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以后,西安为什么不再是首都?【葛剑雄】

作者: 葛剑雄教授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4-08-16 11:00:00 浏览:125270 次

唐朝以后,西安为什么不再是首都?【葛剑雄】

青城白凛:
1.西安经历大规模开垦农田,大兴土木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后续发展不足 2.西安在唐中后因天子九逃,国都六陷基础设施被敌人破坏的很严重 3.海上贸易开辟使西安丝绸之路获得利益下降还不如海上利益更多 4.西安距离南方运河太远运输成本高,粮食因唐初人口膨胀和后期水土流失严重无法自给自足。

【回复】风水学上叫:龙气耗尽。[doge][doge][doge]
【回复】不仅仅是地力耗尽,还有气候问题,唐朝定都长安还是靠着隋唐暖湿期,暖湿期结束再也无法成为首都了
【回复】民国初年,风云一时的西北军突出的也是一个穷[笑哭]
一橱杯具:
朱元璋让朱标去视察西安主要原因还是汉人正统观念(西汉、大唐)所以考虑迁都时西安是必然要去的,无论最后会不会去,西安都是必然要考虑的。与他是不是打定主意定都西安无关。 朱棣去北京虽然总有人认为是因为朱棣是在北京起家,根基在北京。但是从南北榜案就能看出来,明初的南北民族认同已经出了问题。自石敬瑭送掉幽云十六州到徐达夺回大都,400多年时间里面,北方政治中心南移到北京,南方政权中心南移。元人四等人划分可不是随便画的,而是北方汉人和南方汉人经历400年分割和战乱,就快要断掉文化认同了。南北榜就是因为南方文官要垄断朝廷权利,至于作为一个国家的整体利益早就不在乎了。否则朱元璋自己退了一步,多给一部分名额,为什么文官集团还要死扛到底,一个都不录。 所以朱棣最好的选择就是将国家的政治中心迁到北京,通过汇集全国的人才,资源,重建南北的民族和文化认同。否则堡宗留学去之后北方幽云乃至黄河以北根本保不住(即便之前迁都西安也一样)。 当时朱棣的主要目标就是北元,北元核心在正北和东北,而不是西部,北京是当时进可攻,退可守的中心。都城在这里靠近北方产粮区,剩下的从南方运。保证供应,西部当时可负担不起。

【回复】堡宗留学没忍住[喜极而泣][喜极而泣][喜极而泣]
【回复】河北地区历朝历代向来和中央政府面和心不合,如果不是朱棣靖难成功定都北京,明三代河北必叛。
奔赴一方:
从秦到唐,建都西安的王朝对河北中原的控制始终都是有问题的。事实上,新莽灭亡后,几乎所有的统一进程都是由东向西完成的,只有苻坚和宇文邕两个例外,这是经济基础决定的历史大势。隋唐坚持关中本位,过分透支了关中平原的潜力,让这片土地从此失去了竞争的资本。中国大一统王朝后期的理想都城本应是邺城,但很可惜被杨坚毁掉了

【回复】邺城的区位其实是很优越的。商朝从这里兴起、又在这里实现中兴,商亡后遭到西周的打压;战国时期邯郸重新崛起,到汉朝被列入五都;曹操营建邺城作为大本营,历两晋南北朝而不衰;隋唐长安的繁荣很大程度是建立在对河北的压榨之上的,所以安史之乱后有了“长安天子,魏博牙兵”,演变为北宋时的北京大名府。邺城地区没能彻底复兴,私以为跟隋唐大运河有关,大运河是为关中服务的,开封因大运河而兴,挤压了邺城的空间;邺城地区走向湮灭无闻,则是因为黄河改道和京杭大运河的截弯取直彻底改变了河北中原的格局。金、元、清之所以定都北京,是因为离他们的基本盘更近;但要以中原王朝的视角看,北京始终处于草原民族的威胁范围内,所谓的天子守国门其实并不利于王朝的延续,一时不慎就会被一波送走。朱棣之所以迁都北京,其实跟隋唐建都长安是一个道理的,都选在了起家的地方。话说回来,宇文邕灭北齐其实有很大的偶然性,如果不是高湛父子持续作死,历史完全可能走向另一条线,在那一条线里,可能不会有大运河,河北中原也将是截然不同的面貌。当然,历史没有如果。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回复】回复 @奔赴一方 :说实话,我看了一圈,还是没看出邺城所谓“区位优势”在哪[笑哭]我确实从你话中看出了邺城过去的辉煌,但过去辉煌与后来是否仍有区位优势并无什么逻辑联系。一座城市区位真的得天独厚,是毁不掉的。洛阳再怎么说它四战之地,但是它就是能在一次次大火毁灭中重生,哪怕民国还想过迁都这里,新中国还愿意把一堆工业项目给它,说明它的区位是真的重要。 邺城北面到燕山是一马平川,而中国后期面对的主要敌人都是从这个方向南下的,根本无险可守,敌兵很容易兵临城下,跟开封没多大区别。你考虑作为中原王朝首都,但到了元明清三朝,中国就应该跳出汉地十八省的范围了,要主动去经略东北、蒙古了,甚至到近代应该主动打开海路了。一个全新的秋海棠叶的大中国,要走向海洋的大中国,北京绝对是极佳的建都选择。若眼界只局限于汉地十八省,那你可能在中原地区选了(我是河南人,没有说中原不好的意思)。

西安 人文历史档案馆 行走的人文 秦朝 中国史 古都 首都 唐朝 长安 汉朝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