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疮百孔的大明:参加科举人数暴涨15倍后的深层困境

作者: 龙的读书笔记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4-02-09 14:54:58 浏览:247210 次

千疮百孔的大明:参加科举人数暴涨15倍后的深层困境

神龙二gou子:
有人鼓吹明朝晚期南方工商业的兴盛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忽略了重要的一点,那些工坊和织厂的主要劳动力来源就是那些被剥夺土地的农民,这些流民的存在本是明朝土地兼并极其严重的后果,在明朝南方这些人还有工坊,下南洋这样的出路能够活命,而北方的流民却无路可去,无非造反这条路,甚至有走胡的现象。

【回复】皇权大集权下资本主义不可能萌芽,虽然见书上说过,我一直不信这些
【回复】回复 @皮蛋豆腐l :我认同你,生产目的不同,西欧是以追求货币的增殖为目的进行生产,而明末清初则是为了买田买宅,供子孙读书,而不是扩大再生产。
【回复】明朝是南北经济背离,同时商品经济总量最后还是没有超过农业。所以政治力量对比最后还是地主阶级胜利。当时得中国要想完成资本主义革命,估计需要殖民全世界得商品经济才能完成。这太困难了。
想找头像的女友:
我咋感觉现在的考公狂热似乎很像啊[笑哭]

【回复】锦衣卫:你这是什么意思
【回复】你现在自首还能来得及[doge][doge]
升海坚冰:
大明士大夫阶层不能跑都要涸泽而渔,不顾大明国运,如果当时大明开放航运到达了欧洲,或者假如日本是个稳定王朝,那么大明士大夫群体会义无反顾的带走大明本不多的资产。况且,大明后期由于大量银矿拥入,产生了通货膨胀让本就危如累卵的大明最终走向了崩溃。

【回复】不是银矿的涌入摧毁了大明,是突然戛然而止的停止白银流入给了大明最后一击,没有白银,银荒造成市场上的白银疯狂涨价,这时候还坚持以银征税就是压倒骆驼的最后稻草
【回复】回复 @zmmhao : 白银是给明朝续命的,明朝从明初开始就吃到直接印钱的甜头,早期直接吸血导致大明宝钞压不住的贬值,而且为了更好的推行大明宝钞,明朝官方的铜币明显不管使用。用白银作为货币是一个弊端很大的点子,但是明朝百姓为什么不能用上稳定的货币,明初制定货币并给后世带头超发的人应该负主要责任
【回复】你这个网名有点意思。通货膨胀是商品经济的产物,与之对应的是通货紧缩。1840年以前的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什么叫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就是黄梅戏《天仙配》里唱的,你耕田,我织布……什么东西都是自己做的,需要买的东西很少,约等于没有。农民大部分都是以物易物,别说白银,就是铜钱也用不到几个。没有商品哪来的膨胀(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很多农村还有以物易物的存在)?当时中国总人口超过95%都是农民(十几年前中国还有8亿农民,是人口的大多数),非农业人口只占总人口的极少数,他们再膨胀也不会影响国家稳定。明朝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后期以后土地兼并严重,不纳税的官绅掌握国家大多数土地,没有土地的农民是纳税主力,国家财政倒悬,只要遇到风吹草动国家就会大乱。
真白萌:
明朝得位最正? 第一,元朝虽然统治不咋滴,但好歹也是正儿八经的大一统王朝,也是亲自送走宋朝这个上一代的。造反就是造反,谁比谁高贵了? 第二,你不认元朝。那小明王呢?你朱老八当初的吴王谁封的?当初谁把小明王当汉献帝一样供起来的?最后又是谁把小明王送走的?这么看来,明朝似乎是最不正的一个了吧。 清朝虽然代替了明朝,但崇祯是李自成逼死的,唐朝是隋帝禅让的,宋朝也是“自愿”禅让的,元朝本来就不是宋朝的人。好像只有明朝是亲自搞死了小明王上的位吧,朱元璋连禅让的剧本都懒得演了。真是越缺啥,越要强调啥。

【回复】幽默,没有朱元璋,小明王早就被张士诚杀了。朱元璋的吴王就是自己封的,他还真看不上什么小明王,真以为朱元璋“挟天子以令诸侯”?问题朱元璋手下班子那些人比如徐达常遇春,谁会在乎这个小明王?还是说这小明王能令张士诚和陈友谅?明朝得国最正,指的是朱元璋从来没做过元朝的官,懂了吗?
【回复】小明王得位正吗?[滑稽]
【回复】朱元璋的吴王是自己册封的。。还有老张张士诚的吴王也是自己封的,当时韩林儿靠朱元璋保护,元顺帝靠老张送吃的过日子,没人把他们当老大,你这太史盲了。而且造反也得看造谁的反啊,造元的反跟造秦隋难道不一样?而且朱元璋也不想要韩林儿的禅让,因为就宋那点地他瞧不上,他更想让元禅让,只是没抓着元顺帝
以纳中东毒瘤:
明末财政的问题也很大,花销的地方太多,收税又收不上来,都被层层贪污了 再加上士大夫 宗亲不纳粮 大户瞒报人口等现象 赋税都压在自耕农身上 收税收到四十年之后,跟元末一个样

【回复】现代社会,税基其实就是中产,可以说中产是最好欺负的,因为以小家庭为单位,势单力薄,偷税漏税的手段几乎没有,只能被老老实实的压榨。所以一个国家的强弱,就看他内部的中产是不是占据人口结构的主体。而古代社会的税基,则是拥有土地的自耕农,以及小地主,他们的作用类似于中产,是最好的征税对象和征兵对象。而王朝进入末期,往往是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和小地主的大量消失,朝廷的支出是恒定的,甚至是不断增加的,而税基却在不断缩减,这种情况下,大罗金仙来了都只能干瞪眼。
【回复】明朝是朱家皇室的家,不是普通百姓的国
【回复】回复 @金日将军 : 加油啥的都是税,中层消费欲望是很强的,也是跟风的[doge]房地产掏空中产,你看这些中产这些年产生了多少消费,多少税[doge] 你不能指望富人阶级和权利阶级的消费,数量太少
缥缈幽人孤鸿影:
有很多人误以为明代藩王所获赐的土地是真正圈起来给他们了,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按照理论上要赐予他们的每亩田一定的收入折算成银两,然后把银子或其他可以折算的物资送给到他们手上,这就是所谓的“赐田”。 比如福王所谓的赐田,实际上是在全国各地摊派这个任务,找到一些可以征收上来每亩田大概一分半或者是三分银左右的承担者折合成银两和其他物品之后,每年一次送去给福王,而且答应给你找地收这个钱但是并没有保证什么时候可以找到足够的数量,就算找到了也并不能保证足额收到。甚至有时候收到了都不能够保证送到你手里 。明代地方官可以选择优先把宗室俸禄挪用到边军军费上 ,其是在明朝不实行地方收入起运中央的那些省份。 这是因为直到明朝灭亡,明朝税收都没有真正的完成全面的金属货币化。所以明帝国和之前的唐宋元一样有很大比例的收入是地方存留就地支配的,对于地方存留的调配,地方官的决定权是非常大的,每当边军军费不足的时候 ,他们往往都会想到使用明朝宗室的宗禄优先去填补边军的军饷,所以明代曾经出现过一个王府最高可以达到整整20年领不到一分钱。

您大佬在线:
为了白银(GDP)明朝疯狂赚钱,然后因为国库空虚,被农民起义灭了国。 所以钱都去哪里了?民不富裕,国不富裕,谁富裕了? 现在也有这个趋势。

【回复】藩王,士族,李自成破城后不是搜出千万两白银?
【回复】中间人被股市也收割差不多了,富人的富是不可想象的[笑哭]
神如意:
耕田的人少了,不耕田的人多了,然后耕田的人要加倍耕田,才能养这些人,最后明朝灭亡。

【回复】秦制两千年 王朝轮换都是这样。只不过大明灭亡更多样化。明类似于早期癌症患者,前中期没啥明显症状,一旦发现就无可救药了。而清就是个老年痴呆患者,毛病不断,但通过吃点药也磕磕绊绊两百多年。
【回复】本质上还是马尔萨斯陷阱
【回复】回复 @里的温良 :这是分配不均的下场,和产业升级有什么关系?
天界问:
明朝末期“严重的土地兼并”和“党政”就腐烂到极点了, 这个国家没救了。 满清不过是胜利者罢了,

【回复】或者说,现实本来就是这样,平时吹的太好了,才显得现实这么烂
【回复】反正就是比烂,按今天标准看,古今中外,人类绝大部分时候都挺烂的。高光时刻很少
低调的小樱桃:
槽点多到难以细数,皇太极跟崇祯对垒十七年,五次大归模绕过长城南下,明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啥时候议和过

【回复】回复 @迹迹墨Jarr :算了吧著名三眼加特林、双圈大饺子发明人,知乎战争史黑料多了来b站骗小朋友。
【回复】成新甲 就是因为保密意识不严密,把原本崇祯想义和消息被其他官员获选。明朝那些言官基本就没有党,谁弄事情,他们弹劾谁。 然后就被直接下狱了。然后在狱中他就一直把这件事给全部明了化呢。把这件事说白就是皇上想求和义和事情给捅出来了。崇祯因为不想担着责任任以及不想背一个骂名,就直接把这人给杀了。但是那些正经一点儿的阁老全部都清楚。
【回复】建议去看另一个up永乐大帝什么的,那个讲的细,而且很多史书上找得到出路,可信度比较高,讲八旗也不是什么火器攻城,八旗后期战斗力弱的原因也讲出来了
构思百度:
你参加科举不是为了服务人民?不,我只想荣华富贵。稳稳发财

【回复】回复 @tgdgdhdj :你看,你又急
做事莫问好坏:
只要你好好读书,那你就有读不完的书[doge]

【回复】越读越昏都不知道这些书用在什么地方。
【回复】没有明确读书目标之前和搞清楚读的书用在什么地方前书别乱读人容易读废。
【回复】回复 @游戏玩家0号 :没用,就是让你内卷消耗你精力的,根据经济比例大多数人最终都会当工人,你到社会上做普通工人需要手脚麻利根本用不到高中大学学的东西,就算侥幸得到高级岗位也需要从零开始学习专业知识

明朝 人文 历史 up主启航计划 科举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