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向设计提问 01 野生设计在民间

作者: 哔哩哔哩纪录片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4-05-21 20:00:00 浏览:808594 次

【纪录片】向设计提问 01 野生设计在民间

小河部落:
来自该集导演艾琳的手记[打call] 今晚第一集《野生设计在民间》就要上线了,内心既期待又忐忑。这篇导演手记是最后一个任务,我拖延许久,无从下笔。最后还是决定用幽默化解一些紧张,来和大家聊聊拍摄中好玩的事情。 我负责拍摄“流动卡车宴会厅”和黄河山的故事。“卡宴”从调研时就有了荒诞不经的基调。宴会车公司的董事长王明最开始怕我们窃取商业机密,在电话中闪烁其词,我们只好直接去他的公司一探究竟。出了车站,看到包头的车牌,一下就呼应了我们这次调研的状态——

【回复】好在后面去拍摄时,王总仍记得我们建立的情谊,热情但虚弱地欢迎了我们——他正在节食减肥。虽不运动,可减肥药喝得很猛,面色苍白,气若游丝,我们看着都有些于心不忍。有一天晚上十点多拍完李主任,他还在厂房外面等我们,幽幽地说,今天是我生日,好多人叫我吃饭,我不想去呢。我们很动容,第二天买了一捧向日葵送给他。几天接触下来,虽然如今已是大企业的老总,但他和李主任保留着农民踏实能干的底色,他们敢于孤注一掷,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现实。我喜欢这群人,喜欢他们身上压都压不住的生命力。时代像宇宙列车迅猛前行,在城市与乡村之间,他们的“卡宴”正好接住了一些没追上列车的人。
【回复】到了公司,王总依然满眼皆备,我们不得不使出浑身招数获取他的信任。我们卖力展示着bilibili上播放量可观、飘满弹幕的《但是还有书籍》,他不置可否。面对“你们快手上有多少粉丝”的问题,我们哑口无言。一阵尴尬的沉默后,我们提出想与王总共进晚餐,把虚拟的数据比赛放在一边,回归传统的线下社交。王总欣然同意,带我们来到了包头最地道的饭店,吃烤羊。面对桌上五六位复制粘贴一样财大气粗的老板们,我和制片小姑娘强装镇定,说些漂亮话,扮演社会人儿。我嚼了嚼平时不吃一口的羊肉,期待王总能露出一丝松懈的笑容。王总一定是从我们的笨拙与青涩中看到了十足的诚意,他逐渐松弛下来,把我们当成了自己人。总之就这样,我们得到了他的信任,尽管他仍然不知道我们到底是干吗的。他带我们参观工厂,并引荐了“专业人才”李主任。 与王总的江湖气不同,李主任一看就是工科男,每句话都技术含量十足。我们拿着“卡宴”的模型询问他每个部件的功能,虽然大家说的都是中文,但相互理解难如登天。王总还给我们打了个提前量:“我们都不是专业的,很多东西的名字是我们自己发明的,可能你们听不懂。”更给李主任的包头方言罩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他指着模型不同的位置,急切地说着:“这个齿冲!这个扯冲!都是我设计滴。”我们在脑海中搜寻了所有相关词汇,仍然对李主任的“扯冲”一头雾水。王总也干着急:“齿冲怎么听不懂呢?就是载挂车的齿冲!”“载挂车是载挂什么的啊?”我问。一时间四个人面面相觑,我们都很想冲进对方脑袋里看看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最后竟然是来自厦门的制片姑娘恍然大悟:“这款车的尺寸?”“哎呀这可费死劲了…… ”他们直拍大腿。给王总和李主任留下了不是很聪明的印象,我很懊悔。
【回复】梦里最不想醒来的部分,是拍摄小象滑梯的段落。粉色的小象和黄河山萍水相逢,就从此钻进了他心里的童年自留地。在变成设计师之前,黄河山在片场先变成了一个小孩子。他自顾自地玩着滑梯,虽然还在拍着,但我和摄影师也已经被这种快乐的氛围所感染。拍摄后与小象滑梯合影留念时,我们好像也不再是因为工作匆匆相识,而是变成了这个小区里三个不知道哪里跑过来的孩子。可当镜头拉远升高,才发现小象已经被汽车包围。黄河山陷入某种感伤的情绪里,他说:“你们多拍拍吧,可能哪天它就不在了。我还挺喜欢它的。” 之后,我们去附近寻找其他的小象滑梯,被居民告知这里只剩下这一座,之前的水磨石滑梯都被拆掉换成了的塑料滑梯。寻着小孩子的声音找到那里,塑料滑梯的热闹与小象的冷清形成了鲜明对比。黄河山看了一会儿,低声说,这是不同时代的产物,然后便走出画外,留下镜头里的小孩子与塑料滑梯。在这一刻,我再次感受同一个空间里时间被压缩的魔力,就像“秃力城”中的每一次定格一样,记录时间滞留的痕迹,这多令人着迷。 读到这里,你可能发现这一集讲的不仅仅是民间的“设计”。正如黄河山所说:“它其实都是背后的人的生活,过往的信息的一种凝聚。”民间设计在人群中,也在时代中,每一个被选用的材料与采取的手段都提示着设计者的肖像与他所处的环境。像是万花筒不起眼的小孔,你凑近观看,就会发现每一个角度都大有乾坤。
小河部落:
来自该集导演阿土的手记[打call] 2023年,27岁的我在成都双楠遛市场的时候,总有一种好像回到了我童年时、在西北小城里和妈妈去菜市场的感觉。在这里,没有什么城市空间该有的规范,虽说“摊位”限制了一个又一个小贩的空间,即便它如此之小,却总能以一种强烈的风格溢出、模糊彼此之间的边界。于是,花椒大料能跟苹果橘子对上眼儿,花鸟鱼虫的笼架子落在人行道上。一步一天地。 换种角度:要说菜市场也是一种格子间,摊贩们每天来这里坐格子上班,只是这格子间刚好没那么冰冷。一盆盆水果能长在人行道上,以一种刚刚好的高度,你低头看时,发现支撑它的茎干,是立起来的空水果筐;遮阳伞会像《哈尔的移动城堡》里跳来跳去的稻草人大哥一样飞在空中,但那不是魔法或者诅咒使之如此,而是摊主阿姨布下的天罗地网——在菜市场这个昏暗与明亮界限刚刚好的地方,线消失了。我们是站在那里仔细看了几秒钟,才恍然大悟这把魔力伞的原理。

【回复】生活工作在北京的我,很久没有机会在这样的市场里行走。一方面觉得这里是如此熟悉,原来2023年了还有小时候和妈妈常去的批发菜场;另一方面又努力在模糊的记忆里翻腾:那时候,在家乡的菜场里,也有这样丰富的、活跃的、稍加留意就能惹人会心一笑的小小设计吗?彼时我还没有这样的眼睛,如果可以,真想再回去看一眼啊。 拍一门社部分的时候是真的头疼。我不了解成都,更遑论这里的生活、这里的街头、这里的市场深处有几个宋老师。但一门社的女孩们如此自然地接受了我。她们把自己这么长时间的观察所得一一讲给我,又带我去街头、找到一个个店家去看、去聊,用有点娇嗔又带着泼辣的四川话,把我一个外来的陌生人介绍给街头的叔叔阿姨大哥大姐,获得信任。宋老师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本着不知道bilibili是什么、纪录片要干嘛的“原则”,带我们去他家吃了一顿饭。我们见到他热情的家人,两个可人的孙女儿,以及一只本来买了要吃最终没舍得吃、养了多年已经跟脸盆一样大的大乌龟,再就是家里满满当当的宋老师的改造与设计——出于答应他要对家庭生活保密的承诺,在这里我只能说,比他摊摊上的设计还要精彩多了! 整个拍摄过程我满脑子只有一句:盛赞女孩,女孩真好!温和地、平等地、时常有点不安地反思着,怕自己是居高临下地在打量这些街头智慧,怕自己的展览和设计传播“只是一种自嗨”。但我想,看过片子的观众都会喜欢充满活力行动力满满的她们。每次爬楼梯到一门社办公二楼敲门,都会听到暴风骤雨般的脚步声,是三只狗狗在门后欢快扒门并发出大叫。二楼 的小露台望出去,是安静的街道。有阳光,也会突然暴雨如注。一门社凝聚着创造力、友情、平等,以及真正的生活。同样从事创意相关行业,我真是羡慕极了这里的工作氛围。 正如我在片中写的,“我们无法在海洋中识别一滴水”。走了几天街,我们还是偶尔会被路边不知名的设计弄得瞠目结舌。趁看过这个片子,拥有这样的眼睛,即使我们永不会知道那天所见的街头设计的名字,但寻找过,会心一笑过,啧啧称奇过,如果还能真正动一把手过——那可就太好了。
未来主义猫:
设计师可以不当,设计可以不做,但是生活中仍然需要设计,设计就是不同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实践途径。

小梨涡也很A:
感觉第一个工作室有点本末倒置,大妈大爷是把不能用的"垃圾"或者老旧的材料不浪费整合成可以用的,而不是看上去做旧设计但不能用的真"垃圾"。第二个真的就非专业从无到有真的造福民众[未定事件簿·归心之所_陆景和点赞]。第三个之前网上有看到图还以为是恐怖游戏背景,真的复古有虚幻很厉害

【回复】第一个工作室的那个我觉得适合展用来表达自己的理念,但不适合用[笑哭]
【回复】回复 @假名不行 : 感觉甲方是更想要看起来很普通但又有点巧思在里面的东西
【回复】回复 @假名不行 : 废物利用,但不单是木板拼接吧(看着坐上去会不舒服[笑哭])。可能加点其他的东西增加点层次会好点?
nameless十六:
看到第一个设计出来的所谓用边角料制作而成的桌椅套装,加上他们对于自己制作的设计展品的看法,不免让我有一丝忧虑。明明前面讲述的是看到街头将无用之物转化为可用之物的实用主义方向的民间设定,到最后形成了设计师经典的“为了制作这个东西,为了添加这个元素”而进行设计制作的理念。无疑是和这他们看到的“变废为宝”的想法南辕北辙。并且他们对此竟丝毫不理解,认为做这个东西是充满心得的 充满理解的,这种思想让人不禁对现代设计行业能否设计出人们真正想要的,需要的既舒适又实用的产品充满了担忧啊[初音未来_嫌弃]

袋鼠也是鼠:
设计和艺术有本质的不同,艺术表达自我,设计解决问题。而设计的过程中,很容易混淆这两点,也就是为什么会造成客户明确提出需求,而最终不满意设计的产品。而原因设计师后面也说出来了

一点也不脆的苹果:
有趣[喜欢]设计无边界 最触动我的就是移动大酒店了,展开那一瞬间太震撼啦,民间设计的力量[打call]

卷毛的煎蛋:
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设计主题的纪录片~是杨杨推荐的哦~嘻嘻[doge]

您拨打的用户正在磕CP:
很喜欢最后那部分设计师说的一句话“是非常混乱又有生命力的过程”[保卫萝卜_哇]

摭拾与缱绻:
设计无处不在!即使是简单朴素的小工具,也充满着设计的智慧,非常喜欢这些自然而然的设计!

snow--_--cherry:
来啦!内容好有趣!!天老师好会配!!![打call]

一个特别灵:
这个系列太有意思了!没想到平时生活中觉得有意思的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朴素生活方式也能被注意到,并且记录下来。b站的这个着眼点真的棒!剪辑画面看着又舒服又有趣!!!支持支持!!!!!

社会 人文 中国大陆 普通话 向设计提问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