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麒元:中国的制度成本已经高到了什么程度?

作者: 卢麒元讲堂分类: 财经商业 发布时间: 2024-05-08 11:20:30 浏览:105026 次

卢麒元:中国的制度成本已经高到了什么程度?

温尼伯的大铁锤:
吃白食的越来越多,干活的越来越少。。。吃白食的认为自己才是真正有用的人。。。后果就是,废物占用最大的资源,甚至浪费,反而干活的过不下去了。。。这就是问题所在。无论你属于哪个阶层,不改变,这都是不长久的。

【回复】其实多养些废物并不会伤害本质,宋朝养的废物多得多,但财政一直很好。其实问题出在损公肥私,比如为了能吃到两百万的利益,上马一个千亿的项目。千亿有没有产出不管,反正是公家的,但是两百万却合法的吃到了自己口袋。还有就是分配问题,中国的制造业人力成本已经低到低于物料成本,这是最可怕的事情,这相当于造出来的商品无法被消费,无论是通胀通缩都表现生产过剩
【回复】回复 @怎么办取名好难 :……,从嘉靖开始就大幅度削宗室代遇了,到最后明朝灭亡,宗室那群猪有一部分责任,但绝对不是最大一部分。明末皇帝都收不上来税,宗室不饿死就不错了
【回复】回复 @滴u滴u :毕竟宋朝税严苛百倍更甚啊。现在财政不好所以各种涨价削保障向宋朝看齐来了呀,搞不懂藩制于是整官制就只能任人宰割了
燕兴楼主:
灰色的就是现在各大城市百分之八十的市政工程。我实在难以想象,一个路好端端的一年挖修好几次,那个绿化树,种了挖挖了种啥操作

【回复】所以我现在感觉《红楼梦》真经典,里面形形色色的人的玩法可不就是现在的玩法
【回复】俺这边也是,挖了又填上,就早晚上下班有人,除了扰民搞破坏磨洋工,没任何作用,本来就旧,挖开又不换新的,还不如不动,瞎折腾钱也不知道去哪里了
【回复】哈哈,这一轮特别国债很多还是流向传统基建。
hhg闺女过:
当我穿40元一双鞋子,穿了三年。我同学穿3000元的鞋子,一个星期换一双。我就预感到了什么

【回复】以前会有这种情况,现在你根本不会跟这种同学在一个学校
【回复】回复 @天降碎石 :京爷说话就是不一样?纯欠打!
【回复】回复 @干拉然后看B站 :义务教育怎么出来你这种社达人?
一只精致的猪猪娃:
我妹妹在财政局上班,编外,民政局成立关爱老人项目,向财政申请拨款,单位就招了两年轻人,当然班也上的特别清闲。因为没事干,天天刷抖音。

【回复】回复 @救世主二世 :招这种人进体制混日子,不叫做解决就业问题,因为他们钱来自国家财政,国家财政收的是全社会的钱,他们混饭吃等于加大了社会的压力,真正解决就业问题的方式应该是发展产业,发展生产力
【回复】就业形势严峻啊,每年1000多万大学毕业生,国企事业单位都是解决就业的。
【回复】回复 @救世主二世 :钱从何来?
醉影殊途不同归:
报名时候就知道了,好多莫名其妙的事业单位。。

【回复】回复 @bili_519303282 :单位贼多啊,听都没听说过
【回复】那都属于白色的,灰色的应该是各地城投公司之类的。
【回复】年年考公的人那么多,说公务员素质断层缺新鲜血液别信。那些保送直升高职的绝不是一般人,也不知道那些经验丰富的7080什么意见
天与地1997:
交警在路上执勤,指挥交通太辛苦了,招聘辅警协助一下,过了一阵,辅警也太辛苦了,好吧现在路上站着的都是协管了。[怪我咯]

【回复】交警-辅警-协管的工资水平是不一样的,你让一个收入最高的民警去站马路指挥交通,对得起他的收入吗[捂脸]
【回复】回复 @鱼子酱花火 :看清楚内容再说话
【回复】回复 @睿睿健康成长 :交警的工作就是站马路??你在说什么???[墨镜][墨镜][墨镜]只是现在多了协警,编外人员,现在很多工作都是编外人员干。
萝卜烧肉和青菜:
感谢卢老师的智慧和眼界。人民的学者,真正的爱国

【回复】说了也就说了,但是海咋办还是咋办[吃瓜]
【回复】回复 @枫丹水之神芙卡洛斯 :真正厉害的知识不是视频上学来的,凡跟宣传有关皆有立场。如果你能感觉他大概有多少东西忍着没说,差不多能跟的上思路,不然很容易理解错
【回复】听卢师的课多少可以在往后的人生里避掉些坑
HBL1609:
记得有些县,临时工占8成,全部工资超过GDP2倍多

止于时间:
连人家在说什么都看不明白的就别在这里输出情绪了[doge] 一个地方每年要做哪些事花哪些钱都是有计划的,这个计划就体现在财政预算上。 预算制定是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的,因此地方政府在制定预算的时候都会量入为出。如果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地方财政是可以健康运行的。像评论里说的养老金、事业单位招聘等等的制度运行成本,一般来说都是包含在预算内的,并不会造成制度成本过高。 但是,地方债不一样。之前国家对地方债缺乏监管,地方政府可以依托平台公司很容易地完成融资举债的操作,而通过融资举债得到的这部分资金不需要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进行管理使用,随意性大、灵活性强。因此,在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各地方政府大肆举债,很多项目工程都得以上马实施。有的地方政府在此期间甚至搞出了数十数百倍于本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负债来。 然而,债就是债,借了钱就得还,不仅要还本金,还得还利息。 如果地方政府融资举债产生的效益足以覆盖本息,那自然是皆大欢喜,政府获得了政绩,地方实现了发展。 但遗憾的是,绝大部分地方融资举债取得的效益都无法覆盖本息,有的甚至连基本的利息都无法覆盖。可融资来的钱之前已经花掉了,现在要还本付息了,咋办呢?两个路线,一个是继续举债,拆东墙补西墙借新还旧,但这样套娃循环最终会让地方债务无限放大,所以这条路马上就被国家摁死了。 现在只剩下第二条路了,那就是由地方财政自己想办法解决。因此,很多地方政府不得不压缩其他支出用于还债,把原本应该支出的项目砍掉一些,剩下的钱用来还债。这些举措反映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特征就很明显了,比如公职人员待遇降了,公务活动标准低了,公共设施维修慢了,公共服务质量差了等等。这部分债务还本付息带来的成本越高,地方财政支出被压缩的程度就越狠,留给社会运行运转的资金就越少,大家过日子的感受就越差。除非能够想到一个解决地方债务问题的好办法,否则地方财政很难翻身,这才是卢老说制度成本高的原因。

【回复】[doge][doge]我有亲戚在担任政府向国际借贷的工作,现在家乡小镇就是完全还不起也不是很打算还的程度
【回复】后面的同意,但是第一段就不敢苟同了,我在体制内上班,没有一个科室会为自己的预算让步,每年金额都在膨胀,各类文件、兄弟区、街道、部门的计划都可以作为花销的补充依据(隔壁这么干了,根据某某文件沾点边,我们也搞一个),甚至为了支付进度随时进行项目合同补充,加快把钱打出去
【回复】量入为出?? 天量债务是哪来的??
kangta654:
企事业单位公务员砍掉8成还能正常运转 之前认识个河北街道公务员 听她说她们单位很多一年不去单位两次 就在家带孩子吃空饷[笑哭]

【回复】是真的,17个人只有俩是干活的,裁员是不可能的,先裁的肯定是苦逼干活的你信不[喜极而泣]
Edeax:
要多看我们的优点,少讨论缺点,因为我们的最大优势就是国家利益等同于全体人民的利益,公有制为主的国企发展红利是归全国人民所有的,而不是仅仅被一小部分掌握了公权力的人所享有,从而消除了阶级差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国家人民的福利和幸福感要高于西方国家,因为我们的制度相比欧美日韩等地球上所有其它的国家更先进、更高瞻远瞩、更高屋建瓴、更伟大正确。所以有些人为什么不问问自己有没有努力为国家奉献?一个真正有信仰的爱国人士,遇到问题时会从他自己身上找原因,同时还要学会从资本和外国身上找原因!当你觉得我们的国家有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明白归根结底是因为:1.要怪就怪外国 2.要怪就怪资本 3.要怪就怪国情不一样 4.要怪就怪你自己不努力!所以一定要学会负重前行,另外还必须记住国家是用来爱的,不是用来让你说三道四的!希望大家能够转发这条评论,帮助更多的人树立爱国思想[奋斗]

【回复】你用这个表情,一时间竟无法分辨是敌是友[doge]
【回复】宋朝就是这样经历7-8代,逐渐内部腐蚀的,不是因为差钱,宋朝经济数一数二
皮卡布丁种子:
关键在于土地财政已经难以为继了,地方以后的财政收入从哪来呢,由奢入俭难啊

笑看天下无双:
解决灰色财政的底层逻辑是,政治变革,根源是地区发展的失衡,表现为贫富差异的两极分化!为什么国地税合并,下一步就是政府机构的精简和合并,集权话或许是一条出路

叶落下的瞬间:
这个可以体现在低效的基建支出,这些玩意刷的不是自己的卡,完全不心疼,十分钱办到两三分事已经算不错了,这种弄了也留不住人,因为收入不够还不如扔了去大城市[笑哭]

安安静静打游xi:
东风压倒西风。 一三五有人出来骂咱们治理成本太高了。 二四六就有人出来说中国治理成本是很低的,然后必然以印度等南亚国家来举例。 到了周日就有人跳出来大骂一三五发言的人是反贼,同时说这种思想是境外势力参与的结果。 老百姓该信谁啊?

【回复】自己想[以闪亮之名_吃瓜]

财经 中国 历史 成本 制度 经济 卢麒元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