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跟我上啊!越南防线崩溃,黎笋惊慌失措!——对越自卫反击战(03)

作者: 世界见闻录分类: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 2024-03-17 17:35:00 浏览:1348536 次

同志们跟我上啊!越南防线崩溃,黎笋惊慌失措!——对越自卫反击战(03)

魔鬼的左脸:
对越的主要问题是上一期讲过的前期准备严重不足。对越南的地形、打法了解不够,新兵太多训练跟不上,部分指战员指挥水平、作战意志不够艰决,结果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以当时的政治环境,战略决策、作战目标的设定并没什么问题,落实到战场上也只能这么做了。问题更多出在军队建设和作战动员上~

【回复】回复 @爱读书的人最幸运 :咱们有两次大练兵时期,一个是50~60年代初,打完朝鲜、印度,完成了军事训练的标准化制定,指战员也是最有经验的一代,是轻步兵战斗力的第一个巅峰。 60年代后面军事训练被压制,军队被更多要参与建设,十多年时间训练水平不断下降,军事装备水平提升又有限,79年其实属于我军历史上整体水平较低的时代了。 79年之后,咱们吸取了越南的经验,后面也被苏联81军演刺激,一方面开启第二次大练兵,另一方面借苏联入侵阿富汗开启了中美蜜月期,军事工业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到80年代未,军事实力达到第二个高峰。 90年代由于中美关系恶化,苏联解体,经济困难,以及海湾战争导致的军事变革,军事工业举步维艰,一直到2000年后才缓了过来。到了2010年后随着军改的落地,咱们终于又站起来了~
【回复】回复 @控分狂魔早坂爱 :咱们正面战场上其实是比较顺利的,但只要不是完整歼灭,猴子化整为零就能配合当地民团打游击,打得咱们防不胜防。以至于正面打完,后面浪费大量兵力清剿……还好咱们撤得及时果断,该毁毁该烧烧~
【回复】所以打补丁一直打到现在,确实在这件事要感谢+1
通辽可汗座下探马校尉:
看过那个民兵连的战后总结,笑翻了,比如有:接到命令下山,发现迫击炮没人管:一听饭送上来了,没人警戒,一窝蜂去抢饭吃。民兵的游击习气很重,但那个民兵连长是个老兵,打过仗,很利害

【回复】回复 @超超越越9527 : 当年的很多民兵部队很大部分都是复员的PLA老兵,而且当时民兵的训练水平也很高的,尤其是边境地区的随时要去支前。跟现在的民兵是两回事。
【回复】当年很多民兵部队里的人反而比正规部队新兵训练经验足。
【回复】小时候我父母所在的棉纺织厂的民兵库房里轻重机枪、迫击炮啥都有,节日活动不放鞭炮,都是甩雷管!
bili_25280881518:
对越自卫反击战,许司令的最初计划是绕道老挝,中间突破,将越南拦腰斩断(俗称大包围战略,直接灭了越南),不过中央军委没有同意,最后改了,由徐帅制定了大致的作战方案,许司令自己根据徐帅的方案制定的计划,所以说许司令的作战计划是按照中央军委的目标制定的哈,他的计划经过徐帅过目以后才执行的[doge][doge]

【回复】要这么干就真成“重开节度定安南”了。感觉可以当兵棋的假想剧本
【回复】回复 @东德第三集团军 :不可能的,新兵蛋子太多了,根本完不成穿插,事实上就是按照徐帅的方案来都有很多部队,没能按时间达到指点位置。
【回复】回复 @Ram在这里 :什么侵略 别动不动混淆概念 这个是尽最大可能杀伤越军主要力量 迫使其离开柬埔寨和老挝 还尽可能降低我军的伤亡 之所以否决是因为柬埔寨还没撑住就被攻破了和北方苏联 那这个设想只能打消了
惟有情多似故人:
当时对苏联的威胁还是很忌惮的,很多主力都没动守在北方,也逼着速战速决。 虽然事后才知道中苏对真正打起来这件事还是麦杆打狼两头怕,都并不想真的打起来,后果太严重了。

【回复】不过后面苏联解密的档案里面苏联在远东部署的部队都是架子师,编制缺到不能在缺的那种。
【回复】回复 @泽野VAN螂 :所以是麦杆打狼两头怕嘛,这些都是事后解密才知道的。当时各自视角下,都是对方在边境囤积了大量武装力量可能来一波,自己这边实力可能不足,从而浪费了很多军力物力无端内耗。如果不是互相陈兵百万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份经济哪怕什么都不干单纯多修几条路、多铺几条轨、多建几座水坝,都比这样空耗更有意义。
【回复】回复 @有我无敌zx :那种情况下美国一定会抓住这次机会,付出一点武器就能削弱苏联,还能坐视社会主义第一大国和第二大国的内战,削弱红色阵营的整体实力。太划算了。
普通一兵:
人民日报1979年2月24日 第4版 自卫还击战中的英雄战士 孔繁根 英勇的爆破手——杨朝芬 广西边防某部爆破手杨朝芬,在这次还击越南侵略军的战斗中英勇机智,光荣立功。 二月十七日,杨朝芬所在部队在边境越方一侧进军中,攻打盘踞在一个山头上的越南侵略军。这座山路陡竹多,地势险要。敌人的一个暗堡筑在山坡的死角,自动火炮难以命中。这个暗堡里喷出的火舌,挡住了部队前进的道路。在这关键时刻,杨朝芬拿着爆破筒,利用夜幕掩护接近了敌人的暗堡,从暗堡射孔中塞进了爆破筒。他正要拉燃导火索,不料敌人把爆破筒顶了出来。杨朝芬毫不犹豫地拣起爆破筒再往里捅,几个敌人拼命往外塞,又把爆破筒扔了出来,并向他开枪射击。情况十分紧急。这时,英勇的杨朝芬拉燃了导火索,迅速用全力把爆破筒塞进敌堡。在爆破筒吱吱地冒着烟即将爆炸的瞬间,杨朝芬转身一跃滚下山沟。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敌人的暗堡被摧毁了。战士们冒着硝烟冲上山头,消灭了残敌。 杨朝芬在这场战斗中立了功,并被吸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董存瑞式的英雄——李成文 二月十七日下午,云南边防某部三连还击越南老街西北坝洒县新良寨越军的战斗在胜利进行。敌人凭借最后一个大碉堡来阻挡我军的前进。这个碉堡位于一个火炮打不着的陡峭山坡下,从这里发出的火力,使部队几次攻击都没有成功。 下午六点钟,四班副班长李成文提出由他去炸掉这个碉堡,他的请求被批准了。在我强大火力的掩护下,李成文拿起炸药包,从侧翼匍匐前进,接近了碉堡。但是,这个碉堡的厚墙脚有半人高,炸药包在墙脚爆炸就炸毁不了它,而射孔和墙之间又是光溜溜的,放不住炸药包。战友们看到,李成文抱着炸药包非常着急。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人们看到李成文回头看了看被敌堡火力压制在山坡上的战友,突然跃起,左手把炸药包托过头顶靠在碉堡壁上,右手拉燃导火索,然后向战友们一挥手。 随着一声巨响,碉堡炸开了,敌人的交叉火力哑了。战士们从冲锋出发地一跃而上,消灭了碉堡里的敌人。 用自己的生命为战友们打开冲锋道路的董存瑞式的英雄李成文,成为这支部队的光荣旗帜,鼓舞着战友们为保卫祖国边疆而继续英勇战斗。

【回复】智勇双全的副连长——山达 边防部队某部二连副连长山达二月十八日在向盘踞在越南老街以西岳山的越军发起攻击时,指挥果断,冲锋在前,带领战士打了一场快速制胜的漂亮仗。战斗打响后,敌人凭借工事,组成交叉火力封锁我前进道路。我火箭筒手冲上去向敌人射击,中弹负伤,山达接过火箭筒亲自射击。连里的报话员负伤后,他又背起报话机,边打边指挥。发起冲击时,山达端起冲锋枪,像猛虎一样第一个冲入敌堑壕,击毙了负隅顽抗的敌人七名,缴获机枪二挺,火箭筒一具,手榴弹六枚。全连仅用四十分钟,就摧毁了敌支撑点,歼敌一个连,拿下了这个高地。为了表彰山达的英勇事迹,部队常委给他记了一等功。 勇猛机智的民兵——李蚀华 二月十七日,我云南边防某部在向越南孟康县城以北的星雀湾攻击前进时,随部队支前的民兵李蚀华和他的战友们,把一箱箱弹药送到了战斗在越方一侧的我军指战员手里。第一批弹药送到指定地点后,李蚀华赶忙返回,一路小跑地准备再送第二趟。 崎岖的山路两旁长满树丛茅草,李蚀华一边走,一边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突然,他发现不远处的草丛中传出悉悉的响声。他仔细地进行观察,发现草丛中隐藏着一个越南士兵。李蚀华虽然赤手空拳,但对越南侵略者的满腔仇恨,激励他一定要战胜敌人。他压低身体,悄悄接近敌人,突然大喝一声猛扑上去。经过一场激烈的搏斗,越南士兵被他活捉,交出了一门自动小炮和一支半自动步枪。
【回复】回复 @普通一兵 :山达后来当上我们军分区的副司令,我还有跟他的合影[呲牙]我们都喜欢听他讲自卫反击战的故事
蒜泥叔:
我父亲参加过自卫反击战,但是没出境,在指挥部负责电台报务方面的工作,他说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个山洞值班,守着一部电台,他说见过许世友一次。同一时间,我爷爷在吉林省坦克三师一个团当政委,我奶奶是旁边民兵团的特等射手,他们都在紧盯着苏联。我二叔在福建前线的野战部队里当侦察兵,他们盯着东南伪政权。我姥爷是铁道兵,不久前结束了青海乌兰的铁路实验,姥爷说那条铁路是为了保卫西南边疆防范印度的,几十年后那条铁路终于修好,叫青藏线。

【回复】回复 @不太正经的青墨君 :这种经历有的人还不想要呢 我舅舅一个班去的就他自己回来了 腿也没了 不过国家对他很好 给他安排了工作 看病什么的都有照顾
【回复】回复 @不太正经的青墨君 :不要看着觉得很美好。我舅舅当时也要去,但是我外婆哭天哭地一定要他别去,最后回来了。怎么说呢,我舅舅是高炮兵,马后炮来说,非常安全的兵种,但是外婆的心态也很正常。
来生愿做赛亚人:
弟部今日仍就一更,如此行动,坐视观众等待,我们将要失望透顶!望弟迅速停止娱乐休息,转随更新尽全力再更一期解观众之烦闷[吃瓜]

【回复】一进来就收到委座电报,看来我高低是个少将
【回复】柿子:不知三军之权,而统三军之任,每到重要关节总是直接干预更新。照这个手令执行,三个UP主,数十万稿件眼睁睁的就……完了、完了。
【回复】回复 @阿烈克谢 :可能只是个骑兵上校,挂陆军中将衔
nimledebz:
不得不提当年他们越军的口号了,打到友谊关吃早饭,打到南宁过春节[doge]

【回复】凭祥到南宁走高速都得3个小时左右 两条腿能到宁明都不错了
【回复】今天,我们为被害的同胞哀悼。明天,我们就要让凶手付出代价!我们不会允许,对我国领土领海的入侵,或对政治的干涉!我们伟大的国家,举国悲痛,共同的损失,让我们更加,团结一致!我们曾经的越南朋友,要为可耻地背叛,做出回答!
【回复】你这ip要是广西,就更秀了~
星辉守宫:
[星星眼]击败了越军能攻善守英雄团的那个七连,就是我的老部队,我们1979年被军委授予了“能攻善守英雄连”的荣誉称号 。

【回复】听到自己连队那段,头皮发麻了。
【回复】你这可以指着越南那个团鼻子骂了:你什么资格跟我一样叫能攻善守,你什么垃圾跟我并称英雄
【回复】那四名指战员用身体滚过雷区的勇敢行为,让我无比敬佩。[点赞][点赞][点赞]
陌生的草鱼:
顺便一提,能文能武李延年的主角李延年同志此时正在广西军区某部任师政治部主任,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荣立三等功两次

【回复】另一位老英雄胡修道,后来做到了第13集团军副参谋长,不知道他参没参加
【回复】抗美援朝英雄尚在[星星眼]
【回复】这就是老兵啊!真就是能长久不断地燃烧自我奉献国家[打call]
康拉德赫岑多夫:
这广西人如何如何的说法我觉得到了这一战才算是真正印证了,就过去什么军阀年代桂系哪那么厉害,很多人说什么青树坪,事实上桂系几个打一个团,然后自己被重创,所以说比起什么人种的狼性,我更相信有组织度有精神可以激发人的潜力

【回复】当时广西的底子是边境宗族社会,也就是天然有一定组织度。 然后李白二人还真在搞学校军训,让广西小朋友有了近代军队的概念,不至于一窝蜂上去砍人,打不过了一哄而散。 至于基层军官嘛,李白也确实搞军校在培养人才。 这是比普鲁士贵族更贴近当时中国特色的标准答案,读过书有打仗的概念,参军入伍打半年能活下来升班长排长回老家招人传帮带,军校毕业出来的封个排长, 还是打半年能活下来的升连长营长也正常,而且因为宗族社会,该毕业的排长跟小兵很可能是亲戚,所以不至于纯瞎搞送人头,上头有命令才没办法。 那么上一支这样部队是啥呢?——曾剃头的湘军。
【回复】青树坪战役当时我军减员是真的恐怖,一个师只剩一个团的人有战斗力,结果不知道怎么的,最后传成了桂系打败解放军了,估计是为了掩盖衡宝战役桂系失败才这样干的[笑哭][笑哭]
【回复】回复 @十五年老A棍 :表哥们打的好和当时的大练民兵有关系。基本上民兵就是准一线部队。
KTM-Noverske:
苏联对越南的实际性援助其实也不是没有,按越军史料记载“苏联通过空运的方式,向越南提供了400多辆坦克和装甲车,400门各种口径的身管火炮和迫击炮,50门BM-21自行火箭炮(122毫米口径、40管),800具RPG-7火箭筒。 防空-空军在1979年2月和3月收到了大量现代化武器装备。在1979 年至1982年之间,苏联一共提供了14个“伏尔加”防空导弹营 、526 枚V-755导弹和ACYPK-1M自动指挥系统。在1984年至1987年间,苏联又交付了14个“伏尔加”防空导弹营、866枚V-759导弹。在同一时期,苏联还提供了40多个S-125防空导弹营和1788枚V-601PD导弹。还有数十架先进的后掠翼Su-22战斗轰炸机,它们是当时唯一能够到达南沙群岛的战斗轰炸机。” 另外苏联顾问团其实是有20人的,在援越过程中发生了一次空难,挂了6个包括一个苏联空军少将在内的顾问,所以后来只剩14人。这批顾问领头的是根纳季.伊万诺维奇.奥巴图罗夫(1914—1996),大将

【回复】80年代经典国际笑话之一就是越南问苏联要饭[滑稽]
【回复】回复 @ilsoviet1917 :有没有用不知道,反正用到现在[笑哭]
【回复】回复 @天生男主高大全 :苏联支援埃塞俄比亚的时候,为了保证全球范围内起飞的上万架次苏军运输机的调度,特意发射了一颗专用的通讯卫星[笑哭]
没有影子的K:
说到进攻战役初期巨大的伤亡,除了我军新兵多以外,还有几个因素是不能不考虑的:1,大纵深突击本身就具有的巨大伤亡特性。2,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3,对手是越军。 在十次斯大林打击中,就算是交换比最高的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也不过刚刚1:2。其他的大纵深突击战例,第聂伯河攻势中间苏军伤亡100-120万,勒热夫瑟乔夫卡会战更是伤亡150万人。大纵深突击是一种依靠人数和技术装备的损失换取持续的战役突破的战术,其本质就注定了在造成巨大突破口的同时也会带来巨大的伤亡。所以伤亡惨重并不奇怪。 另外,当地的地形也不适合大兵团展开,同时还严重削弱了我军各部的协同以及炮火打击的效果。同时,我们的对手是打了十几年的越军,不是印度人! 进行战争,应该是在完成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伤亡。如果无论如何都要付出伤亡,而且就是那么惨重,难道就能退缩吗?

【回复】所以要搞信息化 非接触阶段就大量杀伤敌人以及重装备 就算是二战德军通过高机动分割敌军围歼几百万敌军 自身也没损失多大 所以装备和指挥官素质同等重要 想打出高交换比二者缺一不可 79年就是两者都不行 敌后穿插完全靠铁脚板 要是有直升机投送会怎么样 或者穿插途中遇到敌方的武装直升机还不得行动夭折
【回复】顾及伤亡而导致战略目标不能实现,最后得到更大伤亡的战例现在就有——俄乌之初的俄罗斯就是,但可爱的部分网友那就是主打一个视而不见。
【回复】回复 @佳羽心士 :局部地区出现重大伤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去看看广西、云南边境地区的地形地貌就知道,即使把甲种部队拉上去,在实施战役大纵深进攻的情况下,效果也不会太好。然而,就是这种情况下,广大解放军指战员还是出色的完成了既定任务,这是全体指战员的光荣!
伊寒婉凝:
世界见闻录已经在b站架起了视频,我兵团投币畅通无阻!畅通无阻![doge][doge][doge]

【回复】后面断粮(没币)了哥们
小道丹龙子:
怎么所有老钟家的敌人都喜欢喊三个月怎么怎么样?(蒋匪,鬼子,老美,法棍,带英等)三个月有什么特殊含义吗[笑哭]

【回复】三个月应该也是一次后勤动员储备的窗口时间吧,一次大的战术动作如果超过三个月要不寄了,要不成功,反正都该准备下一步的三个月了()
【回复】有没有可能是3个月是现代国家进行全国动员的时间,所谓的三个月结束,是因为突然袭击导致的混乱可以进行大规模围歼,一旦三个月之内不能取得决定性胜利,哪别人就肯定全部动员起来了,到时候就是另一个论持久战了
【回复】因为三个月是一个季度,尤其是在越南这个地方汛季基本上没法打仗,秋初准备进攻冬末做好准备扎根防守应对春季
诗酒别辞:
为什么不能拖,因为苏越有互助防御条约,按照最悲观的估计,苏联人有在三个月内向远东投送200万人和海量重装备的能力,虽然现在看来有些高估苏联的实力,但对于国家来说即使万分之一也要按百分之百准备。远的不说,老毛子在哈尔科夫耍杂技的时候整个西方都保持沉默,而露怯之后什么军火、经援、代练就都出来了

【回复】[辣眼睛]所以很多人喷伤亡大送人头真是没良心,国家战略是服从大局利益,就和苏联卫国战争一样,面对危局只能拿新兵硬打的时候,就必须要接受牺牲。要不然敌人达成目标,那更严重的维护还在后面
【回复】凡事预败不预胜嘛只有把最坏的情况估计到了才能有把握打胜仗!事实也证明了我方还是有很多地方没有预想到的!太仓促了
【回复】回复 @JINpw丶 :马后炮加吃太饱了就是这样的,还在那弹幕问这么大伤亡谁负责[微笑]有时光机我都不买彩票了,送它回去给先辈当炮灰
狂怒的虎王:
227和270号命令是有明确区别的[藏狐][藏狐] 270号命令是大林子在1941年战争刚开始时发布的,有关任何人都能不后退、要把逃兵亲属送上雷区等内容都是出自这个命令。 227号命令是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任务前夕发布的,内容相比270号命令已经削弱了很多,最知名的一点就是“禁止未经允许而擅自撤退”。结果现在270号的刻板影响都被移在227号上[辣眼睛][辣眼睛]

【回复】当时270命令是有必要性的,二战苏联是真的在打一场卫国战争,不赢的后果就是整个苏联被埋葬。越南这边是自己挑事打起来,而且真认错认输中国也会放一马的,有充足的退路。
【回复】是的,我记得270号命令直接导致了很多红军战士直接战败后就投敌了,后来斯大林意识到问题后进行了修改成了227号命令,卫国战争纪录片里有提到,大部分都溃散士兵其实都被送回了前线,只有少部分带头和行为恶劣的被枪毙了
【回复】回复 @格林天国 :不是说没必要,而是一开始就是227号命令的话反而不会引起前线士兵那么大的反感,毕竟270号命令的内容放哪里都是相当炸裂的[笑哭]
无头罗赛异闻录:
PLA的炮兵因为起家难,根本学不了主要工业国那种全面狂泻火力的打法。当初四平战役就出现炮火虽然猛,但大部分都浪费了,这件事后来陈明仁都批评过。所以PLA改学炮兵集中使用,组建炮兵纵队。不像很多军队那样把炮兵配给师、旅作为支援火力使用,而是数百门火炮集中在一起作为主要输出

【回复】这么玩主要还是当时的作战地形和作战目标决定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区战线并不算宽,且云南,广西两线形成两面包夹,加上东部海岸,基本就是一个超大口袋阵,越军没有大规模迂回穿插的余地,且越南的战略纵深打击能力几乎为零,除了小规模渗透很难威胁我军后方,所以只要前线稳住,炮兵就可以大规模集结实现局部火力巨大优势,不用担心被绕后包围的风险,这种炮兵集群战法优点是简单粗暴,越南头再铁都穿不过火力网,也没地方迂回,只能白白挨炮直到国力消耗殆尽,缺点也十分巨大,就是炮群经常过于密集,因为战线上能摆炮的地方炮都摆满了,几乎没有机动空间,但凡对手有纵深打击能力都会造成巨大损失,这属于是为越南量身定做的战法,要是遇到更强的对手,这种炮群玩法就必须改变了,所以裁军以后,这种战法基本不再沿用,因为是特殊情况的特殊玩法,并不具备普遍意义,谁要照搬硬套是要吃大亏的
【回复】回复 @会走路的熊 :甲弹对抗,两手一摊,背过气去。 信火一体,双手合十,顺过气来。
【回复】后期进步到步炮协同后,优势火力效果及其显著,大侠直接一打六

越南 战争 历史 人物 人文 解放军 人文历史档案馆 故事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