学的。
Plan628:
弗洛伊德总是把问题归结于性欲,是什么原因,这也是他的投射吗?

【回复】他这里的性不单单指性欲,而是指一切类似的行为模式。事实上真正性的作用可能只发生在幼儿阶段,但由此形成的情绪反应模式却长期存在,一直影响到成年。精神分析的底层逻辑是超过正常范围情绪反应,如果对一件事的反应在正常范围内,我们认为他是正常的。但有些明显超出正常范围的情绪反应,则应当分析其成因。比如有人在你面前吐了一口痰,如果你表现得非常愤怒,感觉到了极大的侮辱,这显然是不正常的。同样一件事,有的人生气,有的人就不生气。这种就是值得分析的。因为情绪反应是不经过意识的,是自动发生的,那么就要找到这个条件反射的底层逻辑。一般来说我们对陌生人不会有超越正常范围的情绪反应,如果有,那多半就涉及到了上面的那种反射。这种反射是怎么形成的呢?多半是在早期的时候与父母相处中形成的,你的每一个情绪爆点都是一个扳机点,一般都是由过去的创伤经历造成的。所以精神分析总是爱说“你不是在对我表达愤怒,而是在对你的父母表达愤怒”,从表面看这当然是错的,因为我就是在生你的气,但从更深层面看,之所以会对这件普通的事有那么大的情绪反应,确实是在和父母相处的过程中习得的。因为在生命早期性作为一种原始驱力,客观上影响我们的行为模式,所以说是性驱力造成的也说得过去,但肯定不全是由当下的狭义的性所决定的。传统弗洛伊德那套已经过时了。
【回复】弗洛伊德所说的性欲,不是通常的性欲,,在性学三论里他自己说称为“爱欲”更为合适
【回复】因为他那个时代性压抑很严重,加上他坚信原始的冲动是最有力量的
卖鱼不吃鱼的阿强:
精神分析无法验证,没法用科学范畴分析

【回复】本来就是一种对心理现象的解释啊
Zzzett350:
精神分析干嘛偏偏得是科学,起码没有像心理学一样搞点自欺欺人的实证[笑哭]

【回复】回复 @darkmirror天蝎 :在你这个例子中我觉得他这样解释是不科学的,是暴力精神分析,这也是精神分析早期一个比较鲜明的特点,就是不顾来访者意识层面的反对,坚持用自己的理论去解释。这种情况在现代心理咨询的咨访关系中是不太可能发生的,已经违背伦理了,当然咨询师自己可以这么去理解。首先说精神分析的有效性不需要质疑,至于其理论的科学性其实也不太重要。因为现象是客观的,但解释却可以有很多种。苹果掉在地上,牛顿说是引力,爱因斯坦说是时空弯曲,量子力学又说是引力子,谁对呢?就好像中医无疑是有效的,但有效的必然是青蒿素、土霉素一类的具体成分,不可能是阴阳五行、君臣佐使,可恰巧这套逻辑又能用来解释现象。精神分析的本质究竟是什么,长期以来不同学派一直在争论,我个人观点是很反对弗洛伊德那套的,弗洛伊德最伟大的贡献其实就是提出了“潜意识”的概念,把意识和情绪分离了,以后的概念都是基于此衍生出来的。
【回复】回复 @晒团子的滚滚 :是的,我再补充一个案例 https://b23.tv/BV1gp421D7HF 男子说自己鼻子没治好,几家医院查下来都没问题,最后被认定是被害妄想,男子坚称自己心理没问题[doge] 弗洛伊德报道过一个梦的案例。一个父亲在儿子的棺材旁边入睡,父亲梦见儿子出现在他面前,说“爸爸,你难道看不见我在燃烧吗?”,父亲醒来后发现棺材上的布料因一支倒下的蜡烛而着火了。 拉康认为父亲醒来并不是因为现实(的感官刺激)唤醒了他,而是因为父亲想逃辟梦中实在界的侵袭。在这里,实在界指的是对儿子的内疚感所代表的被压抑的情感。 即:当烟雾打扰他的睡眠时,父亲迅速构建了一个梦境并将令人不安的元素(烟雾——火灾)融入其中,以延长他的睡眠(梦的作用)。然而,在梦中他所面对的是一个比现实更为强烈的创伤(儿子死亡的责任),因此他从梦中惊醒面对现实,以逃离实在界的真实冲击。 读了上面的材料,我不敢说精神分析就不是自欺欺人。 精神分析当时肯定是凭经验给出的梦有延长睡眠的作用,不过现在已经有科学证据支持这一观点。
【回复】回复 @darkmirror天蝎 :这个我觉得不单单是心理学这个学科所面临的问题,而是除了数学和物理这种纯理论学科外,所有学科共同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对于同时受多重变量影响的现象,很难去做因果性研究,一般只能是做相关性研究。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吸烟有害健康,吸烟能愉悦心情,心情好有益健康,那么吸烟是否有害健康?[doge]就是因为这种条件下出来的结果只是单一某个因素,所以才特别容易被人抬杠。专家说室外活动时间不足容易近视,有人说我试过没用。专家说晚上看手机容易近视,有人说我试过没用。这种现象只是在变量尤其多的心理学上体现的更加明显。如果是基于现象的成体系的理论,又很容易被人扣上反科学的帽子,比如精神分析就经常被人质疑循环论证、无法证伪,甚至是反科学。
碌渊松:
科学不是信仰。信仰极端要分伪,真。搞笑的。

死密特:
他的意思是那部分讲范式、讲逻辑推演的精神分析是科学的,其他的是伪科学

Plan628:
钟杰老师在B站的运营能不能认真一点,很喜欢钟杰老师分享精神分析知识。[星星眼]

【回复】好的。太忙了,顾不过来。[笑哭]

科普 科学的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