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中双方到底分别损失了多少人?战损比是多少?【干货科普】

作者: 神月凌音分类: 日常 发布时间: 2024-02-11 19:22:26 浏览:56309 次

苏德战争中双方到底分别损失了多少人?战损比是多少?【干货科普】

计算狂魔紫苑:
根据极地战争的说法,芬兰仅仅在1941年开战之后进攻苏芬战争期间被苏联掠夺的土地就已经阵亡2万以上,如果算上44年的大规模战役芬兰损失不可能只有视频所说的那么点 第二个问题是德苏战俘死亡率的不同,苏联战俘在德国的死亡率超过百分之50而德国战俘在苏联的死亡率不到百分之15,并且战俘当中比如苏联在匈牙利抓了不少平民凑数不可能全是武装人员

【回复】回复 @神月凌音 :维基百科的数据是6w2,另外芬兰被俘和失踪人数确实不高
【回复】芬兰在继续战争中的不可恢复损失还真就只有几万人
【回复】回复 @李冰洁纯狱天花板 : 要说沙俄相比瑞典对芬兰算不错了,自治权不说,财政收入都是芬兰自留的 。 芬兰要是按照沙皇时期的芬兰也是别人的一部分还有你不知道《塔图尔条约》吗?条约规定卡里利阿除东卡累利阿以外的地都归芬兰结果你芬兰拿了大头,还想吃剩下的 ? 芬兰是依托沼泽地形和曼纳海姆的坚固要塞进行防御,德纳强攻马奇诺防线的话一样损失会很大,44年苏军的第4次打击中芬兰就没那么神了,10天之内 苏军就突破了曼纳海姆防线攻占维堡。
iamherosp:
一篇 24年前的 老文: 一九四一年六月到十二月,只有英国和苏联分担战争的重担。当时有超过三百万德国军队在苏联战场作战,除此以外,德国在欧洲各国的占领军和在国内修整的军队总共不到一百万人。   从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到一九四二年十一月,在东部战场作战的苏德两国军队超过九百万人,而在这段时间内,在西方所发生的唯一值得一提的地面战斗发生在北非的英国第八集团军和隆美尔指挥的德意志非洲军〔 Mars 注:第十五、二十一装甲师,第九十轻装师,大多数情况下不超过三万人,在阿拉曼战役前,德国人又投入了第一六四步兵师和一个伞兵旅〕和意大利联军。一九四二年十一月,英国军队在阿拉曼击败了由四个德国师和较大规模的意大利军队组成的德意联军,在该战役中,德意军队损失约六万人。在同一个月里,苏联军队在斯大林格勒包围了德国第六集团军,重创了德国第四装甲集团军,消灭了罗马尼亚第三和第四集团军,有超过五十个师、三十万以上的轴心国军队遭到了毁灭。到一九四二年五月,英美联军一路追击隆美尔的非洲军,将其围困在突尼斯,经过激烈的战斗后,德意联军二十五万人被迫向盟军投降〔 Mars 注:大部份是意大利人〕,与此同时,德国第二集团军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意大利第八集团军和匈牙利第二集团军被歼灭,轴心国军队在此地的损失超过了其在突尼斯的损失。   一九四三年下半年,超过二百万的苏德军队激战于库尔斯克,接着在苏军的反攻中,双方在从斯摩棱斯克到黑海的战线上总共投入了多达五百万人的军队。与此同时,一九四三年七月,英美联军在西西里登陆,它们击败了在岛上的六万德国军队,不过德国军队的主力仍能够退回意大利本土。接着,英美联军成功地在意大利本土登陆。到了一九四三年十月,德国人在东线部署了二百五十万军队面对六百六十万人的苏联军队的同时,德国人在意大利只投入了一支规模不大的军队,但他们仍能使战线在罗马南部稳定了下来。

【回复】回复 @iamherosp : 德国军事人员包括陆、海、空三军,党卫军,后备军在二战阵亡三百八十人,其中约三百二十人阵亡在东线,这可是德国官方统计,德军在其他战场阵亡人数:   波兰: 一万二千一百一十人   挪威:  三千六百九十二人   法国:   四万三千一百人   北非: 一万二千八百一十人   意大利:五万九千九百四十人   西欧: 十二万八千零三十人
【回复】回复 @iamherosp :阵亡数据是老的了。最新的德国墓地委员会统计的数据仅意大利就10万出头的德军墓地。德军从二战开始总阵亡400多万,向着500万前进了。很大部分是在东线。
卓一航2000:
苏联人有大量游击队和非正规军的损失没统计到 轴心方面也没有统计弗拉索夫军 反苏哥萨克部队这些傀儡吧,这些人也有几十万。 我记得索尔仁尼琴提到过大批苏联战俘为了活命,转向轴心服务

【回复】回复 @惠灵顿之光 :不统计伪军损失科学吗?
荒木飞吕布:
二战的亚洲战场输赢是没有任何悬念的话。 那么欧洲战场的变数就大了,至少有4种可能性。 1德国在美国反应过来之前打败苏联,最后变成美德冷战,德国在欧洲一家独大。 2德国被苏联一路平推,最后苏联在欧洲一家独大。 3苏德两国打成平手,谁也干不掉谁,保持欧洲大陆的势力平衡. 4德国在美苏的共同打字之下无条件投降,战后变成了美苏冷战. 而英国人的态度是,避免前面两种情况,争取第三种情况,接受第四种情况.

【回复】回复 @CCCP-TSZ :美国的工业实力足以向双方宣战,美军的怕死程度以及陆战的拉垮程度不足以支撑美国的野心
【回复】回复 @我输只因天要我输 :没有英国和美国支持,很难说的
【回复】实际上第三种不可能,如果苏德均势美国必下场,以美国二战后期的实力甚至有可能同时宣两家
努力加油哥:
有人说德国很严谨,所以二战时作战报告真实的概率很大。但是我想说真实的报告也是会骗人的,例如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期间,德国报告里损失的仅有三十五万人,这是真的吗?是真的,德国国防军损失的是三十五万,但是仆从国的军队损失、党卫军等损失不在里面,也就造成总参部认为前线兵力很充足,但是事实上少了很多人的状况。

【回复】斯大林格勒仆从军的伤亡甚至比德军还多,德军35万,仆从军伤亡得40万人。
【回复】回复 @水无月玲奈 :我没说他不准,而是他的报告误导了总参部,导致后方制定作战计划时出现了偏差,理论上有130万部队,实际上只有85万,最终的结果是战斗打起来之后战线没有办法展开,最后反而被白白消耗了,这就是德军这种所谓标准战报的坏处。 在战争中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信息误差和信息差,底下的人一直报告伤亡很小,根据这个制定作战计划最后发现根本没那么多人,导致自身的战线缝隙很大,最后把自己的力量都消耗殆尽了。德军就是这样,作为一个合格的统帅,要能知道各个部队的情况,而不是把信息东藏西藏,最后还得花整合
【回复】那是你自己没看懂,up统计过了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轴心国军损失75万人,只是德国人只统计了自己的而已,up也把其它轴心国的算上去了
铁血云峰:
希特勒自己估计,苏德战争中打死苏军两千万、到两千二百万之间。他估计战争头半年就“消灭”苏军八百万(消灭不光包括打死,还包括被俘)

【回复】苏联开战前一共就500万陆军,虽然我不喜欢品客弱支的颠倒黑白,但也不喜欢你这类吹的,怎么可能半年800万?被包围歼灭大概才300万左右,这个德国战俘营有数据,整个苏军前半年最多400多万损失。
【回复】回复 @铁血云峰 :因为德军干过烧了几个村子,宣称击毙了几百个游击队缴获三把猎枪,问上头要勋章的烂活。
【回复】回复 @黎明卿的炸药包 :你可太小看苏联了,全国加起来2亿人,妥妥的人口大国。人口大多在西部。
Fritz_Chiang:
看国外的资料显示是浮动的,前期可能达到10:1,但快打到德国本土的时候苏德的战损才能达到1:1。顺丰局都是嘎嘎乱杀,但是苏联的顺风局也没那么顺

【回复】就按年算的坦克损失而言,苏军的KD从未高于0.2,在45年春季才刚刚到达损产比的平衡
【回复】回复 @Fritz_Chiang :并不是,轰炸欧陆炸的最狠的是英国,虽然没有美国帮忙英国取得不了欧陆制空权是事实,但是这和炸的狠不狠是两回事。
【回复】回复 @Fritz_Chiang : 没这么夸张,英国惨胜打赢了空战,不然德国也没必要开发导弹。
幻境裡心馳:
1:3合理,前期的战役基本都是苏联被德军压着打,一路溃败全拿命来填,在莫斯科战役之前苏军伤亡已经高于现役军队总数了,预备役人员上前线补窟窿才阻挡了德军挺进,初期的苏军经历过大清洗确实战斗力不理想,苏芬战争苏联作为进攻方部队能被防守方全歼就能看出来。

【回复】不可否认的是,德国人在1941一1943间的军事水平确实称得上是优季。但我认为在库尔斯克战役后期到二战结束这期间苏联的军事水平也在不断进步至1941年德军军事水平甚至还更高,如果1941一1943年德军取得所有胜利看作那90%那1942的天王星行动,1943的库图佐夫,鲁缅采夫等成功的行动难道是只能占10%这是否有些过于神话德军。1943年后苏军伤亡中其实更多的是受伤而不可补充人数(死亡、失踪)只占较少的一部分,就拿巴格拉季昂行动说,德军伤亡少于苏军,可其中德军大部分是被俘不可补充的人数,而苏军大部分是受伤失去战斗力,完全可以在之后的战伇中再次投入。这样战损的不同一定程度是战术不同,一个是大规模分批次突击进攻,另一个是以装甲为核心进攻(说的不太全面)这也是战损为何德军这样好的原因
【回复】回复 @老贺的夏天 : 笑死人了,朱可夫连方面军司令员都不是,又是朱可夫智慧的勒热夫了[笑哭]
【回复】回复 @老贺的夏天 :考虑到初期被芬兰打了个1:5战损比,你还会认为苏军没进步吗
B_Cawl:
德国人自己都搞不清的东线伤亡,到你这里就成了干货科普。佩服[doge]

【回复】德国人哪方面自己没搞清呢,战时报告有东线的统计,战后几次统计也专门计算过 不过你要说有误差那是肯定的
【回复】有一点要说明一下,其实德国人的战时统计在四三年就已经出现了很大问题,到了1944跟1945年基本上可以肯定出现了极其巨大的漏报
【回复】回复 @神月凌音 :德国人的军事报告只认了2.2M,你又说overmans的5.2M不准,然而到2012年WASt Totenkartei的数字已经涨到4.6M了,你怎么解释你的数字呢?拍脑袋,还是zetterling?
说的稻鲤:
不管怎么样,视频中几百万的冰冷数字,想想就心痛

【回复】你看中国的战损比,很多都是被国民党坑死的
唐与寻皆吾所爱:
苏德战争,苏德战损比3:1左右,这与两国人均工业产值的差距基本上是相匹配的,也就是说苏德战争德苏都是正常发挥。苏军没有超常发挥,也没有拉胯。 那什么才是不正常发挥?看看苏芬战争就知道了。身为世界第三工业大国(苏芬战争的时候德国已经回升第二了)打一个小国打成这种战损比,这才是拉胯。

【回复】芬兰是依托沼泽地形和曼纳海姆的坚固要塞进行防御,44年苏军的第4次打击中芬兰就没那么神了,10天之内 苏军就突破了曼纳海姆防线攻占维堡德国强攻马其诺防线得话伤亡也会很大得。芬兰得首都赫尔辛基得街道还是俄国 规划得,和圣彼得 堡很象,在瑞典人那里是荒芜得盐见地,俄国人 那里才成为城市得。现在,仍能感受到俄罗斯文化对芬兰的影响。一方面,俄罗斯式的建筑和俄罗斯文化对芬兰仍有影响力,比如在坦佩雷的俄罗斯革命工人大厦到战后初期,苏联完全可以吞并沦落为战败国的芬兰,也没有这样做 充分显示了苏联从没有对芬兰有野心 而只是改变周边环境 。
【回复】打芬兰拼的就是时间,快打伤亡大,但确是唯一正解
【回复】回复 @coolstar2 :但即便如此,44年苏联打芬兰也还是费了点功夫,也很难啃,只不过芬兰自己不想开罪苏联,不然再造一个苏芬战争不是不可能,后面打库尔兰苏联不一样啃不下来,夜空好美统计的库尔兰战役伤亡比是三点九比一点一
紫墨雨夜:
我倒挺想知道西线盟军损失了多少?西线有关于盟军的伤亡提及很少。

【回复】44—45年西线:美军109820人死亡、356660人受伤、56630人被俘。英军30280人死亡、96670人受伤、14700人被俘。加拿大军10740人死亡、30910人受伤、2250人被俘。法军12590人死亡、49510人受伤、4730人被俘。波军1160人死亡、3840人受伤、370人被俘。
【回复】美军死亡11万,受伤35万,被俘5万,总共是近50万(这个数据并不包括其他盟军)如果也算上则差不多是70万 德军伤亡到1944年年底大约是35万,盟军进入德国本土后飙升到75万左右
【回复】只统计西线伤亡的确实不多,因为太平洋战场和北非战场主要是盟军打的,只看美国总伤亡也超过一百万了。
内务部伏部长:
还有维京师之类的外籍支援兵,奥地利苏台德地区损失应该也算上

【回复】这些属于党卫军单位是算在了德军里面的
【回复】人家算了 你为啥这么喜欢不看视频就杠?
【回复】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1987957
在那看似落幕的天空下:
等等,卡片统计的原理不明白啊,这顶多用来统计整个二战的死亡人数,如何对应到东线?

【回复】按比例把拓展随机样本的规律。统计学的常规方法。
【回复】回复 @B_Cawl :我看完了,这个方法就是推算总死亡人数的,要减去其他方法测量的其他线损失。
【回复】回复 @B_Cawl :你没回复对人
视频用号:
省流: 德集团(含战后损失和芬兰继续战争):苏集团≈1:3 德(不含战后损失):苏≈1:4

【回复】回复 @视频用号 :战斗减员不应该只包括死亡。伤亡,被俘,非战斗减员,也应算入其中。
【回复】回复 @视频用号 :顿号打不出来
【回复】回复 @不知秋思落谁家Gh : 我只省流,按他的数据总结,他的数据包含什么不包含什么我不确定 你这句话一堆“,”我读不懂,是“战斗减员不应该只包括死亡、伤亡、被俘,非战斗减员、失踪也应算入其中”吗?“非战斗减员”算入“战斗减员”是不是有点抽象。。。
OC-任:
你的结论也不准确,45年1月后德国的损失按平常年度损失计算不合理,兵败时期损失应该大大超过往年,按往年的3倍计算都正常,其实东线的尤其好算,因为德国45年在东线所有的军队基本被消灭俘虏了,直接看东线兵力就行了

【回复】看人口统计就行,1946占领区行政区划内对比30年代末的人口统计足足少了一千多万人
【回复】兵败时期损失反而少,大部分都投了,而且45年德军在东线并不多,反而西线和南线多,光莱茵地区德军部署就一百多万人,盟军俘虏的德军战俘有五六百万,你凭啥给苏联按三倍计算的?
【回复】回复 @codeknight2 :战争初期苏联被腐乳的武装力量可不止上百万而是有300多万
幻境裡心馳:
东线研究一直都是多用德军视角,苏联发布的信息很少,随着苏联档案的逐步公开,以后的损失数字很有可能会膨胀,当然轴心国阵营损失也很有可能低估了,或许真实的数字早就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对任何一方来说具体统计都是很难的事情,而双方肯定也没有往多了报的动机。试想一下,哪怕是和平年代,事故的伤亡损失都有极大的瞒报少报空间,比如死了29人,第30个人的价值就变得很高,事故承担方会趋于“大事化小”而不让这个数字再上升。

德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 科普 二战 历史 战争 军事 苏德战争 损失 双方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