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他是学新闻学的”

作者: 给我一个镜头V分类: 短片 发布时间: 2024-05-17 21:20:30 浏览:3438858 次

“哦,他是学新闻学的”

兔斯七:
建议重新回看02:35-03:50这段,仔细对应一下演员的台词,所特意对应的背景分别的虚焦和变化,说什么的时候虚焦,说什么时候又清晰正常——再结合一下冰箱视角是观众视角这个品一品,镜头语言绝杀[OK]。

【回复】回复 @咸鱼学长YYDS : 对焦在背景上时是不想给观众看的,对焦在角色上时是想给观众看的
【回复】回复 @咸鱼学长YYDS :随便说一点,比如眼镜哥说事实和疑虑的时候清晰正常、沛说造假部分的时候背景视角虚焦; 比如说30%的人和70%的人时候,30%时候正常,70%时候背景虚焦; 比如沛强调流量时候虚焦,强调大家注意力在1000元的时候清晰正常; 到后来两人达成一致和沆瀣一气的时候,背景就大多都是虚焦了。 冰箱视角可以说是观众视角,代入到视频里就是泛指的网民视角,虚假且包装的密谋这些不好的部分会模糊,事实和真相的部分是清晰常态。 这个变化的过程意味的是,网民观众们在网络上时筛选信息的样子,时而清晰时而被蒙蔽。 且冰箱视角这个本身,就是在讽刺现在大多人在网络冲浪时的视角狭窄逼仄、以点概面的现状。 镜头语言的特意为之,也非过度解读,可以回过头再品品,本来也没想说太细的,像这种情况,评论本身给个方向,大家自己回头看,意识到了和明白了,那种感觉是最好的体验,说太细了会剥夺别人的这种体验。
一个人的明天:
“观众需要的不是真相” 说的太对了!

【回复】观众这词是他选定的目标群体
【回复】要的是爽,满足自己的欲望,喜欢从高到底的指责感。把自己当做是正义之神
Alleycat:
看完视频突然想到的,新闻和观众之间好像也有一种双向选择,某种程度上新闻烂也是因为观众爱看烂的,而新闻工作者需要挣钱才能存活,所以劣币驱逐了良币。

【回复】你看到了另一层,为你的独立思考点赞
【回复】跟现在“短视频”化脱不了关系,几秒钟能了解到什么,只有强冲击性视觉、情绪化表达才能抓得住人,而这些往往又是为了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理层面”的需求。
【回复】回复 @给我一个镜头V : KPI量化决定的是 从业者瞎编的能力 缺乏职业评定的量化指标,或者是有指标不依照才是问题所在啊 你考一个厨子的才艺不看他做的菜,当然会导致摆盘WIN
往生堂推销员墨画:
一份流量吃三次是吧。够薪文学,牛的,币给上了

【回复】再来一个揭露整个事情真相的,然后吃四份
【回复】回复 @As卡密の蛹 :对呀,你没见结尾也自讽了自己吗[doge]
Kimo桑:
冰箱视角,观众身处信息茧房,镜头语言妙啊[打call][打call][打call][打call]

【回复】终于有人看懂了,不愧是影评人[大笑]
【回复】确实 现在好多信息给人的感觉就像冰箱一样,只有冰箱主人开门的时候,冰箱中人才能看到信息
【回复】回复 @给我一个镜头V :看到结局三线合一恍然大悟[脱单doge]团伙真的是次次惊喜
lilizzz、:
对普通人来说,相信官方渠道是成本最低、容错率最高的获取信息的方法。 自媒体的主要诉求是抓住情绪,而非传播信息。

【回复】官方也不一定,很多没办法上外网的,比如环球时报,随便找个角落截个图,就发进来的新闻,数不胜数
【回复】先看屁股再推论发言,这才是互联网获取信息靠谱的方法
【回复】回复 @1024kbs : 人家说了容错率最高。环球90%真10%假,自媒体50%50%假,你选哪个。
sayaddy:
希望up可以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就是为什么就连官媒也要吃流量这一套互联网规则,流量为王的互联网规则的逻辑漏洞在哪里?为什么互联网上的热潮会带来线下人们无意识的行为。以及,流量到底控制了什么,使得人们无法摆脱被控制的现状。假设如果有一天,互联网实名制,每个人互联网的无数账号只对应一个真实线下人物,那么流量为王的世界是否还会存在。

【回复】咱做不到,咱没那么伟大,咱也是个拍视频的
【回复】1,新闻媒体根本就不应该市场化,在市场化的背景下为了赚钱必然会追求流量,因此新闻媒体必须全部收编体制内,和公务员一样作为公共服务人员存在。 2,平台应该推进强制实名制,从源头上杜绝水军。
【回复】回复 @洛卡ちゃん :3,社会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新闻工作者,相关专业也应该缩招,让更多的人去学其他专业
凡鱼追梦:
感觉再扩展一下可以拍电影了,绝对大卖并且上热搜。

【回复】那你这不赶紧给我们点个关注支持一下,说不定以后真拍个网大[doge]
【回复】周冬雨演过一个,叫《热搜》,差不多意思[喜极而泣]
【回复】回复 @DanielChenTJ :意思差多了,那个史诗烂片别来蹭好吗
GORELEI:
哥,这条视频的标题和你上一条动态结合起来看才是真正的艺术[呲牙]真的

【回复】别笑了,自己也当了回乐子人
【回复】回复 @冰结界的白鲸 :女的没捞啊,反转的不是这点吗?转账几十万是他俩互相都有转,最终十几万留给女友是他的遗愿。男的死了确实可惜,但更多应该反省的是他的家人而不是他女友吧?他是纯爱,也是把女友当救命稻草一样的存在,接受不了分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根本原因不就是他在家人这里得不到爱吗?我以前也有过一小段轻微抑郁时期,老是想到死,也是因为情感折磨,但是由于我的父母足够爱我,当我想si的时候,我就会想,如果我si了,我的父母会活不下去,所以才没有轻生,最终走出那段阴影。如果胖猫在家庭中得到了足够的爱和牵绊,他会把女友当救命稻草一样付出和抓住吗?会因为分手而轻生吗?会觉得恋爱比家人更重要吗?
【回复】回复 @给我一个镜头V :倒不如反思一下自己为什么要共情,自己以什么身份和人共情,真的贴合自己给自己安上去的身份吗?
给我一个镜头V:
兄弟们姐妹们哥几个团伙们,觉得要是拍得不错可以给咱这个新人UP点点关注吗?球球了[香格里拉边境]

【回复】回复 @月夕凉水 : 都没关注,张口就来是吧[doge]
逸某人向来胡作非为:
冷知识:学新闻和搞新闻的不是一批人,所谓的新闻号也未必是新闻号[藏狐]

【回复】正确的,躺枪之所以为躺枪,背锅之所以为背锅。制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很难是同一批人,修建高楼高楼和入住高楼的也基本不会是相同的人。
【回复】回复 @悠汐Yinky :最可悲的是,这个视频是一个非新闻机构的造假欺诈行为,里面没有一个新闻工作者,却栽赃给学新闻学的,评论区一片叫好
【回复】真的很荒谬......说新闻无学,结果搞这种新闻的又不是学新闻的,到头来还是学新闻的背锅[藏狐]
莉夏啊:
几年前就有个疑惑,当时的一些自媒体新闻放着不管过个几天能反转好几次,正常人经历的多了都应该学会观望 之后才想明白了有些人只是需要一个情绪宣泄口...

【回复】同意,记得好久之前微博上很出名的,大婆打小三最后小三被逼四,两夫妻美美和好,最后发现这夫妻也不是啥好鸟观众被当枪使了的剧码已经够印象深刻了…反正现在看到啥热闹都观望观望吧
覆雨翻云的低调:
刚刷到胖猫事件后续,网络本来就充斥各种信息,需谨慎鉴别,理智上网。

【回复】看了胖猫后续,观众并不在意结果,南拳只想抨击女拳,女拳只想维护利益,所谓的胖猫事件不过是一个宣泄口,南拳的武器,女拳的护盾,仅此而已
【回复】回复 @池式流 :除了“男拳抨击女拳,女拳想维护利益”这句话,其他的我都认可 男拳抨击女拳是真的,而且非常用力,甚至为此抨击造谣其他无辜女性,造黄谣也屡见不鲜,给一些无辜受牵连的女孩子带来了伤害 而女拳,她们想的不仅仅是维护利息,而是想要凌驾于原本的规则框架之上,想以此获得“特权”,就像去年所谓的“地铁偷拍事件”,“女性车厢”以及“某学校把大量男厕所改为女厕所”“妇女节改成女神节”等等,扭曲了女性独立觉醒的意思,更是忘记和扭曲伟大领袖说过的“妇女能顶半边天”的真正意思 真正的“男拳”和“女拳”少之又少,都是资本和网络的操控下把一些人心里的恶念无限放大造成的结果,什么时候关于网络的真正收到了法律的管制,什么时候这些魑魅魍魉就消散了
【回复】回复 @池式流 :女拳只想维护利益?这是我今年看过最好笑的笑话[大笑]
卜纸岛去神莫命紫:
这一幕真的很棒,有种打破次元壁,透过屏幕与“你”对视,表示“你”默认赞同的感觉[脱单doge]

【回复】所以这不给个关注看更多作品吗?[doge]
【回复】回复 @给我一个镜头V :好活跃的up主[妙啊]
最初是来看美少女的:
如果一条新闻 带着强烈情绪感的音乐 那我觉得应该关掉这个视频

【回复】《我们都在用力的活着》
【回复】回复 @天上飞的胖虎 :不要争,都点名,有时候新华社和央视新闻也要点名,垃圾信息太多

短片 反转 反讽 造谣 社会现象 新闻 流量 网络病态 B站短片计划 B站剧情创作人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