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痛苦谁改变,是这样吗?

作者: 咦咦咦loves5088分类: 社科·法律·心理 发布时间: 2024-02-22 15:55:22 浏览:2310 次

谁痛苦谁改变,是这样吗?

alisa5454:
有两个点亲身经历过深有体会: 1自己因为对方行为痛苦,要求对方改变,重复啰嗦是没有用的,反而会让关系越变越差,对方最后还会指责是你的无理取闹,自己没有问题。 2当痛苦大到覆盖从对方身上所获得的利益,并且看不到乐观的未来,那痛苦方不会改变,只会离开。及时止损,真的不要被痛苦的情感关系消耗你本就不多对爱情的热情和向往。

咕噜咕噜叉子:
谁痛苦谁改变背后的逻辑是尊重,是尊重对方不改变的权力,有痛苦往往是背后观念、利益不同导致的,这时候,你不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强硬的要求对方改变。你首先应该问自己:“如果对方不改变,我该怎么办呢?”我是接受这种现状,还是我做出改变,还是放弃这段关系呢?你自己要做出抉择,你不能全都要。以上逻辑是最终的解决之道。明白了上述道理,你再尝试跟对方沟通,向对方表达你的需求(不是对对方的要求,把是否愿意改变的权力交给对方),也许对方愿意改变,也许对方不愿意改变,你都不该胁迫对方。如果你实在痛苦,你就告诉对方,这真的让我很难受,你是否可以妥协一下,改变改变呢?可以最好,如果对方还是不愿意改变,那你就在心理问问自己,你是选择接受、自己改变、给对方减分,还是直接放弃两人的关系?总之,合理表达自己的需求,别把自己的需求凌驾于别人之上,互相尊重,沟通没办法解决时就选择接受现状或放弃关系!这样你做出了你的选择,尊重彼此,心里也不必不平衡。

纯爱战士哥布林王:
不太认同,我认为要提出来,无论最终结果是改变对方、吵架、变成议题延后处理、被对方回避话题、双方找到妥协的点等等,无论变成那个结果,都是两个人共同决定的,而不是你说的“谁痛苦谁改变”,这个说法有两个问题:1.过于悲情化自身选择,仿佛在为了对方牺牲些什么;2.两个人的生活,其中一个感到不适不应该由一个人来处理解决,应该两个人共同承担解决(如果这都做不到说到底还是形式关系而不是亲密关系)。

【回复】从某种意义上,提出来的那个人就成了“要求”的那个人,而“被要求”的那个人则会用一套,你痛苦是你的课题的说辞回复你,最终在双方都不被理解中要么争吵,要么沉默,进而心理上的距离变得原来越远。不可否认,说出自己的想法一定是解决的第一关键要素,但适用的对象一定是那个愿意去倾听去关心两人亲密关系状态的人。否则只会本末倒置。
【回复】我觉得作者的观点是认为,在伴侣关系中,不太适用谁痛苦谁改变的原则,而是要及时提出来才能磨合[doge]
【回复】回复 @bufford :我也是这么理解,也赞同这个观点。正在经历如上评论的那些情形,也正在让自己清醒、脱敏。[doge][doge]
这个杀手也太冷:
up后面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和我的一样,而且都没拆封[doge][doge][doge]

你不会真正的死去:
爱情的产生与发展依赖于反馈,出现问题应该共同解决问题,达成共识,使得双方的正反馈系统能够循环,然后不断达到新的层级。亲密关系,关系关系一定是相互的,是彼此反馈的,爱情真正的开始不是在于欣赏,而是彼此接纳,是恒久的委身,彼此的妥协,推己及人。

末根w:
一个人痛苦,另一方却不为其痛苦而痛苦,则这段关系对于那痛苦的人来说就不必要再维系了[小黑猫的快乐假日_多喝热水]

oo00ocoO0:
我觉得的“谁痛苦谁改变”是调整好心态,正视现状,去分析利弊,于是可以得到几个解决现状的方案,这几个方案都无法在实际环境下应用有效,我痛苦我改变——离开就是我的改变。

藕叫比悠:
最后的分手离开也是一种改变,所以这句话总得来说确实没啥问题。但是改变其实也有很多方法,通过各种沟通和表达自身痛苦,或者通过激励方式潜移默化地让对方改变。大部分人选择通过发泄愤怒去表达不这种方式去解决往往作用不长久,所以要先改变自己让自己更有平和地改变对方的能力。当然了,离开是最后的选择,有时候烂泥真的是扶不上墙的。

80207851013_bili:
认同其中一个观点一个人很难改变,以前我认为一个人根本不可能改变,作为一个成年人,他有自己的喜好和舒适区,想改变一个人太难了,不只是要让他意识到这个问题改后更好,还要让他不断重复这件事重复正反馈,才能成为一个习惯

0时空之外:
其实谁改变的改变并不是单单指去做那个打扫收拾的动作,而是,比如你经常叨叨对方,对方就是不配合,那么你需要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去学习如何沟通,以让对方愿意配合,而不是道德绑架式的说:这是你的责任!这样是无效沟通。也可以商讨出一个解决方案,比如说我帮你做这部分的家务,你帮忙在周末带孩子等等,按自己家庭的具体情况去制定共同遵守的规则,也都是可行的改变。而并非只能是单方面的改变。

阿司匹林g:
说这句话大概只是一种对人性的无奈,反正我是[doge]

诺坦:
一般都是没法改变别人的时候才只能改变自己 谁痛苦谁改变我感觉是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吧

微凉晨光里遇见你:
关系是心理上的连接,但不是物理上的连接,是可以分离的,在关系里两个人互相磨合最终达到平衡才能走下去,但坐享其成坐等对方改变的那个人,最终一定会被抛弃,因为从ta身上得到的利益(不管是心理上还是物质上)已经不能覆盖痛苦的体验了。所以我觉得“越不改变越能坐享其成”这种线性思维并不成立

没有眼睛也可以走路:
谁痛苦谁改变,大家好像默认改变是低位置的,而那个没有痛苦的人获得更高的位置,实际上,爱里很难是这样标准的场景,就像没有破镜重圆,重圆代表没有破没有镜没有圆,爱情里因素还有把对方划进管辖范围,为他的心痛而心痛,如果被忽视,那么不能用这种让人心痛的话表示,而要理性看待,是什么发生了,有人不适合这段关系,是否应该改变

Jaquior:
我觉得姐姐最后的陈述非常对—这是客体分离的范畴,改变这份痛苦中我的部分,并与对方协商“他的部分”。用视频中的家务的例子:我痛苦杂乱,我可以改变去打扫,但同时也需要和对方协商一些袜子怎么放,放哪的问题。这是一体两面的事:我要允许他有不改变的权利,他也应该要有尊重我对生存空间相对整洁的需求。“谁痛苦谁改变”只是客体分离的一种极简阐述,如果随意的套用,最后只会导致关系的零和博弈而崩盘。真诚的互相尊重的有效沟通才是一段关系能和谐共处或断开的重要方法[呲牙]

社会观察局 人生 心理学 心理 改变 请回答这个时代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