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的人,为何夸大自己的能力?和婴儿期有关。

作者: 心理满分类: 社科·法律·心理 发布时间: 2024-06-07 20:05:00 浏览:97254 次

自恋的人,为何夸大自己的能力?和婴儿期有关。

武汉の热干面:
后面说的和我现在的想法很像……我不需要父母,我不需要另一半,我不需要朋友,我靠自己就行。 但是这种想法很明显是不“正确”的,因为它对于我现在的生活其实并没有什么帮助,而有一个倒退作用。所以,我在想,我的“内摄”需要自己想象一个完美的人,向这个完美的人靠近,而不是在身边找一个“完美”的人。这样,我觉得心态能好一点……[笑哭]

【回复】如果你有一件喜欢但不合身的衣服,你可以通过身材管理或者裁改衣服两种方法达成目标
【回复】回复 @你的铭称 :衣服是你期望的自己,追逐目标是个艰辛的过程甚至会因不可抗力达不到预期,徒增痛苦,适当降低目标,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会让自己活得不那么拧巴难受(个人见解哈,我不是专业人士希望老哥活得开心[给心心])
【回复】回复 @你的铭称 :过犹不及,度的问题。你所做的都是为了自己的发展和动态平衡。
ClaraYMX:
投币了,你好完美啊up主,我看你的视频所以我也是完美的[星星眼]

时间似深海_丶彡:
很多人渴望一个完美的政治领袖(个体或团体),然后等这个领袖曝光缺点了,又会被踩在地下

宇宙反应器:
确实。我以前经常想变成肌肉帅哥,然后内摄很多的肌肉帅哥。摄一屋子,在里边搂着他们泡澡,感觉人生就完美了。

取个名字叫萝卜:
感觉我就会理想化伴侣,会夸她们觉得她们特别好。但是我感觉我假象幻灭后并没有攻击对方啊?但是我自己又确实蛮自恋的。我个人感觉我喜欢夸伴侣只是因为我觉得贬低自己喜欢的人是一种不自信。我夸她只是因为我觉得她很好,我也很配她,我俩都特别好[tv_点赞]

【回复】因为你不是自恋型人格障碍。你是爱自己,也爱别人。视频描述的是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成因[doge]
【回复】回复 @Sensation___ :所以有些心理学名词和定义会对导致人进行过度分析,她可能就是在鼓励他吧,但大力鼓励的背后首先是认为这个人需要被鼓励,把对方的处境看得很低的吧,当然他们开始的确在财富和地位上有差距的,这是客观现实不是谁的臆想
竹竿杆儿:
那想象自己完美,但是实际并不是,这种是什么状态呢

【回复】请问你是D点O点先生吗[吃瓜]
切片brownie:
我感觉我就是理想化自己,然后能表现出正常的自信,然后正常的社交,但是在触及到建立亲密关系的时候,我就会理想化自己,或是理想化对方,沉浸在幻想里。

【回复】我好像也是,但似乎“希望对方是完美的”和“希望对方能做得更好”不太一样。我是后者
lifo_麦麦戗戗:
那看来我不自恋啊,我看身边的人都有缺点[doge]

【回复】我有自恋的朋友,天天给我发他自拍[笑哭]
【回复】看来我也不自恋,我还以为自己是自恋狂
Martinrob:
我觉得我们一家子都是这样,我爸我妈我自己说起来都觉得自己境界高,可是又很逃避真实世界的对比,比如真的较真那些真实指标。是现实世界的问题不承认,但是说一些虚的东西的时候比如思想境界、水平高低等都觉得自己很不错了,至于事情没做好这些现实,则尽量不提不看不比较,也不承认

【回复】完全一致…从只是过过嘴瘾,到习惯性的打压和否认别人,然后阈值提高陷进“一定需要有什么东西来承认他们很厉害很nb”里,没得到满足就一直本能地重复相似的无意义的争执,遇到类似的场景就会发生。
你比我烂:
???我一直以为我这样是很自卑 所以需要攀附一些高阶层的朋友来让自己变勇敢 看 我虽然一般 但是我朋友牛啊!那种狗仗人势……[生病]

【回复】值得一提的是,自恋型人格需要从外部获得认可,而天天吹嘘自己的人,并不是羞愧型的补偿(因为没有达到父母理想的高度,所以羞愧,以至于在幻想中把自己想象的很完美掩盖自己所谓的缺陷)关于吹嘘自己的人,底层公式优越自卑一体两面解决。当然这也要看你难不难受,毕竟我们看他是在吹嘘自己,但有可能是开玩笑,而我们理解错了。
【回复】我们的各种价值观对世界的理解,与人交往的方式都是从身边的人学来的,可以说,在上小学之前,我们能接触到的只有父母。而6岁之前很可能会被定义成天生的缺陷型自恋。自恋型人格特征和倾向有很显著的一点就是不会感恩也不会抱歉。确诊自恋型人格特征的话,需要非常繁琐的过程。而且很容易误判。大部分人只是有这个倾向或者有某一些特征。这种病理性的人格,整个生活就像是被搅成一团。之所以他们被确诊,就是因为他们没办法经营好自己的生活,可以去寻求治疗,而不是因为和人际交往关系很少,或者说很难从别人口中听到自己是什么样子的,缺乏对自己的形象。而去幻想出对号入座被设限在一个框架内确诊自己是幻想中的自恋性倾向。
【回复】UP主说的还是抽象了点。自恋型人格是指个体需要不断从外部获得认可,来维持至尊的一种人格特征。自恋型人格也有不同的类型。自恋型人格结构的成因最好的假设就是补偿羞愧型(无法实现父母的意愿)、特殊能力型(天生环境优越)、被宠溺型(父母自恋的延伸,与羞愧型的差别仅仅是可以逃避父母的意愿,让父母顺从自己的内心,并且获得虚假的夸赞)
我TM黑桃:
我一直觉得我是个很自恋的人,直到看了这个视频我才发现我貌似不太好归类[笑哭]

辽九:
内摄是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基本过程,与吞并(incorporation)幻想有关。桑多·费伦茨强调了在创伤后综合征中通过内摄成人的内疚感来认同侵入者的观点。 这一概念在费伦茨发展之后成为基本概念。在神经症中,它需要在个体的兴趣范围内包含尽可能多的外部世界;神经症的自我是病态膨胀的。这种机制与投射相反,投射导致偏执狂向外投射已经变得过于痛苦的情绪;与神经症相反,偏执狂遭受自我的萎缩。与此同时,精神分裂症患者或多或少地会从外界撤回自己的兴趣。此外,从最早的母婴关系开始,内摄就构成了组织心智的主要过程,是爱的基础,因此也是移情的基础。

【回复】赞一个,虽然读了一遍没太明白。待我多读几遍。
【回复】懂了,自恋的人是🐶,喜欢杖人势
AI工具集:
总结: 自恋者需要内设一个完美的人来维持自我完美感,通过理想化重要的人,如朋友、伴侣,来提升自我价值感。然而,这种理想化可能导致对现实的过度美化,一旦发现对方的不完美,可能会引发攻击行为。理想化可能是对童年时期缺失的理想化照顾者的补偿。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自恋,但过度自恋可能会影响人际关系。 观点: 1. 自恋者通过理想化他人来维持自我完美感。 2. 过度自恋可能导致对现实的不切实际期待,引发人际关系问题。 3. 童年时期照顾者的质量会影响个体的自恋行为模式。 --本消息由@AI视频总结 召唤发送,仅供参考

心理学 生活 心理 科普 学习 日常 人文 成长 心理科普 底层逻辑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