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能堡战役:一战最精彩的反杀战,15万德军反杀40余万俄军【一战史04】

作者: 号角与白鸽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4-03-10 20:51:03 浏览:163133 次

坦能堡战役:一战最精彩的反杀战,15万德军反杀40余万俄军【一战史04】

人形核武阿拉什:
感觉是不是声音重配了 以前那个嗓子 真的是老天爷赏饭吃[笑哭]

【回复】以前是花钱请的配音,读一期稿子最低都得300块,现在这一期视频收益也就几十块,实在掏不起那个钱了[doge]
【回复】回复 @向晚的书桌 :有一说一 那哥们的嗓子是真的好 有一种低配历史调研室的感觉 跟隔壁胡风南渡一样 真的是老天爷赏饭
【回复】回复 @向晚的书桌 : 以前那个也没那么好嘛,现在这样也挺不错的,支持up做下去,下个月之后你要是需要我免费给你配
Nuclear_Kettle:
俄军这俩指挥官自日俄战争就结下了梁子,矛盾发展了数年见死不救也是预料之内,俄军抽象德军更抽象,明明功劳属于霍夫曼,大头最后还是给了来镀金的兴登堡,霍夫曼对此的评价是“兴登堡一直在睡觉”

【回复】当时在沈阳这两将军好像因为物资分配问题在街上打架
【回复】回复 @尼塔没有基 :尼古拉二世白长了一颗脑壳,日俄战争都提前给它鉴定了沙子出来,它还照样重用去打世界大战[笑哭]
【回复】回复 @two_mike :没毛病,就像龙德施泰特一样,既身居高位,威望颇高,又愿意放权,不干涉手下人的指挥
无忧的腓特烈:
霍夫曼在1927年写了一本书《坦能堡战役的真相》,斥责鲁登道夫和兴登堡窃取坦能堡胜利的果实和荣耀,然后就死于同年的一次意外事故中[藏狐]……只能说细思极恐,德国实行参谋制度,最优秀的军事家不一定是那些台前露脸的元帅,可能是后边默默付出,训练有素的参谋,但这批真正的帝国智囊相关资料却少之又少,完全被他们上司的光辉所掩盖,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回复】这也不是谁写本书谁就有理,你参谋提的意见再好也得需要上级的采纳与实施。阴谋论说多了就没意思了,那是不是可以怀疑霍夫曼也是剽窃了他某个下属的成果?
【回复】回复 @内务部伏部长 :确实,很多时候将军的策略的确很大程度借鉴参谋,但是如果将军战胜,参谋跟着沾光。将军战败,责任也不是参谋扛。如果参谋比将军有能耐,那为什么不任命他作为决策的人
【回复】霍夫曼可能能干但是他或许不是当领导那块料,真正的好领导其实就是兴登堡那样的。他知道下面的人比他厉害就放手让他们去干,自己为他们扫除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比如鲁登道夫作为新秀且没有贵族头衔容易被自己人搞,那么兴登堡这个德高望重的老将的任务就是罩着这个新秀。
Alles87:
俄罗斯帝国皇帝彼得三世的父亲 是来自德意志奥格斯堡家族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公爵卡尔·弗里德里希·赫尔佐格·冯·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戈托普 彼得三世与叶卡捷琳娜一样也是个德意志人 甚至不怎么会俄语 对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异常得崇拜 刚即位便停止了于俄罗斯有利的七年战争 与腓特烈订立了攻守同盟(太孝了)

【回复】每天穿着普鲁士军服搞角色扮演
这是一朵雪绒花:
俄罗斯历史教科书对如何获得这么多领土的说法是历次外族入侵背景下的卫国反击战争的结果[doge]

【回复】回复 @君-苏师兄和悯-小师妹 :皇俄:那是当然
纳偷-人类灯塌:
俄除了靠血厚和炸鱼,似乎也没什么优质的胜利

【回复】好战民族,但绝不是什么战斗民族,全是惨胜,但凡沙俄的人不想当灰色牲口,崩溃是分分钟的事
【回复】1916年布鲁西洛夫攻势不是吗
【回复】蒸汽压路机不就是这样吗
守护神亥猪:
这是莫名其妙的胜利和稀里糊涂的失败[笑哭]

【回复】俄军明牌打仗,电报都是明码。德国人打之前就已经做好了详细部署,但是担心因为俄军太多了,听说两个集团军一号有矛盾才确定打的。
【回复】回复 @这是一个娱乐型选手 :[笑哭]
德米特李政委:
很多网友可能不知道啊…… 其实俄国是一战中伤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一战俄国伤亡的规模比法国还要大

【回复】回复 @漢陽佛朗機銃手 :并不是,到二月革命之前沙俄动员了一千五百万部队上战场靠战死和非战损失(疾病饥荒)损失了一半,本来工业能力就不行全造武器了后方又大饥荒饿死大量平民 后面还有克伦斯基攻势猛打猛冲死了不少人,再后来十月革命到签订布列斯特合约前防守战死的人反而相对最少,而合约之后内战才算正式开打 也就是开战到签订合约退出战争为止,俄国一共付出了1580万伤亡,而整个一战伤亡为7500万,俄国占比最高
【回复】所以有一个著名的评价就是俄罗斯好战而不善战
【回复】这是把俄国内战前半程也算上了吧
暮雨江南1990:
一战时的沙俄简直是帝国主义之耻,中路先丢华沙后丢利沃夫,南路被法肯豪森的同盟国联军长驱直入偷掉小弟罗马尼亚,北路更是被胡蒂尔将军利用“渗透战术”打出暴击攻克重镇里加,愣是活活没苟到美军下场就完蛋了[笑哭]

【回复】东线还是有点亮点的比如加利西亚战役和布鲁西洛夫攻势,沙俄主要在高加索地区暴揍土鸡这可比同一时期在中东被土鸡打的晕头转向的英法强多了
【回复】回复 @肖尔什尼科夫 :因为前面日俄战争海军的惨败,波罗的海舰队一直到一战爆发前都没有恢复元气,黑海舰队倒是压制了奥斯曼土耳其弱小的海军。因为旅顺口和对马两场海战的阴影,沙俄在一战中根本不敢让自己的主力舰队出海和德国大洋舰队决战,十月革命后波罗的海舰队直接从芬兰湾和塔林基地撤回本土,不打当然能看[滑稽]
【回复】回复 @庸斯 :沙俄要继续打被推翻了,克伦斯基政权要继续打丢了里加也被推翻了,如果列宁要继续打,下一个被推翻的就是布尔什维克政权,不管德国爆不爆列宁都要停战。布列斯特条约中割让的土地也不是不认账就能收回来的,条约签订后苏俄面临的是协约国干涉军和国内白军的联合进攻,失去的土地都是红军一点一点打回来的。
仟尘厌世:
德军也是不容易 一战二战都在一打五 还得替盟友擦屁股

【回复】有没有可能,他本来可以不一打四一打五的[呲牙]是外交上的错误导致了只能一挑多
【回复】二战要是没英美援助 苏早就像美国平推日本那样一溃千里了 质疑的可以给我回消息 马上给你发全篇论文论据
【回复】尤其是奥匈连收拾意大利都费劲,被打的好惨,伊松佐河灰头土脸的要德军支援[笑哭]
凤鸣梧桐枝:
军政建设上,俄国存在两个比较明显的问题,一个是参谋部门的组织建设;一个是军士阶层的培养与运用。前者是军队现代科层制管理的中轴,后者是基层分队业务的骨干。这就导致俄军无论是基层战术运用还是战役运筹规划都要面临很多困难,从而导致一系列表象问题的出现。

【回复】还有就是领土过于庞大调兵备战部署都困难
【回复】回复 @wanhong0236 :你那是基建的问题,不是领土的问题
【回复】回复 @wanhong0236 :这属于优势
辰初之沫:
勃鲁西洛夫攻势,协约国取得的最大的胜利,可惜现在一战全是在讲什么西线残酷,东线开头德的胜利,仿佛东线直接是开头德吊打,然后直接跳到苏的单方面割让,中间几场德军吃大瘪的战役浑然不说[呲牙]

【回复】勃鲁西洛夫攻势吃大瘪的也是奥匈啊,俄军在坦能堡之后还能进过德国境内?
【回复】布鲁西洛夫攻势虽然俄国取胜,消灭了不少德奥军队,但也打完了俄国最后的力量,俄军在这场战役后再也不能发动大规模进攻了,组织度和士气落到低谷,消耗了大量物资和人力,这反而推动了二月革命的发生
【回复】布鲁西洛夫攻势其实打得不错,以五十多万的代价歼灭奥军一百多万外加三十多万德军,但是关键是其他路队友疯狂掉链子和大本营指挥部的低下协调导致布鲁西洛夫的部队差点成孤军被包了饺子,只能被迫停止进攻,尤其是沙俄坑爹的后勤装备补给速度和糟糕的经济基础导致布鲁西洛夫没有更多的兵力和弹药去扩大战果,更是让俄军攒的那点底子消耗一空,短时间内无法再次发起新攻势。但是战略目的达到了,逼着德奥不得不从西线和意大利抽调部队去东线,也算间接支援了其他战场搞了个大新闻
运猪车老司机:
现在的营销号总是不给人看合订本实际情况是俄军和德奥联军对峙,虽然有一路失败,但是另一路取胜打成平局

【回复】视频最后不是说了吗,但1916布鲁西洛夫攻势后俄就基本一路溃败了
天魔人形股份有限公司:
弗朗索瓦也太勇了,这种多次抗命居然没上军事法庭[笑哭]

【回复】这是普鲁士军事传统的核心任务式指挥,早在腓特烈大帝领军的时代便是如此,在曹恩道夫战役中,腓特烈急令塞德利茨伯爵的骑兵军出击打击俄军右翼,然而塞德利茨伯爵只说了一句话,战后我的脑袋属于国王陛下,但现在请允许我借它为王前驱,固执地按兵不动直到战机显露才下令冲锋,一举击溃了整个俄军右翼。战后腓特烈高度赞赏了塞德利茨的决定。当时还有一句俗语,国王要你当参谋,是希望你知道在什么不应该服从命令
【回复】回复 @宇多田是猫小姨 :回复 @宇多田是猫小姨 :德国军官团传统,日本学歪成下克上,谁不怕死谁有种
Rrrr-ccc:
俄军这俩,萨姆索洛夫和莱宁坎普,早在中国东北的时候就结下梁子了,只能说这俩就相当于国军的张灵甫和李天霞,一方有难另一方不动如山

【回复】传闻,他们属于俄军的不同派系。
黑雪小姬:
亚历山大一世之死,可以参考明武宗之死,哈哈哈

历史 一战 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俄军 德军 坦能堡战役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